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是因为戏子的一句话,才同时罢免两位宰相?

唐玄宗是因为戏子的一句话,才同时罢免两位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27 更新时间:2024/2/2 9:36:24

宋璟(663年—737年)

于是,名相宋璟出场了。

宋璟此时的职务是广州提督。他为人刚正不阿,他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如唐初的名相魏征那样大,可他那种嫉恶如仇、敢于直言的性情和魏征简直是如出一辙。

宋璟刚出道时就到处得罪人,而且谁的权势大他就得罪谁。所以宋璟一开始在仕途上混得并不顺利,他先后得罪了武三思太平公主这些重量级人物,多次被贬到外地。

苏颋(670年-727年)

宋璟还有一个副手,名叫苏珽。苏珽和宋璟虽然同为宰相,但他甘当绿叶,尽心尽力支持宋璟的工作。两人在一起施政,实行了不少措施。比如他们在公元719年对包括刑法在内的法令完成了修订,这部法令称为《开元后令》。

宋璟脾气耿直,说话不懂得拐弯抹角,因此每次当他和唐玄宗顶撞,搞得唐玄宗心情极度郁闷之时,苏珽总会不失时机地站出来给两人打圆场。

把宋璟要表达的意思换一种委婉的方式重新表达出来,使唐玄宗的心情阴转晴,也让宋璟的主张得以实行。所以宋璟常常感叹:“苏珽真是个尽公不顾私的君子啊!”

正是在宋璟和苏珽两人的精心治理和默契配合下,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史称“开元之治”。而宋璟本人也赢得了一个外号,叫“有脚阳春”,翻译过来就是:“宋大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有一天,唐玄宗和宋璟一起吃饭,忽然心血来潮,命人把一双金筷子放到宋璟的面前。在当时,用黄金制作的餐具是皇家专用,其它人是没有资格用的。所以宋璟大惊失色,忙拿起金筷,起身说道:“陛下,你的金筷。”

唐玄宗却给了宋璟一个灿烂的笑容:“不,是你的金筷。”

宋璟这才知道唐玄宗这是要把金筷赐给自己,不由得诚惶诚恐,受宠若惊,拿回家后也不敢用,直接把筷子供在自家的大堂上。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对宋璟是非常倚重,也很信任的。

不过,宋璟和苏珽的宰相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两人在对待“恶钱”一事上,就栽了一个大跟头。所谓“恶钱”,说白了就是假币。

在古时候,人民的生活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易以物易物的形式居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以对铜钱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了。

在那个年代,造钱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只要开印钞机就行了。那时候用的是铜钱,需要一整套铸造的工艺,因此,铸钱的效率没那么高,官方铸造的铜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

于是,私铸的铜钱就应运而生了,这种钱就被称为“恶钱”。

宋璟上台以后,对待“恶钱”的措施是非常简单而粗暴的。他下令:“一旦发现使用恶钱进行交易的,一律没收,私自铸钱者,斩!”

在我们今天看来,假币的危害不言而喻,宋璟采取严厉措施对假币进行打击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凡事都需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去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宋璟执政的年代,恶钱早已大行其道,在社会上已经大面积流通多年,老百姓的手里已经持有很多恶钱。

现在宋璟不由分说地搞一刀切,一股脑儿全部没收,这对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劫。因此,宋璟大失民心,很多人对他有意见。

正在这个时候,关中平原发生大旱。为了对付旱情,唐玄宗决定举行“烧旱魃”仪式。

这种仪式有点儿类似于俗称的“跳大神”,是一种表演形式。根据民间传说,人间之所以出现旱情是因为阴间的一些恶鬼故意捣蛋,把雨水给封了的缘故,这些作乱的鬼就是“旱魃”。

不过,只要举行了“烧旱魃”的仪式,旱情就可以得到缓解。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由两个人配合表演,其中一个饰演收降旱魃的神灵,另一个饰演旱魃。

由神灵对“旱魃”老大一番教训后,把其它用纸扎的所有旱魃一把火烧掉就完了。

然而,这次的烧旱魃仪式和以往有些不同,“旱魃”借着表演的机会,说出了一番让唐玄宗意想不到的话,含沙射影地攻击当朝宰相宋璟,说他们之所以出来捣乱,完全是因为宰相太坏了。

