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量发行过的元明时期古代纸币为什么流传下来的那么少

大量发行过的元明时期古代纸币为什么流传下来的那么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12 更新时间:2024/1/18 13:42:48

元代的“中统元宝交钞”是我们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宋代纸币至今无实物。

而明朝初期大明宝钞的推行对于明初期经济的稳定支撑起着不容否定的作用,军费开支物粮供应几乎都是宝钞买单。

发行量

鉴于金末钞法的弊端,忽必烈参照当年耶律楚材向太宗窝阔台所提的“印造交钞,宜不过万锭”的建议,因此早期严格控制,每年只有10万锭左右。

但是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后,元军过江,用中统钞统一了江南地区的货币,发行额也因此大增。为了弥补国库亏空,一反过去的谨慎做法,至元十三年(1276年)就达到了141万多锭。

之后的至元宝钞、至大银钞、至正钞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币制变化都无可避免地进入超发贬值的状态。至正十五年(1355)末,为了镇压起义,竟命户部印造次年新钞六百万锭以支军饷。

至于大明朝的钞法更是简单,完全没有储备金制度,仅仅依靠政权的强制力和信用,不受数额的限制。

据已故旅美学者黄仁宇教授所著《十六世纪明代我们之财政与税收》研究,单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一年内,太祖在各种场合赏赐宝钞的记录就有69处,其中的53个事例,明确记录了赏赐准确的数字,总共88,607,315贯,据黄教授估计,余下的16次,大既约有700万贯。

单在一年内,赏赐的总目可能已高达9500万贯,而该年政府记录的收入按纸币计算有20,382,990贯,即是一年内发行了7500万的新钞,相等于半年的田赋收入。

去向

如此大量的超发,那流传下来的元明纸币为什么很少见呢?大概由于纸币难以保存,以及后期集中销毁,洪武八年(1375),当明政府正式推出宝钞的一年多后,朝廷同时设立了回收旧钞的渠道,洪武二十五年(1392),政府再一次重申倒钞法,有计划及有限度地回收旧钞,所回收的旧钞则全数销毁。

这里我们还要说到一种去向的可能性:

[古文書不用者俗謂之休紙]. 在国外王朝实录中1425年(世宗7年)的一篇小哥说:“用作旧文件的纸张被称为废纸。当时不再需要的休纸用于制造盔甲,在楮货制造时回收利用。

即当时不用的废旧纸张被称为“休纸”,不再需要的休纸用于制造纸盔甲,修理建筑物纸窗或者其他等物资再造。

纸盔甲很有意思。因为纸拥有很好的柔韧性且分量较轻, 人们把它视为一种新材料,被用在军事上,制造出了轻型的防身器具,这就是纸质甲胄(纸甲)。纸盔甲在唐宋开始规模的运用,甚至成为了宋明军队的标准甲式之一。

纸甲不仅能抵挡弓箭,对劈砍的防御力也不比铁甲逊色,只是耐用度比铁甲要差。

南宋真德秀任泉州知州时,上枢密院的奏折称:“所有本寨军器都稍足备,但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真文忠公文集.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

在今人看来,用纸甲防御刀箭简直不可思议,但从真德秀的奏折来看,纸甲的防御能力还要优于铁甲。

明军抗击倭寇时,也使用了纸甲,至于为什么弃铁甲而用纸甲,明人茅元仪的《武备志》总结道:

“(南方)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

而到了近代军事战争,动用了工具炮、坦克等现代化武器,纸甲显得不堪一击,不符合现代化作战的需求,也就自然而然地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之后不是南宋中间有个冤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北宋的转折事件,北宋多少年南宋多少年,北宋南宋谁在前

    北宋过后的王朝是什么?相信99%的人都会说南宋,其实在两宋之间还有个朝代,即大楚王朝,也叫张楚王朝,世人称为伪楚政权,在风雨缥缈的宋末,这个傀儡政权只存在了33天,一帝而亡,当朝皇帝即为卖国贼张邦昌。看过《说岳全传》的肯定都对张邦昌这个人十分熟悉。张邦昌被列为千古罪人,十恶不赦的卖国贼,窃国大盗!《

