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电视剧中,我们认为的刘备就是正义的一方,而其他人,都被当成了反派。从我们的视角中,蜀国的人才非常的多。将士有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五虎上将。谋士有诸葛亮和庞统。都说卧龙和凤雏得其一就可以得天下。刘备得到了这么多厉害的谋士和武将,为什么却没能够统一三国呢?
刘备手底下确实拥有关羽赵云诸葛亮等一众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这样的阵容比起曹魏和孙吴其实并不占优。尤其是以诸葛亮、费祎、郭攸之、董允等荆州人才的相继去世和被害,蜀国人才凋零,可以说是后继无人。
那么魏国呢?论武将,五子良将,夏侯一脉,曹氏一脉,还有后来的司马家,钟会,邓艾,可以说是名将辈出。论谋士,郭嘉荀彧这些人绝对不输卧龙凤雏,更为可怕的是,颍川谋士集团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这才是魏国强大的根本所在。
而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每个都是当世人杰。都不比所谓的卧龙和凤雏差。不过说到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两个字——人口。据统计,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认为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幼52万户,230万人。这成为目前主流认识,教科书也采用这个说法。
蜀地的地势就是进去困难出去也困难,若要出蜀需选东和北两条道路,东出荆州,北上汉中,这是对于蜀汉政权唯二的两条出路,这是当时人力所无法超越的东西。当荆州失去之后,东边的路基本就行不通了,所以至此蜀国只剩下北伐一条道路了,不然只能困死益州。而且蜀汉的人口基数也是远不及魏国的,这个更是蜀汉的硬伤。
无论是魏蜀吴哪个国家,都逃不脱的东西,就是世家大族。比如支持曹操的士族有许氏,王氏,夏侯氏等等,也正是支持他的士族势力极为庞大,所以曹操的势力才能发展如此迅速。而蜀汉确实也有荆襄大族诸如黄氏(没错,就是诸葛老婆的娘家)以及诸葛氏的支持,当初刘备三顾茅庐除了看重诸葛亮的才能,还后诸葛亮背后的势力(可别天真地以为诸葛先生是个普通的山野村夫)。
刘备家底薄,起家晚,而且优越富饶的地理位置没剩下多少,曹操囚禁汉献帝名义上代表了正统的皇权。刘备屡战屡败组建的军事武装根本经不起大规模的战斗,居无定所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先结拜了张飞,关羽。我们都知道他们俩虽然勇猛,但是其实都有着各自明显的缺点。关羽自傲、刚愎自用。张飞鲁莽,随心而行。这样的猛将但是发现有勇无谋还是不够用,后来任用徐庶取得了樊城的大获全胜,徐庶被曹操威胁离开刘备后建议刘备去请卧龙诸葛亮这才时来运转,制定战略,取得荆益两州,积蓄力量。
但是诸葛亮这个顶级人才来得太晚了。如果群雄混战时期,比如刘备接陶谦的位子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有诸葛亮,那么刘备还是很有机会的。只有武没有文,没有谋划和战略规划,所以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闯下了名声却没创下基业。诸葛亮来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孙权雄踞东南已历三世,一方势力雄厚,一方树大根深,刘备在夹缝中生存能三分天下已经十分不易。再加上后来在众猛将去世之后,后继无人,整个蜀国更是越来越弱了。
蜀国顶级人才实力占优,但是二流三流人才蜀国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了。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可谓兵多将广。比如关云长水淹七军之时,关公确实威风,可打败了曹仁,有于禁庞德来援,打败于禁庞德,还有徐晃来援,就算能打败徐晃,后面张辽张合乐进五子良将还有三个没出场,还有夏侯敦,曹洪,曹休,还有许褚,李典,还有臧霸,还有很多演义里面没出场但是也很厉害的人物。
从综合国力方面看曹魏集团也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三国鼎立时曹魏集团拥有北方大半个中国。反观蜀汉集团在鼎盛时也就三个州,不久还被东吴夺取了荆州。区区二州之地比东吴的地盘都小很多。要统一三国也拿不出那么多的人力跟财力,这也是为何刘备不可能统一三国的原因了。光靠着几个顶级的武将和谋士是没有用的,毕竟天时和地利差的太多了。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