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藩之乱中的郑氏政权

三藩之乱中的郑氏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14 更新时间:2023/12/18 3:09:06

历史行程

2023-02-04 11:40

广东

已关注

明末抗清战争之所以多次功败垂成,很大因素是各势力纷纷各怀鬼胎,互不配合,甚至隔岸观火,希望借助清军消除异己,如何腾蛟攻打大顺军“忠贞营”,郑成功坐视李定国败走缅甸后方才挥师饮马长江,致使各军皆被清廷各个击破。这一点直到三藩之乱时仍未改变。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二藩起兵反清,并向郑经发出邀请,意图共同对敌。对此,郑经虚与委蛇,一心借机恢复闽粤沿海郑氏故地,遂打着“援闽”旗号,渡海而西,联络旧部,一时间,“精忠之海澄总兵赵得胜首约,同官刘国轩等皆附于经”,把耿精忠的老窝拿下大半。此时,郑经又狮子大开口,派人请求耿精忠将漳州、泉州二府“借”给郑氏屯兵,耿精忠不肯答应,于是郑经悍然出兵,拿下泉州、潮州、漳州,与耿精忠大打出手,使其陷于南北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面对这一局势,吴三桂多次派出使者,打算调停两方,约定“画枫亭之界守之”,郑经拒不同意。为了继续维系反清联盟,吴三桂作出重大牺牲,督促尚之信将惠州让给郑经,希望他能帅水师北上,再如乃父一般深入长江,隔断清廷南北动脉,不料郑经收下惠州之后,又出兵夺取汀州,几乎两面包夹耿精忠地盘。其实,这里就能看出郑经战略眼光上的短板,只顾眼前漳泉金厦利益,不能正确分析主要矛盾,坐视清廷从容调兵遣将,与吴三桂对峙于两湖地区。

另一方面来看,郑经其实颇为“精明”,从准“盟友”手中抢些地盘,总比挥师进入长江直面清廷压力来得划算,但也正因如此,当清军主力自仙霞关入闽后,其斗志便大幅下降,开始左右摇摆。此时,康亲王杰书派人送来劝降信:“郑氏害日深而延建又失,跋前疐后,其谁与守?何不束身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贻郑禽乎?”耿精忠犹豫再三,还是决定重投清廷,可以说,郑氏在南线的压力是促使其“反正”的重要原因。

耿精忠投降后,康亲王杰书还修书一封,派朱麟、 庄庆前往厦门与郑经和谈。信中说:“倘转祸为福, 归顺本朝, 共享茅土之封, 永奠山河之固。 传之子孙, 岂不世世食报无疆哉!”而郑经仍引高丽朝鲜例,拒绝和谈,却也逡巡不进,仅是固守沿海据点而已,由此,清廷得以集中主力对付吴三桂军。其后,清廷在福建复设水师提督,并“大开修来馆于漳州,不爱官爵资财玩好,凡言自郑氏来者皆延致之,使以华毂鲜衣炫于漳泉之郊,供帐恣其所求,漳泉之人争相喧述……不终岁,其五鎭大将廖琠、黄靖、赖祖、金福、廖兴以所部降,郑奇烈、陈士恺等继之,林翰、许毅等皆被用,郑氏始上下相猜阻。”

康熙十八年,因吴三桂已于上年病死,其麾下诸将皆无战心,清廷前线压力大减,遂开始在闽粤地区发起攻势。至康熙十九年,全闽皆已收归清廷,郑经退守台湾,从此再未返回大陆。 康熙二十二年,清廷水师提督施琅跨海征台,明郑政权灭亡,但其命运其实早已注定,贪小利者终吃大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都是皇太极的妃子,孝庄为何远比不上“二婚”的海兰珠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孝庄爱极了皇太极,可即便她为他生下了儿子,也无法与宠冠后宫的姐姐海兰珠相比一二。公元1625年,思念夫君的孝庄浑身装扮一新,然后欣然前往皇太极所在的大殿去给他请安,可当孝庄刚走到殿门处,便听见里面传来姐姐海兰珠如同珠玉落盘般的娇笑声。孝庄闻声尴尬地停住了脚步,原本一颗热切的真心马上就凉了下来,也正是

