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十二帝 一半都在打酱油

西汉十二帝 一半都在打酱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89 更新时间:2024/1/30 21:43:57

本篇主要盘点西汉的十二帝,谁的功劳最大。

一、太祖 高皇帝 刘邦

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农民出身,秦朝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逃亡芒砀山。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受封武安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积极整合反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力量,最终击杀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后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同年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历代史家对刘邦多有称赞,如毛泽东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二、汉惠帝 刘盈

刘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西汉第二位皇帝,刘邦嫡长子,母为皇后吕雉。存在感较低的一位皇帝。

公元前202年,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时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实施仁政,减轻赋税,任用萧何和曹参为丞相,实行萧规曹随、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崇尚黄老哲学。在强势的吕后辅佐下,平衡功臣和诸王。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刘盈去世,时年二十三岁,在位七年,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三、太宗 文皇帝 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三位皇帝,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

公元前196年封代王,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文景之治” 的发端。汉文帝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

公元前157年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

四、汉景帝 刘启

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为即窦太后。

公元前157年六月继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五、世宗 武皇帝 刘彻

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五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刘彻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业很大。颁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又制订左官律和附益法,严格禁止诸侯王参与政事;提拔有才能的士人为侍从;裁抑丞相职权,形成内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体制;设十三州刺史部,加强对郡国的控制;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又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颁布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建立察举制度,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刘彻在位晚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宫廷发生“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杀。征和四年(前89年)下轮台诏,拒绝桑弘羊募民屯田轮台的建议。后元二年(前87年),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临终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六、汉昭帝 刘弗陵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6月5日),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武帝刘彻之子,母为钩弋夫人。

后元二年(前87年)立为太子,同年即位,霍光、上官、金日磾、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即位后委政霍光。因海内虚耗、民生凋敝,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郡国贤良文学召开盐铁会议,随后罢榷酤。又与匈奴恢复和亲。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

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刘弗陵因病驾崩,时年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七、废帝 刘贺

刘贺(前92年-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27天,也是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始元元年(前86年),刘贺嗣位昌邑王,年六岁。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六月丙寅日,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

刘贺即位十余日,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除他。六月癸巳日,即刘贺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上官太后诏令刘贺回到故地昌邑,赐其汤沐邑两千户。昌邑王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元康三年(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四月,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

八、中宗 宣皇帝 刘询

刘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原名刘病已,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废太子刘据之孙。

刘询受巫蛊之祸牵连,生长于民间。元平元年(前74年),霍光与大臣废昌邑王刘贺后,迎立刘询为帝。即位之初,委政霍光。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后亲政,地节四年(前66年)以大司马霍禹谋反,废霍皇后,彻底清除霍氏势力。他施政“以霸王道杂之",致力于整顿吏治,强化皇权,任用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以刑名考核臣下;设置治书侍御史和廷尉平,审核量刑轻重;废除某些苛法,维护法律正常行使;招抚流亡,假民公田,设置常平仓,蠲免和削减租赋,以此安定民生,恢复生产;对外,因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设置西域都护,政令自此颁于西域,有利于发展西域生产和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黄龙元年十二月(前48年1月10日),刘询崩于未央宫,葬于杜陵,庙号中宗。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汉朝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

九、汉元帝刘奭

刘奭(shì)(前75年-前33年7月8日)汉宣帝刘询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

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四月戊申(前67年5月24日),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前48年1月10日),汉宣帝驾崩,癸巳(前48年1月29日),皇太子刘奭继位。

汉元帝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衰落,朝政混乱不堪,西汉走向衰落。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前33年7月8日),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葬于渭陵。

十、汉成帝刘骜

刘骜(前51年-前7年4月17日),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元帝刘奭的之子,母为王政君。

初元二年(前47年)四月册立为太子。竟宁元年(前33年)即位,沉湎酒色,荒于政事,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同时任由外戚专政,朝廷大政为太后王政君一族把持,埋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

绥和二年(前7年)去世,终年四十四岁,,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

十一、汉哀帝刘欣

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汉成帝刘骜侄子,定陶王刘康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在位7年。

阳朔二年(前23年)八月,刘欣袭封定陶王。刘欣年长后,汉成帝无子,在与叔父中山王刘兴经过一年的激烈争夺后,于绥和元年(前8年)被立为太子。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汉成帝病逝,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

元寿二年六月(前1年8月15日),在位仅六年的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

十二、汉平帝刘衎

刘衎(公元前9年-6年2月3日),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西汉第十二位皇帝。

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9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九月初一即位为帝。

