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大春讲三国,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好玩

张大春讲三国,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好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33 更新时间:2024/2/4 2:28:4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从古诗词到 影视剧、流行歌曲,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似乎都有三国的情结。

但三国究竟有什么魅力?很多人并不知晓,甚至简单地以为三国,无非就是几个男人在一起打打杀杀罢了,离现实生活很遥远。

完全不是的。

真正的三国,其实藏着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懂的生存格局。

三国风流,就是人情百态。那些风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经历的,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婚姻境况。

看懂了他们的处世之道、人情世故、 计策谋略,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取舍,不仅 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还能提高破局能力,看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读懂了三国,才算真正读懂了人生。

只可惜,现在市面上关于三国的书籍、影片太多且杂,一些老学究讲三国,也大都严肃枯燥。

而下面这位武装到牙齿的文艺“老灵魂”,他口中的三国,就很不一样了......

他是华语文坛全才

是高晓松、莫言、梁文道钦佩的文学奇才

每天早晨五点半,他习惯看30份报纸,然后将有趣的内容摘录下来,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当天下午各大报刊就争相连载。

他的写作本领众所皆知,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他的人生远比年轻人都热闹,众多文学大咖都把他奉为自己的男神

一贯恃才放旷的 高晓松把他称为“ 自己敬仰的人中,为数不多还活着的一个”。

同为著名作家的 梁文道不止一次盛赞他为“作家中武器最齐备的侠客”, 比自己厉害100倍

连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都忍不住感叹:“他像孙悟空, 是台湾最有天分、最骜不逊、最好玩到不得了的一位作家。”

他就是张大春,华语文坛的全才;也是高晓松、莫言、梁文道超钦佩的“文学奇才”。

华语文坛的全才到底有多全?

道光年间,张大春的家族“懋德堂”是当地的显赫贵族。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从小就被家族的文学素养熏陶着。在张大春四岁时,父亲就时常把他放在膝盖上讲文学名著。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从《尚书》到《文史通义》...一本接着一本。

别人的童年喜欢玩具和游乐场,而张大春自小就热爱看史学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窝在家里读书写字。

上中学时,他便已经熟知众多经典名著。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各类文史,还是西方经典小说,他都收入囊中,如数家珍。

▲初中时期的张大春

本着对文学的热爱,他喜欢尝试一切与其有关的事情,无论是编、写、还是讲,他都乐此不疲。

他是当代华语小说家,著作等身,包揽各种文学大奖。其所著的《聆听父亲》和《认得几个字》陆续入选「中国年度十大好书」, 成为中国唯一一位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作家

风靡一时的代表作《城邦暴力团》为现代武侠小说开创了新局面,《大唐李白》更是对中国文坛起着现今仍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他是导演们争相邀请的“实力派”编剧大神。曾被王家卫邀请做《一代宗师》的御用编剧顾问, 帮助电影收获了2.9亿的高票房。

他是“会讲故事的说书人”,把台湾的电台说书节目做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台节目,饱受追捧,一说就是九年。

他是著名书法家,笔锋刚健,力透纸背。连简傲绝俗的高晓松,都谦逊地邀请他来为自己的【杂书馆】提名。

把传统文化“ 玩 ”出新花样

他是王家卫、高晓松等人眼里好玩的老灵魂

“老顽童”张大春最害怕“无趣”,即便年过60,仍然在尝试各种好玩的活法。

他做编词,帮周华健做出颠覆华语乐坛的专辑《江湖》。

▲周华健与张大春

周华健负责编曲,张大春负责编词:他把中国名著《水浒传》的典故、古典的诗词歌赋跟各种音乐元素巧妙融合,让乐坛惊呼“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玩’”。

大家感受一下主打歌《泼墨》的歌词:

葡萄美酒 夜光杯

李白月 张良

司马相如 上林雁

霍去病 血染回

......

东坡笑 陈抟睡

昆明池底照劫灰

其中“葡萄美酒月光杯”出自王翰的“凉州词”,而“上林雁”一词是从孟浩然的《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而来......

连周华健都忍不住感慨:“怎么可以有人像张大春这么学富五车?无论什么朝代什么典故,他都像一个活字典,信手拈来。”

后来,《江湖》成功入围第25届金曲奖的最佳国语专辑奖,震撼整个音乐界,令无数听众刷新了对传统文学的看法。

▲张大春与周华健

他做编剧,把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推向了世界。

所以,不论是学术界人士,还是路上的司机师傅;也不论是年轻人,或是老人家,都爱听他的趣味解读。

作为公认的会“讲故事”的人

高晓松、莫言、阿城都是他忠实听众

张大春不但会写书,更被公认最会“说”书。

他开创了台湾最热电台“ 说 ”书节目。醒木一拍,就听“说书人张大春,今天伺候您一段...”。

节目一经推出就被听众追捧,说书时长也从一小时延长到两小时。一做就是9年,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电台节目。

高晓松说他最爱听张大春讲故事,二人经常一聊就是一宿。

有一回他俩在台北相约,结果时间太晚,饭店已停止营业。于是两人干脆坐在了台北的街头,一人一瓶酒,就着闪烁的霓虹,畅聊人生。

两个学识渊博的才子,伴着清风、明月和杯中酒,纵谈古今。不仅聊文学、历史,更聊武侠。从金庸到古龙,从侠之大者到大隐于市...

