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真是被毒死的吗?包拯墓在安徽被发现,死因被揭晓

包拯真是被毒死的吗?包拯墓在安徽被发现,死因被揭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45 更新时间:2024/1/18 19:53:46

真正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客观的存在。时间不能倒流,我们不能回到当时当地亲身感受历史,所以我们只能凭借传说、古籍对神秘的历史一探究竟。

如此一来,历史上就出现很多谜团,至今都是未解之谜。例如中国第一大清官包拯的死因是什么?世人流传的说法是被毒死的。后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包拯的死因逐渐被揭晓。

铁面无私“包青天”

包拯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正能量。也有很多以包拯为题材的影视剧上映,他们主要讲述包拯断案的经过,显示出其断案如神。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包拯是一个黑脸,额头正中有一个凸起的小月牙。其实包拯并不是黑脸,只不过后来被人们流传,逐渐演化为黑脸的形象,因此也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聪明好学,读书勤奋。28岁那年高中进士,得到了入京为官的机会。只不过包拯念及父母年迈,挂念父母,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转而留家乡做官。

在家乡做官的这段日子,包拯就一直兢兢业业,一心为百姓着想,事事以百姓为先。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他也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是百姓眼中的好官。

后来包拯父母因病去世,按照古代习俗,作为儿子的包拯必须为父母守孝。守孝期满后,包拯本可以了无牵挂的赴京做官,但是包拯留念父母生活过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肯走。

乡亲们看着执拗的包拯努力进行劝说,他们觉得包拯是一个有才华之人,将来定前途无量,他不应该局限在这个小小的乡村,应该出去闯荡,造福更多的百姓。最后,包拯同意赴京留任。

包拯是一个廉洁之人。起初,皇帝派包拯去“端州”,这个地方盛产砚台,这些砚台品质上乘,个个都价值连城。谁料包拯在端州做官期间从没有私藏过一块砚台。

包拯是一个有远见、一心为百姓的人。包拯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矛盾期,北宋的经济有多么繁荣强大,那么它的政治就有多么软弱。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吸收唐灭亡的教训,推行“重轻武”政策。在朝堂上重用文官、轻视武官,为的就是防止武将权力膨胀,为非作乱。

可这种政策导致了北宋的军事实力很弱。适逢北宋又面临着强劲的的少数民族“契丹族”的骚扰,二者订立和议,北宋给契丹“岁币”以保佑北宋的和平安定。

针对此种情况,包拯顶着风波大胆皇帝谏言,应该努力扩充北宋的军事实力,以保北宋国家安定。除此之外,包拯还向皇帝进言,废黜贪官,选拔人才。

后来包拯被派到开封执政。开封是北宋四都之一,不少达官贵人在此居住,开封府这些人际关系自然也盘根错节。

而包拯在开封执政的这段时期,执法刚正不阿。虽不说断案如神,但却真真切切的做到了公平公正,丝毫没有畏惧权贵之意。这就有了后来的谚语“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死因扑朔迷离

包拯在1062年工作时身体突感不适,得病去世,时年64岁。其实这已经算是古代的高龄了,但是从包拯得病到去世这其中仅仅间隔了13天的时间,什么病能在13天之内致人死亡?显然包拯的死因是充满谜团的。

我们或许可以从史书中寻找些许踪迹,关于包拯的去世,史书中记载道:“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这段史料其实反映出包拯发病的突然。关于包拯的死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阴谋论”,即包拯是被有心之人毒死的。那究竟是谁会下此毒手呢?

