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之谜: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大开杀戒?恐怖的“瓜蔓抄”是什么意思?

明朝之谜: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大开杀戒?恐怖的“瓜蔓抄”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561 更新时间:2024/1/27 13:57:02

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历经数年靖难鏖战,最终打败朝廷常备军,亲率北方将士踏入古老的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于深宫匆忙放了一把大火,从此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朝中那些文武百官纷纷跪倒丹墀,转而归附燕王。朱棣志得意满,捋须仰天大笑,不久应群臣拥戴,承继大统,史称明成祖,改元永乐。

接着,朱棣开始清算建文朝谋划“削藩”的一些主谋,翰林学士黄子澄齐泰二人是他发动“清君侧”中所谓的佞臣之首。

朱棣一入南京当日,便下令把他俩抓进天牢,过后亲自审讯,黄、齐二人宁死抗辩,大骂朱棣为乱臣贼子,被成祖下诏一同磔毙(古代一种酷刑,割肉离骨,断肢,割喉。)。

历史解读

还有一位兵部尚书兼山东布政使铁铉,靖难期间不肯屈膝燕王,曾召集溃败兵卒誓死坚守济南,险些以诈降计害死了朱棣。

此时济南沦陷,铁铉很快被抓到南京,左右侍从令他觐见新帝,谁知铁铉偏偏不肯,反而转身背对成祖,就是不肯行礼,也不说话。

朱棣见状大怒,喝令左右将他的耳朵、鼻子全都割下来,上锅蒸熟,再塞入铁铉嘴中,最后也把他凌迟处死。

恨气难消的朱棣似乎杀红了眼,端的是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又派人陆续拿下户部侍郎卓敬、右副都御史练子宁、礼部尚书陈迪、刑部尚书暴昭、侯泰、大理寺少卿胡闰,苏州知府姚善、御史茅大方等不降者,这些建文朝忠臣义士,面对锦衣卫所施酷刑,没有一人肯屈服跪地,结果都备受荼毒,有的被打掉牙齿,有的被割去耳舌,还有的被肢解手足当场疼死,总之全都被害。

杀完这些人,朱棣又担心他们的家属会联手复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将这些人的亲朋一一抓捕斩杀,可以想见当时场面,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惨状难以言表。

历史解读

这其中还有位著名学士方孝孺,字希直,乃大儒宋濂的学生,人品才华备受同辈人推崇,靖难之役时,建文派兵抵抗燕军,所有讨敌檄文均出自他手。朱棣入南京后,大多官员见风使舵主动归附,而方孝孺誓死不降,结果率先遭捕下狱。

实际,朱棣当初举兵南下时,谋士僧道衍曾对他讲:“南京有位方孝孺,此人学问很高,主公若是拿下南京,请千万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也就断绝了。”

因此朱棣并没想杀他,可是过了几天,百官奉燕王继承帝位,朱棣因情况特殊,担心继位遭受非议,觉得方孝孺深受文人爱戴,于是叫人延请他来。

那方孝孺一入宫门便放声大哭,朱棣忙从龙椅走下安慰他,请他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故事。

不料方孝孺反问他道:“成王何在?”朱棣叹口气道:“他已自焚身死。”方孝孺道:“那何不立成王弟弟?”朱棣耐着性子回答:“国家初定,需要长君治理,还请先生帮助草拟诏书。”

不想方孝孺投笔于地,边哭边骂:“篡位逆臣,诏书誓死不写。”结果,朱棣闻言大怒,一番刑具伺候,便将方孝孺千刀万剐,并灭十族,方孝孺遇难时年仅四十六岁,因他株连被杀者多达八百七十多人,流放边境者更是不计其数。

历史解读

还有一位御史景清,原姓耿,为人倜傥豪迈,崇尚墨家气节,堪称荆轲式英雄人物。他随众臣一道出降朱棣,被官复原职。

方孝孺等人死后,不少亲朋曾当面指责他贪生怕死,景清也不争辩,但他每次上朝,都会怀揣一把利刃,耐心地等待行刺成祖的机会。

可惜,朱棣初登大宝,本来对谁都不放心,手下又豢养着一批忠实的锦衣卫,渐渐就有人发现了景清的不正常。

一天早朝,成祖突然下令搜查所有百官,很快便搜出景清身上那把匕首,左右武士顿时一拥而上,按倒景清。

朱棣惊讶地问他为何要这么做?景清坦然笑道:“我欲为先帝复仇,谁知天意如此?可惜、可惜。”气得朱棣瞬间脸色铁青,下令把景清五马分尸,再加磔刑处死。

历史解读

这还不算,几天后,朱棣一次午睡,梦见景清执刀绕殿柱追杀他,醒来不觉惊出一身冷汗,认为是景清变成厉鬼前来索命。震怒之下,朱棣下令抄灭景清九族,并加以株连,凡与景清有关之人概不放过,一律诛杀,直杀得尸横遍野、哭爹喊娘。经此一番浩劫,景清家乡草木同悲、鸡犬不闻,完全变成一片恐怖的废墟。时人称之为“瓜蔓抄!”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在这面镜子里会看到不同的景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明朝之谜: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大开杀戒?恐怖的“瓜蔓抄”是什么意思?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何放弃14阿哥选雍正?因他看见清朝2大隐忧,只有雍正能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和雍正的性格差距,康熙和雍正是啥关系,康熙临终谈雍正

