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合纵抗秦入手,聊一聊秦国的连横破解之术

从合纵抗秦入手,聊一聊秦国的连横破解之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4/1/17 16:41:26

合纵连横起源

《战国策》:王若欲报齐乎,则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齐,楚王必怒矣。王游人而合其斗,则楚必伐齐。以休楚而伐罢齐,则必为楚禽矣。是王以楚毁齐也。

马陵之战后,魏国主力军队被消灭殆尽,国力由胜转衰,魏国从此一蹶不振,魏惠王心有不甘,自己的儿子也战死沙场。于是魏惠王想集全国之兵力报复齐国,谋士惠子坚决反对,他认为逞血性之勇复仇不可取也,以魏国现在的国力与齐国抗衡只能更加惨败。不如趁齐国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之中,向齐国纳贡称臣,奉其为王,这样便会激怒南方的楚国,楚威王极好名利,定会发兵讨伐齐国。齐国虽然在马陵之战大获全胜,但是毕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齐国兵力也消耗不少,倘若齐国与休养生息已久的楚国交战,齐国必败也。

结果正如惠子所料,魏国向齐国纳贡称臣之后,楚国立即发兵进攻齐国,齐楚两军大战于舒州,齐国惨败。惠子利用列国之局势,南连楚国借其之手报杀子之仇。由此可见一位谋略得当的策士对一个国家之意义重大,从此以后合纵连横便逐渐盛行,成为战国中后期主要的外交手段。

[var1]

合纵抗秦

《史记·苏秦列传》: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战国中期群雄并起,各诸侯国为了强盛称雄都在延揽人才,一些巧舌如簧的纵横家(外交家)为了取得功名游走于各列国之间,他们的出现改变了战国时期政治格局。据《史记》记载,苏秦本是鬼谷子门下弟子,学习纵横术(外教术)几年却学无所成,便回家研究姜子牙的《阴符》,艰苦学习一年后欲投奔周显王,却吃了个闭门羹,随后来到秦国、赵国也不受待见,最后来到燕国受到燕文侯赏识,立即委以重任。

第一、合纵抗秦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

[var1]

第二、合纵抗秦统一战线的作用

[var1]

秦国破解合纵联盟第一步——拉拢魏国初步建立连横事秦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

破解合纵联盟的关键人物是张仪,张仪学业有成之后,来到楚国游说,参加宴席之时,不巧一位宰相的玉璧丢失了,因张仪无权无势且贫穷的缘故,宾客们一致诬陷张仪偷窃玉佩,张仪被打的遍体鳞伤,他发誓今日之辱,他日必百倍报之。张仪认为只有西边强大的秦国才能替之报仇,张仪便游说秦国,秦惠文王被说得如梦初醒,立即委以重任。

第一、秦国派张仪去魏国做卧底

《史记·秦本纪》:秦惠王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

张仪来到秦国以后,便计划破解苏秦的“合纵”之局,他认为六国采取合纵之术抗秦,秦国建立连横术方可破之。“连横事秦”必须找到突破口,张仪认为突破口就是失去河西之地,同时又在马陵之战惨败的魏国。

张仪提意让秦惠文王免去自己的相位,向天下宣告逐之出秦,这样他便可去魏国做卧底,既然公孙衍已回魏国,他也可以回魏国。那么公孙衍是谁呢?张仪来到魏国之前,公孙衍是秦国的宰相,帮助秦国收复河西之地,功绩显著。但是自从张仪来到秦国之后,公孙衍便失宠于秦王,受到排挤,无奈之下离开秦国回到自己的母邦魏国。张仪去魏国的目的是为了游说魏国首先臣事秦国,向天下诸侯树立榜样,让天下诸侯效仿魏国臣事秦国。

[var1]

第二、连横术遭到公孙衍破坏,迫使秦国发兵伐魏

秦惠王三年(前322年),张仪带着大礼来到魏国,将秦国昔日占领魏国之地还给魏国,张仪取得魏惠王之信任后,立刻拉拢魏惠王,魏惠王并没有看出张仪是秦国派来的卧底,因张仪名声显赫,魏惠王立刻委以相位。

韩王采纳公孙衍之建议献出地以后,魏惠王得了好处坚决不愿侍奉秦国,秦惠文王一怒之下发兵攻占魏国曲沃、平周。秦惠王六年(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张仪又开始游说魏襄王,襄王不愿背弃盟约侍奉秦国,张仪与秦国通风报信,让秦国派兵攻打魏国,结果秦魏交战,魏国惨败,经过两次打击,魏国不仅丢失领土,而且士兵被斩首数万,魏国恐慌,六国震撼。

[var1]

