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制度千年延续,没有出现非议。但是到了清朝统治者手中却出现了严重分岐。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满族在入主中原之前,是一个以游猎为主要生存手段的民族。在行围打猎时,他们讲究分工合作,猎物人人有份。在政治体制上实行的是“八王共议”新规。皇帝伤后,由八旗旗主以“择贤而立”为标准,公推新君。
康熙帝打破了这一带有原始军事民主制残余的陋习,根据汉文化礼制上“立嫡以长”的传统,预立嫡长子胤礽为储君。由于民族心理和民族习惯与传统汉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一场旷古未有的皇位争夺战,父子、兄弟骨肉相残。到康熙朝后期,储位之争更是到了白炽化,以至于这位历史上以“睿智”、“圣明”而著称的皇帝,也被弄得心力交瘁、悲愤交加,最终撒手西去。雍正帝犹如一匹黑马坐上皇帝位后,落得了“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的千古说名。
这一切都使雍正帝下决心要对皇嗣制度进行彻底的变化,他以秘密立储的办法,既保证了“现任皇帝”绝对的至尊地位,又避免了储位之争,皇权由此得到进一步的集中与强化。秘密建储制度是对我们古代建储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它杜绝了皇权和储权的矛盾,是其政治上的一项有着积极进步意义的变化。最新的的是,秘密立储的做法,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择优而立”性质,使个人素质较全面的皇子脱颖而出为其日后当政能够有所作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清朝中期出现的盛世局面也就在预料和情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