高晓松说他太喜欢听大春兄讲故事了,因为 他总能被张大春的前卫文学思想所震撼

连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也曾忍不住感叹:“听张大春这样才华横溢的台湾作家讲文学,是一种动力, 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张大春和莫言

“不是我讲得有趣,而是历史本身就很迷人”

当被问及为何大家都喜欢听他讲故事时,他笑道“ 不是我讲得有趣,而是历史本身就很迷人。”

很多人觉得历史离我们太过遥远,对当今的生活并无多大用处。

其实不是的。

张大春坦言: 读史可以明智,这话千真万确。历史中不仅有热闹的故事,更有那个时代折射出来的现实意义。 只有了解过去,才能过好今天。

而谈起最让人受益的历史,他首推“三国”。

如果你以为三国,无非就是几个男人在一起打打杀杀,尔虞我诈的故事,那就错了。

真正的三国,其实跟我们的生活很相似:

职场成长历程:曹操如何从保安队长成长为“公司CEO”的?吕布的个人能力极强,为何最终却不被领导接纳?

社交关系庞统的才干不弱于诸葛亮,老板刘备却为何更重用诸葛亮?张飞在用生命证明:不搞好人际关系,会死的很惨。

对待婚恋的态度: 老夫少妻的刘备与孙尚香,为何婚后两年,就不欢而散?最“虐”爱恋吕布与貂蝉,为何最终没有在一起?

……

三国风流,就是人情百态。

这些风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经历的种种,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婚姻境况。吸收他们的处世之道、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与取舍,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而读懂了三国中的谋略与计策,也能让你在遇到难题或困境时,换一种角度思考、拥有更多远见,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人生。

只是,现在市面上关于三国的书籍、影片太多且杂,学校里老师给你讲三国,也大都严肃枯燥,停留于史实的论证。

看到大多数人在三国里抓到的只是皮毛,却没有领悟到真谛,张大春觉得很遗憾。 这个“老顽童”不满于自己一人独享三国的真味 。

他想用最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将“三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帮你吸收前人的经验,打开人生的格局,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解读人物:刘备、诸葛亮、张飞、曹操、孙权、吕布、貂蝉...听张大春解读不一样的风流人物,听三国风云变化,以历史豪杰为镜,品人生奋斗之道。

张大春的三国,到底有什么特别?

涨技能:职场+社交+情感

全新视角解读:不仅仅为你讲解人物故事,还会从战略计策、人情世故、亲密关系、相处之道...为你剖析三国人物的事业与情感得失,提炼出方法和经验教训,帮你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角,避开努力的弯路。

教你职场成长的晋升之道:从保安队长逆袭成为“公司CEO”,曹操是如何做到的?马超的个人能力极强,为何总是不受领导刘备待见?为什么吕布总是频繁“跳槽”?

通达社交场上的人情世故:从张飞的人生得失里,教你学会人际关系的共处法则。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博弈中,领略高手过招的心理战!

学会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吕布与貂蝉,曾经那么相爱,为何最终没有在一起?为什么说甄宓,才是三国第一美女? 她又是如何让曹丕对自己宠爱有加?

增见闻:为你再现真实历史

210万字原著 ,短时间内吸取巨作精华:不用去翻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不用花几年的时间去研究。帮你轻轻松松,吸收累计210万字数的《三国演义》、《三国志》与《后汉书》等巨作精华。

名师解读,风趣讲解:中国文坛全才 张大春,会用专业的解读和讲解,用 接地气的表达,将那些三国趣事讲给你听。

张飞其实是擅长琴棋书画的世家子弟?关二爷也未曾单刀赴会?曹操究竟收留了几个寡妇?董卓的肚子到底藏了多少故事?

