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从“大清袁崇焕”变成了逃跑的懦夫……

他,从“大清袁崇焕”变成了逃跑的懦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77 更新时间:2023/12/23 8:33:01

01

唐景崧是广西桂林府下属的灌阳县人,生于1842年。

唐景崧家兄弟三人,全部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一门三翰林,成就了桂林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尤其是作为老大的唐景崧,23岁就考中进士,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大清国知识分子的精英中的精英,真可谓是少年得志,羡煞旁人。

可惜,老唐的开挂人生在这之后就像遇到了封印一般,过得相当不顺。

先是26岁在翰林院的考试中因为名次靠后,被踢出翰林院,改调到吏部当了个六品主事,还是候补的,不是实职。

然后就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几年,硬是没挪过窝。

老唐23岁就中进士,结果到了40岁还在当六品候补主事,整天无所事事,长吁短叹,总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么走到头了,没啥指望了,下面就等着退休回家了。

没成想就在40岁这年,老唐的人生转机居然来了!

说是转机,其实这个机会也是老唐自己创造出来的。

02

1882年,法国大举入侵越南,越南抵挡不住,赶紧向大清求救,请大清发兵支援。

按理说作为宗主国,发兵救援藩属国是理所应当的。

但法国是当时世界一流强国,大清那实力,真要为了越南去跟法国刚正面,恐怕也是凶多吉少,还会惹火上身。

毕竟火烧圆明园才过去二十来年,大家都还记忆犹新。

所以对于要不要救越南,怎么救越南,朝廷内部也是争论很大。

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向关注越南问题的老唐出场了!

以他的级别,当然是没法直接上书最高领导的,于是他先上书军机大臣宝鋆和李鸿藻,痛陈了一番“唇亡齿寒”的道理,认为大清必须救越南。

那么,怎么救越南呢?

老唐说:

我听说在越南有一支中国人组成的黑旗军,领头的叫刘永福。他们虽然以前收了长毛的封号,当了反贼,但现在在越南打法国人,也算是为大清守护了国门,应该不计前嫌,努力招抚他们。如果朝廷同意,我愿意请缨出关,去越南联络刘永福

老唐的帖子递上去以后,两位军机大臣极为赞赏。

宝鋆甚至称赞老唐是“当今班定远(班超)”,马上代他把折子递到西太后桌上。

西太后一看,没想到我大清还有如此人物,一介书生敢主动请缨去越南抗法,勇气可嘉,于是下旨让唐景崧作为大清国密使前往越南联络黑旗军抗法。

03

1882年冬天,40岁的唐景崧以六品吏部主事的身份,出广西镇南关,进入越南境内。

在他之前260年,大明朝也有一位六品的主事,一个人出山海关,开始了一段书生领兵的传奇,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

而现在唐景崧就成了大清的袁崇焕,单枪匹马出镇南关,开始了一段请缨抗法的生涯。

唐景崧出关以后,先去探了越南朝廷的底。

他发现越南朝廷上上下下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既没有抗法的准备,也没有抗法的决心,只想着抱大清的大腿好继续苟下去。

这么一来,老唐就更加坚定了联合刘永福黑旗军抗法的决心。

很快,他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刘永福。

刘永福从20岁扯起黑旗反清,到这会儿已经20多年了,因为在中国被朝廷围剿,所以只好带着兄弟们跑到了越南。

但是跑到越南日子也不好过,越南朝廷也把他们看成贼寇加以围剿。

只不过干不过他们。

所以黑旗军才能在越南有了一席容身之地。

但是总在异国他乡这么漂泊着,时间长了也不是个事儿,所以刘永福也每天在愁以后的出路。

见到老唐以后,老唐对他说,保越南就是保中国,你要先在越南打出名声来,然后我向朝廷上书,让朝廷诏安你们,你自己能得个官职,弟兄们也能回国安居这不比在越南飘着强吗?

刘永福一听在理,于是决定集中力量在越南跟法国人好好干一仗。

就这么着,唐景崧留在了刘永福帐中,一边当朝廷和黑旗军的“联络员”,一边当刘永福的参谋长。

消息传到北京,西太后可高兴坏了。

于是一道懿旨下来,唐景崧立马越级晋升四品官,还给了他两千人马,以他的名号建立起了“景字营”。

从此老唐就真的开始领兵打仗了!

