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寺文化中的青铜:为商周奠定物质和技术基础,揭开青铜时代序幕

陶寺文化中的青铜:为商周奠定物质和技术基础,揭开青铜时代序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18 更新时间:2024/4/9 20:01:00

“在中华民族明摇篮的黄河流域,‘丁村人’的故乡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附近,发现了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大型遗址。根据这个遗址的发掘,确定了我国中原龙山文化陶寺类型。这处遗址已成为探索我国‘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它的发现和发掘,标志着我国考古工作在晋西南探索‘夏墟’已经获得重大突破。” ——1983年10月23日新华社消息

彩绘陶壶,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古城遗址

其实,早在新华社发出这条电讯半个多世纪之前,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的临汾市襄汾县县城东北的陶寺遗址就差一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济在1926年初就来到了晋南。在这一次中国考古学者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中,李济成功发掘了位于夏县的西阴遗址。第二年,清华学校研究院以丛书第三种出版了他的《西阴村史前遗存》一书——现代考古学史上中国学者发表的第一本考古报告。

遗憾的是,这一系列永远载入史册的“第一次”只属于西阴遗址,却与相距并不太远的陶寺失之交臂。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规模考古调查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在晋南15个县大约80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多达306处遗址——年代从仰韶文化到南北朝时期不等。地处汾河河谷地带的临汾盆地汾河以东的塔儿山山脚下的山前冲积平原上的陶寺遗址也在本次调查中重见天日,却仍旧不曾引起太多的重视。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才意识到陶寺遗址的价值。从1978年到1987年,为了寻找历史上夏朝的踪迹,探索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陶寺遗址早期墓地和普通居住址进行发掘,共发掘出墓葬1300座。占墓葬数量不到1%的大型墓葬随葬有彩绘龙盘、漆木器等重要礼器,其墓主应是手握军事大权的部族首领或大祭司。至于占总数90%的小墓,其墓穴仅能容身,几乎没有随葬品,墓主应是平民或者奴隶。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陶寺已经是一个等级社会。碳14测年数据表明,陶寺文化所处年代为距今约4300—3900年之间。

这一时期陶寺遗址考古发现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两件小物品,堪称意义重大的发现。其中之一是1983年出土的陶寺文化晚期铃型铜器。这也是陶寺遗址发现的第一件铜器。出土时,整体造型近似铃形的器物位于墓主人左侧股骨、趾骨之间,外面有很清晰的布纹痕迹,可能是埋葬时包裹有丝麻织物。它的模样并不起眼,长五六厘米,宽也不过2厘米;做工更是粗劣,表面可见铸造的缺陷和气孔。但是经过化学分析,人们发现此件铜器的含铜量高达97.8 %,系用复合范(外范与内芯)铸造的红铜器。这就意味着在陶寺文化中、晚期,我国已进入铜、石并用的时代。当时的陶寺文化先民不仅可以从矿石中冶炼出较纯的铜,并可用铜液进行铸造,为后世的商周“青铜文化”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揭开了我国“青铜时代”的序幕。

朱书文字扁壶(残片),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另一件吸引了众多目光的小物件是1984年春天出土的残碎陶扁壶。这种正面鼓腹背面平腹的灰陶汲水器在陶寺文化时期只是先民日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用品,其本身乏善可陈。但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在扁壶的正面鼓腹部,竟赫然有着朱红彩笔的笔画痕迹,这会是书写文字留下的痕迹么?要知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跨入了新的时代,就像恩格斯所说,人类由野蛮文明的过渡,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才得以实现的。

从地图上看,陶寺文化处于黄河中游,总体上说属于中原地区,语言文字与后世的甲骨文和金文属于同一体系(汉语文)的可能性很大。尽管在扁壶平直背面发现的“两”个朱书字符,至今也没有比较统一的释读意见。但多数考古学家都认为,在这个扁壶的正面鼓腹部所发现的一个朱书字符,形态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应是表示赞美之意。1985年冬,考古学家政烺见到扁壶的照片、墨线图和摹本后指出:“这个字同⋯⋯殷墟甲骨文和现在通行的汉字同属一个系统”,考虑到陶寺文化所处年代远在甲骨文所处的殷商中后期五个多世纪之前,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助纣为虐的秦、赵先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妲己之外,《封神演义》中刻画较多的两个奸臣是费仲、尤浑,尤浑此人历史上无记载,而费仲在战国文献中多次被提及。《墨子》说商纣王的卿士费仲是天下之暴人,而箕子、微子是天下的圣人。《韩非子·喻老》说周文王有玉版,胶鬲来索取不给,而费仲出面索取文王就给了,因为不想让贤臣胶鬲受宠;《内储说下》则说周文王