  • 武则天为何将墓建在山体之中?珍藏之物非金非银,而是一本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一代皇帝武则天,她的一生基本上是每个女人的梦想。两任丈夫都是万人之上的皇帝,甚至后来丈夫去世后觉得儿子无能自己又当起了皇帝。妩媚妖艳时是李治牵挂一生的皇后,霸气独立起来又是一代女君。她这个人从出生起就注定不一般,袁天罡一见她就说若她是女子,将来必定可当皇帝。这个与皇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女子,改变

  • 北宋落榜考生,两次梦见同一白衣人,最终成为“进士名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时期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真州白沙(今属江苏仪征)出了一位名医,叫许叔微,出身寒微,幼年生活贫苦。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许叔微的家乡闹起了瘟疫,他的父亲不幸染上瘟疫,病情越来越严重,请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已经病入膏肓了。父亲临终前嘱咐许叔微要读好书,做好人,才十一岁的孩子似懂非懂,

  • 长歌行:可敦是隋朝的公主,锦瑟夫人是可敦的人,弥弥是何身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由迪丽热巴、吴磊、赵露思等主演的《长歌行》精彩故事继续为您讲述,话说锦瑟夫人来到大唐,就是想绑架大唐的太子,但是太子贪玩跑掉了,锦瑟夫人又对付杜如晦,幸好李长歌还有阿隼等人的保护,杜如晦也没有事,李长歌还替杜如晦挡了一刀,杜如晦对李长歌也是另眼相看了。锦瑟夫人被关进了大牢,她来到这里就是想挑起阿诗勒

  • 唐朝一将军墓发现一行字,日本网民看后直呼:原来我们才是山寨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唯一没有被盗的墓,唐朝年号,日本山寨唐朝建筑在哪

    在2017年6月,西安博物馆展出唐朝一将军墓志铭,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包括了当时中日韩三国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该墓的主人正是祢军,而祢军又是何许人也呢?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墓主人正是唐朝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其实祢军最先是百济的一位将军,而百济正是当时古朝鲜半岛上的一古国,因百济的实力相当,与北边的高句丽

  • 北宋一考生交了白卷,宋神宗微微一笑:赐官,食俸终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宋太祖赵匡胤曾特诏赐贡士,连续十五次科考没有被录取的一百零六人为本科出身。宋太祖十分同情这些久考不中的读书人,觉得如果没有朝廷的特诏,这些人一辈子就毁了。“恩科”即皇帝恩准,在正科之外,再次举行门槛相对低一些的考试,破格录取一些落第考生。恩科,始于宋代,明清两朝沿用。北

  • 安史之乱爆发前后,唐玄宗君臣的多味众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唐君臣陶醉在盛世迷梦中,安史之乱就以这样惨痛的开端拉开序幕,唐朝也因此由盛转衰。作家张明扬在《弃长安》一书中,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变局下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从而解

  • 北宋一术士,会造捉老鼠的机器人,还能临时取消月食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2023年日食月食时间表,宋代月亮曾突然改变轨道,月食动画3d演示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有个姓李的术士,心灵手巧,曾制作了一个木刻的“舞钟馗”,高约二三尺。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二三尺……”。这个“舞钟馗”右手握着一把铁简,左手托着香饵,等到老鼠爬上它的手上,忽然间“左

  • 一死囚大喊:您怎能因私人恩怨杀壮士呢?后被李世民救下成为军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谈起李靖,可能听过但真正了解的人不多,因为李靖在成名之后,由于在朝堂上性格沉稳低调的缘故,在世人眼里不如秦叔宝程咬金的名气大,而且史书上对他渲染的也少,但李靖的功绩才能比起他们却不遑多让。李靖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就有文韬武略,舅父隋朝名将韩擒虎就曾夸他可以和孙武吴起相提并论。隋末当时杨广征高句丽三败

  • 北宋最短命皇帝年少勤政而其死因却始终是个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帝国第七任皇帝宋哲宗赵煦,原名赵佣,宋神宗第六子,母为钦成皇后朱氏,最初被封为均国公、延安郡王。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立赵煦为太子,当年即位。宋哲宗即位的时候,年仅九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因此,朝廷以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氏起用司马光等保守派,恢复旧法,史称“元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