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蜀汉的灭亡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连串的偶然形成了必然!

为什么说蜀汉的灭亡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连串的偶然形成了必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16 更新时间:2024/2/15 14:34:25

其实我们翻阅史料,会发现蜀汉的灭亡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这些偶然稍微错失,那么蜀汉就很可能不会灭亡。

然而,多个偶然性叠加在一切,那么就成为了必然。

1. 魏国群臣不支持伐蜀

262年,掌握曹魏朝政的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蜀汉已经“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决定采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再灭东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

他的判断没错,当时蜀汉内部却是出现了许多问题。

吴国五官中郎将薛珝出使蜀汉返回后,曾向吴景帝孙休报告:“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明哲保身,苟且偷生)。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以为至安也;安突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蜀汉最直接的问题是问题是姜维北伐失败。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北伐,但在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走。

当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大将军之职而立右大将军阎宇,甚至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绪也同意。姜维上书后主请求杀黄皓,但刘禅认为黄皓不过是个宦官无足轻重,所以不肯。姜维感到黄皓此时权势熏天,所以不敢回成都,在沓中屯垦。

此时,蜀汉朝政腐败,主和派的论调甚嚣尘上,甚至连老将廖化都反对北伐。可以说姜维成了蜀汉唯一的主战派。

真是得到了这样的情报,司马昭才决定伐蜀。

但遭到了曹魏群臣的反对,甚至连长期与姜维作战的邓艾也数次上书称未到伐蜀时机。只有司隶校尉钟会鼎力支持,并与司马昭一同“筹度地形,考论事势”。

邓艾为什么反对?大概是他在与姜维的战斗中胜负参半,对蜀军将士的战斗力有着比较直接的了解,更认为有姜维在,蜀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防守有余,但进攻不足。

尤其是进攻汉中然后再图益州,一路山川阻碍,运粮极为不便。如果被蜀军占据险要之地,稍有不慎就会重蹈延熙七年(244年)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结果被击败的败局。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长期与蜀军交战的邓艾认为蜀军并没有伤及元气,所以不宜轻易伐蜀。

钟会之所以同意,完全是因为钟会是个野心家,他想趁这伐蜀之机统帅大军,掌握了军权,来实现自己个人的野心。

事实也证明了这样。

攻灭蜀汉之后,钟会居然要造反,挑战司马昭,结果被魏军将士杀死。

此人志大才疏,充其量是个加强版的马谡

在此之前,钟会虽然随军打仗,但都是充当军师出谋划策,当时的人也把他比作张良

也就是说他从未以统帅身份独自领兵作战。

可以说司马昭伐蜀属于一意孤行。

如果他见群臣反对,扛不住压力,心思动摇,便会打消这个念头,蜀汉就不会灭亡。起码不会在263年灭亡。

蜀汉存亡真是在他一念之间啊。

只不过司马昭这种野心勃勃的枭雄权臣是根本不会在意旁人的看法的,所以他才会下定决心伐蜀。

司马昭之所以要灭蜀,其主要原因是想通过灭蜀来增加自己的声望,为篡魏做准备。

群臣或许看不到这一点,或者看到了便劝阻他伐蜀来企图延缓他的野心。

只有司马昭的心腹钟会识破了司马昭内心的秘密,所以便迎合他,支持他伐蜀。

如果说司马昭伐蜀失败了,那么他本来就掌握了曹魏朝政,对他也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充其量不过是死了数万魏军将士而已。这些人都是野心家的炮灰,司马昭根本不在乎。

而如果伐蜀成功,司马昭声势将更高,距离篡魏的目的也就更进一步。

2. 钟会大军无法攻克剑阁关,一度想要撤兵

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伐蜀,其中主力是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分两路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

魏军进展神速,所向披靡,汉中的蜀军或被击败,或者投降,或者困守孤城。魏军很快就几乎占领了汉中全境,继续南下攻打益州,但却在剑阁关下被蜀军阻挡。

剑阁关是通往四川的主要通道,地势险要,道路狭窄,两侧深渊,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无法攻克剑阁关,就无法攻入益州。

魏军攻关不克,困顿在关城之下,再加上又是孤军深入,运粮不便。魏军因粮食不继,军心动摇,钟会无奈便与众将商议退兵。

如果不尽早撤兵,那么当年曹爽战败的局面将会在钟会大军身上重演。

姜维就曾预测:魏军“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蜀汉似乎又看到了继续存在的希望了。

只可惜这时候出了个bug,就是邓艾。

邓艾长期在关陇一带与姜维作战,对这里的地形地势相当熟悉,所以就提出了一条奇计,就是偷渡阴平。

邓艾建议“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涪,在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300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魏军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如果姜维调兵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兵少势孤,魏军主力趁此时机进攻,就比较容易攻破;若把守剑阁关的蜀军不增援涪,魏军攻破涪,一来可以切断姜维后路,或者与剑阁关外的魏军夹击守关的蜀军,或者继续南下攻打成都。

