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的囚徒:“嘴强王者”荀子——怼天怼地怼自己

历史的囚徒:“嘴强王者”荀子——怼天怼地怼自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76 更新时间:2024/1/19 11:51:08

[var1]

著书立说的时候,他勇敢地对传统儒学进行革新;生活中,他也变成了一个颇具质疑精神的人,总用最精练、最有攻击性的语言驳倒对方,所以,后世尊称其为“怼神”。

[var1]

荀子是赵国人,但赵国对荀子而言,却是一片伤心地。

他一身才学,在赵国奋斗了大半辈子,却始终不为所用。

直到50岁,他才忍痛离开赵国。

齐国是他老年创业的第个目的地。齐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家,曾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到了战国,虽然差点意思,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然是七雄之一。

[var1]

荀子的偶像,是带领齐国子民打出一片天下的姜子牙

在姜子牙的领导下,齐国“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由地薄民寡的小国一跃成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決泱大国,后又有管仲的大力改革,齐威王的励精图治,一度位居春秋时期“升级打怪能力最强国家”排行榜首位。

齐国的故事深深激荡着荀子的心,他有一个小目标——用自已的学识和理念,帮助齐国重现辉煌,他一路往东,翻过秦岭,经过数月的艰苦跋涉,终于穿越中原大地,来到传说中的齐国。

[var1]

对他而言,这个国家既是梦中的国度,也是他一辈子最重要的栖息地,他的思想在这里大放异彩。

当时著名的孟子辞世不久,齐鲁大地,儒风盛行,每个年轻人都以孔孟的继承人自居。

荀子在其他人眼里,既是一个外来客,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类,因为他的思想和观点,实在过于大胆出位。

[var1]

虽然荀子也奉孔孟为师,自认儒家之后,但他跟传统儒学“性善论”的观点不一样,荀子认为孔子、孟子都太理想主义。

荀子更现实,他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认为“人性本恶”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必须靠后天的权力和法制来克制。

总之,这个世界靠人为努力,是可以治理好的,不要什么事都看老天的脸色,或靠个人自觉。

在一次学术论坛上,他甚至公开羞辱孟子及其“性善论”

[var1]

认为自己才是孔子的正宗继承人。

这个来自异国的老头,简直狂得没谱。

最可怕的是,荀子的口才出奇地好,在讲坛上总是把别人怼得说不出话来。

当时执政的齐襄王口味独特,对荀子颇感兴趣,认为他有能力对孔子以来的百家争鸣进行历史性大总结,称他为“最为老师”,也就是在所有专家学者教授中,最牛的那一个。

对于荀子提出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理论,齐王更是赞不绝口,差点想拜他为相。

由于各方面阻力太大,齐王只能任命荀子为学宫一把手“祭酒”,也就是校长。

[var1]

要知道那是齐国,天下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这项任命可以说是非常惊世骇俗了。

这确实是最适合荀子的岗位,此后几年,他与穿梭来往的各类学者频繁交流,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思想理论。

也是在这里,他培养出两个最有出息的学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

完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荀子学说襄助,蠃政的霸业根本不可能实现。

齐襄王刚退位,一帮别有用心的儒家大宗就死命排挤荀子。

好在楚国的春申君很仰慕荀子,主动向他发出offer。

[var1]

春申君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总想造福天下百姓,荀子跟他见面时,正处于一生中最丰富完满的境界,他们在一起唠嗑喝酒的故事,完全可以写一本厚书。

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场景,就是两个知已在一起看对方、看世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起义后为什么成了军事将才?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思就是如果大家认为一个人没有什么本事,或者本性十分不好,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疏远这样的人,能与他玩到一起的人多半也都是相同本性之人。而反之,若是一个人的本性十分好,那么自然也会影响身边之人一心向善,所以我

  • 历史的余霭:六国贵族的阻挠才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刚刚夺得皇位的那一年(至于我为什么用“夺”这个字呢?大家自己想吧),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然而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的是,这次农民起义虽然规模也很大,但是时间很短。仅仅只有半年的时间便失败了。[var1]他的失败原因有很多,农民阶级

