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引发了不发网友的疑问,既然孔融三族已灭,那么,为何我国后来的各个朝代,还有“衍圣公”及孔子越来越多的直系后裔呢,这是不是很冲突。
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冲突。因为,根本上讲,孔融这一支跟人家“衍圣公”,完全不可同日可语。
我们首先来帮曹操澄清一个问题,在不少的历史小说和历史著作里,尤其是历史小说中,基本上全部对曹操的评价,不太客观,很低。但真正的历史史实中,三国魏蜀吴时期诸位名人中,曹操功当第一,是当时一个划时代,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但在小说和话本中,作者们却因为同情汉朝皇室,希望汉朝中兴,加上刘备以蜀汉自称,因此,历代写历史小说和话本的作家们,就把曹操给塑造成了一个坏人或者奸雄的形象。
[var1]
第一,曹操并没有杀了孔融三族,只是杀了孔融一家,就是孔融夫妇和他们的子女们。
古代诛杀三族,其实范围比较广,包括父族、母族和子族。具体到孔融,就是说孔融父亲这一支的所有家人,全杀;孔融母亲这一支的所有家人,全杀;孔融及孔融儿子这一支的所有家人,全杀。当然,如果孔融有出嫁的女儿,这个是不杀的。所以,孔融的外孙外孙女辈,不会受到波及。
从当时的含义上来讲,孔融这一支孔家人,算是绝后了(但有女儿的大量后代在,按照现代意义上来讲,也不算绝后,血脉还在。)但人家孔子这脉,还有很多嫡系子孙啊。后世继续有衍圣公,就正常了。
第二,孔融,其实在孔子的嫡系后代里,跟长房关系不大,因此,跟人家衍圣公没关系。
虽然当时三国时期的孔融,在孔子的后代里,差不多已经是最突出、最有名的一个了,但是,孔融并不是最受家族喜欢的,跟人家长房,我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是,这关系就疏远了。
而且,孔融并没有历史小说中描写的那般大智,只是孔融被其父辈,人为制造了神童的概念,最著名的就是孔融让梨了。当然,除了孔融让梨,孔融父亲还有一系列的故事,在“推销“孔融。这在讲究礼法和声名的汉朝和三国时代,当然备受人关注了。
孔融是孔子的后裔,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但孔融不是孔子的直系继承人,仅仅是旁支,说穿了,就是孔子直系继承人的亲戚,而且还是远亲戚。
我说得直白一点儿,也就是说,孔融跟他同时期的衍圣公,也就是祖宗都是孔子,事实上,已基本上没什么来往。对于衍圣公来讲,人家就是觉得:呀!不错啊,这也不知道哪根旁枝,出了这么一个高挑的人物。
[var1]
孔子家族是严格遵循嫡长子世袭制的,据史料记载,孔子十九岁的时候,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为妻,后生子时鲁昭公派人送来了鲤鱼表示祝贺,孔子遂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鲤也是孔子唯一的儿子,孔鲤生有唯一的儿子孔伋。因此,所有正统孔家后代都是孔伋的后裔。
孔霸是孔子十三世孙,是孔融七世祖,孔融应该是二十世孙比较确切。当时的孔融,跟孔子家族第二十世爵位(即衍圣公)继承人孔完、孔赞(褒成侯)的亲戚关系,已经很远,是妥妥的远亲戚了。彼此,几乎无接触。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说:孔融与同辈衍圣公继承人,已经是出了五服的兄弟,他们仅仅是有一个同样的七世祖孔霸。按照现在的情况,孔融都能跟当时衍圣公家族的女子结婚了,因为,都出了五服了。
孔融被曹操夷灭了全家,或者三族,按照当时汉朝的律法,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妻族,或者是父族、母族、子族。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朝和三国时代,曹操不可能因为孔融,就诛灭孔子继承人,也就是衍圣公的家族,更不会影响到孔子宗族的世袭传承。
[var1]
第三,孔融其实特别毒舌,而且不经明察,就在朝堂上,跟曹操对着干,而且多次当面侮辱曹操。
说实话,孔融对曹操的侮辱,那简直就像是后来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样了。如果曹操不把孔融一族给杀了,那么,还有什么威信可言,还怎么执行他统一当时分裂的汉朝北方的大业。
何况,如果不是曹操,当时的汉朝也不可能表面上继续存在,汉献帝也不能够善终。你想一想,当时的十八路诸侯,可是各怀心思,都想“汉失之鹿,我们逐之”,只不过,最终成功的是曹操罢了。如果是汉献帝落入别的诸侯手中,结局一定不如落在曹操的手中,过得好,甚至,都不可能过得下去。
不得不说,曹操以一己之力,让汉朝表面上,多存在了大几十年,这是很值得称道的事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孔融的智,只是小智;孔融的坚持,只是愚守。人家曹操的智,才是大智,才是大格局。所以,曹操为了干成他的大事,没办法,就只有把孔融一族给杀了。但同时,人家曹操,对孔子的长房,也就是衍圣公一脉,那是恩惠有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