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的分裂,其实从“平王东迁”时候就注定了?

晋国的分裂,其实从“平王东迁”时候就注定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80 更新时间:2024/3/14 0:36:28

[var1]

其实,晋国的分裂从“平王东迁”那一刻就真正注定了,其中原委我们细细道来。

事情还是要从晋穆侯说起。说由于晋国靠近北方,在他的北部边疆就是北戎。所以,晋国没事就要去塞外跟胡人对砍。有一次,晋穆侯进攻北边条地,没有打过胡人,非常生气。正赶上夫人齐姜生子,为了记住这个仇就给孩子取名仇,这个就是公子仇。这里话外下,说到诸侯有个喜好,就是娶齐国的女儿。难道他们怕姬姓国是近亲?所以,齐姜这个称呼将各种上镜。

好,我们回到故事。后来,晋穆侯痛定思痛,又在千亩与胡人作战。这次,晋穆侯击败了胡人。为了庆祝这次胜利,齐姜又生了一个孩子。非常应景的齐姜这么配合,那就给孩子取了名字叫成师。各位记住这两个名字,因为接下来的事都是这两位仁兄及其后代的锅。

[var1]

大宗和小宗

我们插一段,说说这个大宗和小宗。大宗和小宗是万恶的旧社会,西周时候制定的制度。

《仪礼·丧服》:

“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曷为后大宗?大宗者,尊之统也。”

通俗说大宗就是嫡长子继承制,那剩下的就是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维系西周稳定的关键。在漫长的西周统治期间,维护正统的同时也维护了西周的统治基础。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我就是不喜欢嫡长子,我就是爱我的其他儿子怎么样?而晋穆侯就是这么倔强。因为,晋穆侯把小儿子叫成师,这么子听着就好呀,你看现在起名字不都是一个好的寓意。肯定不会有人的大名字就叫狗蛋的吧?

[var1]

这个事,晋国的大臣也看出来了。就跟晋穆侯说:“主公呀,我觉得你给大儿子和小儿子的名字好像取反了,这个将来容易引起祸乱呀。”晋穆侯可不以为然,我取个名字是我的事,就是叫狗蛋也是我儿子,多管闲事。任性的晋穆侯非但不听臣子的,还大肆封赏他的小儿子。谁让名字好听,好处都是你的。但是,毕竟还是西周年间,礼法还是要守的。虽然心里可能有点小活动,但是中央怪罪就不好了,太子当然还是公子仇的。可能是太喜欢小儿子,所以对太子的培养没有那么够。在任性的晋穆侯去世的时候,根基弱的太子仇的爵位被晋穆侯弟弟殇叔给抢走了。

没夺位的太子仇忍不了了,这还是西周呢,就敢抢位子了。于是,三年后太子仇夺回了位子,这个就是晋文侯。晋文侯可是大名鼎鼎,当年“烽火戏诸侯”之后,正是晋文侯等诸侯护送平王迁都洛阳。接着,文侯儿子继位后,就封公子成师到了曲沃。这个曲沃可是个大城,他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晋国都城翼。

[var1]

虽然,历史里面没有写,但是也可以想象一下,为啥文侯儿子也就是昭侯要把他叔叔封在曲沃呢?原因很明显,就是成师的势力太大了!因为晋穆侯太宠成师了,资源全在成师这里,而太子仇夺回爵位,估计也是靠着成师的资源。非但如此,“平王东迁”晋文侯能够在国外折腾,那也是成师在国内的支持。否则,晋文侯怎么敢长期出征在外?所以,政治上如此重要的成师,虽然还是一副老实人模样,但是已经是晋国不可小觑的力量。所以,“平王东迁”已经昭示晋国将发生变故的信号。周王室权力的衰微,必然就会导致其礼乐制度将没有外力的维护。

曲沃代翼

前文说了,曲沃的封地比都城都要大,这如果是在西周时期,就算晋侯允许,周王也绝对不能无视。毕竟,这是有违礼法的。但是,现在是平王执政,东周忙着自己哪里有空管诸侯?而封在曲沃的成师这个时候已经叫桓叔了。桓叔不但治理有方,还会笼络人心,在曲沃深得百姓支持。所以,我更怀疑当初帮太子仇夺位,主要还是他的能力强。一些人已经看到了动乱的预兆,才会说:“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於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接下来,曲沃开始了努力篡夺晋国大位。

