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当时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呢?

朱元璋当时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94 更新时间:2024/1/23 12:39:18

有人说,杀李善长是为了接班人顺利接班,这是明显的谬误论断。李善长被杀,是1390年五月,那个时候,太子朱标还活蹦乱跳,身体好的很,威信高极了。而已经七十多岁的文官,不可能对朱标产生威胁。在李善长被杀的前一个月,也就是1390年4月,朱元璋的第八子长沙王朱梓自焚而死,原因是被打成胡惟庸一党。很明显,李善长的死也是这个原因,谁让他是胡惟庸的亲戚呢。

朱元璋滥杀功臣,始于太子朱标去世后,也就是1392年以后。比如大将蓝玉,就是1393年被杀,还有大将傅友德,1394年被杀。有人会说,朱标去世之前,朱元璋陆续杀了不少大将。没错,这些人大多是1380年胡惟庸案受牵连者,属于谋反罪,跟朱老八和李善长差不多。李善长与萧何一样,搞后勤保障是把好手,带兵和治国都不是强项,这样的人,决不可能挑头造反。再者说,都77高寿的人了,李善长就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了。

李善长,明开国第一功臣,论其地位,可比肩汉之萧何,洪武三年进封韩国公,洪武二十三年卷入胡惟庸案被诛。胡惟庸谋反不是冤案,牵连出来的李善长自然也不冤枉。可以说出“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这种态度,足以让朱元璋起杀意了。他全心相信的李善长终究不是萧何。

至于说他已经是第一功臣,不可能默许胡惟庸的,是自己蠢。他在朱元璋手下,有百般禁忌,不可以做的事有很多。但换个人就不一样了,可以随意贪污、欺压良善,而且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换谁去都会觉得造反更好的,至于没有成功,是另外一回事。

朱元璋晚年时,像李善长、刘伯温、吕昶等打江山的文臣智囊以及徐达、李文忠、傅有德、廖永忠、汤合等武将也都趋于暮年。要杀掉这些能臣武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朱元璋接班人朱标的早死,皇太孙朱允文的弱小……

暮年的李善长虽是暮年但影响力仍然很大,宰相门下更是遍布天下,暮年的朱元璋更担心的是后继之君震不住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这帮淮西勋贵,这帮骄兵悍将必然威胁朝廷的统治。外加上胡唯庸的乱整,蓝玉的狂躁。这些人并不年轻,若被培养了三十几年的朱标活着这些人纵然有再大本事朱元璋也是不怕的,可悲的就是接班人换了才有下来的一系列大动作,功臣良将收拾待净培养新帝的新团队。

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太子朱标,还是后来太孙朱允炆,都性格偏软,朱元璋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有一帮战功赫赫的功臣当朝,因此他要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朱家江山永固铺平道路,而李善长才能出众,堪比汉代萧何,当然不能留着了。

朱元璋方面: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同乡,皆为淮西人。建国初大封功臣,功劳最大的六人册封为公爵,其中五人都是战功卓绝的武将,唯独李善长是没有战功的文官。虽然朱元璋依靠淮西集团起家,但登基后,这个羽翼丰满的政治集团就成为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李善长作为淮西集团的文臣头子,经过多年经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所以,朱元璋对李善长防范剧增。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打天下,可以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所以,朱元璋对李善长也十分器重,洪武三年,李善长任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然朱元璋对李善长那么信任,却为什么在李善长晚年的时候还要杀他呢?今天我就和小伙伴们聊聊这个问题。

李善长方面:洪武四年,已经位高权重的李善长以体面致仕(退休)的方式,交出了左丞相的权位,但他身离官场却还时常迷恋于权势,以至于在朝堂的影响力依旧很大,而且老谋深算的李善长和忠厚老实的汤和不同,李善长是以谋略起家的,他的谦退只会被朱元璋认为是一时的韬晦之计,越这样越让人不放心。所以,即便李善长退休,他依旧遭到朱元璋的猜疑。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儿子的墓真难盗,被盗墓贼炸了7次,最后还是考古专家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儿子墓挖掘视频,朱元璋之墓被挖掘了吗,朱元璋皇帝墓被盗了吗

    文|韦爵爷一般皇帝最看重的儿子或者是天子都会长期在京城里居住。而一些其他不受重视的儿子都会派到各地称王。皇帝这么做,无非就是告诉这些没有受重视的儿子,他们只是一个辅佐自己的大臣,不会成为自己的天子。朱元璋出身于农民,最后当了皇帝的他先后有26个儿子。为了把这些儿子能够妥善的安排,朱元璋也是操碎了心。

  • 朱元璋没有想到,陪伴自己长眠于南京的后人,只有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把后人的名字都想好了,鲁豫有约朱元璋后人,山东临沭朱元璋后人

