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的诸侯们,为何热衷于争霸,而不是吞并和灭国?

春秋时期的诸侯们,为何热衷于争霸,而不是吞并和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41 更新时间:2024/1/21 16:32:00

[var1]

简单来说,就是我只要打服你就行,而不是直接吞并你。

那么,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根据记载,春秋初期分封的诸侯国有一百四十多个,中期活跃的还剩四十多个。

由此可见,虽然春秋时期只是大国之间没有进行吞并灭国,但是对小国的兼并可是毫不手软。

在春秋时期,是有灭国战争的。不过,跟战国时期的灭国战争的规模相比,春秋时期的灭国战争规模较小。所以,前者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后者基本不会给人留下印象。

例如齐桓公灭掉谭国,楚国灭申国,息国等;秦国灭滑国,晋国灭虢国,国,最为密集的当属郑武公,连续灭掉十来个小国后建立郑国

由于规模较小,大多数被灭的小国,在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史官们只会记录一些大国之间的事情,对于太小的国家,一般是选择性的无视。

[var1]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势力均衡,没有哪个国家打破这种平衡;虽然在春秋时期有春秋五霸,但是春秋各国彼此之前的实力此消彼长。虽然有十分强大的晋国,但也是有实力稍逊的齐国,再加上占据三关的秦国,所以各国的没有谁有绝对的实力去消灭别国。

在春秋时期的早期,周天子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诸侯都是周天子的分封的,敢灭别国就是对周天子的不敬,周天子可以下令其他诸侯各国进行讨伐,谁还敢有非分之想?

由于人口稀少,生产力较弱,尤其是使用在武器上的材料青铜,在其产量上比较稀缺,各个国可以投入军队的人较少,战争成本较大,大部分人都在从事农业生产上。这个时期虽然频发战争,但只是以消灭军队,夺取资源和削弱对方的实力为主要目的。因为这样一来,对方军队在很长时间都无法再次发动战争了。

[var1]

战胜的那一方,也就没必要再去强行占领或是消灭。因为强行占领或是消灭,是在加重战胜那一方的负担,不光增加了反叛的风险,还意味着人口的增加。

要是反叛的话,还要进行镇压,这对军队和国力都是一种消耗,那样得不偿失。

要是不反叛的话,虽然有更多土地能让多的人口进行耕种,但是多出的人口和土地在当时也是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管辖,促使灭国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好处。

春秋时期,各国热衷于争霸,但是争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得以发展壮大自己,一旦争取到霸主地位,就能获得比其他的诸侯国有更为丰富的资源,能够在竞争中处在更有利的位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思想问题,春秋时期早期,大多数的统治者思想还停留在分封时期,大一统的思想还是在百家争鸣之后才有。所以在进入战国时期以后,随着百家思想的争鸣,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彼此之间是可以统一的。

[var1]

总体来说,春秋时期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没有能力进行大范围的灭国。但也不代表没有灭国,只是战国离秦汉时期较近,大部分的历史得以在正史记载。加上战国时期,不断的战争,导致战争持久,又有多数著名的战役,容易引起注意。而春秋时期,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所谓春秋只有争霸没有灭国的现象出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庞涓设计将孙膑害成残废,孙膑掌权后在树上刻8字,庞涓看后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时候众多将领纷纷请战,都声称自己可以打败华雄,如俞涉、潘凤等等,结果他们都是不到三合就被华雄斩了,最后还是关羽出马才干掉华雄。这里的问题就很有意思,那就是俞涉、潘凤他们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战胜华雄呢?[var1]这是因为人要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非常难,俞涉、潘凤觉得自己很厉害,并且不知道华雄有多厉

  • 战国最雷人的改革,意外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给秦国神助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公元前321年,燕国太子哙继位为君,史称燕王哙。燕王哙在位期间,一心想要壮大燕国。他看到秦国在商鞅改革后迅速崛起,便想在燕国也来一场改革,以便增强燕国实力,提升国际地位。然而,秦国的改革很成功,但燕国的改革却很雷人。或许燕王哙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本以为对燕国有帮助的改革,竟然

  • 庞涓挖掉孙膑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在复仇之时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历史是时间的一面镜子,它透射着过往留下了精神和物质的瑰宝,也倒映着未来让新的文明有所借鉴得以成长。春秋战国是思想的摇篮,百家争鸣争奇斗艳,乱世的思想自由注定了会伴随着斗争的影子,胜者为人推崇,败者成为故事被人遗忘。师出同门者必定会有优劣,若不能摒弃是非竭诚合作,注定会有一方将带着失败退出

  •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箭手,成语“百步穿杨”和“百发百中”为他而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按照正史中的记载,养由基主要活跃在楚共王和楚康王时期,不过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却记载了养由基早在楚庄王时期就比较活跃,甚至在公元前605年楚庄王灭若敖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射死了作乱的令尹斗越椒,由此得了个“养一箭”的称号。不过根据《左传》的记载,楚庄王和斗越椒是在战场上遭遇的,

  • 春秋初霸的齐桓公一家到底有多奇葩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齐桓公一家确实有点奇葩,至于多奇葩,下面就来聊一聊:首先了解一下齐桓公的家庭状况(只说本文提及的):父亲:齐僖公兄长二人:只说齐襄公姐妹:宣姜、文姜妻妾九人:只说蔡姬儿女七人:只说儿子吕商人(齐懿公)想倒贴女儿的齐僖公[var1]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是一位明君,他被誉为春秋三小霸之一,为齐桓公称霸提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不缺粮,为什么诸葛亮却一直缺粮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缺粮是必然的,要不然怎么会发明木牛流马来运粮,而要说蜀汉与战国时期对比,为什么战国七雄打仗数百年都不缺粮,诸葛亮却严重缺粮呢?[var1]先讲一下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总计五次北伐,第一次为公元228年,因马谡失街亭致使蜀汉失去有利形势,北伐就此失败;第二次为228年冬,趁东吴进攻,再次北伐,可是

  • 战国七雄中前期最低调的国家,差点灭了秦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是三家分晋之后新出现的。不过赵国前期低调得几乎找不到存在感。我们知道赵国前期主要的几个国家就是魏国称霸,齐国、楚国、秦国灭了魏国的霸业。这些国家在战国初期大的是非常激烈。但是赵国这时候因为国力不行,而且处于四战之地很少掺和这些事。因为弄不好就会被灭国。不过即使这样,战国在赵肃侯去世的

  • 哲海壹天创始人韩超群: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创业者【千矩人物第69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人物档案韩超群,哲海壹天创始人,上海博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上海哲海壹天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股东,安徽省灵璧人,哲海壹天是一站式音视频技术服务平台专业提供音视频系统及应用方案的技术服务公司,也是500强企业的金牌合作伙伴。初, 南有哲者教位,齐聚于此,源于五湖,始于四海。众人壹心,专于壹事。遂果,

  • 葛兆光|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辈子的读书、思考一辈子的智慧追寻[var1]作者|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历史学家怎样理解孔子的理想和他的那个时代。最近这些年有人提出来,在中国开始逐渐富强的时候,应该在世界上重新恢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声音”,所以,好像是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和孔子越来越走红,

  • 战国七雄中,魏国究竟有多强大?差一点灭了赵国、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首先,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和赵国一共投入了100万左右的大军,展开了一场决战战国历史走向的大战。但是,在战国初期,也即秦国和赵国都没有崛起之前,魏国差一点消灭了这两个诸侯国。一方面,在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以李悝为相,变法图强,魏氏迅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