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公元前262年,秦国拿下野王这个地方,剩下上党郡这个唾涎的地方。可是,韩国的国王面对这个问题几乎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于是,就有了韩国的上党郡的太守赵亭私自前往赵国,将这个烫手芋交给赵王。这为长平之战拉开序幕。
秦昭襄王依然实施商鞅变法。熟知的军功制使得提高军队的实力,而奖励耕战政策提高每个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重农抑商则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使得国内粮食充沛。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经历过垂沙之战,大伤楚军,伊阙之战横扫韩魏,铺平东进的道路,鄢郢之战获取楚国大量土地,华阳之战大白赵魏联军,攻取魏国几座城池一级赵国的观津。这使得秦国拥有宽广的土地和大量劳动力。
在长平之战初期,赵国名将廉颇屯兵于上党史南界,抵抗秦军。赵军曾在今长治县八义乡东坪、西坪驻兵,并在石后堡建立堡垒,扼守三关要道,与秦军相持3年之久。这使得秦赵两国十分着急,因此赵王多次责备廉颇。之后,赵王召集了虞卿和楼重。楼重建议赵王应该派人去会见秦王并向他以割地求和,而然虞卿的建议是赵王花重金向韩魏请求援助。最后,赵王还是采纳楼重的建议派人去秦国,结果正虞卿所料秦王隆重地招待赵国派来的使者并且对外宣称秦国和赵国已经和好。这样一来使得韩魏认为秦国好招待赵国使者,也没有理由攻打秦国,这也使得韩魏没派兵支援赵国。
之后,范雎使用反间计,派间谍来到赵地到处宣传秦国不怕廉颇却怕赵括。因此,年轻气盛的赵王把正在前线打仗的廉颇换成阅读过无数兵书却没有作战经验的赵括。秦国同时悄悄地把主帅换成杀神白起并且下令下属不可泄露此消息否则格杀勿论处理。
当白起面对到赵括时,他针对赵括鲁莽轻敌、缺乏作战经验的弱点,采取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决战之初故意撤退。使得赵括轻敌而狂妄,则追击白起的军队。当追到秦垒,秦军主力一面坚守城垒,一面乘其不意,出两支奇兵:一支2.5万轻骑速进赵军背后,占据秦岭(又名宝山,在今高平市、陵川、长治县交界处),切断了赵的后路,则阻止赵军的粮草和人员的支援;再派一支5000人的精兵穿插赵军中间斩赵军为两截,使其失去统一指挥,首尾不能相顾,致使赵军变成瓮中之鳖。
这时白起以静制动。从7月中旬到9月,赵军被困整整46天,粮尽水竭,互相杀食,不战自乱。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结果自己中箭身亡。赵军失去的主帅,立刻陷入混乱。秦军趁机猛烈进攻,赵军丢下兵器,卸下铠甲,全军投降,被白起坑杀于现在高平市的王赧(杀谷,又名脊冤谷)、箭头、围城、谷口、金门山一带。赵括空言轻谈,万余将士的性命被坑杀。野蛮残酷的大屠杀使成千上万的将士血流成河,赵括自己也一命呜呼。最后,白起坑杀赵军40万余人。
长平之战示意图
赵国这边尚武重利,长期轻视农业和内政的发展,而间接导致赵国后期长年战争中粮草和兵员的问题。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在外交上失误——迫切和秦王进行求和而不是听从虞卿的建议花重金去请韩魏支援自己。在军事的失误——错误将老将廉颇换成年轻且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赵括,使得赵国走向失败。当然,在绝对的实力下任何东西都不太重要。赵国面对拥有强大国力的秦国,即使不把老将廉颇换成赵括,或者赵括的父亲赵奢在世也逃脱不了被打败的命运。
白起画像
最后,长平之战是秦国胜利的一战,也加速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另外,长平之战也书写了一个历史传奇——白起。毛泽东曾这么评价白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后人只能感叹到一将功成万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