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重病,为了诛杀曹洪不惜自污名声,我就是个“刻薄寡恩”之主

曹丕重病,为了诛杀曹洪不惜自污名声,我就是个“刻薄寡恩”之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84 更新时间:2024/2/5 13:26:59

曹洪下狱

公元226年,曹洪一个门客犯了罪,曹丕想到了往年与曹洪的一桩旧怨,越想越气,便借题发挥, 将曹洪下了大狱,并准备择时处斩。

这桩旧怨是怎么回事呢?

当年曹操举兵之前,曹洪家就是大土豪,非常有钱,但是他性格却非常吝啬,讲究只进不出。

曹丕在被曹操封为世子之前,有一次曾向曹洪借绢百匹,曹洪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因此一直被曹丕怀恨在心。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三国志·曹洪传》

曹丕继位之初,因初登大宝,为了平稳过渡,一直没有对曹洪下手,直到这一次被曹丕抓住了机会。

曹洪被下狱之后,群臣都去说情,毕竟曹洪自曹操起兵时就跟随曹操,劳苦功高,又是宗室重臣,怎么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要了他的命呢?

就连一直与曹洪不和的曹真,也劝道:“如今陛下要是诛杀曹洪,别人一定认为是我在背后进献谗言,陷害了他。”

曹丕依旧不买账,直到曹丕的母亲卞太后闻讯赶来,怒气冲冲地指着曹丕的脸骂道:“当年没有子廉两次三番救主,哪有你今天的地位?”

要是别人敢指着脸骂他,曹丕定然早就诛了他九族,可是这个人是他亲娘,他就没办法了,只能低头认了,却也不肯松口。

卞太后无奈,儿子是皇帝,总得给他留点颜面,于是她将难题抛给了郭皇后。

郭女王可是曹丕的真爱,当年曹丕还因宠爱郭女王,赐死了曹叡之母甄夫人,又不顾大臣的反对将其立为皇后。

卞太后觉得,除了自己之外,唯一能让曹丕改变主意的就只有这个郭皇后了,为了让郭皇后尽心尽力,卞太后以太后的身份威胁道:

“假如曹洪今天死了,我明天就废了你的皇后之位!”

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三国志·曹洪传》

郭女王惨遭无恙之灾,吓得痛哭流涕,不得不跟在曹丕身边屡屡恳求,曹丕这才心软,释放了曹洪。

曹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曹丕将其贬为庶人,剥夺了他的官位、爵位、封邑,以及所有家产。

卞太后看不下去了,再一次出面,才让曹丕归还了他一部分家产,让他回家做了富家翁。

这一切,都是史书上的记载。

然而,真相果真如此吗?身为曹魏开国皇帝的曹丕真的心胸狭窄到了如此地步吗

下面一组关于曹魏宗室八虎骑的数据,看看能发现什么?

曹魏八大宗室重臣

众所周知,三国各有特色。

蜀汉主要靠刘备的个人魅力,聚集了一群文臣武将,当这匹老将凋零 ,蜀汉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东吴则是世族政治,离了东吴的本地世族,孙权啥事也做不了,一个不小心说不定还会步他哥的后尘,所以东吴后来的大臣全部被世家大族所世袭了。

曹魏则是“成也宗室、败也宗室”,曹操起家就是靠的一群兄弟的帮衬,没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他都聚不了兵,何谈争霸天下。

后来,也正是因为出了一个无能的宗室重臣——曹爽,才将曹魏的江山拱手让人。

在这些宗室重臣中,对曹魏天下做出贡献最大的,一共有八位,又称“八虎骑”,我简单介绍一下这八人的生平。

1.曹纯:虎豹骑第一任统帅,也是曹仁的亲弟弟,逝于210年。

2.夏侯渊:镇守汉中,于219年被黄忠所杀。

3.夏侯惇:夏侯渊族兄,220年,曹丕登基之后被拜为大将军,但是没多久就死了。

4.曹仁:曹操从弟,与夏侯惇是八虎骑中最出色的两位统帅,夏侯惇死后被拜为大将军、大司马,掌控曹魏军事大权,死于223年。

5.夏侯尚:夏侯渊堂侄,本来与曹丕关系最好,224年的时候曹丕杀了他的宠妾,从此夏侯尚一蹶不振,于226年4月抑郁而终。

6.曹休:曹操侄子,被曹操誉为“吾家千里驹”,是曹魏二代将领中最出色的一个,曹丕驾崩之后,被任命为辅政大臣 ,在曹叡时代官至大司马,成为曹魏军事最高统帅,死于228年。