第三、合纵抗秦统一战线开始瓦解

《史记·秦本纪》: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秦惠王八年(前317年),魏襄王在张仪的劝说之下,终于退出合纵抗秦盟约,答应臣事秦国。可两年后,魏国背叛秦国再次加入合纵抗秦,秦惠文王派兵攻占魏国曲沃。秦国先后三次伐魏,为何其他诸侯国都没有出手相救,不是合纵抗秦吗?有三个因素造成合纵难,连横易。

[var1]

破解合纵之术第二步——使用《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彻底瓦解合纵联盟

秦国征服韩魏两国后,目标投向南方的楚国,毕竟韩魏两国实力不强,秦国最怕楚齐结盟,倘若齐、楚结盟,然后三晋、燕国再参合进来,凭借秦国一国之力无力抗之。如果楚国退出合纵联盟,那么合纵统一战线将会彻底土崩瓦解,而且张仪还能报昔日在楚国受辱之仇,何乐而不为?

《史记》:秦欲伐齐,齐楚从亲,於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

第一、张仪欺楚

秦国采用一贯的招数,将张仪逐出秦国,免去相位,张仪被轰出秦国之后来到楚国。开始忽悠楚怀王,他告知楚怀王,最近齐国惹恼了秦国,秦国准备伐之,但是齐楚两国已结成合纵联盟,如果齐国趁秦伐齐之时出兵增援,便会破坏秦楚两国之间关系。只要楚国与齐国解除合纵盟约,秦国愿意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地(今陕西、河南、湖北交界之处),同时将秦国漂亮的公主献给大王做侍妾,秦楚两国从此结成兄弟之国。

[var1]

楚怀王听闻后丝毫不觉得其中有诈,他以为秦国可能是认为楚国与齐国之间关系断绝的不够彻底,于是楚怀王派了几个人到齐楚边界和人口密集之地辱骂田氏,骂田氏都是忘恩负义之辈,当年齐桓公收留他们,他们却恩将仇报取而代之,之后再辱骂齐宣王品格卑劣、生活污秽,骂得齐宣王怒发冲冠,立即派出使者至秦国,要求与秦联合伐楚,齐楚合纵联盟成功瓦解。

第二、秦楚丹阳之战

《史记·张仪列传》: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於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楚怀王得知后恼羞成怒,欲伐秦,此时楚国谋士陈轸劝诫楚怀王,不能伐秦,不如割几座城池给秦国,把矛头引向齐国,这样秦楚便可联盟伐齐。可是楚怀王已经被张仪气炸了,失去理性,执意伐秦,结果秦齐联合伐楚,丹阳之战爆发。

丹阳之战楚国有两位将军分别是昭雎和昭鼠,秦国人便使用离间计,挑唆两位将军关系,丹阳之战楚国惨败,丹阳、汉中沦陷,秦国俘虏楚国大夫、将军七十余人,斩首甲士八万。楚怀王不服气,不纳谏楚将昭雎之谏言,执意再次调集军队与秦决一死战,齐秦两军大战于蓝田,楚国惨败。楚国经过两次大战元气大伤,国力由胜转衰。

[var1]

第三、合纵联盟土崩瓦解

《史记·张仪列传》: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关外易之。

蓝田之战楚国惨败之后,秦国派使者与楚国谈判,想要跟楚国做一次买卖,秦国愿献出武关以东(今河南西南部)的领土交换楚国黔中之地(今湖南西北部和湖北交接之地),黔中之地就在楚国都城郢都南边,秦国的小算盘打得不错,武关之地秦国只要想收回随时都可以。而秦国得到楚国黔中之地可以对楚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此一时彼一时,春秋时期主导礼乐文明,倡导“以德治国,以礼治军”,诸侯想要称霸必须取信于诸侯。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更加激烈,诸侯国变得越发的阴险狡诈,但是有些诸侯国受春秋时期礼治的影响,保持原有的本色。在张仪、苏秦、公孙衍此类纵横家未出现之前,虽然各国之间也出现过兵不厌诈,几乎没有像秦国这样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言而无信的。

贪图小利小惠,较易上当受骗。骗子往往抓住受骗人的弱点,以利诱之,古往今来“诱之以利”是骗子一贯的骗术,也是骗局的核心,只要受骗人想占便宜,就容易被欺骗。

张仪言而无信,把楚国玩弄于鼓掌之中,斩断齐楚联盟,同时使楚国蒙受奇耻大辱,楚国国力衰退,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外交之重要性,齐楚合纵联盟被瓦解,归咎于楚国军事与外交上皆不及秦国。

[var1]

古往今来,无论国家强弱,忽视外交仅靠武力无疑是要失败的,所以外交和军事都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巧用外交策略才是谋生之道,特别是军事力量不强的小国利用外交手段是他们不可缺少的生存之道,外交关乎国家存亡。在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是各列国之间非常重要的外交手段,形成一种态势,它改变了战国中期政治格局。

