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国为何输掉这一场争夺帝王之位的游戏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输掉这一场争夺帝王之位的游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70 更新时间:2024/3/13 2:25:37

回到公元前262年,秦国拿下野王这个地方,剩下上党郡这个唾涎的地方。可是,韩国的国王面对这个问题几乎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于是,就有了韩国的上党郡的太守赵亭私自前往赵国,将这个烫手芋交给赵王。这为长平之战拉开序幕。

秦昭襄王依然实施商鞅变法。熟知的军功制使得提高军队的实力,而奖励耕战政策提高每个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重农抑商则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使得国内粮食充沛。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经历过垂沙之战,大伤楚军,伊阙之战横扫韩魏,铺平东进的道路,鄢郢之战获取楚国大量土地,华阳之战大白赵魏联军,攻取魏国几座城池一级赵国的观津。这使得秦国拥有宽广的土地和大量劳动力。

在长平之战初期,赵国名将廉颇屯兵于上党史南界,抵抗秦军。赵军曾在今长治县八义乡东坪、西坪驻兵,并在石后堡建立堡垒,扼守三关要道,与秦军相持3年之久。这使得秦赵两国十分着急,因此赵王多次责备廉颇。之后,赵王召集了卿和楼重。楼重建议赵王应该派人去会见秦王并向他以割地求和,而然虞卿的建议是赵王花重金向韩魏请求援助。最后,赵王还是采纳楼重的建议派人去秦国,结果正虞卿所料秦王隆重地招待赵国派来的使者并且对外宣称秦国和赵国已经和好。这样一来使得韩魏认为秦国好招待赵国使者,也没有理由攻打秦国,这也使得韩魏没派兵支援赵国。

之后,范雎使用反间计,派间谍来到赵地到处宣传秦国不怕廉颇却怕赵括。因此,年轻气盛的赵王把正在前线打仗的廉颇换成阅读过无数兵书却没有作战经验的赵括。秦国同时悄悄地把主帅换成杀神白起并且下令下属不可泄露此消息否则格杀勿论处理。

当白起面对到赵括时,他针对赵括鲁莽轻敌、缺乏作战经验的弱点,采取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决战之初故意撤退。使得赵括轻敌而狂妄,则追击白起的军队。当追到秦垒,秦军主力一面坚守城垒,一面乘其不意,出两支奇兵:一支2.5万轻骑速进赵军背后,占据秦岭(又名宝山,在今高平市、陵川、长治县交界处),切断了赵的后路,则阻止赵军的粮草和人员的支援;再派一支5000人的精兵穿插赵军中间斩赵军为两截,使其失去统一指挥,首尾不能相顾,致使赵军变成瓮中之鳖。

这时白起以静制动。从7月中旬到9月,赵军被困整整46天,粮尽水竭,互相杀食,不战自乱。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结果自己中箭身亡。赵军失去的主帅,立刻陷入混乱。秦军趁机猛烈进攻,赵军丢下兵器,卸下铠甲,全军投降,被白起坑杀于现在高平市的王赧(杀谷,又名脊冤谷)、箭头、围城、谷口、金门山一带。赵括空言轻谈,万余将士的性命被坑杀。野蛮残酷的大屠杀使成千上万的将士血流成河,赵括自己也一命呜呼。最后,白起坑杀赵军40万余人。

长平之战示意图

赵国这边尚武重利,长期轻视农业和内政的发展,而间接导致赵国后期长年战争中粮草和兵员的问题。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在外交上失误——迫切和秦王进行求和而不是听从虞卿的建议花重金去请韩魏支援自己。在军事的失误——错误将老将廉颇换成年轻且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赵括,使得赵国走向失败。当然,在绝对的实力下任何东西都不太重要。赵国面对拥有强大国力的秦国,即使不把老将廉颇换成赵括,或者赵括的父亲赵奢在世也逃脱不了被打败的命运。

白起画像

最后,长平之战是秦国胜利的一战,也加速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另外,长平之战也书写了一个历史传奇——白起。毛泽东曾这么评价白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后人只能感叹到一将功成万骨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懿篡位夺权,当年跟随曹操的旧部为什么没有加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说当时的人以及朝廷之中很多的人,对于司马懿还是非常的信服的。那么曹操和司马懿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性格方面了,曹操他其实是一个比较暴躁的人,再加上他这个人疑心比较的重,所以在用任何人的时候都并不是十分的相信相信他们,其实在这样的一种对比之下,你就能够知道,司马懿他本身其实是更加受到人欢迎的。而

