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淮阴侯韩信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去世的时候,穷得没有钱办理丧事,只得找了一块又高又宽阔的地方将母亲安葬了,而且因为性情放纵不拘礼节,所以并没有推选为官吏,又没有经商谋生,还喜欢每天背着把剑走来走去,就靠着别人施舍过活,因此许多人对韩信的印象并不好。
就像现今看到的无所事事的街头混混,每几个人愿意和他们作伴。
[var1]
而韩信孤僻又没有人愿意庇护他,这样的人难免受到一些欺负,一天一群恶少拦住了韩信,说:“你长得人高马大,又喜欢带着剑,其实你的胆子很小,有本事的话你就用剑刺伤我,要不然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受此侮辱,很多人肯定忍受不了,既然打不过对方,也得拿出最大的力气去还击对方,不过韩信心里虽然生气,但韩信清楚对方人多势众,自己如果反抗肯定会被打得很惨,因此韩信从恶少的胯下钻了过去。
[var1]
但韩信年轻的时候也受到过一些人的恩惠,当时下乡的南昌亭长认为韩信是凡夫俗子,对韩信还是非常不错的,因此韩信也多次去亭长家吃闲饭,而这引起了亭长妻子的不满,为了不成为韩信的长期“饭票”,亭长的妻子就比往常更早的煮好饭,当韩信感到的时候也就没有饭了。
这么明显的态度,韩信自然是清楚是什么意思,于是韩信愤而离开,再没有去过亭长家。
[var1]
但成就一番大业之前总得活下去,韩信因此喜欢上了钓鱼,掉到一条大鱼也就能饱餐一顿,后来韩信在钓鱼时碰上了漂洗涤丝棉的老大娘,老大娘可怜韩信,于是拿了饭给挨了几天饿的韩信,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感动,说将来一定会好好报答老人家。
但老大娘却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饭吃,难道是希望得到你的报答?”此话一出,韩信也就更感动了。
[var1]
后来韩信跟着刘邦南征北战,本领越来越大,身份地位也得到了很高的提高,人人都敬畏其三分,敢挑衅、侮辱韩信的人已经没有了。韩信为官后,也是当即就赐给了老大娘黄金千两。
至于亭长,因此吃饭一事,韩信怀恨在心,觉得亭长不过是虚心假意,所以韩信只给了亭长家100钱,算是曾经的饭钱。
那么让韩信蒙受“胯下之辱”的恶少的结局如何?韩信今非昔比,找到恶少的时候,恶少以为韩信想要报仇,因此非常害怕,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韩信让恶少当了护军卫。
[var1]
韩信认为自己如今所得的成就与当年“胯下之辱”有着不小的关系,若非当年那段耻辱支撑着他,他也不可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