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的背后:到底是谁勾引了董卓入京?

三国的背后:到底是谁勾引了董卓入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76 更新时间:2024/1/14 4:04:11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

在这个风雨飘摇,战乱四起的年代,涌现了无数的英雄

他们为了天下的再次一统,纷纷献出了自己的才智和热血,甚至是生命

东汉末年,太监得势,宦官专权,把东汉朝政搞得乌烟瘴气

买官卖官不仅不禁止,甚至演变到了公开的地步。

在这里笔者要插一句话:

其实汉灵帝确确实实也曾想过为人民做一点好事

比如说他整日在皇宫里搞排水系统,为的就是让平民百姓也可以喝上一口自来水

开始搞这么大的工程是要花费巨资的,当时那个贪官污吏横行的年代,汉灵帝哪来的钱?

这不才万般无奈之下,公开买官卖官,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原因,背后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篇幅原因,小编就不在这里大加赘述了

可是中央再怎么闹,再怎么乱,关董卓这么一个西北大老粗什么事?

这不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所以问题来了:

董卓究竟是为什么要进京?

这件事,还要从灵帝驾崩开始说起,灵帝驾崩,少帝即位开始说起

灵帝驾崩以后,蹇硕(也就是当时太监的一代目首领,和曹操还曾有过一点缘分,不过是孽缘:蹇硕的叔叔是因为犯了宵禁令而被曹操棒杀的)被杀,大将军的职务落到了何太后的兄长——何进,何大将军的手里

这个何大将军是一个屠户出身,自身没什么见识,他也知道自己管不住场子,也镇不住那群人(无论如何,有一说一,我们的何大将军起码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而且我们的何大将军不仅有内忧,还有外患,那就是太监们

当时的太监们尾大不掉,对朝政的把握力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不能说是一点也没有(毕竟再怎么说他们还是有一定的积累的)。

于是我们的何大将军在心里就开始嘀咕:留着他们也不是个事,万一他们以后东山再起怎么办?

所以何进就想着如何把太监全部杀光(他这个观点非常地片面,太监里边也是有好人的,他这样做是把所有的太监都拉到了他的对立面)

这个想法把他的愚蠢深深地暴露了出来,因为他的这个想法,京城里所有的太监人人自危,都把何大将军视为自己的头号敌人——眼中钉,肉中刺

就在我们的何大将军想要实施他的“聪明绝顶的馊主意”的时候,它的内部却没有达成一致。

首先,何进的想法刚提出的时候就遭到了妹妹何太后的反对。

原因也非常地简单:何太后曾经嫉妒汉献帝刘协的生母王美人获得了灵帝的宠爱,而自己却因年长色衰而独守空房,暗自流泪。

于是何太后,心一横手一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送王美人一杯毒酒,把她就这样毒死了

真是不要小看女人的嫉妒心,可是何太后,当时还是何皇后做这件事的时候毕竟还年轻。

所以做得并不利索,于是呢,就被汉灵帝给查了出来。

灵帝大怒,就想要废皇后,是太监们拼死力保,才保住了何太后的皇后位置,何皇后由此就与太监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因此何太后并不想和太监们撕破脸皮,更不想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这何进内部都不同意,这还怎么能成大事?

说来说去,大家是不是有些晕,我也有些晕

那这到底和董卓有什么关系?别急,请听笔者慢慢道来:

因为内部意见不一致,袁绍和何进也就是我们的何大将军就需要找个帮手,和他们一起完成这个“伟大的事业”

于是乎,就有了我们开头的一幕,何进听从了袁绍的意见,让董卓带兵入京勤王,其实他们的初衷只是吓唬一下何太后,让她帮着剿灭太监

虽说有些搞笑,也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可是就算说一千道一万,这也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馊主意,连老百姓都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更何况你袁绍和何大将军请来的还是个恶鬼神,你没准备好充足的祭品就这么乱搞,这不是瞎搞是什么

董卓一旦进京,何进和袁绍如何能够驾驭他?

你可以借用这把刀来完成你的目的,但是人都知道,刀是双刃的,可以杀人,但是如果使用不好,也可以伤己。

人算不如天算

更可笑的一幕发生了:董卓还没来得及进京,何进就被宦官杀死了

终于等到了董卓入京,董卓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皇帝

因为当时何进已死,宦官们又打不过袁绍的军队,于是他们便挟持皇帝离开了京城

可是,无巧不成书,皇帝和陈留王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又碰上了董卓

真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

董卓也明白虽然自己手握兵权,但自己是个大老粗,野蛮至极,根本就不受京城那些士官名流们的重视

虽然董卓有意和他们交好,给他们封官许愿,但是这些名流士大夫们却并不买账,甚至公开轻视董卓

于是乎,董卓为了提升自己的个人威望,便打起了换皇帝的念头

皇帝作为封建时代一个王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如果董卓连皇帝都可以换,那还有什么不能干的?