史料中写道“上遣使送良药”,这里的上是指皇帝。难道是皇帝毒死的吗?从包拯死后宋仁宗的表现来看显然可以推翻这一论断。包拯死后宋仁宗亲临吊唁,且停止临朝听政一天。

包拯做官清廉,执法严峻,蔑视权贵,放在当时可以说是官场中的一股清流。但他这样的气劲肯定会触动不少贵族的利益,树敌很多。也难免会有贼人痛下杀手。这可能就是所说的“树大招风”

谜底揭开

1973年,安徽的一个钢铁厂需要进行扩建,对厂房附近土地开始了挖掘。这时有工人发现了土地之下有遗骸,也就是说这要不是凶杀案,要不就是挖到墓葬了。这即刻惊动了当地的考古学家前来勘探。

安徽考古队连忙前来发掘,发现一个棺椁,里面有不规整的一些白骨,可以看出是两堆。初次根据体型判断,可以看出一具为男尸,而另一具纤细许多的为女尸。这堆尸骨旁边没有任何的随葬品。

结合墓葬的墓志铭来看,可以推断墓主人为“包拯”,另一具女尸则为包拯的夫人。考古学家为了解开包拯死因之谜,立马对尸骨进行检测勘探。

经过细致的检查发现,尸骨并无外伤,也就证明包拯生前并没有受到外力的撞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安徽博物馆进一步对尸骨中含有的元素进行分析。

经过科学的检查,包拯体内的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含量要高很多,然而砷和铅的含量与一般人无异。往往化学元素最能反应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那包拯体内元素的分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钙和铁元素我们都知道是每个人的必需元素,对身体百利而无一害。而汞、砷和铅则会导致人中毒,是有害元素。

古代的毒药通常有砒霜和朱砂两类,相比起来,砒霜的威力要远远大于朱砂,砒霜可以直接杀死人,朱砂则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还可以用来避邪。

砷则是砒霜的主要构成元素。但是经过专家仔细分析,发现包拯却不是因食用砒霜中毒,因为其体内砷元素的含量达不到砒霜制作的标准。

汞元素是水银和朱砂的主要元素。古代人喜欢保存自己的尸体,慈禧太后口含夜明珠是保证尸身不腐,而寻常人家维持尸身不腐的方法就是注水银。

这也侧面解释了保证体内汞元素含量颇高的原因。由此一番分析下来,可以断定包拯的死因并不如民间传闻所说,被奸人毒死。他的死亡可能会有别的原因,兴许正是因为他常年鞠躬尽瘁,为朝廷效力,而忘记爱惜自己身体,这些小病经年月积攒下来,再加上愈发年长,才会突发疾病而亡。

结局

包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清官,他的死因固然神秘,但经科学的分析才发现其死亡绝非传言所说。纵使包拯已去世,但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形象却永驻人心。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清廉,世人都不愿意接受他的溘然长逝,希望他能够安享晚年,有一善终。他的死因才会更加扑朔迷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691年,容貌出众但身份卑微的宋氏,被选为了雍正的试婚格格,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上我们可以得知,只要在雍正仍然为亲王时期就成为了其女人,那么日后雍正登基时,都会被封为嫔妃,其中地位跃迁最高的当属钮祜禄氏。因为生下了皇子,钮祜禄氏一跃从格格变为了熹妃。与钮祜禄氏相比,宋氏的遭遇就令人格外同情,她本是雍正的试婚格格,是雍正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女人,但因为出身和自身

  • 1651年,孝庄皇后对洪承畴旧情难忘,特让儿子顺治召洪承畴进京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顺治保住洪承畴吗,孝庄与洪承畴第二次见面了吗,洪承畴见皇太后

    两人见面后,洪承畴乘机对孝庄说:皇上爱上一歌姬,这不好呀。这歌姬是谁,洪承畴为何如此忌惮她?孝庄皇后和洪承畴的地位差距很大,但是他们能如此亲密,必然是有原因的。一般的关系怎么可能会在此时询问和干涉皇帝的行为?说到孝庄皇后和洪承畴之间的关系,就要从洪承畴被清军捕获后的故事说起。根据很多野史上说,洪承畴

  • 1635年,蒙古太后娜木钟归降后金 皇太极劝代善:“你娶了她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蒙古太后娜木钟,会亲自来归降?因为他的丈夫林丹汗,作为察哈尔部的首领,曾经和皇太极有过激烈的战斗,可惜实力不敌对方,被打得节节败退,本想着带着人马回去休养生息。可惜的是,他不幸感染了天花,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最终不治身亡。整个察哈尔部群龙无首,一时间人心惶惶。林丹汗生前一共娶了八位福晋,而

