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和诸皇帝的英明神武、爱民如子,都只存在于幻想中

朱元璋和诸皇帝的英明神武、爱民如子,都只存在于幻想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68 更新时间:2024/1/20 13:52:40

这其中又以平民天子朱元璋最具代表性。

虽然他用《大诰》《逆臣录》等书自证了自己的嗜杀,但在不少人眼里朱元璋只是对官员、士绅挥舞屠刀,而且这么做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是为给贫苦百姓杀出个朗朗乾坤。事实果真如此么?

首先,被朱元璋干掉的官绅大部分就不是“坏种”,也不是因欺压百姓而获罪。

例如清廉老实的方克勤(方孝孺的父亲)、为民请命的叶伯巨、慷慨博学的刘三吾、吴中四杰之一的高等等。太祖那两本警告天下臣民的书里列出的大量实例中,获罪官绅的罪名也以“谋逆”、“不轨”居多。

“空印案”中官员们的不提前汇报请示,让太祖认为这是在蔑视他的皇帝权威,于是近千地方府衙官员不论人品、官品均一视同仁,人头落地。

郭桓案”则更为离谱,仅仅是怀疑地方有伙同官员偷逃粮税的嫌疑,就屠戮了数万人。这其中的大部分其实就是普通的“民” -- 各地为官府征集粮税的粮长、里长。之后为追缴那所谓的损失,更是搞得“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

一个户部侍郎如果真能勾连分布于皇朝各处的上万家庭并贪墨掉朝廷一年多的粮赋,估计朱元璋早就把他的皇位“禅让”给能人了。这根本就不是反腐,而是借机清洗、敛财。最后朱元璋自己也觉得杀得太狠,为平息民怨,将主审官吴庸等人处死背锅。

至于“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姑且不论被冤杀者何止万千,处死他们又与民众有何关系呢?其实太祖挥舞屠刀的理由和其他帝王是一样的,让太祖起疑心才是真正的“罪”。贪腐只是他挥舞屠刀的借口,而不是他的目的。

很多人在鼓吹朱元璋“为民杀官”时都没有提及一个问题,朱元璋杀了十几万官员权贵后,明朝平民是解除枷锁了,还是挺直了腰杆?

说到底朱元璋还是皇帝,皇朝是他的私产,他仍然需要向皇朝索取。所以朱元璋还是安排宗亲和新的官员继续盘剥压榨这些平民,不然洪武一朝三十三次起义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第二,朱元璋在对官绅狠的同时,对普通民众一点也不仁慈。

对于元朝灭亡的原因,朱元璋的总结是“元以宽失天下,不足法也”。因而他的应对除了严刑峻法,还有被不少人忽视的“劣化社会”。

通过进一步细化并加强元朝的户籍制度,将万千平民给固定在各自的地方和职业上。以牺牲社会活性为代价,最大限度的降低地方平民之间的交互、沟通、联系,以降低他们组织、反抗皇朝的可能。

为了最大可能的震慑臣民,朱元璋不但保留贱籍并将罚入贱籍作为惩罚手段。而明朝户籍的终身且世袭制,又将这种处罚伤害给无限放大。不要听信某些人所谓的这是为了震慑官员,这理由还没有“报复陈友谅”有说服力,贱籍中的“疍户”原本就是打鱼为生的人。

注:明朝贱籍主要包括丐户、乐户(娼妓)、疍户、皂隶(地方府衙的一种差役)等,贱籍不能参加科举更不能为官、不允许变更户籍、不能和普通民户通婚、不允许拥有产业等,等若于法定的“下等人”。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进一步“扩大”了贱籍的范围。

朱元璋将前朝不常用的刑罚“充军”,列为了正式刑名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充军制度(朱元璋初设46条充军条款,后陆续增补到近200条)。

明朝充军刑的适刑范围非常广,从偷拿斗殴、欠税逃役,到盗匪杀人皆可充军,而且除了罪犯本人,宗族亲人、里甲邻里也都是可株连的人选。历朝充军基本只涉及罪犯本人且身死或赎罪后即消。朱元璋则结合户籍制度,弄出了“永远充军”。

获此罪罚的人犯会被改为军籍,子子孙孙也皆为军户,世世充军。即使罪犯(含后代)身死无子嗣也不能终止,需从其亲族中抽调补替。

因为成了皇朝的刑罚手段,所以朝廷也不愿意提升军士的待遇,甚至认为他们贫苦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让普通军士养活一家老小都成为难事,而且人为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贱籍 – 军户

