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北直隶驿站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时期,北直隶驿站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45 更新时间:2024/1/18 22:00:49

明太祖时期,北部边疆驿站就曾被敌军入侵,洪武六年(1373年)“胡寇哈巴哈只寇会宁,掠驿传牛马而去”,建四年(1402年),辽东都指挥司奏报“虏寇犯盘山驿,虏掠人畜”。

同为靠近边疆的北直隶,受劫掠之事也一样不能避免,洪熙元年(1425年),宣府总兵官都督谭广上疏“今长安岭守关指挥奏鞑贼人马约五十人,直抵隰宁驿劫掠”;宣德四年(1429年),宣府总兵官都督谭广奏报“是月十九日夜,虏寇百余人入雕鹗,杀浩岭驿官,掠孳畜”;次年,赤城备御都指挥佥事汪贵奏“独石诸驿军士二百余人,旧皆驿养马递送,今虏寇掠去马驴”。

直到崇祯年间,北直隶驿站也时常被劫掠,吴三桂统师入关之时,到达永平府的沙河驿时,得知其父“为贼刑掠”,大怒,纵兵抢掠了沙河驿以东的多个地区,沿途驿站也被搜刮殆尽。驿站的工作人员被害,粮草、驿马、驴被抢走,

对驿站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些地区的驿站甚至无法运行。

比如在景泰元年(1450年),北直隶紫荆关所属驿站的粮草就被敌寇掠夺,已经无法负担来往军队的供应,户部主事刘景星奏报皇帝,认为:真定、保定所属俱被虏寇残破,又凡大军往来多从紫荆关出入,凡百军需皆取于一府,若复独运一关粮草,民实不堪,其真定、河间二府残破者少粮草由余,乞敕户部移文二府,令并力供给。可见敌寇掠夺粮草等物资对驿站及驿站所在府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直接掠夺驿站物资对驿站造成的破坏,还有不少敌寇对驿站进行了彻底的焚毁和破坏,土木堡之战中,明军战败,北直隶北部的土木、榆林、陉阳、云门等驿都被焚毁,后经过重建后驿站才得以正常使用。

此外,明朝中后期因战争和明蒙双方的长期对峙,也间接性的破坏了北直隶驿站的运行,成化二十年(1484年),总督大同、宣府军务的户部尚书余子俊上疏,认为北直隶榆林、云州等驿的驿马因为常年战争状态的过度使用,“驿马倒伤数多”,

但“连岁兵荒,追补不给,缺于走递飞报”,使这些驿站形同虚设。

从宣府到居庸关的二百四十余里,原本设有鸡鸣山、土木、榆林三处驿站接报军情,但因为敌寇入侵,不得已而将此三处驿站的马匹等资源移至居庸关内,这样一来关外信息就被阻隔,无法及时传达,驿站功能被破坏,直到战事稍有平缓,宣府总兵官朱谦上疏要求重新拨回驿马,驿站才得以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北直隶驿站在明代中后期进入了困境,驿站的运行经历了巨大的破坏,

随着给驿的扩大、符验制度的失灵,使乘驿人员成倍增加,来往官员、贡船、贡使不断扰驿,超过了驿站的承载力,导致了民间的动乱。

加之明政府在中晚期的经济每况愈下,战事愈发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就增加了驿传银的增收,使驿站百姓更加苦不堪言。再加之边疆武备的松懈,朝廷信息的泄露,驿站不断遭受贼寇的掠夺和破坏,使得北直隶驿站难以运行,也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明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针对北直隶驿站的改革。

明中后期,北直隶驿站的运行进入困境,造成了驿站运行的低效、民众生活的困苦和地方支出的庞大,针对北直隶驿站出现的困境,明政府或一些有危机意识的人开始提出对驿站进行改革,用以缓解驿站的重压,整顿驿站的弊病,增加地方的收入。

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

在明代期间,北直隶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的驿站改革,即宣德年间的改革、嘉靖三十七年改革、张居正驿站改革和崇祯裁驿。

宣德年间的改革

宣德四年(1429年),因民众奏报贡船在经过驿站时多有不法行为,勒索甚至逼迫致伤驿站官员,在途中还大量夹带私货,引起了宣宗的重视。意识到贡船对民众造成的危害后,宣宗在征求解决措施后,由行在兵部上疏,对贡船制度作出了改革,此次贡船的改革起到了作用,首先对于贡船的人数配置做了一定的要求,使贡船运行更加合理。

