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们古代都城,南天一霸,离演技悲歌:春秋战国之强楚国都之旅

我们古代都城,南天一霸,离演技悲歌:春秋战国之强楚国都之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49 更新时间:2024/3/20 12:45:20

楚国的历史

楚人为上古祝融的后裔,芈姓,远祖名叫季连,在商末时期他的后代鬻熊为周文王的属官,还做过文王的师傅。《史记·楚世家》载:“周文王的时候,季连之后代称为苗裔,名字叫鬻熊。鬻熊的儿子继续在文王身边当官,但离去的很早,到了周成王之时,为了表彰鬻熊和他的儿子所建立的功劳,周成王就把鬻熊后嗣熊绎封于当时的楚蛮之地,但只赏赐了子爵的爵位建楚国,国都设在丹阳,楚君以熊为氏。

[var1]

西周封熊绎约在成王三十七年(相当于公元前1027年)。楚爵位不高,仅为子爵。楚人世居丹阳,当时的丹阳被中原诸国称为“楚蛮”之地,古丹阳的位置有三说:秭归说、枝江说、丹淅说。主流研究采纳秭归之说,应位今湖北秭归东南长江北岸,有楚王城遗址。

[var1]

楚刚建国时处于长江三峡山区,地域狭窄,城小民寡,其领地也就今鄂西山地一隅,随着后来国力提升才逐渐向东部江汉平原发展。

[var1]

楚立国稳定后,势力开始发展,因远离中原,山高皇帝远,楚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对周天子的态度时顺时叛,飘忽不定。对此不满的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985)征楚,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周昭王二十四年(约公元前977)又率六师征伐楚国,因不习惯山地作战,加上天气原因和楚人的奋力抵抗,结果周全军覆没,周昭王征招的船全被楚人用胶粘合,结果船至江中时解体,连周昭王都伤于汉水中。这就是《左传》中称的“昭王南征而不复”,楚国的势力开始进入江汉平原西部。

周夷王在位时(约公元前869年~公元前858年),趁着周王室衰微,楚君熊渠率楚师攻庸和扬粤,打到了鄂(今湖北鄂州一带),封长子毋康为句亶王(位今湖北荆州一带),二子挚红为鄂王(位今湖北大冶西南鄂王城),少子执疵为越章王(位今安徽铜陵一带,亦说位今湖北安陆)。

[var1]

连儿子都封为王了,楚君自己肯定更要称王。周厉王在位时(约公元前857~公元前842),楚王熊渠害怕周再次伐楚,才迫不得已去除王号。但此时楚的势力已进入江汉平原中部。

到了西周末至春秋初年,楚国内部开始内乱频繁,国势不振。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是周代诸侯国中敢于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称王的较早地方之一。楚武王多次进攻今日汉东地区的强国随国(今湖北随州),慢慢稳固地占领江汉平原中部。随着国土向东扩展,都城由山区向平原迁移。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熊赀即位迁都纪郢(今湖北荆州北纪南故城)。楚人惯称都城为“郢”,纪郢也简称郢。

[var1]

自此后,楚国势力迅速增强,至春秋中期已先后灭小国近50个之多,有今湖北襄樊一带的邓、河南南阳一带的申、河南信阳以东的息、弦、黄、江、安徽西部的六(国)、长江三峡中的夔等小方国,北部领土已接近中原,东临江准平原,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楚成王曾多次举师伐郑,北进平原。公元前638年大败宋襄公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打破其宋襄公称霸美梦。但在公元前632年被晋文公败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

[var1]

直到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励精图治,(他把自己隐喻为图腾神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楚国进入全盛时期。公元前606年,庄王北上攻伐陆浑的戎狄,甚至陈兵于周都城之郊,居然询问周王朝代表天下九州的九鼎轻重(问鼎),几乎差点灭了周王室。

[var1]

公元前597年又大败晋师于邺(今河南郑州北)。公元前594年又围宋都五个月。还先后灭庸、舒蓼、萧等小国,一时各国闻楚丧胆,避之不及。而楚国得以称霸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征服中原过程中,楚先后在城阳(今河南信阳北楚王城)、武城(今河南南召东南)、东不羹(今河南舞阳北)筑城。

[var1]

