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析:春秋时期的宴席之道,卫国大夫的服饰之道

解析:春秋时期的宴席之道,卫国大夫的服饰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99 更新时间:2024/2/16 0:13:28

过新年,穿新衣。逛庙会,有宴席。中国人在元宵佳节,往往都会穿上好看的衣服,到人潮拥挤的庙会之上,参加隆重的活动。不同的时代,人们会穿不同的衣服,但终归是色彩艳丽的,自春秋战国到今天,元宵即为佳节,良辰美景不可错过,这似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礼仪之道,从来就没有被人们忘记过。元宵佳节有美食,人们相聚成欢,堆着满脸的笑容,唱新歌,吃汤圆,这也即为中国人的宴席之道。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跟中国人的宴席之道有关,更也是跟中国人的服饰之道有关,不管是参加什么庙会,还是参加什么宴席,穿衣服要是穿错了,会惹来大麻烦。

《太平御览》中说过一段往事,说孔子周游蔡国投宿客栈之时,因为孔子之屐“与凡人屐异”,结果晚上睡觉的时候木屐被偷了。这个故事说的是孔子穿的木屐跟人不同,结果被人视作珍奇之物偷了。当然还有个说法,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我们中国人就发明了所谓木屐了。木屐之鞋,只有在庄重的时候才会穿,而孔子注重礼制,所以即便出行在外,也是穿着木屐的。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要穿鞋子出行,可是仍然认为鞋子沾染污垢,不是干净的东西,即便进屋也是要脱了鞋子才能进的。《礼记》有 “脱屦于户内者,一人而已矣”,能穿着鞋子进屋子的,也只有年老长辈一人而已。“户外有二屦....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就是后来进屋子的人也要注意门口的鞋子,不能踩到了,即所谓“毋践屦”。大凡那时候的人们在元宵佳节举行聚会活动,总会隆装出席,木屐自然也是要穿上的。

那时代的人们会穿木屐,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穿,而只是少数的人。木屐是木头削制而成,穿起来其实不便于行走,所以在木屐之上则还有履,而履才是鞋的统称,一般来说普通庶民都只是穿履,贵族们才会在履底加上一层木屐,称为舄。“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天子赤舄。凡舄色皆像于裳”,舄最早的功用不过是为防潮湿而已,生活在深宫之中的周天子也会穿木屐。当元宵佳节,圆月之下,拱桥之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叮叮当当的木屐踏地之声,便会汇聚成一幅热闹的场面。

周人对礼制非常重视,做任事情都有完整且严格的程序,也有相应的官员负责管理,祭祀的有官员,记史的有官员,管饮食的有官员,穿衣穿鞋的也有官员。春秋战国时有所谓“屦人”之职,专门负责“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赤缭、黄缭,青句素屦葛屦”,周人的衣食住行,全在礼制范畴之内。穿不同颜色的木屐,代表的则是不同层级的身份,周天子穿的是赤舄,说明最为贵重的木屐就是赤色木屐,而周人最为隆重的事情就是祭祀活动,因此后人才说赤舄就是周天子和权贵们参与祭祀活动才会穿的鞋子。所谓“赤舄,人君之盛履也”,可见赤舄非一般人所能穿用。而当临近重大节庆,天子贵族们则会穿着彩色的木屐,行走往来于宫殿与府衙之间。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说法。既然要穿鞋子,那时候的人穿不穿袜子呢?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今天的这种袜子,史书有:“王伐崇,韈系解”,韈就是袜子,看起来那时候的袜子还需要绳子系起来。在当时的观念中,韈跟鞋子一样,也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登堂入室或者参加重大宴会的时候,不仅鞋子要脱掉,就连韈也是要脱掉的。不注意这样的细节,甚至还会遭致杀身之祸。

史书载:“卫侯为灵台于藉圃,与诸大夫饮酒焉,褚师声子韈而登席,公怒。辞日: “臣有疾,异于人,若见之,君将殼之,是以不敢。公愈怒……曰:必断尔足! ”卫国大夫褚师声子参加国卫出公召集的宴会,结果没有脱袜子就进了宴席,卫出公非常愤怒,以此理由要杀了褚师声子,就算后来没有杀掉声子,也把声子的封邑给剥夺了。当时卫出公尚且在齐国流亡,这场宴会就是在齐国召开的,卫出公这人显然是舍本逐末,对衣着礼制如此重视,却忘记了跟随自己流亡的臣子,都是最忠诚自己的臣子,明显就是不识时务,卫出公这个人后来一会流亡齐国,一会流亡国,一会又流亡越国,既不重视宴席之道,又不重视服饰之道,也算是现世报吧。