04

老唐的景字营和刘永福的黑旗军一起并肩作战,先后和法国人大大小小打了十几仗,枪林弹雨里走了好多个来回。

一年多打下来,老唐的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到中越边境休整。

就在老唐部队休整时,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打了个大胜仗,一下震惊了国内外。

听到消息,老唐是既兴奋又难过。

兴奋的是清军跟法军打了一年多,一直吃败仗,这回终于扬眉吐气了。

难过的是这场仗自己没赶上,错过了青史留名的好机会。

镇南关之战过后不久,中法就签约停战了,老唐奉命回国,景字营解散,他的戎马生涯宣告结束,又重新回到了文官序列。

1885年,老唐被调去当了按察使,跟着首任巡抚刘铭传一起治理新设的台湾省。

1894年,老唐正式被任命为台湾省巡抚。

这一年,他52岁。

从40岁请缨出关,到如今12年时间,他从一个六品候补主事迅速升到了二品的巡抚,成为大清国的封疆大吏。

而这一切,都源自他当年做出的那个勇敢的决定。

05

就在老唐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可以在封疆大吏位置上干几年然后光荣退休的时候,又一场暴风雨袭来了!

1894年夏天,爆发了甲午战争。

仗才打了半年多,大清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了,陆军也是一败再败。

眼瞅着日本人都要打进山海关了,朝廷慌了神,只好跑到马关去和日本人议和。

日本人提出的停战条件很苛刻,其中就有割让台湾省一项。

消息传到台湾省,岛内顿时炸了,各界代表纷纷上书巡抚唐景崧,要求唐景崧代表台湾各界向朝廷请愿,拒绝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老唐在台湾省干了八年,又好不容易坐上台湾巡抚的位子,当然也不愿意把台湾拱手送给日本人。

于是他以巡抚的身份不断给朝廷上书。

紧接着,朝廷下令唐景崧等台湾省官员全部回大陆,以方便日本接管。

但台湾省各界却不肯就此认命当日本的顺民。

各界代表集中到台北,大家一合计,咱干脆团结起来,坚决抵抗日本,誓死不当亡国奴。

各界代表主意一定,就跑到巡抚衙门里和老唐商量,要他牵头和日本人干到底。

老唐本来已经准备回去了,但一片誓死抗敌的热情,再加上各界代表天天围着巡抚衙门,知道想走也走不了了,不如顺从民意留下来。

06

虽然留下了,但各方面都乱得很,老唐天天都面对来要银子的各路“抗日义勇队”。

巡抚衙门的银库早就底朝天了,哪还有银子发给他们,只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化缘募捐。

结果等到日本军队登陆了,真打起来了,各路“义勇队”大部分都脚底抹油跑得飞快。

才四五天功夫,基隆的防线就宣告崩溃,日军兵临台北城下。

眼看台北不保,各路“义勇队”纷纷趁火打劫,到处抢东西,本来就有很深矛盾的本土“义勇”和客家“义勇”之间也趁这机会大打出手,公报私仇,台北城里完全乱成了一锅粥。

街面上很乱,“总统府”里也很乱。

接下来该怎么办,几个大佬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老唐在越南的战友刘永福主张向南撤退,继续抗日到底,而老唐则认为扑街的局面已无法改变,不如趁早回大陆去,不要趟这摊浑水了。

刘永福怎么劝说也无效。

当天夜里,老唐就换上了仆人的衣服,带着几个随从,拿着家中金银细软,趁街上一片混乱的混出台北城,登上一艘英国轮船连夜跑路到了厦门。

07

老唐跑了,刘永福却继续领导着台湾省军民奋力抗日,血战半年,最终因弹尽粮绝、力量悬殊,被迫回到大陆。

但他们的浴血战斗也让日军付出了死伤3万多人、战死两个师团长和一个亲王的惨痛代价,成为了中国近代抵御外辱历史上永远光辉的一页。

只是,这光辉的历史中,再也没有了唐景崧的位置。

当年那个请缨出关、浴血抗法的“大清袁崇焕”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个临阵脱逃的懦夫的背影。

当他晚年再翻看自己当年写下的《请缨日记》的时候,是否也会感慨自己的人生如此虎头蛇尾,最终也没有能留下一个圆满的句号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第一个称帝的女人,比武则天早37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以时间而论,这位女皇帝称帝,比武则天称帝还早37年。这位女皇帝的名字叫陈硕真。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但这个盛名之下,浙江的贫苦百姓却遭到唐朝地方官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唐太宗去世后第四年,也就是公元653年,浙东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一时

