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说:“大家都觉得乌龟胆小没有欲望,但其实司马懿自己更像乌龟,谁说保全自己的这些行为就不暗藏欲望呢?”的确不假,这只小乌龟也的确是司马懿个人的自喻和象征,但是吴秀波当时并没有把道理展开来说。这不免让人遗憾,今天小编就试图把乌龟的属性和司马懿的性格结合在一起,来解读一下“心猿意马”。并且也希望在解读过程中,给我们的做人做事乃至人生谋略带来一些启发。
一、示弱、忍耐,“缩头乌龟”并不是真正的软弱
司马懿在面对曹操父子时;在面对杨修时;在面对后来的曹真时,他最初所采取的态度都是示弱和忍耐。其实,这并不是司马懿真正软弱,这不过是一种态度上的迂回策略。说白了,也就是一种伪装。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的速度本身就是一种麻痹兔子的伪装。当你兔子疏忽大意之时,他就可以悄悄身旁反抄,进而逐渐超过并歼灭你。
为了示弱和忍耐,司马懿不惜装病、休养在家。更有甚者,他竟然还用马车把自己的小腿压断。为的就是以示弱之躯,让对手放松警惕。还有,当兔子在路边睡大觉之时,乌龟不就是悄悄地跑到了终点吗?而在司马懿身上,他不也是对曹休、曹真采取示弱、怯懦的方式来应对吗?最后,让曹真、曹休自己出错,最后再把他们给气死。所以当司马教训儿子时说:“你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斗面子的?那些一心只想赢的人,就真的能赢到最后吗?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在不伤。曹真不就死在不善败上吗?”
二、乌龟的毅力和耐性
我们都知道乌龟冬眠时,就是凭着强大的毅力趴在穴中不吃喝,并且一直等待来年春暖花开季节的到来。司马懿同样也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小编把他这种个性概括为“随顺淡泊,宽厚柔和”。但是支撑他这种“随顺淡泊”的,则正是他的个人毅力与耐性。
而且也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支撑着他熬走曹家四代君主,最终成就自己四朝元老的盛誉。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从曹操开始到曹丕;从曹叡到曹芳,前三代君主对他既充满期待,又充满猜忌,既要用他,还要防着他,可谓是恩威并施,同时也让司马懿毁誉参半,悲喜交加。其实这在一般人是根本就承受不了的,但是几十年下来,司马懿愣是凭借着强大毅力坚持下来了。
三国时期的人杰可谓不少,其中更包括曹氏君主,但最终能够笑到最后的,还是他司马懿。就连用兵如神的诸葛亮都败在了司马懿的毅力与坚忍之下了。否则,也就没有诸葛亮在五丈点灯续命的传说了。而司马懿就是用毅力与坚忍,熬死了诸葛亮的。
三、乌龟的防御能力和长寿能力
乌龟的防御能力,据说是很强的。当它把头缩进龟壳里时,任凭你用多大的力量都踩不死它,一般的乌龟后背都可以承受二、三个人的重量。可想而知,乌龟的防御能力有多强了。
这不禁又让人想到了司马懿,他的防御能力一点都不比乌龟差。《三国志》中记载,他生平与诸葛亮有两次正面较量。头一次,他深知诸葛亮的软肋在粮草,所以他就凭借着自己的强大耐性与坚忍,闭不出兵。最后直到耗尽蜀军粮草,逼得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再次与诸葛亮较量时,司马懿宁可忍受诸葛亮巾帼之饰的侮辱,也坚不出兵。乃至于在和侯吉一起打五禽戏时,司马昭对司马师说:“五禽戏里的乌龟,爹打得肯定最好。”
乌龟的长寿能力就更不用多说了,千年王八万年龟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资料中显示,活过200年以上乌龟还是很多的。而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凭借毅力和坚忍熬死曹氏家族的四代君主,最终靠的就是寿命。当然,司马懿也深得华佗的养生之术——五禽戏。活到73岁,跟他常年打五禽戏也有些关系。
人们常说:人过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在古代,特别是在三国两晋时期是相当适用的。那个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连50岁都不到。所以说,司马懿以73岁之寿熬死曹家四代君王,一点都不奇怪。最后,小编引一句郭德纲的话来和网友们共勉:“四个说相声的对着骂街,其中一个把另外三个熬死了,这个就成了相声大师,成了艺术家,说什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