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正统女皇帝,同时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她在位前后,虽说大肆杀害唐朝宗室,但在治国方略上,她却“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使得当时的武周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神龙元年,也就是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在众人的协助下于洛阳发动兵变,逼迫了当时的女皇帝武则天退位。自此以后,李氏唐朝得以复位,唐朝在李显的掌控下翻开了暂新的篇章。这场事变,被史书称为神龙政变。在这场事变中,太子李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了其他武将的支持之外,最大的功劳应当归于一位年逾八十的老人,此人便是当朝宰相张柬之,是这场事变的总策划人。
史书记载:这个将武则天赶下台的张柬之,是湖北襄阳人,其聪明绝顶,年幼时便被众人称之为神童。年轻时考中进士,从此之后进入了仕途,被朝廷委任为清源县丞。公元689年,朝廷举行了选拔高级官员的考试,年逾六十四的他脱颖而出,被武则天破格提拔为秋官侍郎。从此,张柬之由一名小小的九品官一举升迁为国家的栋梁之人。
没过多久,当时的另一重臣姚崇出任灵武军使,在启程赴任时向武则天再次举荐了张柬之,推荐他接任宰相一职。姚崇说:“张柬之深沉稳重有谋略,能决断大事,他已年老,要赶快任用。”随后,武则天当天就召见了张柬之,授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
此时的武则天已是风烛残年了,为了国家的未来,她在立儿子和立侄子为接班人的事情上摇摆不定。后来在狄仁杰等人的劝说下,武则天下定决心立亲生儿子李显为太子,但自己依然坐着皇帝的宝座不放权。对于武则天的这一表象,当时的武三思心有不甘,他内心一直想代替李显。于是便联合当时的权臣张易之和张昌宗把持朝政,肆意妄为。
在此存亡之秋时,一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这个人便是张柬之。他联合了桓彦范、敬晖等人,决定于正月二十二日发动政变。在一切准备停当后,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
随后,张柬之等率人在迎仙宫的走廊里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又毫不客气地闯入了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在她周围环绕侍卫。眼见此景,武则天问是谁作乱,张柬之不慌不忙的说道:“是二张谋反,自己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此时的武则天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但奈何大势已去,便低下了平日里高傲的头。事变后第三天,武则天下诏书将皇位传于太子李显。
政变成功了,但是张柬之却没有彻底诛杀武氏族人,这便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危害。失去权力的武氏集团,并没有因为张柬之的仁慈而心怀感激之情,反而时刻想的是要报复。终于在神龙政变的一年后,武氏集团的代表人武三思以张柬之等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向李显上书弹劾。此时的皇帝李显便下诏免去了张柬之的宰相职务。最终,张柬之因此事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