读春秋战国史之时,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商鞅、李悝吴起还是苏秦、张仪等,他们都把自己的母邦视为籍贯,不重视母邦。比如张仪本是魏国人,如果在魏国得到重用那么他必定提出合纵抗秦,可是魏国没有重用他,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由此可见诸侯国之国的概念开始淡化,“天下观”开始形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大统一之观念的形成尊定基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史记》

《战国策》

《竹书纪年》

《吕氏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后人有着怎样的生活?延续2000年,第77代世孙更是达到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汉武帝刘彻开始,孔子的直系后人受到了朝廷给予的特殊待遇。到了宋代,当时的中央政府甚至直接将先圣的嫡长子孙赐以衍圣公的世袭封号。这一封号延续了近九百年,直到孔夫子的第七十七世孙——孔德成。[var1]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位衍圣公,也是民国政府的第一位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他历经了民国时期的政局动荡,后又随

  • 秦始皇统一六国,给中国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如今已叫了两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简介,秦始皇下葬棺材,秦始皇陵墓3d动画

    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在他之前没有帝王称自己为皇帝,因为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做到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因此秦始皇就想要给自己的国家取一个最霸气的名字,除此之外他还自称为朕,从此之后秦始皇取的名字都被后世的帝王沿用了下来,如今已经叫了两千多年。[var1] 其实秦始皇嬴政之所

  • 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10年,唯独此国就打了7年,此国是哪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顺利铲除丞相吕不韦以及长信侯嫪毐集团,夺得实权,正式亲政。在李斯等人的协助下,嬴政迅速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经过几年的部署,秦朝正式行动,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短短10年里,秦便完成了灭六国的目标,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 《九重天寒夜暖》红唇美人登场,九儿误会韩寂,第二案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齐氏皇帝自然不同意,于是派使者前往干国谈判。[var1]使者是齐氏大将,或者说是女将——赤兰。身为一国将领,池岚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还非常漂亮飒爽,尤其是那一抹红唇,更显得她冷峻疏远。然而,这就是普通人的看法。和韩玉还有师父在一起的时候,池岚的话很多,有时候还会开玩笑。她本该从小看着韩寂长大的,可是齐

  • 唐朝的十大名将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十大世家排行,唐朝十大女名将,唐朝十大能忍大臣

    1.卫国公李靖李药师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军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

  • 秦始皇灭了六国后,六国的国君都去哪了?他们的下场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那些亡国之君们最后都去了哪里?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吧![var1] 韩国亡国之君——韩安 在他荣登大宝之前,韩国便已经是所有国家之中实力最弱小的那个了。面对强大的秦国,他们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于是在他即位九年之后,韩国降将带领大军攻打韩国,国力孱弱的韩国只派遣了五万人应战.最终在秦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会被别人称为“唐童”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许多关于隋唐演义的影视剧作品中,发现李世民被他的敌人们称为“唐童”,比如说:保剑峰版《薛仁贵》中光头铁世文(盖苏文)管须发斑白的李世民叫“唐童”,总是觉得好搞笑,因为感觉老铁的年纪不如李世民大,而且李世民老的头发都白了还被称为“童”,实在幽默!后来,《隋唐演义》中也类似叫法,那么“唐童”是么含义呢

  • 秦始皇本纪:李斯走向权利中心 秦灭韩亡赵 嬴政血洗一波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秦王政十年,由于郑国渠废秦的计划被秦国察觉,嬴政下令驱逐诸侯国来的宾客。李斯上书劝阻嬴政,通过大量实例列举外宾为大秦立下的丰功伟绩,说服了嬴政废除了驱逐宾客的命令。李斯同时建议嬴政,首先灭韩。这时魏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告嬴政:应该贿赂各国的权臣,破坏掉他们的合纵,这样一来就可全部消

  • 唐太宗: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猪能上树时,结果唐果然亡在“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特别出名的占卜大师叫袁天罡,他因为自己极其神奇的术数本领而为当时的皇帝所倚重,在朝廷中身居要职。一次,皇帝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袁天罡两个非常奇怪的问题。这让自诩机智过人的袁天罡也难住了,其实就问题本身而言,袁天罡在心里早已有了答案。难就难在怎么用得体的话语回复皇上,因为一个不小心自

  • 秦始皇最不该杀的人,若此人不死,秦国至少还能延续百年,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不让军队救秦国,秦始皇遭遇的暗杀为什么全部失败,秦始皇秦国灭亡的原因

    [var1] 关于秦朝的历史,很多人都表示略有遗憾。因为秦朝的历史也仅仅只有两个朝代,秦二世之后再无秦。对于这一春秋霸业,很多历史学家都痛心疾首。甚至在总结经验的时候,有很多历史学家站出来表示,如果秦始皇当初没有处死韩非子,很有可能秦朝的历史会得到改变,说秦朝至少能够延续百世。 韩非出生于公元前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