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夷王烹杀齐哀公本想杀鸡儆猴不料却适得其反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本想杀鸡儆猴不料却适得其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55 更新时间:2024/1/11 7:29:23

而从历史角度而言,这一举动蕴含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周天子自我破坏了三大支柱之一,周王室的衰落态势体现无疑。

周王朝统治的支柱是啥?从官方的史学观点来看,自然是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等等;但如果通俗点理解,可以归为三点:规矩、实力和信义。

规矩很容易理解,即上面这段第一句话所指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周公旦、周成王的“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涵盖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等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对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等各阶层的言行举止行为、所受待遇进行了严格规范,等级分明、森然有序。

但要维持规则,首先要靠实力。周天子虽然大封诸侯,但没有任何一家诸侯能在实力层面与周王室相抗衡;无论任何时代,力量的碾压才是维持稳定的压舱石。

维持规则的第二大秘诀就是信义。周王室所分封的诸侯,大多是宗室、功臣与姻亲。在一定阶段,血缘关系诚然能加强凝聚力;但即使亲兄弟也会有矛盾,更可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会逐渐疏远。所以,周天子要保证自己的地位,还得取信于诸侯、取信于民;毕竟武力的碾压只能让人口服,信义才能让人心服。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

不过,就像俗语说的那样:富不过三代,“贵”也同样很难持续三代。周王朝的颓势其实在三代君王之后就开始显现,这也是后来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规矩、实力、信义逐渐崩溃;周夷王烹杀齐哀公,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下面大概理一下这个过程。

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王朝,但在克殷三年后他就驾崩;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叔叔周公旦辅政。

周成王20岁时,周公旦交回政权。随后周成王再接再厉,继续完善礼乐制度,并大封诸侯、派兵东征,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也是英明之主。父子俩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据说“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后世称之为“成康之治”。

但从第四代开始,周王朝就逐渐体现出颓势。

周康王驾崩后,其子姬瑕即位,后世称之为周昭王。此君自幼生长在深宫,极少接触人间的艰难困苦,只是看到父亲仅仅坐在王座上,就能轻轻松松地指挥满朝文武,诸侯们也乖乖地进京朝奉,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当周天子太容易了!

一个帝王但凡有这种心态,治理国家时往往有这两种毛病:一是思想麻痹,忘记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二是方针政策流于冒进,大多穷兵黩武(如后来的隋炀帝)。

周昭王

这两点周昭王都具备了。首先,他放任子民“僭越”。如在周昭王九年(前987年),鲁国发生政变,鲁侯之弟杀死鲁幽公、夺取侯位。这种明目张胆破坏周礼的大事,周昭王竟听之任之、不作任何反应,导致规则逐渐败坏、人心浮动。因此史书称“昭王之时,王道微缺”。这就是“规矩”败坏的开端。

其二,穷兵黩武。除了征伐东夷各部落外,周昭王多次南征楚国。根据《竹书纪年》的说法,第一次他获得大胜;第二次结果很惨烈:“丧六师于汉”;第三次则更是惨不忍睹:“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

随后周昭王之子周穆王接班,由于他一生中喜好坐着八匹马拉的大车到处巡行,所以被一些史学家戏称为最早的“官方旅行家”。“穆王西行”的故事甚至声称周穆王在瑶池见到了西王母。而这种长年累月的远游,极大消耗了周王室的物力、财力。

接下来的周恭王(也称周共王)也喜欢狩猎,而且非常要面子、凡事追求排场,甚至还大度地把自己直辖的土地分封出去,导致周王室的直接控制区越来越小,收入随之锐减。

随后的周懿王更加离谱,他为人懦弱,在位期间政治腐败、国力越发虚弱。据称,连西戎进犯,他都没啥反击的心思。史书称“懿王之时,王室遂衰”。

西周分封形势图

这就是“实力”衰落的直接体现,周王朝的第二大支柱也开始溃散。

在位七年后,周懿王就病崩了,随后发生了周王室内部的首次违规夺位事件。

周懿王驾崩后,按照父子相承的宗法制规则,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太子年幼懦弱,周恭王之弟、周懿王之叔姬辟方乘机夺取王位,是为周孝王

姬辟方的出发点,也许有“为公”的因素,即:面临王朝的颓势,由成年君王执掌权柄、力挽狂澜。而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确实体现出了这份正面。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面对内忧外患,他投入极大精力开辟牧场、促进养马事业,其目的很简单:对外能有效对付西部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对内加强内部各诸侯国进行军事震慑(在这期间,负责养马的嬴非子表现优异,被封为秦君,秦国就此诞生)。

但周孝王还没来得及中兴周室就驾崩了。随后,在诸侯们的拥戴下,当初被剥夺天子之位的姬燮王者归来,这就是周夷王。

时隔十多年后终于坐上了周天子之位,周夷王的内心百感交集,对于那些帮助自己的诸侯尤其感激。为了表达这份感恩,他改变了天子之礼,不再站在朝堂上接受诸侯的参拜,而是亲自走下朝堂、与诸侯笑颜相见,一幅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但问题来了。对于周天子放下架子的做法,有的诸侯很感动,认为这是平易近人与民同乐;但有的却很不买账——天子就应该有天子的威严,这么低声下气的,成什么样子?于是,甚至有人因此从内心里瞧不起周王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周夷王的亲民之举,实际上也加快了“规矩”的破坏)。

这下周夷王就尴尬了,接见诸侯时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严肃不对、一团和气也不行。所谓气急攻心,这种局面让他走向了极端,认为诸侯们是故意让自己为难。于是他决定杀一惩百、以儆效尤。倒霉的就是齐国君主——齐哀公姜不辰。