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刘衎去世,一说被王莽毒杀,刘衎死后葬于康陵。

西汉王朝开国,经过混乱后,文景之治成就盛世,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威服四方。但连年征战,国力衰弱。汉宣帝之后,国力恢复,但也是最后的高光。从汉元帝开始,西汉进入衰退期,直至王莽篡汉灭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齐国往事:齐管二人默契配合,上演一场神级表演,愚弄众人(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齐桓公争霸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与压力,不是来自北方的狄戎,也不是来自中原各诸侯国,而是来自南部的楚国。在齐桓公心里,早就想与之一战,由于管仲的阻止,终未实现。现在齐楚两国,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将直面宿命的安排。一山不容二虎,他们终究难免一战,但事情会这么简单吗?一 管仲出奇谋[var1]当齐桓

  • 秦始皇渡黄河癫痈病发作,后脑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曾遭人行刺,身后的一辆副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随后,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和出言“今年祖龙死”的“仙人”。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

  • 《资治通鉴》系列谈之二十一:荆轲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荆轲刺秦王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荆轲风萧萧,资治通鉴对荆轲的评价

    [var1]荆轲,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战国末期卫国人。因古时“荆”“庆”音近,也称庆卿、荆卿、庆轲。荆轲好书喜剑,为人慷慨侠义。秦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燕太子丹恐惧。此时,游历燕国的荆轲,由隐士田光推荐给太子丹,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

  • 「春秋故事」楚文王俘蔡侯灭息国——息侯赔了夫人又折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息国蔡侯,战国策十大寓言故事,蔡侯是干什么的

    那么,息国为什么会要求楚国帮忙攻打蔡国呢?这都要从好色的蔡哀侯说起。[var1]蔡哀侯娶了陈国的国君之女为夫人,而息侯也娶了陈国的国君之女息妫。息妫出嫁的时候,息国在蔡国的南部,从陈国出发正好途经蔡国。蔡哀侯看到出嫁的队伍说道,“这是我夫人的姐妹呀!”于是留下息妫见面,见到息妫如此漂亮,竟对自己的小

  • 战国盛极一时,是什么原因造成墨家逐渐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冲击,周王室的统治能力日益衰微,诸侯们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吞并其他政权,招纳贤士,互相征伐,使得当时社会出现了百年的动荡变革。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产生了剧烈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各国统治者为了寻求变革治国之道,大力发展私学,鼓励学者们著书立说,热烈争辩,阐述各

  • 张飞马超谁地位高?古籍记载颠覆历史,史学家:二人不在一个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三国属于我国一段非凡的战乱年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乱世,才让时势成就了无数的英雄,也为后世留下无数传奇故事,但是在这些故事中,有很多是后人编撰的,只有很少数的才是属于史实的。再加上三国距今已有1800来年太过于久远,现在的人们也只能依靠一些历史遗留线索来推演当年的历史真相,这样难免会出现各种偏差

  • 邯郸保卫战:战国最后一次大国博弈,赵国凭何逆风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国为啥打赢邯郸之战,赵国起,邯郸赵国王宫复原图

    [var1]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规模空前的两家主力的最后决斗,最终是秦军摘走了胜利的花魁。面对失败的对手,洋洋得意的统帅白起坑填赵卒四十万,秦皇无动于衷,赵军却自此蓬勃,成功笑到最后,成为战国最后一次大国博弈的赢家。反对出兵的白起长平之战已有八月,铺天盖地的喜悦被时间消磨,秦王再也按

  • 刘备少时家境贫寒,织席贩履的涿郡贫农,是否真是汉室宗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后父亲早亡,被迫织席贩履了几年,和母亲相依为命,这几年内他家的生活水平应该只比普通农民稍好一点。但是他早年在宗族子弟中的表现很好,所以宗族里有一个堂叔很看好他,觉得自己这个皇族旁支能不能东山再起,希望就在这个侄子身上,所以资助他去游学,这才认识了卢植,公孙瓒等等。刘备早年的家境,虽然不能跟曹操袁绍

  • 上下五千年33:郑庄公乱世奸雄,繻葛之战,春秋五霸拉开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徐公简介,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之战,春秋五霸郑庄

    郑庄公上集欲擒故纵害伤自己的弟弟太叔段,后来又掘地见母,赢得好名声,这次他又要出场了。话说周宣王在位的时候,为了防止东夷的入侵,在周朝东南边境分封了很多的同姓诸侯国,他的弟弟姬友被分封到郑,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期,郑桓公任周朝卿士,相当于周朝的宰相。申氏和西戎攻陷西周首都镐京的时候,郑桓公护驾战伤,

  • 为什么刘备和曹操,都愿意先抢地盘,再抢对手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各个年龄看曹操和刘备,曹操和他的儿媳,刘备为何开枪打死曹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曹操的故事。事实上,大多数人都熟悉它。官渡之战后,打败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袁绍。打败袁绍父子后,曹操见到了袁绍那个美得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的儿媳妇,就是袁熙的妻子甄氏,也就是后世传说中的甄宓。以曹操的性格,把这个女俘俘虏留在身边也是情理之中,但问题是,按照主流的说法,甄宓是被曹丕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