    朱重八即是后来的朱元璋,朱元璋的祖辈两次迁居,都是因为贫穷,但最终也未能逃过贫穷的命运,朱元璋的两个哥哥,朱重六和朱重七早早去世,在朱元璋十六岁的时候,淮北遭遇旱灾,朱元璋的父母及大哥朱重五又于凤阳先后去世,从此朱元璋成了一个孤儿,为了能够活下去,他当过和尚,做过乞丐,若不是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

  • 朱元璋为何说 若得此人归附 胜过十万雄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对雄兵的评价,朱元璋果断做出因敌制胜的决策,朱元璋命中最大的克星

    奢香夫人,出生于四川永宁,其父为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奢氏。洪武八年,年仅十七岁的奢香远嫁贵州,为彝族吐司、贵州宣慰使蔼翠之妻,此后一直协助蔼翠处理各项政事,直到洪武十四年,蔼翠亡故,由于其子年纪尚小,不能理政,所以由奢香代为摄理宣慰使之职。洪武十四年开始摄政,至洪武二十九年病逝,在奢香十五年的

  • 朱元璋杀人无数但是对于马皇后却敬爱有加,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皇后简介,朱元璋给徐达牵马,朱元璋马姑娘扮演者

    可是,面对自己的糟糠之妻——马皇后,朱元璋却是一副温情脉脉的面孔。他对马皇后的爱意、敬意,一直到马皇后去世,都未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朱元璋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马皇后到底做了些什么,让朱元璋一直对她情深深雨蒙蒙呢?这得从朱元璋的落魄之时说起。25岁那年,小和尚朱元璋接到了小

  • 朱元璋发现一个和他生辰八字一样的人,说杀了,见了来人后,说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抓完与自己同八字的人,朱元璋杀杨宪完整版,朱元璋杀苏坦妹

    他也就天天听身边的玄学大师讲课,有一次他听玄学大师讲课后意识到一个问题,我能当上这个皇帝恐怕就是因为我的命格比较珍贵,命中注定就是贵人,那么跟我生辰八字一样的人会不会也有皇帝命呢?会不会对自己的皇位产生威胁?这个想法在朱元璋脑海中出现了好几回,思考许久后,索性就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国寻找跟自己生辰八字

  • 包拯死后设置21座疑冢,同时从7个城门抬出,实在是迫于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的墓埋在哪里,包拯的墓有被盗过吗,包拯墓地是怎样形成的

    嘉祐七年,正值夏天,包拯突然发病,三天后就去世了,因为包拯一生刚正不阿,树敌太多,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包拯是被奸人所害,出殡的当天,城中百姓自发的为包拯送行,可是当他们看到送葬队伍后都傻眼了,包拯的棺材竟然有21口,每口都长得一样,同时从七个城门抬了出去,而这21口棺材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包拯一生得罪的

  • 包拯下葬时用了二十多口棺材,原因竟是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包拯下葬墓地规定,包拯金丝楠木棺材,包拯墓地有棺材吗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二十八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

  • 朱元璋针对贪官,发明了两种刑罚,一种电影常用,一种令人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自创一个刑罚,朱元璋电影全集完整版,朱元璋杀贪官韩铎

    尤其是朱元璋,历史上对他的污蔑,主要在于明初的四大案,杀了不下十万人。但这些人,真的是冤死的吗?空印案属于官员贪腐国库钱粮;郭桓案是官员互相包庇贪污;胡淮庸案是结党营私,威胁皇权;蓝玉案则是武将自恃有功,触犯明律。朱元璋终究是个泥腿子出身的皇帝,内心深处,忒见不惯官员欺压百姓,这是他的底线。以常理度

  • 朱元璋大杀功臣到底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为什么大杀功臣,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

    那么朱元璋平底天下后,为什么要大肆杀戮开国功臣呢?其实他也是迫不得已,朱元璋平底天下后,这些文臣武将们为了攫取利益,在朝廷上分成了两派,分别是淮西党和浙西党,他们为了蝇头小利互相攻击,多行不法之事。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党,仗着和皇帝是老乡,交情过命,战功显赫,即便自己和家人做下违法乱纪的事情,皇帝也得

  • 朱元璋为什么不听刘伯温的劝阻,执意出兵安丰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刘伯温,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后悔一生,刘伯温怎样算出朱元璋是天子的

    朱元璋想要出兵救援安丰城,结果却遭到了明朝第一智者刘伯温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虽然韩林儿是我们名义上的皇帝,但是现在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不救,还好,要是把他救出来,这才是最糟糕的,你该如何处置呢?第二,安丰失守其实是小事,我们起兵去救安丰,那就违背了我们之前定下的'先打陈友谅,再灭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