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后,继续开疆拓土,但是由于闭关锁国,导致后期与世界脱节,最后被列强处处侵犯,封建王朝彻底结束,清朝坚持了268年,也没有超过三百年。这些王朝的灭亡,都离不开社会矛盾,内外战乱,天灾这些因素,三百年不是一个魔咒,而是因为在这些年里,很难保证不发生使国家灭亡的灾难和矛盾。
首先个人认为对于朝代长短的算法要统一标准,题目中对于明朝和清朝的算法标准是不统一的!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但此时朱元璋还没能统一全国!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朝结束,葱1368年到1644年,明朝享国祚276年,所以明朝的276年是从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开始算起的。
之后的清朝268年又是怎么算的呢?以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开始到1912年清帝退位为止!那么清朝是哪年定国号为大清的呢?公元1636年!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定国号为大清,建元崇德!如果从1636年算起,但1912年,大清也是276年。
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稳定民心,都会采取与民休息的土地政策,农民手里的土地是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的。可是随着王朝的发展,统治者地主阶级的本质逐步显露,开始实行有利于地主却损害农民利益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开始,到了一定的程度,土地兼并严重,积重难返,农民起义爆发,改朝换代开始。
第一个是对外武力问题,臣民中有战斗精神的被杀的差不多了,加上自小驯化,非常的乖顺,依靠这样的人无法组成能打的军队。这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你不可能要求人又能打又做乖乖的顺民,除非你让能打的这些人做军事贵族,那这样皇帝本身就必须是军事贵族的头子,这样的话和先秦有什么区别?
皇帝不愿意这样嘛。汉承先秦遗风,还不明显。到了唐时期其实就有这个问题了,不过唐初靠府兵,府兵是原先军事贵族体制的遗存,府兵崩溃后,招募了大量胡人进入军队才能维持住局面。到了宋明,对外战争已经非常吃力,西夏人和满洲人,哪里有多强?但宋明这么庞大的体量,就是没办法。更甚者,宋明为了加强对军队控制,还要用文官去掌兵,多了个拖后腿的。
第二个是财政问题。这种统治方法对比先秦来说,成本非常高。先秦社会的基础是以血缘关系结合的共同体,大部分管理功能都是共同体内部就能提供,同时小共同体本身提供武力帮君打仗。而现在,因为小共同体被打破了,所以需要大量职业官僚来做管理的事,同时又要养大量军队,财政的负担几何倍数的增加,好在小共同体被打破后,皇帝能榨取到比原先多得多的资源,所以一般财政能维持一段时间。
但官僚体制天生就会自我扩张,明着按着吃官家饭的越来越多,加上这种自上而下权力结构下腐败不可避免,几十年过后财政就要吃紧。这时候就不得不出个能吏来搞改革,但体制不可能变,改革注定效果有限,王安石、张居正都算是。对比先秦的体制,贪腐的机制是可以把害处留给不相关的人自己只得好处,虽然好处远小于带了的坏处,但因为自己不承受害处,所以要贪腐。共同体内部地位较高的都一家人,怎么贪腐?为什么要贪腐害自己呢?
明朝最大的外部威胁有三个,前期是蒙古,中期是倭寇,后期是后金(清朝),这三个敌人都处于冷兵器时代,跟明朝处于同一个发展层次。而清朝面临的帝国主义列强,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对中国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朝已经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不仅有列强武力入侵,更有精神文化影响。中国人逐渐觉醒以后,必然要推翻落后的封建制度。与军事力量相比,这种精神力量更加剧了清王朝的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