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夏朝:考古不能推翻信史中的夏朝,就没有理由否定夏朝

中国夏朝:考古不能推翻信史中的夏朝,就没有理由否定夏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4 更新时间:2024/3/6 14:16:50

以考古证据为硬核证据,看起来很有道理,最能说明问题,于是不少中国人也加入了否定夏朝的大军,或者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至少“夏朝存疑”。

但笔者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否定夏朝的情况下,任何否定夏朝或疑夏都毫无道理,原因在于中国与西方面临的情况大不相同,根本不能套用同一套标准,不能因为考古没有发现铁证就否定夏朝。

中国信史丰富,西方缺乏信史

中西方历史研究的基础,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信史丰富,西方缺乏信史。其实,中国不仅信史丰富,野史更丰富,而野史中的确存在很多真实的历史,但需要辨析考证。

至少16世纪之前,西方还没有正儿八经的信史,过去的很多事情都无法了解,只能依赖考古去发现历史。因为缺乏信史,加之考古的局限性,所以如今我们看到的厚厚几大本的时间地点逻辑清晰的古希腊历史、罗马帝国衰亡史等,其中必然存在很多加工成分。

与西方大不相同,中国信史极为丰富,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因此考古不是我们了解过去的唯一手段,还可以通过《史记》、《左传》、《尚书》等去了解一些上古史。至少,舜禹之后的历史,信史可以让我们大体了解。

因此,中国与西方的历史研究基础,本来就不大相同,在此基础上的考古目的也会存在差别,西方侧重于发现历史,中国侧重于“证经补史”。当然,对于中国信史没有涉及到的上古史,或信史覆盖时间内没有涉及到的历史(比如三星堆文明)等,考古就很关键了。

信史中的夏朝,到底可不可信

所谓“信史”,就是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对历史中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之所以称之为“信史”,在于其可信。不过,这种可信不是绝对可信,而是历史事件基本可信,一些细节地方未必可信,所以史记记载的某些细节被推翻属于正常现象。

《史记·夏本纪》不是司马迁编造的,而是他根据先秦史料整理而来的,其中部分原始史料可能已经失传,还部分史料司马迁没有采用,比如《墨子》里的“禹征三苗”等。问题在于,记录夏朝的《夏本纪》等可不可信呢?

笔者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张三家谱里记载了很多祖辈,其中高祖叫“张某”,曾祖叫“张某某”.......张三按照家谱记载,大致找到了曾祖以下的祖辈坟墓,但因为年代久远,过去简陋也没有立下刻有姓名的墓碑,导致如今无法确认高祖之坟了,那么张三能因此就去否认或质疑高祖的存在吗?

《史记》就犹如中华民族的一本族谱,其中记载的历史脉络,已被证明基本可信,最典型的是《殷本纪》记载的商朝世系,与甲骨文上的基本一致。甲骨文证实《殷本纪》可信,由此可见《夏本纪》也应该可信。更为重要的是,在没有确凿的文献或考古证据推翻夏朝之前,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信史记载的夏朝。当然,对一些细节问题质疑是另一回事了,比如夏朝自称是不是叫“夏”。

寻夏考古发现,不能否定夏朝

虽然考古没能发现夏朝“自证性”或“他证性”的铁证,但如今已经发现的考古证据,不仅不能推翻信史对夏朝的记载,反而更支持信史的记载,比如以下三件事:

首先是“禹征三苗”。洛阳涧西区的王湾遗址三期,距今4000年左右,靠近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在距今4000年时突然被毁,20座城池几乎同时被毁或被弃,随后石家河文化被王湾三期文化取代,包括祭祀、墓葬风格。结合史书对三苗、大禹的记载来看,王湾三期文化灭亡石家河文化应该就是“禹征三苗”。

其次是“夏之居”。《穆天子传》记载夏启之居在黄台之丘,著名学者丁山指出夏启之居在今新郑市与新密市之间,“黄台之丘”即为黄台冈。本世纪初,在郑州新密发现“新砦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拥有内外三重城壕和宗庙性质的大型建筑,以及很多作坊区,出土文物规格很高、做工精美、数量众多,反映出新砦城的都邑性质。因此,新砦遗址应该就是“夏启之居”。

值得一提的是,新砦遗址稍晚一些,突然出现大量东夷文化元素,而史书记载夏启之子太康曾经失国,即“太康失国”或“后羿(东夷人)代夏”。

第三是“夏都斟鄩”。根据史书记载,夏以斟鄩为都城。史记说夏朝在河洛之间。唐朝《括地志》记载:“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结果,在河洛之间、洛阳偃师地区发现二里头遗址(与括地志描述相去不远)。更为重要的是,如今考古确认二里头遗址是具有“王朝气象的广域王权的都邑性城池”。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考古发现,时间、地点、事件等都与史书记载基本“巧合”,具体就不一一展开了。

与之相反,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考古发现,可以推翻信史记载的夏朝。

也就是说,虽然考古没有发现夏朝存在的铁证,但也没有找到否定夏朝的证据,更重要的是考古更能佐证信史记载的夏朝事迹。

在没有任何铁证否定夏朝的情况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信史的记载?因此,至少到目前为止,任何否定或质疑夏朝的存在都毫无道理可言。