于是乎,在当时的士大夫们强烈反对下,董卓还是一意孤行,换掉了皇帝。

虽然董卓想得很好,但是这也导致了董卓成为了众矢之的,并成功地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因篇幅原因,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了

无奈小编笔墨尚浅,无法将各种精妙一一说尽,还请评论区大神指点

今天的内容介绍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意见

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 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勾践成为春秋霸主后,越国发生了什么?为何从此没了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越国的始祖是大禹的直系后裔,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所在地也就是现在浙江绍兴一带,春秋末年越王允常与吴国互相攻伐,允常死后,勾践继位,开启了越国争霸春秋的局面。灭亡吴国以后,勾践渡过淮河,与齐、晋等强大诸侯国一同,向周王室进贡。可是勾践之后,为何越国突然就销声匿迹了呢?越国历史悠久,可是地域偏远,其

  • 《大秦赋》之李斯:一生精明,结局却比吕不韦更加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大秦赋》自开播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该剧的角色更是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在《大秦赋》中,扮演流浪汉的吕不韦和扮演李乃文的李勰无疑是两个非常聪明的角色。一方面,吕不韦作为秦国丞相、秦始皇嬴政的第二任父亲,在朝堂上的权力无疑很大。当然,在秦始皇夺权夺权之后,吕不韦最终还是被迫自杀,这可能会走

  •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没有任何军政实操经验,刘备何以敢于把实权交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诸葛亮初出茅庐无任何军政实操经验,刘备仍然敢于把实权交给他,原因是多方面的。诸葛亮是琅琊郡阳都人,出生在名门望族。祖父诸葛丰是东汉末年的司隶校尉,地位显赫,父亲曾任泰山郡丞,叔父也是东汉官员。在注重家族门第的时代,祖上的辉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诸葛亮隐居隆中十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赵国长平惨败,燕国错失灭齐良机,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长平,长平赵国不出击能赢吗,赵国长平开局视频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秦国一直想机会报仇。但秦国并未直接找赵国的麻烦,而是故技重施,不断欺负韩国,然后找机会收拾赵国。秦国和赵国较劲,韩国夹在中间就倒霉了。前264年,秦白起取韩之陉城等九城,斩首五万。前263年,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前262年,秦白起五大夫贲攻韩,取野王等十城。[v

  • 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赤壁之战后为何突然活蹦乱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心态问题 一、袁绍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算是典型的名门之后。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袁家可谓是势倾天下,门生不计其数。且年轻时候的袁绍,和曹操一样,看不惯当时腐朽的汉朝政权,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暗中广交侠士和党人

  • 向落后的齐国说再见的齐桓公,究竟是如何玩过火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桓公为什么离开齐国,齐国齐桓公读音,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霸主

    [var1][var1]齐桓公成为霸主而后就玩得很是过,当霸主当得久了,往往就会不顾及别国之感受,在诸侯国中横行无忌,即便对周天子也没有实际的尊重之意。虽说史书中说齐桓公高龄见到周天子的使者也要参见和下拜,可是这样的行为无非是表面功夫,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到处打仗,这显然并非都是天下之意,这

  • 为什么刘备病逝后,诸葛亮一直打败仗?姜维死前8个字道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文|乐趣史闻身为三国里数一数二的谋士,诸葛亮的谋略想必也就不用多说了,他当初还没有出山的时候,就有了隆中对这样的惊世预言,并且在诸葛亮出山了以后,他也是帮刘备一步步的站稳了脚,并且最后也是建立起了蜀国。在各种民间演义当中,诸葛亮也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个传奇人物,甚至他连东风也能信手拈来,可是

  • 卧龙凤雏名扬天下,但是他的称号却无人敢提,连诸葛亮也得让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卧龙凤雏实力排行榜,凤雏,凤雏先生是谁

    冢虎这个名字,虽然不如卧龙凤雏那么文雅,但却杀气腾腾。一只潜伏在山顶之巅的老虎,随时准备扑向自己的猎物。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就是非常阴狠毒辣,他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蚕食了他所有的对手。相传司马懿本来是主掌杀伐的白虎神君,负责镇压华夏龙气。当时才二十五岁的曹孟德跑来盗墓,谁知由于白虎星君一时不察,被曹操钻了一

  • 名人主题雕塑-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 姣姣如卿曹操为何钟爱她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初遇时,他弱冠之年,官宦之后,她花样年华,优雅端庄,却出身卑微,是个卖艺优伶,然而,曹操从来就是个不受礼法和世俗约束的男人,时年25岁的曹操将20岁的卞氏纳为府中。曹操的原配夫人是他的表姐丁氏,丁氏不能生育,后来曹操又娶刘氏,刘氏为曹操生下曹昂及清河公主。刘氏早亡,丁夫人代为抚养两个孩子,视如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