428期音频:已更新完毕,可反复回听

碎片化时间,随时听:不必特地留出完整的时间,只需在等车、排队、吃饭、敷面膜,葛优瘫、睡前的时候点开收听,在不知不觉间,吸收“三国”时代的精髓。

影响终身:大人孩子都能受益

大人听,帮你规避弯路:以三国历史、人物为镜,看他们 人生的转折、成功的经验、做错的决定、错过的机会...用他们的实战经验帮我们 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多一种思维的角度,多一种困难的解决方案。

428期音频课程

更新完毕

可反复学习

收听不老男神张大春

风趣解读三国轶事

↓ 更多人文社科精品课程尽在澎湃 ↓

和名人对话,经历传奇人生|《上官文露名著精读》

罗翔教你如何拥有法律思维|《罗翔的法律思维实验室》

以投资思维观世界|《饭统戴老板:投资思维60讲》

历史为你所用|《复旦名师中国通史课》

融会贯通中西管理学精义 |《曾仕强: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拥有深度思考力 |《郁喆隽的复旦哲学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棵树由唐太宗所种植,现价值无法估计,你知道在哪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天气渐渐入秋,许多树木都有了“秋”的颜色,你看那金灿灿的叶子,真的美到不可收拾,这也是赏秋的好时节。据说在陕西西安有一颗银杏树,许多人到了秋天都去观看。传说这棵树由唐太宗所种植,现价值无法估计,你知道在哪儿吗?小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介绍这颗价值无法估计的银杏树,它位于西安市的古观音禅寺,这座寺庙也已建

  • 3部关于三国的古风小说,故事大胆想象,讲述不一样的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机密》马伯庸马伯庸的《三国机密》从曹操拥立汉献帝回京开始写起,汉献帝在一帮汉朝老臣的谋划下居然偷梁换柱!日渐消沉的东汉王朝与曹操的暗战就此拉开帷幕,一个又一个的事件连锁式地发生,高潮迭起,又一气呵成。读此书,心情可谓是紧张又害怕。《三国谍影》何慕三国期间,大大小小的战役,几方势力勾心斗角,互为

  • 石雕关公(石雕关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凯岩石业石雕关公忠义、诚信、坦诚、正直、果敢、坚毅、有原则、肯担当的精神在海内外广为传颂,成

  • 138件(组)马王堆文物在沪首度亮相,来看西汉生活图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揭幕,对公众免费开放。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一梦千年,尘世沧桑如画;恬然酣卧,云间纵鹤闲游。 3月3日,由上海闵行博物馆携手湖南博物院打造的《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138件(组)出土自长沙马王

  • 韩信归属项羽后,为什么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也是很会指挥打仗的将帅,为什么不重用韩信呢?其原因有两点。1、韩信的名声不好韩信的名声不好,所以项羽不相信韩信。韩信年轻时,行为随意,让人讨厌,而且他还好吃懒做,每天无所事事混日子,大家都看不起他。后来他跟随项梁反秦,项梁战败后,就归属了项羽。项羽对韩信的过往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因此项羽认为韩信

  • 现场|马王堆文物来沪:从漆器帛画等看西汉图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3月3日,特展“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展出。据悉,这也是马王堆文物首次来到上海展出。 走入展厅,从光亮如新的漆器,物品遣册,轻柔的丝绸,记录先贤智慧的帛书(复制品),再到多媒体技术下的影像解读,观众可以从多角度了解两千年前的西汉文明。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展出来自

  • 刘备麾下两大将,一个打得过吕布,一个力压关羽,为何却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万人敌张飞和武圣关羽自不必说,老当益壮的黄忠越老越狠,近战能砍夏侯渊,远攻又玩得一手好弓箭,古人评:老黄忠,好箭法,靶靶都不离十。剩下的马超和赵云也不是等闲之辈,两百回合战平许褚,两百回合平张飞的马超武力值不低,而赵云也战功卓著,甚至被封为武神。可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中的两人却不受重用,他们就是马超

  • 李世民发明的一种职业,害苦古代女人,如今为何被争得头破血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明星就是戏子,艺伎以及诗人,诗人一般都是男的,今天我们不讲诗人,讨论一下艺伎。艺伎的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靠表演谋生的艺伎,当时叫做“伶人”,此时的伶人地位很低但是也只有少数的皇族家里才会养着,一般人可消费不起,所以古代艺伎都是达官贵族的来消费。李世民则是将艺伎这个职业官方化,并且专门设

  • 古代殿试:唐代初创一直到了明代的时候才完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之中,殿试作为了当时最高的考试等级,这也是能够与皇帝见面的一个环节。殿试并不是科举出现之时才出现的,在唐代的时候仅仅是雏形随着宋代对于其制度化的确定使得殿试能够在科举上确定下来,同时到了明代的时候逐渐的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并且对于官员出身的资格也是日益的看重。为了能够加强皇权,明代的殿

  • 古代的一两银子你知道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吗?唐朝的银子不得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真正的古代历史上,正式开始流行使用用银子作为货币的时间其实已经很晚了,直到在明朝和清朝才开始流行。而这些用银两作为货币的规则,一直到一九三三的时候,才因为变化而取消。但是尽管官方政府已经取消了用银子作为货币,但是,在当时,银两在我国民间的使用频率和分量还是非常庞大的,还有非常多的人都在私下的交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