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各朝和亲都用“假公主”,为什么唯独清朝不能偷偷换人呢?

历史上各朝和亲都用“假公主”,为什么唯独清朝不能偷偷换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23 更新时间:2024/2/3 23:20:31

据史料所载,历史上绝大多数和亲的公主都不是君王的嫡亲血脉,也就是说,那些真正嫁到番邦异国去的都是“假公主”。

到了清朝,大清皇帝所指定的和亲公主竟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清朝的皇帝们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不疼惜自己的女儿,实际上他们有另一番贴合实际的巧妙打算。

古代和亲公主的使命——用身份和青春当成维系双边关系的纽带

熟悉历史人都知道,古代有很多被君王送去异国番邦以完成和亲使命的公主,她们的嫁妆丰厚无比、排成长龙,和亲的队伍锦衣华服、浩浩荡荡,处处都显示出一个大国的国威和鼎盛,也看得出封建帝王对和亲一事的极大重视。

和亲,其实又称为“和蕃”或“和戎”,意指中原的王朝统治者和周边国家、番邦异族为确保双边关系和平稳定而达成的政治联姻。中原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邻国边疆的族长、首领、王侯结亲和好,基本上都是因为难以在战场上力压敌军、无力持续迎战而促发的“两国和亲”这种历史事件。

因为和亲具有浓厚的妥协及求和的意味,所以,很多中原王朝都要通过付出很多资财物力、牺牲本朝公主的婚姻幸福来换取暂时的罢战息兵、安宁和平

据史学家追溯寻源,确认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证可查的和亲事件乃是汉高祖刘邦时期与匈奴国的和亲之举。当时,刘邦无法在武力上抗衡屡屡来犯的匈奴,于是大臣刘敬便提议将吕后所生的鲁元公主送到匈奴去和亲,这样一来或许几十年后,冒顿单于的子孙后代都有了汉室的血统,也就会对汉朝敬重臣服、不再挑起两国战争。

然而,最终因为吕后不舍得唯一的女儿远嫁异国受苦,只好在后宫中找了一个姿容俱佳的宫女冒名顶替了鲁元公主完成了和亲使命。

自从汉朝出现了正规的和亲国事活动,之后的隋、唐、宋、元、清,也就是除了明朝以外大体上各朝各代的史籍均记载了皇室与番邦异族和亲的事件。

无数史实证明,古代和亲公主们的使命无比艰巨,她们遵从着国家的安排、帝王的旨意“嫁”到陌生的地方,将自己的青春、肉体以及被冠以的“特殊身份”做筹码,努力忍耐着周遭难言的一切,只为了不负众望、希望能够成功化身为维系两国关系的结实纽带。

古代的和亲公主往往都以“假公主”居多

最开始,那些被送去和亲的皇室真公主们大都因难以适应异国他乡的风俗和人文、饮食及环境,出嫁后不是瘦削憔悴便是郁郁寡欢,经常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身亡他乡。噩耗传回中原帝都,这些真公主的父皇和母妃都痛心不已、涕泪涟涟。

其余少数能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委曲求全般地生活在番邦异国的和亲公主基本上也都没办法正常诞育后代——对于异族而言,若和亲公主诞下子嗣而且那个孩子还比较优秀,则有可能抢夺王位、威胁本邦本族的血统和未来。

因此,番邦异族的首领几乎不会宠爱前来和亲的中原公主,只是把她好好地供养起来,使其不挨饿、不受冻、不生病,也算对中原的君王和皇室表示尊重和敬畏。

后来,中原王朝的谋士们向君王献出了一个新主意:

不必再拿皇家金枝玉叶去完成和亲使命,只需物色到一个相貌较好的姑娘,赐其公主的头衔名号,然后让这位“假公主”代替“真公主”去和亲也就是了

于是乎,以汉武帝时期的解忧公主、汉景帝时期的隆庆公主、汉元帝时期的王昭君为代表的十余位姿容美丽的女子都成了汉朝真公主的“替身”,后来还有唐代17位和亲公主、元朝39位和亲公主以及清朝近80位和亲公主纷纷为国为民而踏上了和亲之路……

她们肩负着联姻的重任、和亲的使命,在韶华灼灼的年纪忍受着离开至亲、孤而无依的苦涩滋味留在了异国他乡,为的就是两国能够罢战息兵、和平亲近。

历史上和亲多数是用“假公主”,为何唯独清朝不能偷偷换人呢

回望历史,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用“假公主”去替换金枝玉叶来完成和亲任务的史实。然而在清朝,所有的和亲公主均是真真正正的帝王骨血,换句话说,大清帝王言出必行,并没有用其他女子来代替自己的女儿去做“鱼目混珠”之事。那么,这背后又有何等深意呢?

