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去病射杀李敢一事,如果没有汉武帝的包庇,将会是什么的结局?

霍去病射杀李敢一事,如果没有汉武帝的包庇,将会是什么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62 更新时间:2024/2/6 11:35:06

旷世飞将军李广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历朝历代都留下过不少诗句来描写他的忠勇,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表达对他有勇有谋的赞美,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候”来表达对他悲惨结局的遗憾。

戎马一生的李广在其生前最后一场战役中错失战机,不堪受辱最终自杀。李广的儿子李敢为此迁怒和李广共同参战的大将军卫青,痛打了卫青一顿,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因此大发雷霆,在日后找机会公报私仇射杀了李敢。

在汉朝,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但汉武帝却帮霍去病平息了这场风波,倘若汉武帝照章办事,那么等待霍去病的会是什么结局?

1.戎马一生,结局自我了断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梳理一遍李广的军旅生涯。李广为大汉戎马一生,数十年坚守在抗击匈奴的最前线。在汉文帝在位时期,李广就已经是有名的将领了,汉文帝曾经遗憾地告诉李广:“你真是可惜啊,没能赶上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不然就以你的勇猛和谋略,岂止是一个万户侯呢!”。李广先后被文帝景帝两朝重用,到了汉武帝时期被拜为大将军,成为了大汉名望最高,资历最深的老将。

李广的指挥能力非常出色,而且对士兵亲如兄弟,行军打仗的时候和士兵同甘共苦。军粮和水源不足的时候,士兵先吃饱喝足之后李广才愿意进食,因此士兵无一不对李广愿肝脑涂地,每次和匈奴交手都争相奋勇杀敌。

可是,李广尽管打了一辈子仗,却没有被封侯。为此,汉朝人深感遗憾,后世的众多诗人都为李广鸣不平。有诗云:“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李广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七十场,但每次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都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无功封侯。在他生前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汉朝对匈奴的决定性的漠北战役里,李广因为延误了卫青的军令,导致所带领的大军迷失了方向,结果错失战机。

最终面对兴师问罪的官僚的质问之时,李广留下了“我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天幸而能有机会与匈奴单于决战,但卫青将军却把我调到侧翼,最终导致我迷路错失战机,这是天要亡我,如今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没有颜面再接受刀笔吏的盘问”的遗言,说罢就当着部下们的面挥刀自刎了。

李广认为是卫青的指挥才导致自己最终错失了亲自诛杀匈奴单于的机会,悲愤交加下不堪受辱,以自尽了结了一生。

2.汉武帝的私心包庇霍去病

卫青大将军也不是故意为难李广这位老将,相反卫青非常敬佩李广的为人,只是李广每次和匈奴打仗都会发生意外,不是歼灭了匈奴大军却放走了单于,就是最后统计战果的时候麾下的士兵阵亡数量和杀敌数量基本一致。

就连书写了《史记》的司马迁都认为李广运气差,点子背,功过相抵之下李广自然难以封侯,为此汉武帝很是头痛。汉武帝在卫青出战之前,担心李广年老误事,又害怕李广的坏运气影响战事,因此授意卫青不要让李广的部队当先锋,但李广却误以为卫青故意为难自己,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李广自杀之后,大汉举国悲痛,李广的儿子李敢在悲愤之余认定是卫青故意针对李广,才导致李广错失战机,不堪受辱而后自杀。怒不可遏的李敢迁怒卫青,居然闯进卫青的大将军府打伤了卫青。

这下李敢可是犯了死罪,卫青的妻子是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的姐姐是汉武帝的皇后。除此之外,李敢的顶头上司正是封狼居胥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而霍去病可是卫青的外甥,这下李敢可是一下把多少他惹不起的人全都得罪了。

虽然李敢打伤了卫青,但是卫青非常宽容,为李敢隐瞒下了这件事。卫青是家奴出身,本来为人就谦卑大度,而且认为李广的悲剧自己也有原因,如果被李广的儿子打一顿就能平息事件,那他宁愿息事宁人。