但是盛极而衰,到了春秋晚期,楚又开始长期内乱。楚灵王、平王均十分暴虐。平王杀伍奢,伍奢的儿子伍子胥逃到了吴国,说服了吴伐楚。公元前506年,吴在柏举(今湖北麻城)打败了楚国,又接连五战五胜,打到了楚国国都郢,最后攻入楚都。吴兵大肆抢掠,伍子胥为报父仇,把楚平王的身体挖出来当众鞭尸,楚昭王束手无措逃入云梦泽(今湖北云梦楚王城),派使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救(申包胥泣秦廷),传说申包胥在秦廷外不吃不喝感动七天七夜,泪尽泣血感动了秦王。次年,秦楚联军在稷(今河南桐柏)打败了吴军,吴军才撤退而去。

[var1]

楚国稍待安定之后,楚昭王便发兵灭南唐国(今湖北随州西北)后迁回郢都。昭王十二年(公元前504)因害怕吴国再次进攻,便迁都于鄢郢(今湖北宣城东南楚皇城);另一说迁鄀(楚国上都,今湖北钟祥北丰乐镇)。约在楚昭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1)才还都纪郢。公元前488年,楚惠王避内乱又曾迁鄢郢。

春秋末至战国初,楚惠王先后灭陈、蔡等新的诸侯国,占领淮水流域。楚简王还北上灭莒(今山东莒县),势力进入山东半岛西部。战国早期,楚悼王用吴起变法,南收扬越,占领洞庭、苍梧,楚国又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大约在此时,将陈蔡与不羹城分别建为别都使之成为控制中原的军事重镇。战国中期,楚军东入江南,西进四川盆地东部和黔中,占领巴故都枳(今四川涪陵)。约于公元前306年又灭了越国。国力再次达到了巅峰。

但当时最强大已是西边的秦国,秦对六国构成威胁,楚怀王遂与魏、赵、韩、燕、齐等合纵伐秦。但收效甚微,楚军屡败于秦,只得罢兵休战。公元前301年,齐、韩、魏三国联军大败楚于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入秦被扣押,三年后伤于秦国,楚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鄢郢,次年破纪郢,烧毁了都城,铲平了楚王陵墓。史称“白起拔郢”。楚顷襄王先逃到城阳,再北迁陈楚(今河南淮阳)。楚国大夫屈原在极度郁闷和忧愤的心情下,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伤。传说他的后代屈姓及另外的昭姓和景姓三族(楚国王族三大氏)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复仇之语“楚虽三户(三夷),亡秦必楚。”

此时楚西部疆土虽已大部入秦,但东部东不羹楚王城钜阳地域仍相当广大,仍有相当强的势力。江淮流域成为楚国新的统治中心。楚顷襄王伤后,考烈王继位,以春申君黄歇(战国四大公子)为相,曾率兵救赵国而败秦国(春申君救赵)并灭鲁国。公元前253年,考烈王迁都钜阳(今安徽太和东北)。公元前241年又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这是楚的最后一个都城。

楚国国势日衰,但居然还仍内乱不断。考烈王伤后,朝臣李园杀黄歇,立幽王。楚幽王伤后,他的同母弟弟被立为哀王。哀王立仅两个月,又被为庶兄负刍暗杀,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大将王翦及蒙武率军60万攻楚,破寿春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楚由公元前1027年被封为诸侯至公元前223年灭亡,立国804年。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有较为复杂的建都迁都的过程,主要都城涉及8个共10次迁都。其中建都丹阳338年,纪郢398年,鄢郢14年,陈25年,钜阳12年,寿春18年。云梦楚王城及城阳都是临时性质,约1年左右。楚又是一个广置别都的诸侯国,先后曾以鄢郢、云梦楚王城、城阳、武城、东不羹、陈、蔡等7处为别都。

西周至战国楚立国期间,在其占据的许多地方建立过一些新的城邑,至今留有古城遗址,后世称之为“楚王城”或“楚皇城”。

楚国都城考证

丹阳(秭归楚王城)

楚国的第一个都城丹阳,位今湖北秭归东,为子爵楚国熊绎建国时(约公元前1027年)所筑,现在称秭归楚王城。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纪郢(今湖北荆州北纪南故城)为止,楚在此立国长达338年之久。因此这座楚王城是楚国早期的最新的都城。楚迁都他处后,城址逐渐废弃,但留有古城遗迹。城址位长江北岸。据史领导载丹阳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明显是一座形势险要的军事城堡,这与楚当时领地多是山区,都城与军事城堡相结合的情况是符合的。实际上秭归楚王城不止一座。另一座名叫夔子城,位于今秭归的香溪镇,是春秋时楚封熊挚于夔国(楚属国)的都城。