原来,清朝是由满族人所建立的王朝,在清朝建立初年,入主了中原的满族与身在边区的蒙古族休戚与共、同气连枝,他们为了能够互相倚靠、互相借力,便保持了长达3个世纪的通婚、建立了世代姻亲关系。

双方族人通婚数十年后,满蒙联姻就成为了大清的国策,同时这也是所有大清皇帝以及皇室子弟的责任。

满蒙联姻就是满蒙和亲,他们的这种通婚联姻方式目的在于维持“满蒙联盟”的稳固和长久,对于做了大清国皇帝的满族人来说,他们非常希望能用自己的至亲血脉与蒙古族人进行互融互通,如此一来,“满蒙联盟”就会世世代代固若金汤,更利于大清的繁荣富强和长久发展。

因此,

清朝皇帝是实实在在地希望能够与蒙古部落进行和亲联姻,不但皇帝、王孙贵胄会迎娶蒙古贵族女子成婚,就连大臣也纷纷迎娶蒙古的贵族女性——而这恰恰就是清朝和亲从不偷偷换人的真实原因

除了清朝以外,和亲公主们的命运大都十分悲凉,可她们出嫁后的的确确为国家平衡政局、安邦定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可说到底,用弱女子和亲的方式去换取国与国之间暂时的和平与安定并不算光彩,它是那个战争时代的无奈选择、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与否的关键标志。

#历史开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组晚清罕见的照片曝光,揭示光绪的皇后妃子,这眼光真的是服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慈禧把光绪玩弄于股掌之间。在现代人看来,光绪无疑是悲哀的。作为一个清朝皇帝,却只有一个虚伪的名字,并且没有一点点的权利,而操纵者慈禧也把光绪当作工具。更准确的说是一个傀儡,一个可以任意安排的傀儡,光绪的一生,无疑是令人可悲的!光绪的第一任妻子是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在清朝罕见的照片中,存有着隆

  • 读历史品人生,从曾国藩身上,学做人间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曾国藩真实人生感悟,不可复制曾国藩12集视频,曾国藩有声听书200回

    人能被阶层限制吗?曾国藩,书上对他的评价是一个“笨人”。他28岁,第7次考秀才,才考上了。换到我们今天的理解,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高考考了7次,才有大学可以读。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说都应该算不上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家庭世代都是农民,而且汉人在清朝朝廷里是不受重视的。所以曾国藩刚到京城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

  • 咸丰皇帝猝死之谜被揭晓,专家:太乱了,史官都不好意思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咸丰儿子,满清十三皇朝之咸丰,咸丰为什么斗不过慈安

    提起历史,他就好像是一个虚拟舞台,有心人随心所欲捏造些稗官野史放上去,就能塑造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些真正的英雄人物,被坊间的小说所误导,成了奸臣。自从唐朝以后,皇权高于史官,历史基本已经成为皇帝的“私人日记”了,司马迁手里那支笔,最终失去了锋芒,逐渐覆盖虚假的疑云。在21世纪以来,许多人至臻研

  • 周文王到底是被纣王逼反的还是主动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文王和纣王的关系,周文王和纣王之间的故事,周文王靠什么上位

    周文王姬昌,历史上著名的圣明贤德君王,史书也好,封神演义也好,都明里暗里说文王是被无道昏君商纣王逼反,这符合历史事实吗?其实周人灭商的过程有“以下犯上”的嫌疑,在历史上引起不少争论,然而在重视道德人生的儒家史官和学者看来,周人的这一过程并没有什么可以非议之处,反而应该大力肯定。《论语·泰伯》记载了孔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背后真相或许是一场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离去,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女子。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女子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周幽王一

  • 西周是如何灭亡的?真的是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是如何灭亡的?是哪些因素导致的?褒姒说起西周灭亡,很多人估计都会想到,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结果真的有敌人来犯时,再次点燃烽火,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最终导致犬戎大军攻破了镐京,周幽王被害伤,当诸侯们反应过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援时,犬戎已经将聚敛起

  • 细说商朝的历代君主,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是商朝兴盛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是我国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其君主称呼为“帝”,并多以天干来进行命名的,例如商朝的建立者汤的帝号为帝天乙,商纣王的帝号为帝辛,纣王不过是周王朝给他的恶谥。商朝的始祖是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的契,他是帝喾与简狄之子,相传是简狄吞燕子蛋而生,故而有“玄鸟生商”一说。契十四传至成汤,汤伐桀于鸣条灭夏,建立商朝

  • 周厉王:朕的财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我谢谢你八辈祖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周的财税小故事,厉王简介,资治通鉴周纪全文

    (梦归秋辰:第577期)公元前841年,西周的百姓不约而同地起来反叛,周厉王被迫逃往彘地。对此周厉王非常不解,然后自己愤愤不平地说道:本王尽心用全国之兵护佑百姓都平安,以专利制度让百姓都有田种,都有渔猎为生。本王只不过收了他们一点点财税,但都用于他们了呀,为何他们对寡人如此仇视呢?周厉王随从们听到周

  • 大禹与夏启谁才是家天下的创立者?世袭制的根本内核~朕即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新体系替代旧体系时,总会面对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如何解释自己的正当性。制度的更替更是如此。夏朝之前的君王靠的是自身的德行和功绩,而且这些君王都是黄帝的直系血亲,按后世理论,本就有继承权的,只是选择面更大,择其中有德者居之,君王在世时即选好接班人,直接让位,史称禅让制。到大禹时,论武功真正解决共工、

  • 撤展倒计时|西周玉器主题艺术创作大赏&摄影作品征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相隔多久,古物总是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灵感的涌现、创作的启迪。跨越时空,数千年前西周玉器的纹样至今仍能迸发出艺术设计的火花。本次展览期间,诞生了不少围绕西周玉器创作的作品,一起先睹为快吧!龙、凤、人玉器纹饰解析手绘稿『这次“郁郁乎文哉”展览主要是希望呈现晋国玉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