西方学者否定夏朝,说好听一些大概是对中国历史传统不太了解,以西方信史匮乏来想象中国,认为中国史书记载的夏朝不可信,由此要求考古铁证,说不好听一些大概是他们对中国过于傲慢与偏见,或许还隐藏了其他一些目的,故意要求考古铁证。

更多文章

  • 代表委员专访 | 何毓灵代表:做好甲骨文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 推动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建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120余年以来,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以及考察安阳殷墟,高度评价了甲骨文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明确提

  • 我国古代六大鬼才:诸葛亮没能上榜,姜子牙垫底,据说有人还活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张三丰,明朝最著名的武术家、道士。是太极八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武当山的的掌门。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是一位传奇人物,据说之后他归隐山林最终成为仙人,现在还活着!第四: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但你们所不知道的是,在历史上军妓制

  • 《姜子牙》中的迷弟行为,真的出人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神圣的大殿上,所有人对这一幕都怀抱着敬畏之心。此时,镜头给到了一个憨厚的小脸蛋,任谁都想不到,这居然是申公豹。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毕竟武王伐纣这一段故事里,申公豹的戏份一点不少,作为大配角他怎能不出场?只不过,与《封神演义》里那个将姜子牙当成宿敌的申公豹截然不同,这个角色是姜子牙妥妥的迷弟!姜子牙在

  • 姬昌建造灵台的目的是为了给百姓祈福吗?不,他为了让儿子当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灵台是什么类型的建筑?周文王是怎么逃回西岐的 1、“灵台”的作用和“鹿台”相似,功能和“天坛”相同,都是天子祭祀和祈愿的建筑封神演义里有灵台这种建筑物吗?可能很多封神迷都不知道吧。但是如果换成鹿台的话,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毕竟鹿台是纣王花天酒地看美女跳舞的地方。那里有大把的会唱歌、跳舞的美女,还

  • 商代盛行占卜和祭祀信仰的原因和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商代占卜之术叫什么,商代的祭祀情况,占卜在商代的意思是啥

    据甲骨文记载,无论事情大小,商王都占卜问鬼神。从公事到私生活,包括牺牲、收获、征服、天气、福祸、田猎、疾病,甚至出生,一切几乎都是未知数。占卜可以说是晋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商代,甲骨占卜过程可分为甲骨修复、占卜、书写、保存四个阶段。再造甲骨,就是将龟甲、兽骨等切割成比较规则的形状来使用

  • 殷商文化的特点,为何注重商业化和技术生产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殷商文化商朝是由商部落建立的国家,早期的商人就已经开始从事各种的贸易,因此后世才将商人当做是专门经商做买卖人的统称,当然,商这个称呼的出现,与商部落的发源地有关,他们祖先也是三皇五帝之后,被封到了商丘地区,此后这里就是商部落的大本营。也是殷商文化的一个核心地区,在立国之前,商文化就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小

  • 他是后羿的义子,也是神话故事中的大反派,最后还抢走了“嫦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嫦娥四号简介,后羿和嫦娥的后代,嘴严嫦娥

    被驱逐出境的寒浞倒是没什么感觉,当押送他离开的士兵询问他是否需要和父母告别的时,寒浞面无表情的表示不必了,便在士兵的看管下离开了寒国。出了寒国的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去哪,便沿着路漫无目的地乱走,也是在这时,他听说有穷国的国君羿攻占了夏朝的国都,这让寒浞非常崇拜羿,觉得这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决定去投奔他。在

  • 你能想象得到古代青楼的发展居然和大名鼎鼎的管仲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是青楼保护神吗,管仲故里,管仲乐毅个人简历

    特别是在唐宋年间,文人雅士的追捧,更是让青楼出了不少“才女”,随着社会的发展,青楼也开始有了等级之分,最让人讶异的是,为何有些女子宁愿去入“暗门子”,也不愿卖身青楼呢?[var1]图片:唐朝时期的青楼女子剧照一、青楼的发展其实,青楼女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诗经》就有提到这个职业的女性,当时

  • 我们古代都城,南天一霸,离演技悲歌:春秋战国之强楚国都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的历史楚人为上古祝融的后裔,芈姓,远祖名叫季连,在商末时期他的后代鬻熊为周文王的属官,还做过文王的师傅。《史记·楚世家》载:“周文王的时候,季连之后代称为苗裔,名字叫鬻熊。鬻熊的儿子继续在文王身边当官,但离去的很早,到了周成王之时,为了表彰鬻熊和他的儿子所建立的功劳,周成王就把鬻熊后嗣熊绎封于当

  • 《封神榜》中姜子牙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封神?有这2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而当人间改朝换代后,姜子牙又奔赴岐山,主持封神大业,除有功的阐教弟子,和阵亡的截教门人,甚至连昏庸无道的纣王和奸臣费仲尤浑都上了榜,最后唯独少了这德高望重的姜子牙,这是为何?第一种说法是姜子牙在下山之时,元始天尊曾经对姜子牙说过这么一段话“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