汉武帝也没有追究李敢的死罪,汉武帝知道卫青其实是帮自己背了黑锅,如果不是自己的授意,卫青也不会把李广的部队调遣到侧翼。因此,汉武帝和卫青都选择默许李敢的死罪不去追究,只有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在得知了李敢的行为之后耿耿于怀,怀恨在心。

3.霍去病的结局

霍去病认为李敢居然以下犯上打伤自己的舅舅卫青,这是重罪。尽管卫青和汉武帝都故意冷处理这起风波,但是霍去病认为必须要让李敢以死谢罪。按照高祖刘邦的约定三章,杀人者偿命,即使霍去病身为大汉将军也不能无故杀人。

但是霍去病自幼深受溺爱,被汉武帝视为掌中宝,座上宾。和舅舅卫青的隐忍大度不同,霍去病仗着家里是皇室外戚,自己也身居要职,堪称嚣张跋扈,有恃无恐。

历史上对霍去病的评价极高,他是封狼居胥,大破匈奴的骠骑将军,但霍去病私下为人却有不少黑点。

霍去病以一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青史留名,但在行军打仗,为人处事上就难以恭维了,不同于李广体恤下士和士兵同甘共苦,卫青宽厚大度仁慈谦卑,霍去病经常以自己的权威和富贵盛气凌人。汉武帝赏赐给霍去病的十几车犒劳,他自己一个人吃不完,在士兵缺少粮草的时候,他宁可这些食物腐烂都不愿意赏赐给士兵分享。

骄横的霍去病在皇家猎场里射杀了李敢,他向汉武帝禀告的时候说自己是把李敢当成了野兽,紧张之下误杀了李敢。其实汉武帝也清楚霍去病的行为完全是公报私仇,按照大汉律法必须偿命。

但汉武帝非常护短,李敢只是个小小的关内侯,霍去病则是千年难得的军事奇才,再加上霍去病的姨妈卫子夫皇后极力为霍去病开脱,汉武帝最终对外宣称李敢是死于狩猎时发生了意外,同时为了保护霍去病远离朝野政治中心,把他调到了千里之外的边疆。

可以说,如果不是汉武帝的私心庇护,霍去病即使是大将军也难逃一死,汉武帝惩罚罪人非常严厉,在处理巫蛊之乱时牵连被杀的有数万人,如果汉武帝坚持惩罚霍去病,那他的亲属很可能都要跟着一起被革职治罪。可惜的是,尽管在汉武帝的庇护下免遭刑罚,霍去病躲到边疆两年之后就重病身亡了,年仅24岁。

霍去病从小随着卫青征战沙场,留下一身旧伤暗病,打仗的时候也是不要命的往前冲,无战事的时候他本该留在条件优越的长安修养,但因为冲动杀死了李敢,被汉武帝送到艰苦的边疆躲风头,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结语:

大汉失去了李广这位有着多年军事经验的老将军,已经是非常大的损失。李敢为父报仇打伤卫青,卫青默不作声,宁事息人,事情到此本该结束。

但霍去病擅自杀死李敢,犯下死罪,若不是汉武帝的私心庇护,等待他的将是死刑。好在史书是相对客观公平的,汉武帝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霍去病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永远会被记录在历史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景帝妃子来月事,让侍女去侍寝,却意外创造一个成语,还为大汉续命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1-程姬之疾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的第六位皇帝,是汉文帝刘恒和窦太后的儿子。他与父亲刘恒一同打造了“文景之治”,使西汉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也为儿子汉武帝刘彻的汉武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汉景帝夹在英明神武的父亲刘恒和丰功伟绩的儿子刘彻中间,显得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在西汉皇帝之中,汉景帝的后宫

  • 关羽张飞并不是诸葛亮最欣赏的大将,而是这4人,魏延都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名大将就是陈到,陈到此人性格比较低调,不像张飞个性比较傲气洒脱。诸葛亮对陈到十分的欣赏,甚至把陈到调去永安驻守,陈到对蜀国十分的忠心,在建兴四年的时候,陈到被任命为永安都督任,一直到逝世之前,陈到也一直在这个职位上辛勤付出。第二名大将就是向宠,向宠本来只是一个门牙将。诸葛亮十分的欣赏向宠,而且特

