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的诸侯国中,国家意识最强的是哪一个?

春秋战国的诸侯国中,国家意识最强的是哪一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81 更新时间:2024/2/10 14:01:22

屈原的为人,算不算“爱国”,是每年端午都要被拉出来扯一次的老题目。

要争论屈原是否爱国,先要说清楚屈原是否有国可爱。

当今世界上的这些 “国家”,界定时有一整套复杂的标准,复杂到学者也没有办法精确定义。但譬如下面这几种要素,大概应该具备:

1.明确的国境存在;

2.国家主权意识;

3.以领土为空间单位的民族主义;

4.专门化的政府机构与制度;

5.处于理论上平等的各国构成的国际关系中。

古代的“国”,当然不可能完全符合这些标准。而且,历史并不是一条直线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而是有时距离这个标准近些,有时却又离它远一些。

中国这片土地上存在过的“国”,最接近现代国家特质的,大概就是先秦的这些诸侯国。

当初周朝建立的时候,诸侯当然要服从天子。但从西周中后期开始,诸侯国就越来越独立,到春秋时代,人们普遍已经认为,这种国家林立的状态,才是正常的。

拿楚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霸主楚庄王来说,他曾经打下郑国,但是没有把人家灭掉,订立两国友好盟约的时候,还特意让楚国军队后退三十里,表示不是城下之盟,体现了对人家的尊重。

后来楚庄王又攻下了陈国,他曾经考虑把陈国变成楚国的一个县。但就有贤德的大夫出来劝谏,认为这样做很不道德。楚庄王就让陈国复国,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还特别赞许楚国君臣真是深明大义。

总之,理想状态下,不但还存在的国家不应该灭掉,最好已经灭掉的国家还能够恢复。这叫“兴灭国,继绝世”。当时的诸侯国交往,还有一整套复杂的国际规范。读《左传》里的外交官发言,有时感觉还真的挺现代。

这和秦汉以后再出现的割据势力,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拿大家熟悉的三国说,魏蜀吴要争“正统”,正统的意思就是,虽然迫于某些不可抗力,除我以外还有其他政权存在,但其实他们不该都存在。一直到三国归晋,大家才觉得世界恢复了正常。

而春秋战国的这些诸侯国中,楚国大约又是国家意识最强的。

这很大程度上是被歧视出来的。

[var1]

《人物御龙帛图》,战国,墨笔设色帛画

因为中原各国彼此之间有很强的文化认同,号称“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而楚国却被当作蛮夷。楚人的祖先,究竟来自华夏还是南蛮,它和殷商文化和周文化哪个亲缘关系更近一些,是很专业的学术问题,但对当时的普通人而言,这不重要。在中原的史书里,楚国就是蛮夷,所以《春秋》提到楚国国君,绝不理会楚国已经称王的事实,咬紧牙关叫“楚子”;北方的学者如孟子,会把楚国人称为“南蛮鴃舌之人”,这是对楚国人不论尊卑贵贱开地图炮。

我们知道,一群人觉得大家是自己人(学术化的叫法是“共同体意识”),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敌意。

法国人原来觉得自己是巴黎人、勃艮第人、奥尔良人……但英法百年大战,圣女贞德一出,大家突然发现原来我们都是法国人。近代以来,原来普通中国人对自己的了解,也是我来自哪个村哪个镇,能弄清楚自己是哪个县尤其哪个省的,就算见多识广的人物了。但和洋大人一接触,被叫两声“支那人”,脑袋后的辫子被嘲笑两句“猪尾巴”,就没法不意识到这一点:哦,原来我是中国人。

所以被骂多了,楚王也就会干脆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楚武王出征随国,出兵前感觉心脏不舒服,他的妻子告诉他:“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只要战争能取得胜利,即使大王您在军中去世,也是国家的福分。我们知道,一般女性是比较反战的,可楚国女人就是这么斗志昂扬。

楚文王在外面打了败仗,回国时发现城门紧闭不让他进城。看门人说:我不接受一个战败的国君。楚文王只好再上战场,打了胜仗才得以回家。

楚康王即位,五年时间没有北伐,他就担忧地问臣下:人们会不会认为我贪图安逸,忘记先君的大业?