    ▲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成为历史上的雍正帝。(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说起十四阿哥胤禵,可以说是一位军事天才,这在康熙二十多个皇子中是很少见的。就连十三阿哥胤祥在军事上的造诣都不如胤禵。康熙五十七年,胤禵受封抚远大将军,率大军征讨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行前,由康熙在太和殿亲自授印,还用的是正黄旗,王公

  • 康熙最长寿的儿子,没有参与九王夺嫡,一生淡泊名利安稳度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每每到了皇位继承的时候都会有一场或大或小的权力的争夺,小到人心惶惶,大到引发政变,极难能有几场安安稳稳的权力更替。要不就是继承人太小,容易大权旁落,要不就是有好几个适龄的继承人,在各种势力的支持下为了最后的宝座争得你死我活。即使是有的继承人真的不想参与这场政治斗争,但是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

  • 吴三桂的尸体,并没有被康熙下令分尸示众,多亏了才女陈圆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时候,清朝的实力早已不是刚入关时的那个清朝,虽然,吴三桂是当时举世无双的将领,其久经沙场、军事才华了得,但是,吴三桂年事已高,又没有得力的继承人,再加上耿精忠等坑队友。吴三桂的反清事业最终失败了,不过,对于结果吴三桂并不能得知,因为他在康熙十七年病逝于衡州。在史书记载中,三藩之

  • 她是康熙的宠妃,可她爱的却是,那个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宠妃们的故事,康熙初见弘历是哪集,康熙与太子妃全文免费阅读

    康熙九年,紫禁城的某一座宫殿内,在众人的忙里忙外之下,一生婴儿的啼哭打破了殿内紧张的气氛。听到母子平安的消息之后,年轻的康熙皇帝连忙大步走进宫殿之内,眼见着刚刚产子,气血虚弱的孩子的母亲,康熙皇帝不禁大感爱怜。因生子有功,此后这位女子大受宠爱,后来被册封为惠妃。惠妃册立成妃的时候,宫中久久未曾立后,

  • 甄嬛传:雍正断气前,为何非要甄嬛喊那两字?那年杏花微雨终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对甄嬛的感情一直都是讨论热点,他对甄嬛到底是爱还是在移情呢?还真的不好说,如果说是爱吧,雍正给甄嬛的封号却是莞,也就是纯元的小名,看见甄嬛妹妹玉娆酷似纯元的脸之后,也是动了想要玉娆的念头,就连甄嬛穿了旧衣也大发雷霆;但是如果说只是移情的话,雍正会因为想起甄嬛怕雷,大晚上对华妃弃之不顾,而是跑到甄

  • 18岁少女,认李鸿章侄孙女当干妈,干爹一把推倒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侄女简介,李鸿章最小的曾孙女,李鸿章宝贝被人偷了

    她双眼通红,恶狠狠咒骂,“哪个混蛋干的?说出来,干妈给你出气!”养女捂住嘴,缩在床上拼命摇头,“干妈,你打死我吧……”李国秦捶胸顿足,指着丈夫张福运,“快说呀,你干爹也饶不了他!”可话还没说完,张福运扑通跪在地上,“我喝醉了酒,一时糊涂……”李国秦吃惊地张着嘴,浑身颤抖,随即眼前一黑,一头栽倒!李国

  • 乾隆告诉儿子千万不要杀和珅,但嘉庆不听,15年后才明白其中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和珅,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多人都看过那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剧中纪晓岚与和珅互相斗智斗勇,闹出了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虽然在剧中,和珅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阴险、愚昧,好耍小聪明,暴敛巨贪的小人形象,遭到了很多人的不喜。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之中,和珅虽然也很贪财,但是他绝对不算

  • 我国边境这个岛屿,清朝时被此国夺走,2007年终于要回来一半以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这里归属黑龙江省将军府管辖,属于我国边境的重要领土,这座岛屿虽然无人居住,但正因为这样,岛上物产很丰富,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湿地,这里珍稀鸟兽很多,资源丰富,同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作用。当年沙皇大肆侵略扩张,进攻远东,逐渐逼近额尔古纳河,康熙皇帝也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宣称黑龙江上下及通此

  • 邬思道失算 雍正这一做法太狠了 却让人拍手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天一大早,雍正和老八就来到皇宫之中拜见康熙了,二人都向康熙请求办理刑部的案子,邬思道知道这件事之后,气的收拾东西就准备离开四爷府,但是雍正却让他再等一夜,邬思道便只好等了一夜。雍正随后便让人准备了一大缸凉水,并且屋中放了好些个炭盆,一冷一热,雍正终于如愿以偿的得了伤寒,消息报到康熙那里,雍正需要

  • 为雍正皇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却在后期背叛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真正的历史却并非如此,隆科多没有背叛雍正,也不可能背叛雍正,他们之间最大的问题是隆科多权利过大影响到了皇权。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佟国维的儿子,从康熙五十年开始就出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掌管京城的卫戍工作,并长期充当康熙皇帝在京城的眼线,深得皇帝信任。隆科多于雍正的关系由于四阿哥胤真从小由孝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