唐玄宗勃然大怒,于是罢了宋璟的官,连同苏珽也一起被撤职。

表面上看,唐玄宗似乎是因为戏子的一句话而罢免了两位宰相的职务,不过仔细想来,宋璟的被罢其实是他的个性造成的。

宋璟的成功,在于他刚直的个性,而他的失败,恰恰也在于他的刚直不阿。当一个人凡事都过于刚直而不懂变通的时候,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真是一点儿也不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玄宗错贬一员大将,为安禄山清除了一块“安史之乱”的绊脚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晚年宠信乱臣贼子,直接导致了祸国殃民的“安史之乱”,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昔日的盛世辉煌不复存在。唐朝时期,曾在安西、朔方、范阳等军事要塞之地,设置了十大节度使,安禄山就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十大节度使当中,安禄山不是势力最大的。当时实力最强的,当属河西、陇右、朔方、河西四镇节度使王

  • 太多人只关注范成大的诗,却不了解他的人,铁骨文人一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01继位的第二个月,被誉为“南宋最强皇帝”的赵昚,就迫不及待地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大计。随后,孝宗搞了一系列大动作,比如为岳飞平反昭雪,逐渐将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平反复官,重用主战派,以陈康伯为左相、史浩为右相,以张浚为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江州、池州和江阴的兵马,紧锣密鼓地做着

  • 听了官员妻子这句话,朱元璋突然醒悟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末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滕德懋任职浙江行省掾,同时镇守台州。明朝初年,滕德懋投奔了朱元璋,最初为丞相府椽史,曾跟随明军征讨陈友谅。《吴邑志》记载:“滕德懋,字思勉……德懋素善刀笔,一时文移多出其手,已而从征伪汉有功,除知信州……赞昼勤劳,庶务咸理……卒,有墓在西山,有碑。”滕德懋征讨陈友谅有功

  •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的开元之治到安史之乱是一段怎么样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唐玄宗李隆基一心想仿效唐太宗,也做一个英明的君主。即位以后,唐玄宗励精

  • 唐玄宗李隆基爱吃“胡食”?他的餐桌上还有哪些美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玄宗李隆基简介资料,李隆基最喜欢吃什么,李隆基和唐玄宗谁厉害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超级吃货,盛唐时期,专门满足李隆基口腹之欲的御膳房——尚食局规模庞大,一名主管,一名副手,负责食疗保健的“食医”四人。唐玄宗比较喜欢西域口味的饮食,《旧唐书》记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这里提到的“胡食”,就是西域风味的美食。其中的“胡饼”,是唐玄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胡饼的主要

  • 同为宋朝,《清平乐》和《知否知否》中的婚服为何有红绿之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平乐简介,知否大结局宋朝,清平乐红笺小字注音版

    简述古代婚服的特点,自古婚服主要是以转眼肃穆、庄重为主要考虑,所以自周朝到隋唐时期基本都是男性以红色黑色为主色调,女性以青绿服饰为主色调,《清平乐》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以宋仁宗时期,宋朝的服饰是继承唐风遗制,所以宋人成亲之时男穿红色婚服,女性穿绿色婚服,有了“男红女绿”的叫法。另外古代男性娶妻,妻子

  • 唐玄宗妹妹终生不嫁只要爱情不要婚姻李白和王维都是她情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玉真公主本名李持盈,字玄玄,道号无上真,是唐睿宗李旦和窦德妃生育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唐玄宗在位的时候,玉真公主受到哥哥的百般宠爱。玉真公主不想受婚姻的羁绊,很小的时候就向往逍遥自在、清净修仙的生活,所以直到二十几岁还不嫁人,却选择去道观当了女道士。唐朝的女道士并非真正的修行,一些女

  • 倘若穿越到明朝大街上,要小心了,随时有坑在等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一些失去土地的自耕农、破落户子弟流窜到城市里,他们好吃懒做,不愿意做生意,或者给人打工,就以打劫、碰瓷儿、诈骗、替人打官司、充当打手等为生。这些人被称作光棍、喇唬等,相当于后世的无赖、地痞、流氓。明朝的光棍和今天所谓的单身汉毫无关系,《皇明条法事类纂》记载:光棍是一些“凶恶之徒,三五成群”

  • 唐朝,民间传奇故事《板桥三娘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01话说唐代汴州城的西边有一家几间房舍的小粥店。挂牌板桥店,老板娘名叫三娘子,三十多岁,无子无女,不知从何而来,也没听说过有什么亲戚朋友,一直寡居于此。然而此人家境却甚富裕,多有驴畜,来来往往不论官家平民,若有脚力不足的,常常估个低价把自家的驴畜贱卖与对方。人们都说她心怀厚德,品德高尚,远近的过客都

  • 他,从“大清袁崇焕”变成了逃跑的懦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01唐景崧是广西桂林府下属的灌阳县人,生于1842年。唐景崧家兄弟三人,全部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一门三翰林,成就了桂林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尤其是作为老大的唐景崧,23岁就考中进士,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大清国知识分子的精英中的精英,真可谓是少年得志,羡煞旁人。可惜,老唐的开挂人生在这之后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