结果邓艾偷渡阴平,一举灭蜀。

世事难料,当初反对灭蜀的邓艾,竟然成了灭蜀之人。

如果没有熟悉关陇一带地理环境的邓艾,那么魏军恐怕这次会跟曹爽一样,大败而回,劳师动众,结果一无所获。

魏灭蜀是历史的必然,而一连串的偶然,或许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必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称为千古第一奇妒的独孤皇后,直接把隋文帝杨坚气得离家出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独孤求胜,独孤九式图片大全,独孤靖瑶下场

    杨坚是出身豪门的公子哥,她老婆独孤氏的娘家照样权势滔天,杨坚跟她谈情说爱,没办法像糊弄小姑娘一样,吃干净抹嘴就想开溜,毕竟他老丈人一生气,自己屁股可能要被抽烂。而且独孤氏不但长得漂亮,智商更是妖孽级别,杨坚想当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公子哥都不行,独孤氏就整天给他灌“当皇帝”的迷魂汤。杨坚想不想做皇帝

  • 曹操的一位好兄弟,却和吕布勾结,那么此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是曹操,更是将张邈视为自己的好兄弟,在张邈和袁绍关系破裂的时候,曹操依然选择支持相对弱小的张邈,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张邈。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张邈不仅背叛了曹操,还差点毁掉了曹操的未来。一具体来说,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张邈年少的时候,和曹操、袁绍都是很好的朋友。成年后,他在东汉

  • 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李隆基连杀三个儿子,就因为这个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变化时的节俭之风了。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伤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同年,武惠妃病伤,李隆基日夜寝食不安,后宫虽多美人,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

  • 秦朝的国土面积有多大,古代郡县制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后南并五岭以南的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京畿地方为一特殊区域,由内史统之,故称内史,其区域相当一郡,皆直辖于中央政府。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

  • 年仅14的武则天,第一次侍寝,便创下一项“记录”不愧是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古代“二十四史”,不难发现,大部分记录都是关于男人和女人的,很少提及。当然,也有几位杰出的女性,比如李清照和萧皇后。在封建社会,武则天能够冲破封建桎梏,成为唐朝的皇帝,这必须说是非常强大的。女人使全世界的人都屈服于她的脚。只有武则天能做到。武则天(624-705)是唐朝开国元勋战士的女儿。她出生

  • 影视十大猛人,项羽只排第二,鳌拜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饰演者排名,智擒鳌拜,鳌拜厉害还是项羽厉害

    TOP10:鳌拜无论是《康熙王朝》中的鳌拜,还是《鹿鼎记》中的鳌拜,都是既凶又猛,面阔耳大,连胡子都像一颗颗钢针直立着,作为当年的满清第一勇士,排名第十。其中周星驰版《鹿鼎记》中,徐锦江饰演的鳌拜,最为形象。TOP9:李逵《水浒传》中人,外号黑旋风,天杀星下凡,碰谁谁死,打谁谁怕,蛮不讲理,三句话不

  • 太平公主有极高的政治才能,为什么没有当上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公主的政治生活极为活跃。在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她就开始参与处理朝政。唐中宗李显复位当皇帝后,朝政控制在李显的老婆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手里。太平公主作为站在李显身边的一股新的力量,努力与之抗衡。武则天虽然登基称帝,但当时是有一系列的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决定的,我相信,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

  • 嬴氏,大秦帝国的国姓,为什么后代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嬴姓为稀有姓氏,排位在一千五百名之后,人口约有一万人(一说数万人)。分布在苏、鲁、滇、京、冀、闽、浙、川、黔等省市。其中江苏人口较多,但分布很分散;四川、贵州两省约有四千人;山东约有两千人;其他各省合计约为四千人。嬴姓的始祖为帝喾的长子帝挚,生母为常仪。《帝王世纪》记载:“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嬴姓也

  • 唐明皇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上官婉儿?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官大战婉儿,李隆基为什么毁婉儿墓,上官青云婉儿右腿麻

    2013年2月,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墓地规模不大,陪葬品也不多,出土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与史料记载大致相符。《旧唐书》中记载,“时昭容上官氏常劝(韦)后行(武)则天故事”,看起来上官婉儿是与韦后一伙。新旧唐

  • 原是张飞的民间形象,为何后来被关羽取代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三国志.关羽传》只有寥寥一千六百多字,他的年龄、出身、父母等基本资料史籍完全缺失,在群星璀璨的三国时代并不特别突出。陈寿肯定不会想到,败军之将不言勇,身前落寞失去一切的关羽,却在千年以后,经历历代加封,称王称圣的传奇。关羽他将取代旧日的武圣人姜子牙成为国人心中的战神,其名气甚至会碾压孔子,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