但是又有多少人甘为贱民呢?因此明朝还未建立的时候,逃军就成了个顽疾。

大都督府言,起吴元年十月至洪武三年十一月,军士逃亡者四万七千九百余。于是下追捕之令,立法惩戒 …… 《明史·兵志四》

面对逃军,朱元璋的应对之法是“清军勾军”。清查缺额然后追捕,如果追捕不到就到逃兵原籍抓其亲族替补。逼人沦为贱民的“勾军”,也是明朝前期最大的民害。

故先此清勾之年,多有自抉其耳目,自残其肢体,遂成痼疾,甘为废人。自背其妻子,自弃其田庐,鼠窜他乡,遂填沟壑。其孤单稚幼不得己从解者,祖哭其孙,母号其子……

只要了解一下明朝军籍的历史,以及军户的悲惨生活。除非定义“军”非“民”,不然就得不出朱元璋一心为民、爱民如子这类结论。

而且军籍沦为贱籍,军士成为被歧视的贱民后。军士们不是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就是在逃军的路上,这样的军队还想它有多高的战斗力?如果不是蒙古的持续分裂,别说皇帝被俘了,明朝可能都等不及后金来灭。这是皇帝的英明神武么?

第三,即便是把“军”排除在民之外,朱元璋对民的态度依然冷酷无情。

朱元璋麾下的常遇春、胡大海等嗜好劫掠平民、杀降屠城,除开他们自身的变态心理外,朱元璋的纵容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否则只能认为朱元璋没能力约束他们了。不论朱元璋的具体理由是什么,起码这些“民”在朱元璋心中不如这些将领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重要。

而且朱元璋的儿子秦王朱樉、代王朱桂、鲁王朱檀等,在各自封国多年如一日的凌虐残杀藩地军民。是“爱民如子”的朱元璋不知道,还是朱元璋就不是“一心为民”?

对待民众的真实态度,其实朱元璋自己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和历代帝王一样,朱元璋视民众为“当牧之羊”。

而且朱元璋写入《皇明祖训》的《法律篇》也进一步表明他的态度:

(对平民)凡王所居国城,及境内市井乡村军民人等,敢有侮慢王者,王即拿赴京来,审问情由明白,然後治罪…… (对官员)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奏斩之,族灭其家...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亲者斩...... (对宗亲)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

对于太祖来说天下只有两种人,朱氏和非朱氏。真实的朱元璋是 -- 爱“朱氏”如子,视朱家之外的人如羊

除此之外还有以恢复生产、经济复苏、人口增长等为由称颂朱元璋的。难道没有朱元璋就会一片黑暗,民不聊生么?

汉朝之初为何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原因之一是朝廷不干预,社会自己也可以发展的很好。只要朝廷不过分榨取,不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折腾民众,皇朝的人口和财富都会快速增长。很多时候朝廷干预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扩大问题。

不但历史反复证明了这点,明朝本身也给出了颇具“嘲讽”的反例。顶着明朝灭亡责任帽子的万历朝,恰恰是明朝社会(不是朝廷)经济生活最好的时代,但是坐在金字塔顶的不是英明神武的圣皇,而是一个怠政消极的“昏君”。

两千多年来为了利于皇帝集权,历朝历代一边不停宣传“上下尊卑、君臣父子”固化人们的等级观;一边编造着历史中最大的谎言和马屁“错诿于下,功归于上”固化人们的认知观。

其目的是让平民去膜拜极权,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意识,自身渺小卑微、无用无能,希望只能寄托于上位者的英明神武,惟有臣服在他们的羽翼下才能获得平安和幸福。

时至今日皇帝制度虽然已经消失了百年,但有人仍摆脱不了这种意识。他们通过宏大叙事以及虚言浮夸,为皇帝们编造出金光闪闪的“伟业”并冠以“千古”之名,获取顶礼膜拜的偶像,填补内心本不应存在的缺失。

更多文章

  • 为何李世民到地府转了一圈反倒增了20年的阳寿?阎王:他前世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里头,有两件事儿是让李世民特别害怕的。第一件事呢,就是他登基为王之前呢,是杀了他的老哥和老弟的。所以,他经常会晚上的时候做恶梦,梦见他那两个兄弟,夜里回来找他寻仇。另外一件事呢,就是他之前答应过泾河的龙王要救他一命,但最后却失约于龙,最终导致这个龙王怨气在心里久久不能消去,于是就一直纠缠着这