不会出现大量编外人员,影响驿站运行;增加了对贡船的检查,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贡船夹带私货的情况出现,对于贡船的违规严加处罚,减轻了贡船对驿站的损害。宣德五年(1430年),行在兵部奏报朝廷内外官员在经过北直隶驿站时“挟势索取饮食等物,非法考掠”,宣宗在得知后,命令在各处驿站张榜公布禁约,“但有犯者,令具名奏来,不奏者同罪”。

对于隐匿之人的处罚也证明了明政府的严厉程度,改善了对驿站的侵犯行为。在宣德年间,还完成了开平卫的内迁。虽然内迁开平卫并非是针对解决驿站问题而进行的改革,而是军事防御体系的调整,因开平卫内有11处驿站,所以开平卫的内迁对于北直隶的驿站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故将此事归入宣德年间的改革中。

开平卫于洪武年间建立在元上都,在永乐年间经历过短时间的内迁,但很快就再次复设,洪熙元年(1425年),杨武侯薛禄针对开平卫内迁一事上疏:雕鹗、赤城、云州、独石诸站,皆在边野,开平老幼余丁亦于此种田,猝有虏寇,无城可守,况开平与独石相距五站,城垣不坚,且使命往来道路荒远。

若移开平卫于独石,令镇守宣府都督谭广所领官军,筑城守备,寔为便益。

但宣宗却以“开平极边,废置非易事”之由,并未同意。次年薛禄以“诸堡常被虏寇侵略,地远势孤”为由再次提出内迁开平卫,在独石修堡作为内迁之地。此次提出宣宗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令“公侯大臣议之”。

于宣德二年(1427年),确定了开平卫的内迁,宣德五年(1430年),薛禄奏请修筑永宁卫、团山及雕鹗、赤城、云州、独石等处城堡,历经两月,雕鹗、赤城、云州、独石四座城堡修筑工程完工。

开平卫的内迁使明北部战线得到了收缩,处于原开平卫的11处驿站,在开平卫内迁之前无险可守,易受到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在开平卫内迁后,驿站不再使用,成为废地。开平卫的内迁改变和缩短了北直隶原有的驿路。之后新开平卫的各驿也都辅以坞堡,这对于北方蒙古部族的抢掠、破坏就有了一定的保护。

嘉靖三十七年改革

嘉靖年间,因驿站使用过于频繁,明政府在驿站经费上的开支越来越大,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世宗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在奉天殿颁布诏书,针对驿站问题说道:近年以来,驿递疲惫太甚。良由差役浩繁,加以包揽之徒倚公侵费。

今后各府并各该衙门,凡一应不急之务,俱勿差人类奏,以省驿递之费。

在驿供役之人,各该抚按守巡等官,严加禁革。凡不系真正关文或人情手本,一例查革。不许应付及有包揽侵费、临期躲避误事者,从重问罪,以节财用。

可见明政府想要对驿站系统进行改革,但究其根源还是驿站支出过大,给出的解决措施也不过是试图减少通过驿站的公务人员,用以节省驿费,并未体会到驿站百姓的艰辛,加之没有后续的具体命令,所以诏令下发后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到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时任吏部尚书的吴鹏,给事中赵锵,御史成华等人上疏,对地方财政问题提出了二十九条改革建议,其中就提到了关于驿站改革的问题,认为驿站的驿夫、驿船、驿马等资源过多导致银两浪费严重,故这些驿站资源应给予一定程度的裁革。

嘉靖帝对此表示认可,认为“各驿成造铺陈”花费金额过多,所以应裁省各驿的船只、马匹,用以补贴国用。

随即兵部拟定具体措施,先是“尽毁官民座船,以其费入官”,除两京会同馆之外,各处驿站的马、驴等物资,处于要冲处的驿站减少十分之三,非要冲处的驿站减少之五,另外对过关勘合严加查看,勘合上要填写职位、官职。

北直隶在这次改革中,马匹也确实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减,如宣府镇,原额有马一万两千八百六十四匹,在正德年间实有马一万两千三百八十七匹,嘉靖三十七年裁减后,变为六千六百六十二匹,减少了一半。除马匹外,驿站的驴、骡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裁减,例如宣府驿就有八十八匹驿驴、骡被裁减。嘉靖三十七年的改革,裁减下的驿银目的是充作军饷,但实际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曾经有过六次首都沦陷的记录,但是为什么还能坚持将近三百年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从唐高祖的武德元年(西元618年)算起,到唐哀帝天佑四年(西元907年)灭亡,前后累计存在了289年。在这289年的岁月里,大唐出现了打遍周边无敌手的战功赫赫,也出现了被吐蕃攻破京城的窘迫;有天子君临天下、海内咸平的辉煌,也有天子出逃的窘迫。大唐的三百年历史前后反差之大,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尤其

