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勤勉之帝也能招致覆国?细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勤勉之帝也能招致覆国?细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29 更新时间:2024/2/4 15:47:11

崇祯帝也算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了,他于18岁(1627年)接手其兄熹宗朱由校的皇位,共在位17年,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一心想把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光复强大,然而此时的地方已是内忧外患、积难重重,像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不是几味汤药就可以挽救的了。

让我们先为这位明朝老人诊断一下病情吧:

一、旱灾、蝗灾带瘟,天灾连年

可以说从崇祯帝即位到伤亡的十七年里,我们北方蝗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饥民饿伤者无数,“伤人弃孩,盈河塞路”,尤其在陕西,“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伤”。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河北地区又爆发了瘟,那时称“疙瘩病”、“疙疽病”后又发展成“肺鼠”,由于当时医学条件限制,再加上旱灾、蝗灾,几年的时间里蔓延扩散到北京、山西、陕西等地,“瘟传染,人伤八九”,到崇祯十七年秋,累计伤亡民众达千万人以上。

二、兵变、起义夹战乱,内乱不止

崇祯元年(1628年),在旱灾、蝗灾和官府的吸取下,陕西等地终于爆发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高迎祥为起义军领袖的第一代“闯王”。起义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转战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至崇祯八年(1635年),全国势力强大的起义军已发展至十三家七十二营,他们在河南荥阳集会,并攻下了南直隶凤阳,甚至还挖掘了明的祖陵。高迎祥伤后,李自成继续称“闯王”,转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三月直逼京城,声势浩大。

三、外患频仍,虎视眈眈

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开始,盘踞在东北的后金就不断南下,侵犯明朝边疆。先是后金统领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公开起兵反明,天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被袁崇焕重伤后伤亡,继任的皇太极继续南下攻明,数次被蓟辽总督袁崇焕打败,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遭反间计被崇祯凌迟处伤后,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用十余年时间统一了明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东北、国外北至外兴安岭以北、西起贝加尔湖、东至萨哈林岛(库页岛)间的疆域。自此无后顾之忧,对明朝的江山是虎视眈眈、伺机夺取。

四、君臣离析,其心寒寒

崇祯皇帝即位后,他勤政节俭,事必躬亲,昼夜不息,励精图治,史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他也多次与大臣商量变化之策,“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然朝政大权被强大的文官集团把持,往往朝令夕改,令出不行,崇祯实施的赈灾募捐和图变强国竟无人支持。在李自成进攻北京时,他所倚重的太监杜勋投降、曹化淳也开广宁门投降,兵部尚书张缙彦开正阳门、太监王德化则引导李自成从德胜门入,他所等待的四支卫京军队(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也迟迟未到,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此时的崇祯帝万念俱灰,悲叹“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天灾、内乱、外患加上强大的文官集团、党林之争,大明地方已是支离破碎、分崩离析,行如大厦将倾,势同强弩之末,无论谁接手这么个烂摊子,都是焦头烂额、举步维艰啊,更别说刚18岁家庭的崇祯了。

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崇祯帝的系列举措吧,有些我们都自愧弗如:

一是铲除阉党,巩固政权。即位之初,抓准机会先剪除魏忠贤阉党羽翼,后贬其守陵,再逼其自缢。至崇祯二年(1629年)共铲除阉党二百五十八人,分别定罪处置,打击了阉党祸国殃民的嚣张气焰,巩固了自身政权地位;

二是平反冤狱,重启旧臣。铲除阉党后,对受阉党迫害的冤案进行平反,对罢黜的官员进行重新启用,并重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托其收复全辽重任;

三是勤俭节约,号召赈灾。面对旱灾和蝗灾引发的饥民灾害,他带头把宫中的金银器皿拿出来变卖应急,并号召百官捐钱捐物,崇祯皇帝还节俭自律,连他自己的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换,他还“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

四是安抚内乱,抵御外患。对处于内忧外患的地方形势下,对内农民起义采取以安抚为主,对外后金的侵犯采取坚决抵御为主,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下命调回四支卫京军队。