  • 三国中蜀汉第一战将——独自迎战魏、吴两国的11位一流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蜀汉十大猛将排名,三国蜀汉时期的名将,三国蜀汉谋士排名

    汉末三国那段历史中,诸侯混战,大小战事不断。我们所熟悉的有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的赤壁之战等等。但是有一场大战,魏、吴两国几乎出动了当时最豪华的阵容,只为击败一位蜀汉大将。而这位蜀汉大将,独自面对了魏、吴两国十一位一流的猛将。襄樊之战建安二十四年,是历史上蜀汉战事非常频繁的一年,

  • 历史的碎片:项羽要起兵,为何非要杀宋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项羽杀宋义后续,项羽为什么杀宋义才,宋义为何削弱项羽

    其中最有实力的便是以项梁为首的楚国起义军。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为新的楚王。(因为楚国人对于当年楚怀王属秦国的蒙骗死在秦国一直愤愤不平,所以大家把楚怀王的孙子仍然称为楚怀王。)项梁借楚怀王之名整顿义军,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项羽,刘邦更是带领另一支起义军杀死了秦将李由。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军很快整顿军

  • 历史的余霭:如果项羽得了天下,功臣的处境会不会好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项羽为什么不封赏功臣,项羽的儿子是谁,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大家都说项羽小气,不肯给身边人一点好处。可是他做了霸王之后,分封了18路诸侯王。大家都说刘邦大气,愿与天下共享福。可是汉初的五大功臣里,没有死在外人手里,却死在的刘邦的手里,死的死,伤的伤。好像真的就是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西汉初年有七个异性诸侯王,这些王侯占据了关东广大区域,势力强大。

  • 为何孙权一直强调关羽不能杀,吕蒙还是杀了,他真就这么大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蒙斩杀关羽过程,吕蒙为什么能杀掉关羽,关羽之死吕蒙的下场

    首先,东吴自鲁肃死后,就再也没有能够和蜀汉联盟的“联刘派”存在了,吕蒙、陆逊等鹰派大将都是主张“吞刘”的。而当时的情况是:鲁肃去世了。也正因为鲁肃的过早去世,导致鲁肃初期制定的天下计划也跟着他的死化为泡影。自吕蒙杀掉关羽开始,曹魏集团就已经安稳了。因为关羽不仅是刘备最为倚仗的“左膀右臂”,还是他有亲

  • 三国的背后:到底是谁勾引了董卓入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在这个风雨飘摇,战乱四起的年代,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他们为了天下的再次一统,纷纷献出了自己的才智和热血,甚至是生命东汉末年,太监得势,宦官专权,把东汉朝政搞得乌烟瘴气买官卖官不仅不禁止,甚至演变到了公开的地步。在这里笔者要插一句话:其实汉灵帝确确实实也曾想过为人民做一

  • 勾践成为春秋霸主后,越国发生了什么?为何从此没了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越国的始祖是大禹的直系后裔,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所在地也就是现在浙江绍兴一带,春秋末年越王允常与吴国互相攻伐,允常死后,勾践继位,开启了越国争霸春秋的局面。灭亡吴国以后,勾践渡过淮河,与齐、晋等强大诸侯国一同,向周王室进贡。可是勾践之后,为何越国突然就销声匿迹了呢?越国历史悠久,可是地域偏远,其

  • 《大秦赋》之李斯:一生精明,结局却比吕不韦更加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大秦赋》自开播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该剧的角色更是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在《大秦赋》中,扮演流浪汉的吕不韦和扮演李乃文的李勰无疑是两个非常聪明的角色。一方面,吕不韦作为秦国丞相、秦始皇嬴政的第二任父亲,在朝堂上的权力无疑很大。当然,在秦始皇夺权夺权之后,吕不韦最终还是被迫自杀,这可能会走

  •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没有任何军政实操经验,刘备何以敢于把实权交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诸葛亮初出茅庐无任何军政实操经验,刘备仍然敢于把实权交给他,原因是多方面的。诸葛亮是琅琊郡阳都人,出生在名门望族。祖父诸葛丰是东汉末年的司隶校尉,地位显赫,父亲曾任泰山郡丞,叔父也是东汉官员。在注重家族门第的时代,祖上的辉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诸葛亮隐居隆中十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