  • 乾隆的真实长相:被一位外国画师画了下来,和现在的一位明星很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清朝的历代皇帝,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要数乾隆了。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是一代明君,不仅完美地承接了康熙开创的大清盛世,更是平定内乱、开疆拓土,让清朝百姓又过上了几十年安定祥和的生活。有的人怪罪他晚年“闭关锁国”,致使中国无法与“世界”接轨,导致中国的发展遭到了限制,才有了日后的鸦片战争

  • 顺治帝给康熙留了四位辅政大臣,真正圆满结局的只有这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顺治醒世歌全文,顺治怎么死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虽然康熙是一位铁血帝王,但是他当初登基的时候,也还只是一个八岁的奶娃娃。皇帝年幼,上一任皇帝难免会为他找可靠的大臣辅佐。顺治帝去世之前,给康熙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能得顺治帝亲封顾命,这四位大臣自然是他信任之人。四位辅政大臣最开始的时候,的确尽心尽力辅佐康熙,稳定国

  • 为何胤祥会被雍正封为铁帽子王?慈禧为何要废除胤祥后人的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通常清朝的铁帽子王都是清初开国时期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皇室宗亲以军功而获得,清世宗雍正皇帝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是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他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军功靠着皇帝的恩封而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不过后来在慈禧太后掌权期间,怡亲王爵位被废除了。那么胤祥为何会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为何后来慈禧

  • 顺治皇帝驾崩后,小玄烨问父皇去哪了,孝庄太后:他,做和尚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顺治驾崩玄烨登基,福临儿子玄烨出生,怀玉玄烨

    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死亡嘛,谁都避免不了,还没有人能够真的长生不老,那是传说中的神仙,而皇帝也是人,所以也会死,不过就是走得急了点,才24岁。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正常的死亡事件,却被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顺治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出宫外的同时,另一个消息也在北京城的茶馆里神神秘秘的

  •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功臣,却成为道光皇帝的替罪羊,被发配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及影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也是在这一年,工业革命浪潮正在改变世界。一开始,英国人还是衣冠楚楚、含情脉脉,颇有几分绅士风度。但他们显然失算了,清朝政府不仅税收奇高,对洋人生产的洋玩意也不感兴趣。看着每年几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流入中国,他们实在坐不住了。一块板砖,盖楼是原料,杀人是凶器。鸦片这个东西也一样,本是珍贵药品,管控不好、

  • 末代皇帝溥仪与民国元首张作霖二人之间的“送礼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1919年,紫禁城突然收到一笔巨款,溥仪的父亲载沣打开一看,原来是奉天代售皇产庄园的款子。那时候紫禁城的开销全靠民国政府的施舍,或偷偷盗卖文物国宝度日,现在意外地收一笔数目不小的钱,自然对张作霖感激不尽。随后,由内务府选出两件古物,都是国宝,一件是《御制题咏董邦达澹月寒林图》画轴,另一件是一对乾隆款

  • 开国皇帝才能称“祖”,清朝为什么一反常态有三个皇帝敢称“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帝王庙号的起源中国历史之中的帝王庙号实际上是起源于最古代的商朝,从那个时候开始,位于华夏中原地区的商朝就朝着四方不断传播自己的文明。这些带着华夏子民开拓四方,扩大疆域的皇帝因为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有巨大的功劳,所以在史书的记载之中会专门的为他们举行一个盛大的礼仪环节,这个礼仪环节就是为君王建立宗庙,在继

  • 乾隆的一个玉马竟成了和珅与咸丰的淫乐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据《清代外史》记载,和珅的府中恰巧也藏有一匹玉马,高二尺,长三尺余,通体洁白温润,竟与乾隆皇帝的玉马一模一样。原来和珅知道皇帝有这么一件宝贝后,觉得把这么好的宝贝锁入大内库房实在是可惜,于是暗地里花重金贿赂看管库房的太监,将那匹玉马偷偷的盗了出来,藏进了和府。和珅不仅对此玉马爱不释手,还为这匹玉马开

  • 皇帝故事《乾隆有多少个儿子 乾隆为何选择嘉庆帝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老了以后,继承人的选择对皇帝和国家都是一件大事。继承人没有过错甚至立功都是好的。如果成为昏君,不仅国家危在旦夕,就连末代皇帝也会被后人诟病。你会选择什么继承人?乾隆皇帝一生有17个儿子。为什么他最终把王位传给了第十五王子颜勇?真的是像《颜夕宫》里演的那样,因为爱魏吗?我们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