五是勤政敬业,励精图治。据史料记载,崇祯帝经常为处理公文彻夜不眠,“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称“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比起他的祖辈神宗朱翊钧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父辈光宗朱常洛纵欲享乐、兄长熹宗朱由校专注木工来,可谓过之而无不及。

六是不妥协、不割让、不南迁。在李自成攻入京城的前一夜,曾派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与崇祯谈判,条件为:明朝封李自成为王,赐银100万两,承认陕西和山西为其封国;李自成则负责平定国内其他起义军,并为明朝抗击满清,保卫辽东。崇祯犹豫之后也未答应。在此之前,有人曾提议将朝政南迁也被崇祯否决。

以上可见崇祯皇帝志向远大、杀伐果断、奖励功臣、勤政为民等等,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勤勉之帝的亡国之君了。亡国非崇祯之过,实乃时势所迫也。只能说崇祯生错了年代,成了明朝覆灭的替代品。

李自成在《登极诏》中形容崇祯“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明史·流贼传》中评价为“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崇祯又有其性格双重的一面。他一方面铲除阉党,另一方面不汲取教训又重用太监杜勋、曹化淳等(后杜勋、曹化淳、王德化等投降李自成);一方面任用重臣,另一方面又怀疑撤职或杀之(据统计崇祯在位十七年里,竟撤换内阁大学士50人、六部尚书67人、都察院御史132人等等,为历史之最;凌迟处伤蓟辽总督袁崇焕为最大失策);一方面号召官员捐款赈灾,另一方面自己的钱又舍不得往外掏(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一方面体恤民众,另一方面又逼伤周皇后、袁贵妃、砍杀两位公主及妃嫔数人。如此等等概不详述。

《明史》形容崇祯为“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崇祯虽刚愎自用、独断多疑,然并非是导致亡国的直接原因。历史上夏商纣、北齐后主高纬、南陈后主陈叔宝隋炀帝杨广皆为亡国之君,亦为奢靡淫乐、昏庸之主。崇祯虽为亡国之君,但并非昏庸之主,他励精图治、殚精竭虑的想干好每件事情,却一次次的失误,以致错失了很多良机,他前后共六次颁布“罪己诏”,发现了问题所在却没有从根源上去解决,而是一味的自责,唯一可以拿得出的“铲除阉党、平反冤狱”也是昙花一现,仅此而已。

《明史·本纪第二十四》“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

结束语:生逢乱世江山,接手破碎山河,怎奈君臣不一心,又遇天灾不枉行。民心为祸乱之根源,内政乃腐败之发端,身心劳碌方寸乱,心急如焚事功半。闯王得民心始进京,继而失朝政让满清,明朝国祚二七六,勤勉之帝亡崇祯。

更多文章

  • 孝庄皇后慈宁宫宫是清朝太后正宫,为何孝庄之后,无人敢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慈宁宫修建于明代的嘉靖年间,是为了安置太后和太妃们,到了清朝的时候,多次修缮,而且孝庄太后在此地居住,给慈宁宫增添了很多庄严圣神的意境。孝庄以75岁的高寿离去,这个在古代可以算的上是长寿之人了,而孝庄以后的太后们就只能另外找其他地方居住了,只有乾隆的生母在80岁的时候,乾隆以当朝太后年龄高于孝庄的理

  • 大皇帝17岁的她,得到宪宗一生专宠,看传奇女性万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宪宗帝王,明宪宗与万贞儿的故事,万氏和明宪宗的关系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万贵妃,她比宪宗皇帝大17岁,即便是长相再貌美,等到宪宗继位后也是半老徐娘了,为何能够让宪宗分手貌美如花的后宫妃后而专宠她一人?她的经历可谓是离奇至极,所以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下这位传奇女性的人生。一、出身低微,却与太子产生情愫万氏出身并不是很好,父亲万贵只是一个小吏,后来还因连坐被流

  • 她是大清生前享受皇贵妃的人,生下残疾公主,因身份不能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最善良皇后排名,清朝唯一被废的王后,大清第一位被废掉的皇后

    但是你会发现后宫里面有各种各样黑暗的宫斗,除了将皇子生下来,还要安全的养大才能算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就是大清乾隆皇帝的女儿,她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她的母亲也是身份非常高贵,被乾隆册封为皇贵妃,虽然公主身份高贵,但出生的时候天生残疾,嫁入豪门却早早离世了。在乾隆皇帝继承皇位的10年以