[var1]

云梦楚王城

云梦楚王城位今湖北云梦县城关及其东部地带,位于县城偏东北。建于春秋中期,公元前506年吴军攻入楚都纪郢后,楚昭王被迫逃入云梦泽中,后来又逃去了随地。次年,被楚使臣申包胥感动的秦哀公派兵救楚,打败吴兵,楚昭王回纪郢。楚以云梦楚王城为临时都城大概也就一年时间。

楚王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近1900米,南北宽近100面积9平方千米,有相当大的规模。现东南北三面城墙还残存,西墙为今城区占据,已无遗迹。

[var1]

鄢郢(宜城楚皇城)

今湖北宜城东南7.5千米处有一座“楚皇城”遗址,是楚国别都鄢郢所在地(原鄢国)。楚灵王沿汉水进入鄢。鄢,楚别都也。楚灵王在位于公元前540至公元前529年,说明鄢郢置为楚别都至少在春秋中期,建城相当早。

在《宜城县志》中写到:“春秋鄢国,楚灭之以为邑,昭王徙都于此。”其别都地位延续直到战国晚期,长期是仅次于都城纪郢的楚国第二政治中心和楚北的军事重镇。

楚昭王十二年(公元前504),吴国攻楚,逼迫楚迁都鄢郢(一说是迁鄀都,位今湖北钟祥北丰乐镇),一段时间后又迁回纪郢。楚惠王元年(公元前488),又曾迁到过鄢郢,两次建都鄢郢加起来不过十来年,因此鄢郢在楚国基本上仍是别都。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派白起攻楚,首先围住的就是鄢郢,但久攻不破,白起也够狠,挖渠引鄢水(长谷水)灌城,城才被破。秦军占领鄢郢后,楚国失去北面的屏障。公元前278年秦军又攻占纪郢,逼得楚王室不得不东迁,从此走向灭亡的道路。

宜城楚皇城址平面呈梯形,长约2000米;西墙长1840米;北墙长1080米;南墙长1500米。全城总面积2.2平方千米,规模比较大,作为楚国别都,城墙夯土厚实,保存较完整。考古发现应有城门八座,还建有角楼阙台和烽火敌楼。另外著名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就殉国于此地。

[var1]

东不羹楚王城

东不羹楚王城位于今河南舞阳北20公里的前、后古城村,原为春秋时东不羹国的都城。据史料记载,东不羹为少昊的后裔,赢姓,也曾是一个千乘大国,可以与陈、蔡齐名。公元前531年,楚灵王灭了东不羹国(包括西不羹)并占领中原广大地区,封其五弟弃疾为“陈蔡公”,统率中原领域。

陈蔡公弃疾后来继位为楚平王,常来别都主持中原军政要务,以后也伤在并可能埋葬在这里。楚亡后,东不羹为秦邑。汉在此设定陵县。十六国时期,后燕攻破定陵城后平毁,以后废弃。

东不羹楚王城的城址平面为方形,位于沙河右岸,周长11华里,面积约1平方千米,传建有外城及内城。

[var1]

楚纪南故城

又称纪郢,位于荆州市江陵区城北5公里,因在纪山之南所以得名名,楚国的主要都城。自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始都郢”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共有有二十代楚王在此建都,历时400余年,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测算面积达16平方公里。四周开城门7座,规模较大。秦军攻破纪郢后,楚国将都城迁到陈(今河南淮阳)后,纪郢之地被废。

[var1]

信阳楚王城

信阳楚王城位今河南信阳北长台关与苏楼村一带,距信阳市30公里。信阳楚王城共有两座城址,西南称“楚王城”,东北称“太子城”,京广铁路穿二城之间而过。信阳楚王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为楚城阳君封邑,故名城阳或成阳。该城早年即为楚国别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战神白起率军夺取鄢、郢、巫、上蔡等地,并攻破楚国都城鄢郢及纪郢,楚顷襄王仓惶北逃到了城阳(信阳)。并以城阳为临时都城。此时楚国兵困马乏,无法再战,只得驻守东北部的陈城,陈城原来的陈国故都,后来的楚国别都,位今河南淮阳。楚顷襄王在城阳停留时间不长,随即迁都于陈。直到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253)迁都钜阳(今安徽太和东北)。秦灭楚后,这座楚王城被焚毁废弃。