7.曹真:曹操养子,同样是曹丕留下的辅政大臣之一,后来先后拜为大将军、大司马,成为曹休之后的军事最高统帅,死于231年。

8.曹洪:曹操堂弟,死于232年。

曹魏八虎骑,曹洪活到了最后,甚至比那些二代将领活得时间都长。

曹丕为何非要处置曹洪

公元226年,正月,曹洪被曹丕贬为庶人;五月,曹丕病逝于洛阳。

从这些死亡时间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到226年正月的时候,曹丕已经病重,而宗室重臣中,老一辈的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纯都已经死了,只留下曹洪一人。

而与曹丕一辈的二代们,夏侯尚已经废了,曹休、曹真尚未成长起来,无论是身份、地位都是远远比不上曹洪的。

曹休是曹洪侄子,曹真只是曹操的一个养子,一旦三人发生矛盾,根本压不住曹洪。

而这时候,曹丕已经在考虑继承人,以及辅政大臣的人选问题了。

面对宗室中唯一的第一代大将,曹丕该如何对待曹洪?

他有三个选择:

第一,任命曹洪为辅政大臣;

第二,绕过曹洪,另选贤能,选择曹休、曹真为辅政大臣。

第三,另选贤能,但是彻底除掉曹洪的威胁。

毫无疑问,曹丕最后选择了第三个方案,原因也很简单:曹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并不适合做辅政大臣,他的才能不够。

而若是绕过他,选择了曹休与曹真,无疑会为后来二人的执政埋下隐患,说不定曹洪就会倚老卖老,仗着身份地位凌驾于辅政大臣之上,不利于政权更替,也会为自己的继承人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相比起这两个, 除掉曹洪,代价就小多了,可谓是“惠而不费”。

曹洪的结局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曹丕才以曹洪门客犯法一事,牵连到了曹洪身上,让外人以为曹丕只是因为当年旧怨而公报私仇。

不得不说,这样做,会对曹丕的形象有一定的损伤,毕竟如此刻薄寡恩的君主,谁又会心甘情愿为其卖命呢?

但是,这时候曹丕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先不说,因为于禁的缘故,曹丕早已经被人打上了“刻薄寡恩”的标签,再多一笔也无所谓。

最主要的是,他的时间不多了,而且曹洪真的不是一个能托付大事的人,从曹魏立国之后,曹洪就一门心思揽财,并大肆收养门客就能窥见一二。

曹丕不能就这么一个随时能引爆的炸弹留给自己的儿子,他只能选择牺牲自己的名声,或者说顺遂本意,他早就看曹洪不爽了。

他之前忍着是为了大局,现在除掉他同样是为了大局,何乐而不为?

曹丕有没有彻底除掉曹洪的心思?

肯定有!

朝中大臣、宗室、甚至太后屡次求情,曹丕一直不肯松口,这说明他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直道太后耍无赖,当着他的面威胁皇后,曹丕才最终松口。

他为何最后又松口了呢?

因为他想到了更好的办法,将曹洪的一切都剥夺,贬为庶民。

这样一来,虽然会让曹洪怨恨自己,但是却能为他的继承人留下一个绝佳的机会。

公元226年,五月,曹丕驾崩,太子曹叡继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改封乐城侯,食邑千户,赐位特进。

看到没,曹洪原本就是骠骑将军、都阳侯,食邑远超千户,同样是特进,明显身份比现在高多了。

按理说,新皇登基 ,应该大肆封赏,怎么会有不升反降的,但是曹洪不仅不会对新皇有一丝怨言,还应该感恩戴德。

这就是曹丕最后的手段,自己扮黑脸,将树恩的机会留给了曹叡。

《战国策》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曹丕不仅爱子,更爱自己的江山,所以为了江山社稷,他心甘情愿当一个“刻薄寡恩”的小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儿子墓室被发掘,揭露明朝一项惊人陋习,真相令人发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帝王之家是普天下最尊贵的家族。皇帝、皇后以及子嗣的生活所用,都是当时最好的物品。生在皇族,不仅生前能享受富贵,就连死后的待遇也高于普通人。比如明朝帝王家的子嗣,他们的墓室内,不仅装饰、规格、礼仪、陪葬品很讲究,有的甚至还藏有令人发指的秘密。湖北钟祥,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曾经有多位帝王在此居住

