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这些文献里,都有提到过大羿射日的故事。我们这里引用《楚辞》的来简单说一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尧帝的时候,天上十个太阳一起出来了,把大地都烤焦了(方便大家吃烧烤),尧就命令大羿去射太阳,大羿射中了九个,其实是射中了九只金乌鸟,它们都死了,掉了下来,只留下一个。
幸亏这大羿不是个铁憨憨,要是把十个都射没了,这世界估计永远都是黑暗的了。
那后羿又是谁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后羿的故事在《左传》《楚辞》《墨子》这些书里都有零散的记载。大致的内容如下。
后羿本名也叫做羿,也是个神射手。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比得上射日的大羿,所以才给自己取了个一样的名字。当然,大羿射的是太阳,后羿射的只是动物。
他原本是有穷国的君主,当时夏朝的帝王太康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荒废了国政。后羿觉得这是自己上位的有利时机。于是便发动叛乱,杀死了太康,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帝,后来干脆把仲康也废了,自立为帝,“后”是夏代帝王的称号,所以他才叫做后羿。
但是,后羿不是个会吸取教训的人。因为他当上帝王之后,就和太康一样,天天就知道饮酒作乐,到处打猎,显示自己厉害的射箭技术。把国政都交给了一个叫寒浞的人。后来,寒浞看他这样,也起了反叛的念头,把后羿给杀了,自立为帝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那么,为什么我们都会把这两个人弄混了呢?
第一个原因,他俩名字太像了,而且都是神射手。射日的羿生活在尧帝的时代,而后羿是生活在夏朝,比大羿晚,离后世更近。所以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被人误以为只有一个人,叫做后羿。
第二个原因,他俩的人生经历都比较像,都被底下人背叛了。后羿是被寒浞背叛了,那大羿是被谁背叛了呢?
这就要说到另一个神射手了,他的名字叫做逢蒙(读páng méng)。他是大羿的徒弟,大羿把自己射箭的看家本领都教给了他。逢蒙也是一个有天赋又勤奋的人,他差不多把大羿的本事都学到了。在当时,他们师徒俩的技术直接包揽了世界前两名。但是后来逢蒙却背叛了自己的师父,还用他教自己的射箭技术杀害大羿。至于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天下第一,也有人说是为了谋夺大羿的家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因为命运相似,再加上后羿的故事离后世较近,内容更为具体,所以也就容易被混淆了。只不过大羿让人感到惋惜,而后羿却招来了千古骂名,甚至有人觉得他是活该。
第三个原因,文人的加工。
文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写东西的人,但同样也是最有可能瞎编,编到大家都信以为真的人。把“羿射九日”变成“后羿射日”主要是从唐朝开始的,大部分是出自于当时文人的文学作品。唐朝时期,随着社会的繁荣,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就大大增加了,尤其是到了宋元的时候,而这也使得当时文学作品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艺术化处理,所以很多时候都不会太重视史实,有些文人就开始将各种资料拼凑起来。这就包括大羿和后羿的故事。比如元曲《西厢记·张君瑞害相思》中写的“无端三足乌,团团光烁烁,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轮落?”
所以说,我们以为后羿是个英雄,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叛乱分子,称帝之后,他还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巅峰,结果被自己手底下人给背叛了,死得那叫一个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