  • 古都安阳书写“甲骨文”新时代华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片甲骨惊天下(央广网发 安阳市委宣传部供图)安阳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世界记忆遗产甲骨文出土地。甲骨文书屋成为群众身边的诗和远方(央广网发 张俊军 摄)午夜时分,巡防队员杜保平和他的同事在工作中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9.47平方公里的殷墟遗址保护区,他们每天都要巡防至少一遍。包括巡防队员、村(社

  • 酒文化历史 | 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而作为第一代,距离我们现在是为遥远,所以,相关的文献资料也相当匮乏。不要说酒文化,就是基本的历史线索,都是断断续续的。后世人也只能从后来的许多资料里,零星地对夏朝酒文化作一些现代人的推测与探究。夏朝酒文化研究夏朝的酒文化,首先得搞清楚几千年前的夏朝在哪儿?而那个地方出土过什么东西?关于酿酒的原材料和

  • 古代四妖姬之首背罪名3千年,专家曝夏朝灭亡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纪连海老师提到,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任君主,据传他身体强壮,能赤手空拳搏虎豹,但他却不会治国,而且生活淫乱暴虐,脾气也非常暴躁,百姓对他都非常不满,当时他想要扩展领土, 欲攻打东部一个小国“有施国”,由于他们的国力很小,根本没有赢的胜算,因此决定使出美人计。有施国进行选拔后,选

  • 指尖上的国宝51丨西周应国应侯带盖铜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西周中晚期出现,由圈足簋发展而来,流行时间短,器型较为少见。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西周应国应侯铜盨,高22.5厘米,重5.4千克,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铜盨为椭方形,分器盖器身两部分,器盖顶四角设有四只扁钮,将其仰放,则为浅盘,设计巧妙

  • 玉器对于殷商贵族意味着什么?为何玉器的影响比青铜器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玉器作为礼物或贡品,在殷商贵族上下等级之间的流动,见证了商王朝与地方邦国之间的礼尚往来。玉器流动的背后,反映着权力与等级以及复杂社会关系的维系。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件玉戈,在戈内的后部刻有“卢方□入戈五”。其中所缺之字是卢方伯诸侯人名,其字形今已不见。所谓“入”意指商王朝下辖的方国属邦进贡,甲骨卜辞

  • 殷墟里的名人:妇好,在商朝王室女性中的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自殷墟发现以来,殷代墓葬始终是殷墟考古发掘的主要内容。但历经几千年的变迁,有的殷墓在埋葬不久就被人盗过;战国以后,盗墓之风盛行;宋代金石学兴起之后,更助长了盗墓之风——当时虽有学者们的“探墓”,但没有科学的考古手段,因而与盗墓无异。近代甲骨文的发现虽是好事,反过来更诱使人们大肆盗掘殷墟。几经盗发,

  • 从殷墟中出土的文物就能看出妇好的地位有多高?奢华程度令人惊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自殷墟发现以来,殷代墓葬始终是殷墟考古发掘的主要内容。但历经几千年的变迁,有的殷墓在埋葬不久就被人盗过;战国以后,盗墓之风盛行;宋代金石学兴起之后,更助长了盗墓之风——当时虽有学者们的“探墓”,但没有科学的考古手段,因而与盗墓无异。近代甲骨文的发现虽是好事,反过来更诱使人们大肆盗掘殷墟。几经盗发,

  • “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西周《史墙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史墙盘》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交界处的周原遗址,是现已发现的最重要的西周遗址之一,也是西周青铜器的一个主要出土地点。清代中叶以来,这里发现青铜器的记录连续不绝,一些著名重器,如天亡篡、大小盂鼎、毛公鼎等,都是周原出土的。1976年12月,周原遗址内扶风白家村南,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共出青铜器一

  • 最新研究表明三星堆青铜铸造技术与商代中原同出一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作主旨演讲。10月29日,在广汉举行的“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的新发现、新收获与新认识。雷雨透露,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