  • 万人敌关羽、张飞身死,刘备没有愧疚;此人投降却使刘备羞愧万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关羽的死,刘备痛心的同时,没有丝毫愧疚,相反还会有点‘暗喜’,因为什么?因为关羽曾做过一件让刘备很气愤的事。在关羽北伐开始前,刘备与曹操相争汉中,最后取得胜利。刘备进驻汉中后第一件事就是自封为汉中王,称王后的刘备马上对手下进行论功行赏,大家认为这在情理之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关羽不这样认

  • 项羽俯首,岳飞低头,我们古代战功最高的五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名韩信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刘邦曾高度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萧何更称他为国士无双,后人甚至尊重他为兵仙和战神。此处上榜的确是实至名归。韩信的军事才能在楚汉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带兵平定魏国,北征燕国,南攻楚国,还致使西楚霸王自刎。所谓战无不胜,大概指的就是韩信这样开挂的军事家

  • 天启帝临终前向崇祯交待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弟弟为何没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忠贤害死天启,重生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崇祯厚葬魏忠贤是真的吗

    关于明末的政局,没有一个好饼,关于魏忠贤,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人,崇祯和魏忠贤之间的问题,在于崇祯能不能控制住魏忠贤,谁都知道阉党其实就是代表着君权,但是如果崇祯控制不了的话,反而会把自己拉下水。天启皇帝之所以器重魏忠贤,在于魏忠贤和天启皇帝是一条心,而且魏忠贤在天启皇帝小时候对天启皇帝是真的不错,天启

  • 刘备一生错过了5位上将,2位顶级谋士,怪不得他打不过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错过的5位上将刘备错过的第一位上将,便是太史慈!太史慈被许多人评价为东吴第一猛将,然而事实上,在投入孙策麾下时,其实太史慈早就和刘备有过交集。当时太史慈为报恩,前往拯救北海孔融,而单凭太史慈一人,根本无法击败众多黄巾军,于是在孔融的授意下,太史慈便前往平原县找寻刘备,以获得救援。在得知了太史慈的

  • 成吉思汗为抢回将士遗体,想了一个办法,却苦了战死将士的妻妾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吉思汗的第四个遗言,成吉思汗2,王立群讲成吉思汗

    北方游牧民族一向是把文化建立在战争之上,这一特点跟他们的地理环境有关。北方草原一入冬,就一片白雪茫茫,牛羊便没有吃的,如果年景好,还可以存储点粮草,勉强过冬,如果年景不好,大批牛羊饿死,而牧民生活也将受到影响。而这些人又是在马背上的长大的,他们一个个都是马背上长大的勇士,在饿肚子的情况下只好通过南下

  • 为什么我们古代的大一统王朝都定都北方,而朱元璋却定都南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灭六国一统天下而建立的,定都咸阳,历秦始皇,秦二世两个皇帝。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关中,秦朝灭亡,享国14年。图片来自网络西汉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消灭西楚霸王项羽,统一天下而建立的,定都长安,历十二帝。公元8年,王莽篡位自立,西汉灭亡,享国210年。图片来自网

  • 不是因为傻,项羽选择在乌江边自刎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从刘邦和项羽的性格来说,刘邦能够成为皇帝也许是一件好事,毕竟虽然项羽能打,但是他独裁,听不进去身边人的意见,这样的人在当上皇帝以后,说不定会成为暴君,但刘邦却可以礼贤下士,让不少能人异士跟随他,不过这个人也不地道,最后将那些有功之臣都杀了,可以说是卸磨杀驴的典范。此时的刘邦并不能理解项羽的行为,

  • 古代皇帝的占有欲都很强,为何成吉思汗却喜欢将妃子赏给部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成吉思汗最佩服的皇帝,成吉思汗妃子漫画,成吉思汗抢妃子的小说

    在成吉思汗统一整个蒙古部落之前,他首先与蒙古汗和克烈部,结成联盟,但当成吉思汗越来越强大时,克烈部觉得有些不对劲。他担心自己会被成吉思汗,吞并,所以他主动违反了最初的盟约,从背后攻击成吉思汗。这导致成吉思汗在前线腹背受敌。当然,突围后,成吉思汗得到了报复,直接突袭克烈部,直接把他赶出蒙古,他的军队全

  • 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了“奋六世之余烈”,其实还有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上述节选自贾谊的《过秦论》,文中追忆了,秦孝公至秦庄襄王奋斗的艰苦岁月,六代国君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内实行变法,发展经济,厉兵秣马;对外实行连衡策略,制造诸侯间的矛盾,最终在秦始皇执政期间,完成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