  • 他,大宋朝玩得最溜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01晏殊从小聪明好学,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优秀的诗文,从此神童之名传遍江南。年纪轻轻的晏殊面对满殿大臣和皇帝,毫不胆摄,很快完成了答卷。答卷一出,宋真宗惊为天人,赐晏殊同进士出身。两天后,晏殊再次考试,这次考试成绩将关乎他的前途。结果晏殊发现自己运气特别好,宋真宗出的题,正好自己前几天刚复习过。晏殊复

  • 他立志要灭掉宋朝结果亡的却是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刘秉忠家里世代为官,父亲更是在蒙古人攻取邢州后,被任为都统,后又改任录事。按蒙古的规矩,汉人出仕,为防造反叛变,要将其子女扣留在元帅府做人质,所以13岁时,刘秉忠就被送往元帅府当了人质。刘秉忠在元帅府也并没有贪玩,他好读书,在元帅府经常拿一些藏书观看,还经常帮忙打理事务,刘秉忠于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 杨贵妃养了一只鹦鹉,被鹰啄死后,唐玄宗做了一件事,吓坏群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杨玉环的爱情比其他的美人们都要顺利一点,特别是嗯唐玄奘在一起以后,虽然只是贵妃,但是当时并没有皇后,再加上有皇帝的宠爱,跟一国之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要说最能代表杨贵妃受宠的,不是皇帝赏赐的金银珠宝,也不是豪华的宫殿,而是一只鹦鹉,这只鹦鹉可不是一般的鸟。深受杨贵妃喜欢的这只鹦鹉,是当时的岭南上贡

  • 他生在宋朝活在元朝死在明朝,活了116岁,见过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他出道的时候,郭靖黄蓉还没降生,可等《神雕侠侣》中杨过都步入中年,郭靖黄蓉已经步入老年了,周伯通还是生龙活虎。几十年中,岁月似乎忘记了周伯通,他非但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还越活越年轻,原来已经花白的头发眉毛后来竟然又黑了很多。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周伯通,曾经资助过全真教,和王重阳是好朋友,和丘处机是老乡。

  • 唐朝,著名的“甘露寺黄金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德裕,唐朝名相,历朝历代评价甚高。李商隐《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为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之一。任内大力倡导节俭,把结余的钱财全部供给军用。数年之间,江南一带奢侈风气大为收敛。李德裕还对当地的祠庙着手大力整顿,拆毁了滥建的淫祠一

  • 他是苏轼好友,不羁土豪隐士,名流青史的“耙耳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最有名的朋友,隐士议论文素材苏轼,苏轼与好友之间的故事

    在诗词史上上卓有建树的诗人词人数不胜数,他们有的随着的万古流芳诗词各领风骚,也有的因为卓越的政治功绩而彪炳千古。但也有人,比如今天这位,他其实很有才,但他的出名却为人不齿,因为怕老婆而为观众所记忆弥新……陈季常:河东狮吼,不羁隐士浪人的标签者,也是史上怕老婆最为杰出者。首先我们认识一下这个人。陈慥,

  • 他是朱元璋最后的朋友,也逃过了明初的腥风血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汤和和朱元璋是同一条街上长大的发小,同穿一条裤子的交情。他从小就显露出不甘落后的性格,在和一群孩子嬉戏打闹的时候,他总是要做指挥群众的那一个。所以,在郭子兴起兵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支年轻的队伍,在这样他将实现自己号令天下的梦想。在力争上游的汤和很少瞧得起同辈的人,却信服朱元璋。他对于朱元璋的

  • 唐朝,鸡汤小故事《厕鬼》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有个叫李赤的人,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行踪不定的江湖浪人。《柳宗元集》记载:李赤曾对别人说:“我也擅长写诗歌,风格和李白极为相似。”因此,他自号李赤。李赤到宣州游玩,州里的人安排他到旅馆住宿,他的一位朋友陪他一起住在旅馆。有一天,友人发现李赤和一个女子聊天,这位朋友就调侃他不注意影响,和女子私

  • 他是朱元璋最喜爱的女婿,其品行和死因,都存在历史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梅殷,字伯殷,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明朝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九岁的梅殷升为驸马都尉,迎娶了皇次女宁国公主,受封荣国公。朱元璋共有十六个女儿,其中二人早夭,其余十四个女儿均成婚。在十四个女婿当中,朱元璋最喜爱的当属梅殷。关于梅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