  • 韩非子的职场智慧也没救了他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韩非子和李斯师出同门,他们都是荀子的高徒,李斯自认为在学问方面比不上韩非子。韩非子喜欢研究刑法法律方面的知识,主张以法治国,他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子有口吃的毛病,说话不利落,但是他善于著书立说。[var1]韩非子的著作传阅到了秦国,秦始皇看了后,感

  • 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襄平之战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真实简介,襄平之战,司马懿谋略txt

    襄平之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之中司马懿展现出了自己空前的智慧和谋略,堪称历史上的一段战役典范。公孙渊的想法正好符合东吴孙权的利益,孙权也想要私下对付曹魏,利用辽东的势力来对抗曹魏。所以,自从公孙渊自立为王之后,辽东和东吴之间就有频繁的接触和往来。而曹魏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产生

  • 商鞅:重刑治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株连在古代一般不被严格执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株连”是一种几乎与历史同样古老的酷刑。相传我国公认的第一个世袭制君主夏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就灭了支持伯益的有扈氏的族。虽然不知道夏启灭了有扈氏几族,但足却可确定“灭族”这玩意儿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这种“灭族”的行为,并不是暴君的专利,明君一样也会用。比如《尚书.商书》

  • 战国时期的宋国、越国、中山国国力同战国七雄相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国内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战国七雄是指赵、魏、韩、楚、燕、秦、齐七个大国,它们在战国时期的国力相对较强。与之相比,宋国、越国、中山国的国力相对较弱。[var1] 宋国 宋国是战国时期八大诸侯国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省北部地区。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司马懿明明战胜了诸葛亮,为什么他不是智圣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女装吸引诸葛亮,司马懿晚年评价诸葛亮,智圣诸葛亮是南阳人吗

    其实人们提到诸葛亮根本就很少会想到他最终的失败,而是只会想到他屡次在帮助刘备取得胜利中所提到的计谋,比如草船借箭等等。都是非常具有大智慧的。而这些计谋也正因为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和成语故事,所以让人们熟知,因此诸葛亮的军师形象就已经深入人心了,提到诸葛亮,人们都会想起他的这些机制的故事,就会想到他过人的

  • 司马懿老谋深算,为何后人却说他并没有逃出“牛继马后”的劫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去世,司马懿教育两个儿子视频,司马懿晚年评价诸葛亮

    当时的地方官员,也是觉得很好奇,于是乎!认真勘察现场,仔细描画石块的造型,按照前后顺序,将七匹石马、一头石麒麟、一头石白虎、一头石牛等做了详细记录。同时,在一块像灵龟的石头上,还有三个字:大讨曹。这份调查报告被张掖太守以调查报告和配图的形式,上奏魏文帝曹丕。曹丕大喜过望,认为这是天降祥瑞,一定有助于

  • 司马懿那么聪明,为何会中“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为啥中了空城计,从空城计可以看出司马懿什么特点,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

    那他在书中的时候就多次表现出了本人的顾虑是非常多的,再加上疑心比较的重,所以说经常会有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其实谨慎的人,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大多数都不会出现任何的错误,但如果被他人利用了,你这一种谨慎或者是疑心比较多的特质的话,那么你就很容易中入别人的圈套。而司马懿正是由于本身的疑心太重而落入了空城

  • 司马懿和诸葛亮,刘备和曹操,到底谁是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从一个小商贩变成蜀国的皇帝,不谈他的人生波折,只论成败和荣誉而言,他是一个赢家。曹操是著名的枭雄,他在文学、政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我们在学生时期也都学习过,他在后世的名声也是非常好的。我们再从他们当时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将诸葛亮和司马懿进行对比,诸葛亮辛辛苦苦干了许多年,为了刘备

  • 如果赵云守荆州,荆州还会丢吗,守荆州关羽和赵云两个人谁更合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在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白衣渡江、败走麦城。关羽这时候太狂妄了,目中无人,看不起东吴鼠辈,掉以轻心,然后关羽以荆南之兵北上统一荆州,赵云主要功劳是在四川和汉中立下的,刘备这边最有实力的就是关羽,赵云当时的资历尚不足镇守一方,相比之下,关羽更有治军经验和统领大部队的经历。关羽斩杀庞德,威震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