标签: 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司马师没能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群雄逐鹿,鏖战中原,乱世尘烟三国鼎立,大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轰轰烈烈的三国故事的最终章,便是三分归晋——在那么多英雄豪杰之中,司马家笑到了最后。公元266年,晋王司马炎登基称帝,标志着西晋王朝的开始。如果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标志着汉末乱世的开始,那么八十余年之后,中国重归大一统王朝。时间往前倒回1

  • 明朝时期泛滥的倭寇,为何清朝就消失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倭寇是元朝后期开始有的,日本国内混战不止,开始有大名武士浪人到中国沿海抢劫。明朝期间,倭寇横行。所谓乱世出英雄,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都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可为什么在明代十分活跃的倭寇,在清朝的时候就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呢?这是因为在明朝的时候以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为首的中国将领已经将沿海地区的倭寇全部

  • 布列斯特和约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样的 和约结果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俄国,十月革命,历史解密

    和约的来龙去脉起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经过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

  • 明朝官员王之仁生平简介,史书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王之仁(?-1646年)字九如,北直隶保定人,传为崇祯末年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堂兄弟,官苏松总兵。南明弘光时官至浙江定海总兵,统水师。清兵下浙东,曾奉表投降,旋为民众抗清义举所感动而悔之,乃积极拥立监国鲁王,进封武宁侯。录鲁监国元年(1646年)六月清军渡钱塘江,当江上师溃,众军皆遁,唯之仁一师坚守驻

  • 历史上真有燕云十八骑吗?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小伙伴在看了《隋唐英雄传》后,都对罗艺带领的燕云十八骑印象深刻。这十八个人各个身手不凡,就像是现代的特种部队一样。燕云十八骑基本上都是在沙漠中行动,很少来到中原,但每次出现必将展开一场杀戮。不过在历史上真有燕云十八骑吗?其实这只是《隋唐英雄传》杜撰出来的一支部队,正史中并没有什么燕云十八骑。小说

  • 荀彧和诸葛亮同为忠臣,为何评价完全不同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孔明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诸葛武侯的名号,流传了千百年,仍然是十分响亮。他在世时,联吴抗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此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为蜀汉立下了不世之功。后世有很多君王都不遗余力的为其加封,尤其是在唐朝,他被抬进了武庙,后世为其撰写的诗歌传记,更是不

  • 杨秀清要是不死,太平天国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杨秀清要是不死,太平天国能成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杨秀清之能可以说,真正让太平天国运动走向社会革命的领导者是杨秀清,他虽然只是个烧炭工,却极具政治、军事天赋,自从萧朝贵和冯云山在前期战死后,杨秀清就把控了太平天国的实际指挥权,领导一众跳大神的底层信徒一路从广西打到了江苏等地,并

  • 徐晃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敢继续和颜良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题主这话说的,交手不是说一定要受伤了才叫战败,徐晃败给颜良不是放水,而是真打不过。徐晃二十合败给颜良,是发生在白马之战时,颜良先后杀死了宋宪和魏续两人,曹操又命徐晃出战,结果徐晃也被颜良二十合击败。而徐晃二虽败,却没有受伤,那么他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继续和颜良打,而是“拔马而走”?其实徐晃和

  • 古代没有制冰的电器,古人是如何“用冰”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制冰,历史解密

    虽然处暑节气已经过了好久了,但夏天的暑气并没有消散,在这个炎热的天气中,很多人都想吹着空调,吃着西瓜、喝着冷饮,想想就很自在。由于冰箱这类制冷设备的存在,想要获得冰镇的食物可以说非常的简单,那么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制冷的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中国很早之前就有“用冰”的历史和记载。周

  • 齐国当初只是占据山东地区 齐国为何能成为一个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战国齐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齐国疆域只有山东一省,何以一直都是强国?说起春秋战国的历史,人们会京津乐道于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尊王攘夷,成为第一位霸主,其后有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等。到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已经只剩下了7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