[var1]

这第一战就是晋昭侯被大臣潘父刺杀后,迎桓叔。不过,这个时候晋国人还是正义的。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潘父很有可能是桓叔指使的,但是最后桓叔还是被晋人击败回到了曲沃。晋国立昭侯儿子为国君,就是孝侯。

第二战桓叔死后,庄伯这次更直接,亲自弑君。不过由于还是晋国大宗比较强大,庄伯也被击败。孝侯儿子接着当国君,就是晋鄂侯。

第三战庄伯有着一副不服输的精神,趁晋鄂侯死了,再次进攻翼城。这次中央看不过去了,因为周平王有了虢父的帮助,直接出兵干预。曲沃小宗再次失败。

但是,虽然三战皆北,曲沃小宗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晋鄂侯之后的哀侯的时候,曲沃庄伯的儿子武公成功了。因为这个时候晋国征讨陉廷,陉廷在危机下与武公合谋杀了哀侯。晋国大宗只得立小子侯为国君,随着几代人的奋斗曲沃实力越来越强,已经大大超过了晋国大宗的实力。此时的晋国只能依靠并不靠谱的周王室来维系国祚。

[var1]

最后,武公在齐桓公称霸的时候,终于看穿了周王室的虚弱,灭了翼城大宗正式成为诸侯。为了得到诸侯的地位,把大量珠宝给了周釐王。由于周王室此时也挺艰难,就给了武公爵位,就是晋武侯。说到这里,曲沃代翼也就讲完了,那么晋国分裂的隐患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得位不正的恐惧

正是由于晋武公这种得位方式,让他觉得别人也有可能通过这个方式夺取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所有的皇帝或国君的通病。所以,在他儿子晋献公时候,为了把这隐患化到最小,就采取了一个及其极端方式。那就是把晋国公族都赶跑。公族就是类似后面的皇族,在春秋时代公族不能当国君,基本就是成为大臣或被分封到地方去。

所以,公族的存在也维系了诸侯国能在姓氏内一脉相传。但是,晋献公的做法就是“强枝若干”,在后来公子重耳回国之后,由于晋国的公族太过于弱小。晋文公建立六军制度只能依靠外姓来统领军队,分封土地。所以,晋国的六卿都是一些外姓,要么就是走上“田氏代齐”的老路,要么就是“三家分晋”。

[var1]

第二、晋国下克上的风气

在晋国,虽然从唐叔虞就建国了,也是一个老诸侯国。《史记》记载:“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唐叔子燮,是为晋侯。”这个唐叔虞可是周成王时代就封的诸侯。这样的一个诸侯国如果说内乱,更多的应该是像郑国、卫国这种公族间的内乱才比较正常。

但是,晋国却不是这样,他的内乱大多就是六卿与君主之间的杀伐。比如熟悉的“赵穿弑君”“赵氏孤儿”等等。说到底,就是晋国公族太过弱小的缘故。晋国走向了“下克上”这条不寻常的路。到最后,也是六卿互相攻伐变成了韩、赵、魏瓜分了晋国。

[var1]

第三、贿赂王室位列诸侯的先例

虽然周天子在周桓王败于郑庄公之后才能真正的说周天子没有了权威。但是,周天子手上的章还是相当值钱的。没有了这个章,就没有合法身份。但是,晋国的小宗取代大宗却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就是这个章只要给钱就能有。所以,后来晋国在“三家分晋”中,也是通过这种手段法律上把晋国瓜分为三,晋国彻底退出舞台。更有趣的是,后来的“田氏代齐”也是通过魏文侯轻车熟路的操作让田齐有了合法身份。

可以说,晋武公和周釐王开了相当恶劣的一个头,礼乐这个法律准绳彻底成了一个摆设。这以后大国可以不遵守,连小国也无视礼乐的存在。

参考资料:

《史记》《仪礼》《左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朝苛政过于残暴,以致于国灭,为何刘邦称帝后还要汉承秦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全国性起义的高潮中,刘邦率领军队拿下关中地区,在此废除秦朝苛政约法三章。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建立汉朝。但废除苛政的汉朝又逐渐汉承秦制。看似矛盾的背后,有很多相当复杂的历史原因。秦制的核心是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汉朝开国后所碰到的一系列事情,成为汉朝逐渐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