事例实在太多。总之可以看出,在和中原华夏的对抗里,“我是楚国人”,至少在楚国的贵族阶级里,是相当普遍的共识。当然,有伍子胥这样著名的例外,但看看《左传》里同时期的楚国人对君臣关系的讨论,就知道这毕竟只是例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的诸侯们,为何热衷于争霸,而不是吞并和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简单来说,就是我只要打服你就行,而不是直接吞并你。那么,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根据记载,春秋初期分封的诸侯国有一百四十多个,中期活跃的还剩四十多个。由此可见,虽然春秋时期只是大国之间没有进行吞并和灭国,但是对小国的兼并可是毫不手软。在春秋时期,是有灭国战争的。不过,跟战

  • 庞涓设计将孙膑害成残废,孙膑掌权后在树上刻8字,庞涓看后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时候众多将领纷纷请战,都声称自己可以打败华雄,如俞涉、潘凤等等,结果他们都是不到三合就被华雄斩了,最后还是关羽出马才干掉华雄。这里的问题就很有意思,那就是俞涉、潘凤他们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战胜华雄呢?[var1]这是因为人要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非常难,俞涉、潘凤觉得自己很厉害,并且不知道华雄有多厉

  • 战国最雷人的改革,意外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给秦国神助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公元前321年,燕国太子哙继位为君,史称燕王哙。燕王哙在位期间,一心想要壮大燕国。他看到秦国在商鞅改革后迅速崛起,便想在燕国也来一场改革,以便增强燕国实力,提升国际地位。然而,秦国的改革很成功,但燕国的改革却很雷人。或许燕王哙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本以为对燕国有帮助的改革,竟然

  • 庞涓挖掉孙膑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在复仇之时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历史是时间的一面镜子,它透射着过往留下了精神和物质的瑰宝,也倒映着未来让新的文明有所借鉴得以成长。春秋战国是思想的摇篮,百家争鸣争奇斗艳,乱世的思想自由注定了会伴随着斗争的影子,胜者为人推崇,败者成为故事被人遗忘。师出同门者必定会有优劣,若不能摒弃是非竭诚合作,注定会有一方将带着失败退出

  •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箭手,成语“百步穿杨”和“百发百中”为他而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按照正史中的记载,养由基主要活跃在楚共王和楚康王时期,不过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却记载了养由基早在楚庄王时期就比较活跃,甚至在公元前605年楚庄王灭若敖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射死了作乱的令尹斗越椒,由此得了个“养一箭”的称号。不过根据《左传》的记载,楚庄王和斗越椒是在战场上遭遇的,

  • 春秋初霸的齐桓公一家到底有多奇葩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齐桓公一家确实有点奇葩,至于多奇葩,下面就来聊一聊:首先了解一下齐桓公的家庭状况(只说本文提及的):父亲:齐僖公兄长二人:只说齐襄公姐妹:宣姜、文姜妻妾九人:只说蔡姬儿女七人:只说儿子吕商人(齐懿公)想倒贴女儿的齐僖公[var1]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是一位明君,他被誉为春秋三小霸之一,为齐桓公称霸提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不缺粮,为什么诸葛亮却一直缺粮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缺粮是必然的,要不然怎么会发明木牛流马来运粮,而要说蜀汉与战国时期对比,为什么战国七雄打仗数百年都不缺粮,诸葛亮却严重缺粮呢?[var1]先讲一下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总计五次北伐,第一次为公元228年,因马谡失街亭致使蜀汉失去有利形势,北伐就此失败;第二次为228年冬,趁东吴进攻,再次北伐,可是

  • 战国七雄中前期最低调的国家,差点灭了秦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是三家分晋之后新出现的。不过赵国前期低调得几乎找不到存在感。我们知道赵国前期主要的几个国家就是魏国称霸,齐国、楚国、秦国灭了魏国的霸业。这些国家在战国初期大的是非常激烈。但是赵国这时候因为国力不行,而且处于四战之地很少掺和这些事。因为弄不好就会被灭国。不过即使这样,战国在赵肃侯去世的

  • 哲海壹天创始人韩超群: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创业者【千矩人物第69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人物档案韩超群,哲海壹天创始人,上海博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上海哲海壹天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股东,安徽省灵璧人,哲海壹天是一站式音视频技术服务平台专业提供音视频系统及应用方案的技术服务公司,也是500强企业的金牌合作伙伴。初, 南有哲者教位,齐聚于此,源于五湖,始于四海。众人壹心,专于壹事。遂果,

  • 葛兆光|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辈子的读书、思考一辈子的智慧追寻[var1]作者|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历史学家怎样理解孔子的理想和他的那个时代。最近这些年有人提出来,在中国开始逐渐富强的时候,应该在世界上重新恢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声音”,所以,好像是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和孔子越来越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