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死前做了一个决定,导致了数百年后北魏王朝的悲剧

汉武帝死前做了一个决定,导致了数百年后北魏王朝的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95 更新时间:2023/12/14 3:05:35

汉武帝一生中只有六个儿子:太子刘据、齐怀王刘闳(早逝)、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少子刘弗陵。

征和元年(前92年),影响极大的巫蛊事件开始,而这个事件发展到后来,很多人牵涉其中,长安城内人心惶惶,贱人江充为了一己之利,将太子刘据牵扯进事件之中,引起了汉武帝的反感,刘据斩杀江充却被人诬陷谋反,汉武帝愤怒之下要抓捕太子,太子无奈逃离长安,后死于非命。汉朝继承者之位空出。

大哥和二哥都去世,让汉武帝三子燕王刘旦看到希望,觉得是时候轮到自己,于是主动请求回长安侍奉父皇,而汉武帝看出他想要太子之位,直接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还将其封地削减,以示惩戒。四子刘胥对政事从来都不上心,直接被排除在候选继承人之列。五子刘髆本来自己没啥心思,但是有一个坑货舅舅李广利,在李广利一系列作死动作后,导致自己家被灭族,刘髆在惊恐之中去世。这样折腾下来,汉武帝的继承者便只有幼子刘弗陵。

汉武帝很喜欢自己的小儿子,但是在洞察一切之后,汉武帝反而对立幼子为帝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对于幼子刘弗陵,汉武帝非常不放心:孩子年纪小,孩子的老妈钩弋夫人也非常的年轻,一旦孩子继承帝位,钩弋夫人势必会临朝听政,谁都不能保证钩弋夫人不会成为第二个吕后。

经过再三考虑,汉武帝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于此同时,赐死钩弋夫人,命冠军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辅助朝政,这便是“立其子、杀其母”的做法。我们且不说,汉武帝死前的这个决定开了西汉权臣主政的局面,光是“立其子、杀其母”这个做法就开启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这样的做法虽然在两汉、三国、晋朝没有被历代统治者效仿,但是到了数百年之后的北魏,这竟然成了一项“基本国策”。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主政之时,决定立长子拓跋嗣为太子,但是为了避免后宫干政,他想起了汉武帝的做法,于是亲口告诉自己的长子:杀死你的母亲刘贵人,是为国家长久之计。当时拓跋嗣才十几岁,接受不了为了皇位舍弃母亲的做法,整日哭哭啼啼,最后干脆逃走。拓跋珪转而想立清河王拓跋绍为太子,也是将儿子叫到面前,说了同样的话:杀死你的母亲贺夫人,是为国家长久之计。就在拓跋珪准备动手时,被贺夫人知道消息,贺夫人悄悄派人去向儿子拓跋绍求助,拓跋绍干脆组织了一批人进宫,杀了自己的父亲。

拓跋嗣得知父皇死讯之后,在大臣们的帮助下杀掉了拓跋绍与贺夫人,登基成为北魏的第二代君主。拓跋嗣很不赞同自己父皇立其子、杀其母的做法,但作为儿子又不能武逆自己的父亲。他一直犹豫,所以在立儿子拓跋焘为太子的时候,并没有立刻杀死他的母亲杜氏,后来杜氏死的比较早,没有看到儿子做皇帝。于是“子立母死”就成为北魏的一项“基本国策”。

当初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要求“立其子、杀其母”,完全是为了杜绝后宫干政,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阻止后宫干政,因为小孩子亲生母亲被杀,但是也需要其他女人照顾,一旦孩子做了皇帝,养母也就地位尊崇,一样可以进行后宫干政。所以,北魏的后宫干政在历史上是非常严重的,真是有点讽刺,也是一个悲剧。

延昌四年,“立其子、杀其母”被北魏宣武帝元恪废除,结果废除后第二年他就死了,6岁的儿子继位,小皇帝的母亲疯狂的干预朝政,最后北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小佛在想,北魏难道自带后宫干政“基因”?其实想来,还是皇帝短命,等不到儿子长大就死了。

参考资料:《魏书》、《汉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中原男子为啥不愿娶匈奴女子?5大原因,最后1个让人羞于启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的女人为什么不嫁匈奴,为何古代中原男子不娶匈奴女性,为什么中原人不愿意娶匈奴的女子

    ▲古代为了两国交好,皇帝常将公主下嫁它国和亲。(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在中国历史上,匈奴侵扰中原王朝边境长达800年之久,而西汉初期的和亲,缓和了汉匈关系,让汉朝统治者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民生与经济的复苏上,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充足,开启全面反攻匈奴,扭转了汉匈态势 。不过,匈奴人野心勃勃