  • 常明:关于曹操同志的评价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的评价简短,曹操临终评价曹昂,一句话说出你对曹操的评价

    毛宗岗批点本《三国演义》 相对于嘉靖壬午本,毛宗岗父子删除较为明显的部分共有四处:一、荀彧写给曹操告知袁绍袭取许昌的来信,二、荀彧对曹操和袁绍优弱的分析,三、吕布与刘备在小沛城前的对谈及吕布与袁术的勾连,四、对夏侯惇颂赞的诗句。 其中删去往来信件是毛氏父子的一贯作风,目的在于减免公文式的匠气,使读者

  • 为何为秦始皇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王翦在统一六国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比起销声匿迹,用功成身退来形容他更合适。历史上,秦国功高震主的大臣数不胜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死得都很惨。而王翦父子算是其中少数幸运的几个人。春秋战国时期好像有一个魔咒,在前代君主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在下一位君主时期通常不会有什么好结果。[var1]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凭借孝公对其

  • 为什么董卓无法在号称“三国第一堡垒”的鹛坞养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公元190年,出于对董卓独霸超纲的不满,关东诸侯兴兵讨董。面对来势汹汹的关东军,董卓心生畏惧,迫于关东诸侯的压力,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盛气凌人的董卓相信了“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的童谣,把汉献帝、公卿百官还有洛阳百姓迁到了长安,自己率军留守洛阳对付关东诸侯。董卓对付关东诸侯起

  • 为什么赵云一生没有中箭,关羽却总是中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在山西杀了人后,亡命天涯,然后遇到了大哥刘备,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军队行军打仗,有一个铁一般的规律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尤其在冷兵器时代,刀快马疾,勇猛冲杀是很占优势。关羽明显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斩颜良诛文丑都是用的奇袭,颜良端着武器,看见对面飞奔而来的红脸大胡子,还想客气几句:来将通名。哦,

  • 为什么老秦人连工资都没有,却愿意浴血沙场、横扫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军队,老秦人为什么能够在连工资都没有的情况下成为横扫六国的存在?[var1]1.不是想要变强大,而是只能强大。老秦人时期,秦国的兵役管理制度极其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1).严苛的“傅籍”老秦人时期,秦国的男子十七岁之后,就必须登记到“傅籍”。在“傅籍”上登记的老秦人一生基

  • 三国之乱世,刘备有四子偏传位给刘禅,也许原因就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对刘备而言,雄才大略的他为何偏要选择这样的无能懦弱的继承者,难道他没有别的儿子了吗?至于诸葛亮,又为什么会这样鞠躬尽瘁地辅佐这位昏庸皇帝呢?▲刘备剧照刘备其实是有四个儿子的,分别为刘封、刘禅、刘永和刘理,不过刘禅却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对于刘备来说,之所以要立刘禅为太子,主要还是出于“嫡长子继承制”的考

  • 管仲的一条毒计:灭楚国不靠战争,却被美国现学现用成了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要说这玩心眼管仲可以说是行家里手,当时齐国的敌人是楚国,这齐国能够不浪费一个士兵一匹马就能打败楚国靠的是什么?当时的楚国强大的实力毋庸置疑,并且齐桓公也明白,打仗的话是下下策,因此这管仲就出了个注意,让齐桓公买楚国的鹿,并且还是花重金买鹿,一头鹿的价格是八万钱,并且还告诉齐桓公一定要多屯

  • 为什么汉景帝死后子孙没有给他上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汉景帝西汉皇帝世系庙号是用来古人在宗庙中祭奠帝王时对已故帝王的称呼,因为古代生产力有限,抑或古代的道德评价标准比较高,并不是每个帝王在死后都配享有一个庙号,比如汉朝前期的汉惠帝和汉景帝就没有,汉惠帝也就罢了,是一个傀儡,没有庙号自然也是情理之中,可是汉景帝是“文景之治”的创造者之一,他怎么会连庙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