但齐哀公实际上并没有对周夷王不敬,只是在平日里因为一些小事得罪了纪国国君纪炀侯(也姓姜,本家)。周夷王三年(前883年),诸侯们在镐京朝见时,纪侯向周夷王添油加醋、说了许多齐哀公的坏话。周夷王勃然大怒,召齐哀公朝见。

齐哀公确实是个老实人。到镐京后,他不敢和撒泼发飙的纪侯理论,只是摆正姿态、客气地向周夷王解释。也许是心知这次凶多吉少,期间他给亲弟弟姜山写了封信,表示自己受到陷害、估计有来无回,嘱咐弟弟好好带领齐国,延续过去四代人创造繁盛局面。

而周夷王则是铁了心要杀人立威,他压根不听解释,残忍地把齐哀公丢进滚烫的油锅里烹杀。随后,他任命齐哀公的异母弟姜静为齐国国君,是为齐胡公。

齐哀公

但姜山可不是什么善茬:既然周天子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他根本不买周夷王的账,带人打败了周静,自封为国君,是为齐献公。随后,他给哥哥齐哀公平冤昭雪、恢复名誉。

至于周夷王的处境,却没因“杀人立威”有所起色。相反,这一暴行招致了各诸侯国不满,暴躁的楚国国君熊渠干脆仿效天子、立三子为王。这一事件,让周王室的“信义”大受削弱。接下来,周夷王对外应对犬戎、对内平定各种叛乱,长年累月疲于奔命,周王室越发日薄西山。随后的周厉王、周宣王期间,情况虽然一度有所起色,但已经是强弩之末,直至周幽王时期镐京被攻破、西周灭亡。

当然了,西周的衰落,本质是时代发展、生产力进步、制度演进的必然趋势;但在任何时候,“人心”都是管理者必须注重的第一要素。也许规则会随着实力同步衰减,但信义更多的能由当权者决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朝时的人经常占卜,但也会利用多种方式让结果符合自己的心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甲骨文中能与后世文献相对照的就是关于殷商祭祀和占卜的习俗。随着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人们就对殷商时期人们对于占卜的痴迷赶到震惊。殷商时期不论是生老病死,还是出入征战全都要占卜一下。殷商时期占卜之频繁以及占卜范围之无所不包都让后世人难以理解。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就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殷商时期利用复杂的占

  • 商朝和秦朝的国君与蚩尤应有一定文化上的传承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商朝和秦朝的国君是否都是东夷部族蚩尤的后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蚩尤部族来自何方,在与黄帝一战后,又去往了何处,据此再来探讨一下殷商与大秦的先祖们是否与蚩尤部族存在联系。蚩尤及其部族的来处与去处屈原在《楚辞·天问篇》中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一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他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问,乃是

  • 商朝以戎立国而周朝以礼治国故商朝更需要集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商代和西周哪个国家的集权程度更高,这个问题是比较大的,应该从各方面分析一下才能得出结论。商王的继承与周王的继承1、商王的继承。由于甲骨文的大量发掘和解读,史书和甲骨文相互印证,我们已经可以确定殷商自成汤之后的31王的名字,以及他们中大部分的在位时长。这其中,商王继承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父死子继一

  • 唐太宗得知“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预言后冤杀李君羡,武则天为其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个神奇的预言为何这么准?李君羡又是怎么帮武则天挡刀的?先来认识一下“大唐第一背锅侠”李君羡李君羡年轻时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瓦岗起义,效忠于魏公李密。后来李密兵败,李君羡又归顺了王世充。在李渊起兵建立唐朝后,因为厌恶王世充的为人,李君羡便和秦琼一起投奔

  • 周天子直辖的军队在周厉王时战斗力已大幅下降,后世更不值一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维持优势,历代周天子都尽了全力,做出了各种尝试。只是,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周初时,周天子既拥有足以压制任何诸侯的绝对优势军力,也拥有对诸侯国军队的控制权。在史书和各类西周出土文物上看到的“西六师”,“殷八师”(或称“东八师”)就是周天子掌握的军队。这其中的西六师,是武王伐纣之前

  • 明礼启智,点亮人生——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本次班会由于儿希、何岩柯、张馨悦和冯晨轩四名同学主持。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首先,同学们保持安静整肃衣冠,提起恭敬,向大成至圣先师行鞠躬礼。然后,冯颀晴和张曙妍讲述了孔子的事迹,同学们更深入地认识这位圣人。接下来,俞敏巡和王奕茗用精彩的小故事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孔子,感受其独

  • 西周开国君主——铸铜姬发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约前1056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 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

  • 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一代明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一个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周成王(在位37年)死后,周康王(在位26年)、周昭王(在位19年)、周穆王(在位55年)、周共王(在位12年)皆以嫡子的身份相继成为天子,此时的王室政治清明,力量强大,诸侯们遵守法度,上尊天子,下安黎民,天下太平。特别是在周穆王时期,周穆王经常御驾亲征西戎,扩张了周朝的疆土,使周朝走向了鼎盛。周共

  • 纣王死后发生了啥,为何周朝背骂名也要挖商朝祖坟?考古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王朝自古以来都讲究一个正统,虽然改朝换代时通常会发生血腥的纷争,可一旦某方势力夺权后,在建立新王朝的同时也会承认前朝的存在,尊重前朝皇帝好好维护前朝皇帝的陵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王朝若有一天被推翻了,自己的皇族陵寝也能够被好好地保护起来,这可以算的上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们的一个共识。可被后人

  • “名家讲坛之探索甲骨文”走进小学课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说到安阳,不得不提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9月21日下午,文化路第二小学四年级的全体同学,参加了学校第五期名家讲坛——“探索甲骨文”活动。活动中,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的弘济老师抚字问根,先从甲骨文的发现入手,接着告诉了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