  • 1588年,努尔哈赤将11岁的东果格格,嫁给28岁的何和礼 新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588年4月,天高气爽,一支喜气洋洋的队伍正在路上缓缓而行,领头的,正是未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彼时的他,是女真族的首领,他此行,是为了迎娶哈达贝勒的女儿纳喇氏。当时,女真族的迎亲规矩是,新郎必须要亲自去迎娶新娘才能彰显诚意,努尔哈赤这才率领众将士前去迎亲。正当大家欢天喜地,喜气洋洋的前进时,一个身

  • 和珅平日排场有多大?吃饭荒唐1幕被还原,网友:根本就是个废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珅简介和生活,和珅有多不简单,和珅是怎么为人的

    ▲和珅当年吃饭模样相当浮夸,全等侍女喂食(图/百科词条)日前,有一部视频还原了和珅当时坐拥富庶的实况。和珅用膳,基本上侍女会在桌边围成一圈,围着老爷,提供他各种需要。此时的和珅只要坐在主位上,什么都不用做,等着侍女亲自将食物喂入口。两位侍女会分别站在和珅左右两侧,左一口、右一口,和珅只要转头、张嘴即

  • 鳌拜的一个致命弱点,被孝庄利用,令康熙稳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康熙擒拿鳌拜这段历史中,孝庄皇太后的作用比较隐蔽,甚至常常被忽略。比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孝庄皇太后就被直接无视,完全没有出场的机会。少年康熙被神化,被无限拔高,成了天降伟人,这当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细读历史,就会发现,没有孝庄皇太后在背后运筹帷幄,指点小康熙,以小康熙的那点能耐

  • 古代的纳兰淳雪,相貌倾城,为何不得乾隆宠爱?甚至遭他厌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纳兰淳雪的经典语录,乾隆的妃子纳兰淳雪,纳兰淳雪到底有多厉害

    在里面只要是嫔妃使用什么计谋,耍手段,皇上都能看出来,而且女主角也不再是傻白甜,而是非常腹黑。当时就算进宫不久的纳兰淳雪,也是因为皇帝的性格吃了一个大亏。任何绿茶婊都逃不过皇帝的眼睛。有一次,纳兰淳雪故意想要吸引皇上,然后在御花园里唱小曲,声音非常好听,好像夜莺的声音一样。这个时候就是为了吸引皇上,

  • 古代人发明的四大“奇技淫巧”,第三件慈禧最爱,只可惜已失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发明的四大奇技淫巧,第三件慈禧最爱,可惜都已经失传。现代化技术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日新月异,高科技产品数不胜数,但要谈智慧,许多人觉得现代人与古人无可匹敌,古时候的思想虽然封建又不高科技,但是他们有无限的智慧。“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一般人都用奇技

  • 古代嫔妃红杏出墙,皇帝如何处置她们?康熙做法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第一种就是选择视若无睹,皇帝也是人再加上日理万机,难免身心疲惫的时候,所以后宫里的妃子们即便有个别“红杏出墙”,但只要不是自己很喜欢的那位妃子,皇帝就可以做到明知道她背叛自己却还是舍不得杀她,再加上一些妃子还很可能涉及到朝政的一些人员联系,所以更是杀不得。例如汉成帝在知道赵飞燕背叛他后,就没有

  • 古代网红如何出名?《聊斋志异》中第一人,靠当众吃翔而名动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故事大概意思是,有一个叫金世成的长山人。一向居家很不检点。有一天出家当了僧人,后来好像得了颠病,喜欢吃不洁之物,不以为恶,反以为美。在路上,看到狗或者羊遗秽(也就是翔)在前,经常伏下身子吃。还自号为佛,周围的那些愚民愚妇却对他的行为感到很惊异,拜金世成为师,执弟子礼的民众数以千计、万计。金世成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