  • 你只知司马懿扮演者吴秀波是好演员,殊不知司马懿也是一个好演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秀波版司马懿简介,吴秀波扮演的司马懿卡通,吴秀波大军师司马懿照片

    以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司马懿为主人公的古装大戏《大军事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火了,扮演司马懿的演员吴秀波也火了。这个实力派演员,把“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房玄龄语),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崔琰语)”的司马懿演得入木三分。要论演技,司马懿一点也不比吴秀波差。充分表现司马懿演技的,就是他坚守不

  • 战国最弱大名:一生9次丢掉领地,仍得到家臣及领民效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十大雄主排行,战国真正四大名将,战国前期后期实力排名

    从十一世纪后半开始,日本将拥有领地或庄园的领主称为名主,之后随着名主领地逐渐扩大至数个郡甚至是一个国,这些名主就被称做大名主,简称即为大名。在连年征战的战国时代里,几乎每个大名都是战功彪炳的超强武将,但却有一个大名被人们叫做“战国最弱大名”,又同时拥有“常陆国的不死鸟”称号,这号人物是谁呢?让我们一

  • 明明知道北伐赢不了,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原来这才是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黄巾军起义再到曹魏建权这段时间北方已经疲惫不堪了,其社会和经济都被破坏得非常厉害,而蜀汉只占有益州小小的一角,就算在战争时期受到得波及较小,但是一旦等北方修养好生息了,南方的政权还有可能长期割据吗?诸葛亮心里明白,既然如此还不如我自己主动打过去,不让你们有休整的时间,所以北伐最重要的不是赢,因

  • 张仪的连横能成功,苏秦的合纵却失败,绝不是他们个人能力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仪有哪些本事,张仪连横原文,苏秦连横合纵的意思

    苏秦和张仪是隔世老对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中关于张仪和苏秦在一块的事迹基本上是错的,张仪岁数比苏秦大,张仪比苏秦早去世26年),他们将合纵和连横都推化和使用到一个极致的地步,被战国时期的人感慨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上一篇文章说到过合纵和连横都是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是自身存在

  • 没有这300流民,就没有了秦穆公,更不会有秦始皇和以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秦国的第十五任国君为嬴任好,史称秦穆公,也作秦缪公,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击败晋国,灭掉梁、芮、滑等国,后期向西扩张,灭掉了西戎人建立的十二(一说二十)个小国,拓土千余里,为后来大秦帝国的创建奠定了基石。秦穆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受伤

  • 战国最弱大名9次丢掉领地,为何安然无恙?看看家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最强十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分别简介,战国四大名将谁赢过

    战国最弱大名小田氏治,堪称日本战国时代最倒霉的大名。父亲在世时,小田家实力发展到顶峰,对于周边大名形成有效威慑,如果没有意外,小田家有望成为中等大名。不过小田家的运势不好,小田氏治的父亲突然病逝,急速上升的势头立即急转而下。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小田氏治,他成为家督时才15岁,也并非什么智力超群的人物,

  •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跳过儿子们,直接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再英明的皇帝也难逃宿命的轮回,他终究也有离去的一天,那么立储一事便不得不提上了日程。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其实很早便立下了储君太子之位,那便是享誉盛名的太子朱标,其以仁爱和谦和著称,深得皇帝朱元璋和朝中众大臣的赞赏和喜爱。可惜朱标去世的早,在朱元璋65岁的时候朱标便去世了,没办法,朱元璋只好想办法另立

  • 隋朝年间,宰相府中,绿帽横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绿帽。这不,隋朝第一权臣杨素,一不小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绿帽王。中国古代三个爱情故事的历史典故和他有关。不幸的是,他通通都是被绿的那一个。01弘农杨氏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华阴人。弘农是个有名的地方,什么最有名?是人!抱歉,不是

  • 宋朝小故事9则:越品越有味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01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有“布衣宰相”之称。从布衣到宰相,范纯仁自始至终勤俭廉洁,很是高风亮节,是个天子喜欢、百姓爱戴的好官。然而,理学家程颐,却对他在位时的一些表现很不满。后来范纯仁以目疾乞归、不再担任宰相,程颐去见他,开口就以责怪的口气问他:“过去,某事相公该发表意见,为何不吭声?”范纯仁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