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刘邦想定都洛阳,一来是洛阳离家近,二来东周在洛阳五百年,刘邦也想汉朝存在千秋万代,但是张良和娄敬劝谏刘邦应该建都险要的关中。
他们认为刘邦以杀戮定天下,如今刚称帝,德政未修,民心未附,诸侯并立,此时应该依靠关中山河之险要制衡东边的诸侯。刘邦一听有道理就定都长安了。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也面临建都哪里的这个问题,到底是他的江山是从孤儿寡妇手里抢来的,有点担心江山社稷会短命。
宋朝的京师开封处于四战之地,五代时期的短命王朝后晋后汉后周均建都于此。虽然有运河利于漕运,但是军事上无险可守。
赵匡胤想迁都洛阳最后迁都长安,依靠山河之险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但是他弟弟赵光义还有很多文武百官并不同意他的想法,尤其是赵光义是开封府尹,迁都会影响他的利益,他就以“在德不在险”的理由成功断了赵匡胤迁都的念想。
后来金人南下,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金人占据华北大地。南宋时期的文人洪迈就对“在德不在险”的问题进行过讨论。
他说从古至今说地势险要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秦地有潼关黄河的险要,齐地靠近大海还有泰山,赵魏之地占据黄河,晋地表里山河,蜀地有剑门关,瞿唐关等关隘,楚地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为护城河,吴地有长江天堑,还有五湖,都能凭借险要建立地方。唯独宋卫之地都是平原四通五达,没有一处险要可以据守。
然而东汉末年,袁绍拥有青州幽州冀州并州等四州,韩遂马腾这些人占据关中,刘璋占据川蜀,刘表占据荆州,吕布抢夺了刘备的徐州,袁术占据南阳寿春,孙策占据江东,天下地形险要的地方都被瓜分殆尽了。
曹操得到兖州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四战之地硬生生活了下来,最终翦灭了群雄,颠覆了汉朝的江山,很多人议论这件事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取得了成功。
唐朝唐僖宗,唐昭宗时期,藩镇占据地方,王镕家族世代为成德节度使,罗洪信为魏博节度使,刘仁恭为幽州节度使,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王重荣为河中节度使,朱宣为天平军节度使、朱瑾为泰宁军节度使,时溥为感化军节度使,王敬武为平卢节度使,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王建为西川节度使,天子只有都城长安,关中的凤翔邠宁华州三镇鼎立,李茂贞和韩建曾经抢夺天子。
而朱温以区区汴州,宋州,亳州,颍州等四战之地,在群雄中间,最后竟然成功,和曹操类似。
如果以“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来描述曹操朱温的事情,那么曹操朱温岂不是成了圣德之人,他们的事发岂不是又要上演了。
洪迈其实在讽刺“在德不在险”这句话。因为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曹操爱人妻,朱温也爱人妻更爱儿媳,两人同样制造过屠杀,既没有实行德政也没有高尚的品德。
曹操和朱温算不上圣德之人,但是他们成功的根基并不是凭借险要之地而是四战之地,仍旧能够傲立群雄,一个篡了四百年汉朝江山,一个篡了唐朝三百年江山。
这无疑就是对“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最大的讽刺。
参考资料:《容斋随笔》《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