  • 明朝历史:如果给崇祯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关键是大明朝到了末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别说崇祯了,就是朱元璋重生,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是无可奈何。明末税收强县,看看干掉严嵩的正义之士徐阁老在那里兼并了多少土地。张居正靠着继承徐阶的“遗产”上位,用制度化贪腐的官僚团队去治理贪腐的制度,这么玩笑的说法竟然是真事,他被反攻倒算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还有

  • 为何两任皇帝都被武则天迷住?看到她的雕像,终于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揭秘武则天的两个左膀右臂,温泉镇武则天雕像,武则天跟唐太宗的雕像在哪里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历史对于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的武则天的肯定。武则天是被唐太宗发现并召入宫闱、又听信了预言家李淳风占卜,后被儿子唐高宗看上了的大美人,或者说用唐朝年间的审美观来看,她很符合崇尚阳刚、妩媚动人的标准。关于武则天的美貌的蛛丝马迹,我们只能从典籍中的只言片语里去找。最早透露她容

  • 明朝时期,北直隶驿站的组织与管理,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北直隶驿站的组织与管理,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在回答这个前,我们需要知道,明代驿路通达,驿站运行事关地方命脉,故在驿站建立之初,就对驿站的管理十分重视。明代的驿站管理分为2023管理和地方管理,对驿站的各方面进行统筹,以保证驿站的合理运行。驿站的2023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2023的管理

  • 唐朝皇帝饮食花样多,唐玄宗喜欢吃鹿,还有将乳酪拌饭吃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玄宗饮食,乳酪拌饭,唐玄宗在位时的用人方面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可以说是名声远扬,对于唐朝的历史研究也是极其繁杂的,唐朝时期是各方各面都在均衡发展的时期。不论是治国为民方面,还是艺术发展又或是服装都是发展得很好。作为唐朝的阿皇帝,一言一行更是备受瞩目,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是不同于别人的,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皇帝的饮食,看一下皇帝都

  • 刘锜取得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的两处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刘锜取得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的两处大功,为何反被剥夺兵权?播报文章惊心鸟2023-03-02 11:34四川历史领域创作者已关注南北两宋之交神州破碎,金国铁蹄南下,长期的战乱给中华文明带来的了极大的破坏。在这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不少抗金名将脱颖而出,用辉煌的抗金战功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谈到

  • 李元霸等人是虚构的,真实的隋唐好汉排名是怎样的尉迟恭排第2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4.程咬金程咬金在隋唐时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不知道为何,小说中把程咬金写成了只会三招的人物,而且给我们的感觉很笨重,而事实上,程咬金却作战十分勇猛,曾经一场战斗中,程咬金的好友裴行俨坠马,程咬金连忙过去打散众人之后抱着裴行俨骑上马就跑,堪比现实版的长坂坡时的赵云,程咬金在李世民的心中还是很有重量的。

  • 崇祯对起义军的三大政策,为何无一奏效?这事儿与李自成关系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诉说崇祯十大罪状,李自成怎么评价崇祯,崇祯和李自成谈判过吗

    天启七年(1627年),明末农民起义率先在陕西澄城县爆发,为什么是陕西?陕西地处陕北地区,土地贫瘠,生产落后,工商业更不发达,但是所受王公、官绅、地主的盘剥却没有减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倒是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投为边兵,要么充当驿卒,但不论走哪条,结果都差不多。当兵的拿不到饷银,如自天启元年以前至天启七

  • 他是隋朝奸臣,不仅弑君篡位还睡了皇后,临死前一句话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隋唐英雄中,排行第二的便是大将军宇文成都。喜爱看隋唐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隋唐时期的将领中,宇文成都的武艺值可谓是名至实归的。他不仅武功高强,且人品也还行,但他的父亲宇文化及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宇文化及曾以下犯上,不仅杀了隋朝的皇帝杨广,就连当时的萧皇后,宇文化及也揽入怀中

  • 程咬金才是唐朝开国功臣中最睿智的,武则天为何一直都很尊重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为啥放过程咬金,程咬金和武则天cp,程咬金武则天是一个时代吗

    历代皇帝中最不一样的就是武则天,因为她是一个女皇帝,确实非常的显眼,十分不同,一直以来在她的历史中都存在很多的争议,因为她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来打造了属于她的时代,影响力一直以来都很强大,让很多人都很佩服。在武则天登上皇位以后对自己的权利不断的进行巩固,希望自己的能力各个方面都更强一些,在面对开国功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