根据《信阳县志》记载:“这座楚王城,城东西有四十丈,南北略长,在城的东南面城还挖有宽十余丈,深二丈的壕沟,东北面的“太子城,城南北三十丈,东西略窄,城中可容纳上万人。

[var1]

楚章华台(细腰宫)

在楚灵王时(公元前540--公元前529)曾建筑一座极其华丽的离宫,称章华台,又名章华宫,细腰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伤”),因修建的其极华丽奢适,有当时“天下第一宫”之名号。为了修建章华台使楚国百姓疲惫,五谷不收,国困民乏,耗时数年才建好。据记载“章华台高十丈,广十五丈。修建好后,楚王想和天下的诸侯共同搞一个典礼,剪个彩喝个酒,但是其他诸侯都不响应,只有鲁国的鲁昭公前往。这座离宫的位置不是十分确定,有的学者开始认为应该就是位于今湖北荆州沙市市区内的章华寺。但经考古发掘证实章华台遗址位于今湖北潜江西南27公里的龙湾乡马场湖村的放鹰台。

章华台离宫建于于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楚亡后还沿用至汉,以后逐渐废弃。经考古调查发现。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1000-1500米,规模相当大。根据发掘大概文字复原一下章华台这座雄伟奢华的宫殿:宫殿遗址基址,为三层台基。一层台墙基高32米,宫门门道长10米,宽1.1米,以贝壳镶嵌为“人”字形御道,揭露时仍闪发珍珠光泽。二层台上有排列有序的柱洞上百个。整个遗址遍布楚汉陶片和建筑材料碎片。宫殿区出土数十万件筒瓦、板瓦、砖和砌块陶质碎片,还有宫门铜环、漆案足、铜削、铜带钩、佩剑等文物。经初步鉴定,两重宫殿墙和前宫墙转角处用的是烧熟的原始红砖。墙基外东、南、北三面还堆满春秋时期楚国宫殿建筑用的残瓦片,证明了当时的豪华壮丽。章华台虽未称“楚王城”,但确实是楚王行宫。

[var1]

淮阳(陈楚故城)

陈楚故城今河南淮阳位于中原地区中部,处于黄河流域核心地带,历史极为悠久,还是很多个政权建都的地方。史籍传说上古时代东夷族领袖太昊曾建都于此。

据《史记.周本纪》,武王灭商后约在武王五年(公元前1065),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从此陈为淮阳古称。古时城区有丘阜,丘上又有丘,故陈也称宛丘。春秋后期,楚国势力强大并进入中原,陈国便长期成为楚的附庸,勉强维持政权。公元前534年,楚灭了陈国,但以后楚内乱,陈公室与蔡侯等因助楚王平乱有功,灭亡五年后由楚平王恢复陈国的地位。公元前5世纪,江南的吴国逐渐强大,北上与齐楚争霸,陈又成为诸大国的缓冲国。公元前498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经路过陈国,也就有“在陈绝粮”的著名故事。

公元前479年,楚出兵最后灭陈,在此建陈县,为楚别都之一。陈国在淮阳建都586年,是在淮阳立国政权中的最长者。

但进入战国后期,楚势逐趋衰落。公元前279年,秦大将白起破楚郢都(今湖北荆州北),迫楚顷襄王迁城阳(今河南信阳北楚王城),前278年再迁陈,更名郢陈,淮阳再一次成为国都。

此时的楚虽受秦多次攻击,但仍是一个大国,因此当时淮阳还是一座大国之都。由于秦的势力不断扩张,逼迫楚国多次迁都。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迁都钜阳(今安徽太和东北),楚在淮阳建都仅仅25年。

[var1]

秦统一我们后,在淮阳置陈县、陈郡,是天下36郡之一。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起义反秦,起义军达到了数万人,陈胜称王,建张楚政权,淮阳又一次成为都城。公元前208年,张楚政权败亡,为时虽短,但为秦末平民大起义之首,则意义重大,也许陈胜和后来的项羽冥冥中真的应验了亡秦必楚那句谶语。

[var1]

参考资料

我们古城古都

历代帝王陵墓

东周列国等

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神榜》中姜子牙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封神?有这2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而当人间改朝换代后,姜子牙又奔赴岐山,主持封神大业,除有功的阐教弟子,和阵亡的截教门人,甚至连昏庸无道的纣王和奸臣费仲尤浑都上了榜,最后唯独少了这德高望重的姜子牙,这是为何?第一种说法是姜子牙在下山之时,元始天尊曾经对姜子牙说过这么一段话“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