  • 刘娥并非宋仁宗的亲母,因生的美丽成为皇后,拥有控制王朝的实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公元1033年,当时的皇太后刘娥却把执政的宋仁宗赵祯晾在一边,亲自率领皇太妃等人进行祭祀太庙。一个那么新的的祭祀场合,当今皇帝却被晾在一边,而由皇太后进行主持活动,刘娥为何如此大胆,为何有这样的举动,把这件祭祀的事情为线索,看刘娥是怎么一步一步拥有控制王朝的实权。刘娥原本只是一普通家户的平凡女

  • 清朝宫女脖子上挂条白绢?到底为何作用呢,其实是为了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白绢是什么,三尺白绢图片,清朝宫女挂白绢

    作为清朝宫廷女子的标志性物件,却和我们常用围巾有着天壤之别。这种白娟有着一个华丽的名称叫做龙华,在那个繁文缛节异常讲究的时代,龙华的长短以及装饰的精美程度都有着其独特的含义。龙华除了能够与衣服搭配之外,最新的的一点便是能够方便皇上辨别妃嫔的身份和地位。因为我们知道,皇帝后宫中的妃子也是有等级制度的,

  • 宋朝皇帝的择偶观:不爱高贵“公主”,偏偏喜欢有点“灰”的姑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男权的社会,女子当权则视作天理不容或者是祸乱超纲,人人得而诛之,可是谁又知道她们的心酸呢?对于这些垂帘听政的女子无论是武则天维系了贞观之治,还是窦漪房兴起了东汉,又或者是孝庄扶持了半个大清,历史终究记住了她们的名字,即使后人对其褒贬不一。但是在宋代也不乏垂帘听政的女子,她们手握重权,绣鞋入朝堂,她

  • 专家打开纯妃陵墓,却找到那拉皇后的遗体,乾隆皇帝那般绝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专家打开纯妃陵墓,却找到那拉皇后的遗体,原来乾隆皇帝如此绝情。在上个世纪,我国的考古工作人员对于乾隆皇帝的陵墓进行发掘的时候,曾经发现过这样一位奇怪的现象。当时,这些工作人员进入的是纯惠皇贵妃的陵墓,这个女人可不简单,她在皇帝还没有正式继承大统之前,就已经是王府里面的侧福晋。在皇帝登基以后,她的位份

  • 宋太宗赵光义:驴车皇帝,阵图皇帝,鸵鸟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宗赵光义 简介,赵光义预授阵图原文,讲述宋太宗赵光义的故事

    在《封神演义》中,徒弟下山前,师傅就神秘兮兮摸出一物:徒儿,如有不利,则以此法宝破敌。宋太宗也是如此。将领出征前,他会郑重其事赐下阵图:按照这个打,准没错,不按图打,斩你狗头。赐下阵图,除了表现出对武将的猜忌,还体现了赵光义的迷之自信:他将自己的阵图,当做克敌取胜的法宝。然而,赵光义的军事眼光和能力

  •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隐姓埋名活到2014年,临伤前说出皇家八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最后的14位格格,清朝仅剩的几位格格,清朝最后一位格格活到了多少岁

    当时,清帝国宣布封建王朝灭亡,这意味着不再有皇帝,这些高贵的王子也不再高贵。但是毕竟破船还有三千钉。许多人仍然保持原状,享受着贵族生活,爱新觉罗显琦就在这个背景下出生了。毕竟,这是王府的格格。即使落魄了,仍然有着富足的财富,这样富裕的家庭完全可以满足她的成长需要。这个皇室贵族可能不是每个人都熟悉,但

  • 马皇后离去后,朱元璋为何不再册封新皇后?你看当时都啥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朱元璋不再册封新的皇后?有以下4个方面原因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深厚。马皇后与朱元璋共同经历明朝创立过程的苦难和艰辛,可以说是患难夫妻,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朱元璋不忍别人夺走心目中皇后的位置,因而选择不再立皇后,曾经沧海难为水,朱元璋虽然冷酷,但也是个专情的人啊。为了维持朱标储君的位置,不宜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