  • 西辽,辉煌一时的中亚大国,在蒙古军队的铁蹄下瞬间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统治阶级腐朽。各个朝代都有他的规律,终究会有走向衰亡的那一天,开国君主耶律大石励精图治创立的西辽国在中亚盛极一时。可是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可就不行了,耶律夷列和耶律直鲁古都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人,不思进取之心逐渐开始了对百姓的盘剥,对附属国和人民横征暴敛,其中畏兀儿首领巴尔术因为不堪忍受少监的压迫投

  • 古代保密那些事儿|苏洵的保密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延安保密)特别是苏洵在分析北宋边境局势后敏锐地指出,契丹“将以蓄其锐而伺吾隙,以伸其所大欲,故不忍以小利而败其远谋”,其真实意图在于借助岁贡强大自身力量,最终达到“灭宋”的目的。而北宋统治者之所以没有足够重视与警惕这个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契丹人具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善于隐藏真实意图。“昔者冒顿欲

  • 武则天容貌复原图曝光,一经亮出,众人惊叹和刘晓庆好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95版武则天刘晓庆免费观看,武则天个人简介真实照片,武则天真实容貌曝光

    众所周知,武则天出生于山西,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伟大的女皇帝。从14岁开始就被送到皇宫。但是当时的李世民年事已高,并且一心扑在了对长生不老的幻想之中。所以武则天并没有多少被宠幸的机会。最后在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也到了感业寺当了尼姑。但是当了尼姑的武则天并没有消停。在进寺之前,武则天就和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有

  • 明朝中后期,驿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后期,驿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符验对驿站而言,是指明政府发放给公差人员的证明,有了这个证明,官员就可以使用驿站,同时此制度的存在也是保证驿站不被冒用,从而减轻驿站的负担。明初只有军情重事、奉旨差遣才会给驿,皇帝同意给驿后,由兵部填写勘合,所差人员

  • 我国实力强大后,该国归还1158平方公里土地,曾是李白的出生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古代文学史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李白出生在我国的碎叶。而碎叶城这个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碎叶城是唐朝在西域设的重镇,位于中亚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它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也是丝路上一重要城镇。而后,是由于很多后续的问题被迫割让出去。众

  • 明朝时期,北直隶驿站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时期,北部边疆驿站就曾被敌军入侵,洪武六年(1373年)“胡寇哈巴哈只寇会宁,掠驿传牛马而去”,建文四年(1402年),辽东都指挥司奏报“虏寇犯盘山驿,虏掠人畜”。同为靠近边疆的北直隶,受劫掠之事也一样不能避免,洪熙元年(1425年),宣府总兵官都督谭广上疏“今长安岭守关指挥奏鞑贼人马约五十余

  • 唐朝曾经有过六次首都沦陷的记录,但是为什么还能坚持将近三百年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从唐高祖的武德元年(西元618年)算起,到唐哀帝天佑四年(西元907年)灭亡,前后累计存在了289年。在这289年的岁月里,大唐出现了打遍周边无敌手的战功赫赫,也出现了被吐蕃攻破京城的窘迫;有天子君临天下、海内咸平的辉煌,也有天子出逃的窘迫。大唐的三百年历史前后反差之大,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尤其

  • 明朝历史:如果给崇祯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关键是大明朝到了末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别说崇祯了,就是朱元璋重生,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是无可奈何。明末税收强县,看看干掉严嵩的正义之士徐阁老在那里兼并了多少土地。张居正靠着继承徐阶的“遗产”上位,用制度化贪腐的官僚团队去治理贪腐的制度,这么玩笑的说法竟然是真事,他被反攻倒算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还有

  • 为何两任皇帝都被武则天迷住?看到她的雕像,终于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揭秘武则天的两个左膀右臂,温泉镇武则天雕像,武则天跟唐太宗的雕像在哪里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历史对于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的武则天的肯定。武则天是被唐太宗发现并召入宫闱、又听信了预言家李淳风占卜,后被儿子唐高宗看上了的大美人,或者说用唐朝年间的审美观来看,她很符合崇尚阳刚、妩媚动人的标准。关于武则天的美貌的蛛丝马迹,我们只能从典籍中的只言片语里去找。最早透露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