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刘备一共发动了多少兵力?真的有70多万吗?

夷陵之战刘备一共发动了多少兵力?真的有70多万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16 更新时间:2024/3/16 21:33:58

刘备,即汉昭烈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针对夷陵之战,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出了非常夸大的描写,比如针对刘备一方的兵力,罗贯中给出了70多万的描述。当然,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不是正史,也即其中的数据,在可信度上自然低于《三国志》等正史中。既然70多万的大军是小说中的夸大之说,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中,刘备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5万还是10万?

首先,关于夷陵之战中,刘备讨伐东吴时的总兵力,历来都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人说是5万,也有人说是8万人,还有人说是10万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在笔者看来,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汉末三国时期的战役一样,因为记载的角度、不同史料之间的冲突等原因,导致夷陵之战的兵力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在夷陵之战中,刘备的兵力为5万人左右。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备为关羽报仇,以此讨伐东吴的时候,孙权自然是非常害怕,于是主动向魏文帝曹丕称臣,以此避免腹背受敌。

同时,孙权曾给曹丕上书,说刘备率领了4万大军,马二三千匹。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如果再加上沙摩柯等五奚蛮夷的兵力,大约一万人,也即4万加上1万之后,刘备投入的总兵力为五万多。也即《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备)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以金锦爵赏诱沙摩柯助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助战的沙摩柯等人,也没有在夷陵之战中幸免。到了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东吴大都督陆逊以火攻破刘备大军,在此背景下,沙摩柯在大乱中匹马奔逃,被乱军杀死。

另一方面,《傅子》中记载:(孙)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傅子》是魏晋时期傅玄的著作,傅玄是魏晋之际儒者派文士的代表。因此,因为时间上的接近,所以,傅玄的著作《傅子》,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傅子》中记载:孙权手下的大将陆逊(本名陆议)击败了刘备,更是歼灭了刘备8万大军。由此,如果按照这一说法的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应该投入了至少8万的兵力,甚至可以说是10万人左右。但是,在笔者看来,在《三国志》和《傅子》的记载出现冲突时,显然前者的可信度更高。

最后,在夷陵之战中,孙权在面临蜀汉大军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也即在夷陵之战中,东吴只派遣了5万大军。考虑到蜀汉大军气势正盛,毕竟是东吴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在前的,因此,如果刘备一方真的率领8万甚至10万大军的话,那么,以孙权的性格,完全不敢只派遣5万大军来迎敌。所以,综上,在笔者看来,在夷陵之战中,刘备投入的总兵力为5万人。考虑到蜀汉失去荆州后,只有90多万的人口,也即蜀汉总兵力只有10万人的前提下,刘备伐吴率领一半的兵力,自然也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魏忠贤给明朝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魏忠贤给明朝造成了多大的破坏?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谈明末历史,魏忠贤是一个始终离不开的人,就像晚清历史你一定不能绕开慈禧太后。魏忠贤无论在史实还是在如今网络,都是一面倒的厌恶嫌弃,认为明朝灭亡魏忠贤“功不可没”,是个十恶不赦奸佞小人,罪行罄竹难书。但是魏忠贤仅得势掌权不过三年,为何给明王

  • 复土将军是做什么的?为何工作完成就会被撤职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奇怪的官职,像是丞相、尚书,但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十分特殊的官职,名为复土将军,这个将军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西汉盛行厚葬之风,但也有例外,汉文帝刘恒为自己预修陵寝的时候,要求一切从简,刘恒的陵寝选择在一处靠近灞河的山体,也就是如今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的霸陵。虽

  • 秦始皇的身世传言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身世传言到底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始皇的身世传言应当是最出名的,因为被司马迁明明白白地写进了《史记》:“(吕不韦)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吕不韦将怀孕的赵姬献给嬴子楚,生下了秦始皇。虽然这件事出于《史记》的记载,但应当不是司马迁的原创,司马迁作史记以

  •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昏招百出 袁绍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袁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袁绍在官渡之战时,为什么昏招频出?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结果是什么,我们都了解,袁绍最后是大败。两年后病死,他的两个儿子互相进攻,最后被曹操击破,然后逃到外

  • 为什么说这是大清第一铜币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清,铜币,历史解密

    1906年的铜币生产,对于大清帝国机制币的产业发展而言,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几个年头,但如雨后春笋,全国各地银币铜币争相上市……当时谁也无法预料到,5年之后,但凡标有大清印记的钱币,就将彻底退出钱币流通的历史舞台了。面对铜元泛滥之灾愈演愈烈,清政府决心彻底改革币制,从根本上解决铜元铸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 秦庄襄王:结识一人,开启其君王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庄襄王,战国,历史解密

    秦庄襄王,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一作子楚),是秦昭公的孙子,老太子安国君的儿子,秦王嬴政的父亲,母亲夏姬。由于后期夏姬失宠,再加上异人在安国君的儿子中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在他的众多兄弟的排行中,属于中间位置),而且才华并不出众,因此被当作质子,派往赵国,维持秦与赵的表面

  • 清代县城的知县是朝廷发工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县城的知县是朝廷发工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代的地方县衙人员的编制一般都是有定制的,也就是朝廷任命的官吏是有数量限制的,至于这之外的编外人员那就没有相应的限制了,一般是根据县城的大小以及繁荣程度也确定它下辖的具体人数。并且如果是大县、富县那么所涉及的业务也就很多,所需要的人手自

  • 雍正帝秘密立储时,为什么选择弘历而不是弘昼?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帝,清朝,历史解密

    根据自己参与九子夺嫡争夺皇位的亲生经历,雍正帝登基后,决定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制定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其实这也难怪,康熙一代大帝,却在后期陷入了无休止的这种郁闷当中。诸皇子围绕着太子之位,是斗得你死我活,雍正也是在这的

  • 官渡之战如果没有许攸的话 曹操能不能打赢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渡之战时,如果许攸不反叛,曹操能打赢袁绍吗?很难,许攸就是在袁绍和曹操进入对峙的时候投奔曹操的。当时曹操需要早点决战,而袁绍却不怕跟他进行旷日持久地相持不下。原因就是:袁绍兵多粮足;而曹操则粮草缺乏。曹操已经几乎到了难以为继、黔驴技穷的时

  • 关于邢邵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邢邵,北魏,历史解密

    邢邵因文才出众,官至中书监,摄国子祭酒,备受皇帝信任,每给大臣授职,都要听取他的意见。邢邵在出任西兖州刺史期间,廉洁善政,执法严明,凡有贪赃枉法之事,都能及时处理。因此,辖区内社会安定,鸣冤告状的人很少。距州府五十里的定陶县令之妻,挟丈夫之威,强索民财,激起民愤。邢邵得知后前往追查,吓得她连夜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