  • 这种蔬菜,汉朝皇帝下令不能吃,更不能祭祀,现在人吃得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以前中国人能吃的蔬菜有哪些,皇帝菜哪些人不宜吃,祭祀一般用的蔬菜

    像我们今天吃的烧饼,早在西汉就已经从西域传入,当时叫胡饼,上面有芝麻,至今在新疆还有,称之为“馕”。当时,皇宫的厨师为了让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还创造性地培育了温室蔬菜。即《汉书循吏传》中说到的“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意思是在屋中烧火,提高温度,这样就能种

  • 摆空城计,为何要安排4名士兵扫地?原来诸葛亮在告诉司马懿1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空城记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桥段之一。(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然而,司马懿率领麾下十余万大军,真的会因为一座空城就吓得退兵吗?其实,诸葛亮和司马懿堪称是心灵相通,这4名士兵在门口扫地,已传达了诸葛亮想告诫司马懿的一切,个中玄机耐人寻味。所谓的“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这是三国演义最精彩

  • 刘邦为何杀了韩信却不杀萧何?原来是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杀韩信萧何为啥没求情,刘邦谋略不如韩信治国不如萧何,刘邦杀掉韩信的真正原因

    项羽毁灭了旧秩序,但是没能建立新秩序。最终,被刘邦取代。朝代更替的过程,需要两种人:旧秩序的毁灭者和新秩序的建立者。维持一个朝代则只需要一种人:视权威为神灵,视规则为禁律的因循守旧者。韩信、彭越、英布是前者。这样的人,一方面在新秩序中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一方面很容易颠覆新秩序。一代战神,没有敌手以后

  • 他是关羽兄长,为何要千金悬赏关羽人头?关羽被害后又放声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徐晃的字是公明,今天的山西洪洞人。他年轻时在家乡做一个低级官吏,后得到杨奉的赏识,在杨奉战败后,投奔曹操,成为其麾下得力的将领,并屡立奇功。徐公明最为人称道的是败马超和解襄樊之围。话说,公元211年,马超为报杀父之仇,从西凉起兵,讨伐曹操。西凉的兵以剽悍勇猛,威震天下。曹孟德也想西并关中,可面对十万

  • 蜀汉根本无法与曹魏抗衡,不要被《三国演义》给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往后十年,这三个国家基本上都没什么变化,不过蜀汉一直在讨伐曹魏,但仍然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到了后期,曹魏的权力已经落到了司马氏的手中,正是在263年的时候,司马昭灭掉了蜀国。因为三国演义的存在,所以有很多朋友对这段历史自然是非常熟悉,同时我们也会被张飞,关羽,刘备这三人结义的故事所感动,也会因诸葛

  • 为何千古一帝秦始皇没有皇后,有3种可能原因,第2个很实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秦始皇的话,如今也是被后人所熟知的皇帝,在秦始皇当上了皇帝之后,更是设立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开创了度量衡,只可惜之后的焚书坑儒还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的。秦始皇首先开创了皇帝的称帝,随后也才产生了皇后的说法。然而大家也都知道,皇帝在后宫当中都是有着佳丽三千的,秦始皇的话则是在后宫中有

  • 他实力不输赵云,身为武将却遗臭万年,和前辈赵云处境反差太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刘备面前,或许是因为赵云的性格使然,一旦选择了要追随的君主,那就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对方效力。话说刘备能够有这样的武将,其实也是他的福气。在当初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也是急着要给自己的好兄弟报酬,赵云极力劝阻刘备,但是当时的刘备根本就不听不进去劝告。也正是因为刘备的一意孤行,最终落下了个病死白帝城的结

  • 他才是三国里最冤枉的一个人,能力无可挑剔,却因诸葛亮命丧黄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诸葛亮的眼中,觉得魏延在来投奔刘备之前,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前任主公韩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跟刘备表明真心。当然了,这样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忠心,但诸葛亮却觉得既然魏延能够这么对待自己的前任主公,那也难免之后依然会有这样的做法的。也有人觉得魏延是刘备内定的“汉中王”人选,必然善于争斗,但与诸葛

  • 他曾经历吕后执政,一辈子似乎没作为,凭啥被称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后为什么宠爱刘长,经典传奇吕后,张良吕后

    公元前157年的夏天,统治了天下二十三年的汉文帝在未央宫驾崩,遗诏中特别嘱咐大家不要悲伤。因为我没有什么德行,也没有帮助到百姓,如果再让大家为我哭丧,那就太对不起天下人了。你们该嫁娶的嫁娶,该喝酒的喝酒,该吃肉的吃肉……我的霸凌周围的山川保持原样,不要去改变它。后宫的妃嫔,从夫人以下到少使,都送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