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热血的少年是冷血的?
1883年,汪精卫在广东省三水,广东省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反清革命的大本营。早年献身于革命党的王某曾密谋刺杀摄政王载沣,一时间举国震惊。就这样,王氏深受孙中山的信任,成为心腹。1911年辛亥革命后,革命青年汪精卫奋勇退役,随妻子陈璧君出国留学。回国后,历任广东省要职。
作为国民党的领导者,王的资历和能力是难得一见的。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出现,担任中宣部职务的汪精卫开始与我党密切合作,一时间双方关系十分融洽。然而,当蒋介石撕毁合作协议,突然向我党发起攻击时,起初懵懂无知的汪精卫,逐渐倒向以蒋为代表的强大派系,出卖了一大批昔日并肩作战的革命同志。
这时候的王已经颓废了,因为江的聚光灯盖过了他,他本可以继承孙中山先生的位置。不甘心,恰逢西安事变,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汪精卫一方面害怕日本的强权,另一方面又不愿屈服于蒋的嚣张气焰,眼看蒋成为全国抗战总司令得到各界拥护,于是他转向日本。
1940年,汪精卫不顾昔日同志的劝告,一意孤行,返回南京,另组国民政府,企图与蒋政府对立。汪精卫声称,他的上任只是为了维护被占领土人民的利益,轮到救国了!这样的豪言壮语,当然是毫无意义和苍白无力的。最后,久病缠身的王于1944年病逝于日本。抗战胜利后,南京汪精卫墓被炸毁,其妻陈璧君也被捕入狱。在上海。1949年5月,随着上海解放,陈璧君也逃了出来。直到1959年丈夫去世,陈璧君一直维护着她的丈夫。
《白铁无辜铸臣》
王陈二人的骨灰后来撒入大海,但刚刚取得抗战胜利的中国人并没有放过他们。早在1940年,就有人公开呼吁像秦桧一样在背后铸一尊王陈铁像,以警示后人。之后,冯玉祥还建议仿效秦桧跪在岳飞面前的先例,联系各界人士。最后通过了纪念抗日无名英雄的议案,将王、陈的塑像安放在英雄墓前。当时,全国很多地方都竖立着汪精卫的跪像,但最著名的是重庆磁器口的王泥铸铁像。
雕像的铸造于1943年9月完成。王临沂接过刀,立了碑和阵亡将士塑像。使用的资金和物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工程建成后,中央甚至派人验收,但由于中央与地方部门沟通不畅,这件小事当然搁置了。直到1944年3月,重庆市议会还表示,必须先征得国民政府和军部的许可,才能安装。
结果,直到解放战争结束,王林义管理的雕像才得以竖立起来。直到2001年,重庆市政府才组织完成了拖延已久的无名英雄墓和王辰夫妇画像。2002年初,佛像安放在磁器口。随后,77岁的王文缇回到内地探亲。当他看到这张照片时,他泪流满面。原来,此人是王某和陈某的儿子。你不能,这是历史的代价。王陈二人的功劳,不仅有历史的功劳,也有国人的功劳。
雕像后来消失了,也许是为了平息争议,但历史应该如何记住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