  • 古代士兵常年出征,战场上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勾践的方法堪称一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勾践真实长相特点,与勾践有关的成语3个,勾践灭吴完整版

    [var1]大家都知道,军队的生活可是及其枯燥无味的,既没有各种娱乐方式,每天还要进行严苛的训练,一天两天或许还可以,但是你要让一个成年男人数年如此可是不现实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朝廷也有考虑,毕竟这是军队中的普遍情况,不能放置不管。于是就有了几种常见的办法。[var1]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春秋时期越

  • 古代士兵打仗时想念女子怎么办?勾践想出的一妙招,后世效仿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与勾践有关的成语3个,勾践灭吴完整版,勾践的儿子琪瑛结局

    [var1]始皇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统一了我们,建立了无比强大的秦朝。然而,依然逃不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魔咒。战士们一次又一次踏上疆场,一次又一次背井离乡,那似乎永无止境的征伐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在古代还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士兵的地位是很高的,这也是一种荣誉。即便是这样,在征

  • 如果庞统不死,刘备真的可以平定益州,进而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庞统没死刘备能平定荆州吗,刘备平定益州思维导图,平定三国一统天下的人

    导语:都说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刘备在荆州的时候不惜自降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随后诸葛亮帮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并制定战略规划。在诸葛亮的策划下,刘备拿下了荆州全境,同时也得到了庞统的帮助。庞统的才能不输于诸葛亮,他帮刘备制定了攻略益州的计划,同时跟随刘备攻打益州,但却在落凤坡上意外身亡,这

  •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为何没有互相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主要是因为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分工明确,而且他们关系非常的好,不像是其他的君主的儿子,为了权利和地位不顾亲情。司马懿的这两个儿子,从小到大都是关系非常好的兄弟,他们从小一起生活,一起玩耍,所以他们不仅有的是亲情,而且也是友情,可以说,如果就算是没有这层血缘关系,他们也会是非常好的伙伴,因此这么多年来

  • 为何有人说曹睿不是曹丕的孩子?史学家:主要有二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的“三年”,指魏明帝景初三年,也就是公元239年。古人在史书中一般很少提到人的年龄,陈寿却在此强调曹叡死时36岁。按照数字加减法推算,曹叡就应该是203年出生的,但考虑到古人有虚岁的传统,那就推后一年,至少也是204年出生的,再考虑“十月怀胎”的因素,曹丕至少要在203年已经娶了甄宓才行。那么,

  •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输掉这一场争夺帝王之位的游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回到公元前262年,秦国拿下野王这个地方,剩下上党郡这个唾涎的地方。可是,韩国的国王面对这个问题几乎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于是,就有了韩国的上党郡的太守赵亭私自前往赵国,将这个烫手芋交给赵王。这为长平之战拉开序幕。 秦昭襄王依然实施商鞅变法。熟知的军功制使得提高军队的实力,而奖励耕战政策提高每个农

  • 司马懿篡位夺权,当年跟随曹操的旧部为什么没有加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说当时的人以及朝廷之中很多的人,对于司马懿还是非常的信服的。那么曹操和司马懿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性格方面了,曹操他其实是一个比较暴躁的人,再加上他这个人疑心比较的重,所以在用任何人的时候都并不是十分的相信相信他们,其实在这样的一种对比之下,你就能够知道,司马懿他本身其实是更加受到人欢迎的。而

  • 韩非子的职场智慧也没救了他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韩非子和李斯师出同门,他们都是荀子的高徒,李斯自认为在学问方面比不上韩非子。韩非子喜欢研究刑法法律方面的知识,主张以法治国,他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子有口吃的毛病,说话不利落,但是他善于著书立说。[var1]韩非子的著作传阅到了秦国,秦始皇看了后,感

  • 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襄平之战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真实简介,襄平之战,司马懿谋略txt

    襄平之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之中司马懿展现出了自己空前的智慧和谋略,堪称历史上的一段战役典范。公孙渊的想法正好符合东吴孙权的利益,孙权也想要私下对付曹魏,利用辽东的势力来对抗曹魏。所以,自从公孙渊自立为王之后,辽东和东吴之间就有频繁的接触和往来。而曹魏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