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时有2个县,大宋和大辽都不敢得罪,福利极好,移民蜂拥而至

宋朝时有2个县,大宋和大辽都不敢得罪,福利极好,移民蜂拥而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797 更新时间:2024/2/18 4:18:53

朝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软弱挨打的可怜样子,但是事实上到底怎样,其实史书给予了比较详细客观的答案,只是很少有人去仔细审视史载的细节,反而喜欢被演义甚至各种流传的说法所迷惑。今天我们暂且不论宋朝的真实情况,我们来看一下宋朝时的2个县,这2个县非独特,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们的福利极其好,大宋和大辽两个大国都不敢得罪,那么这2个县是什么县?在什么地方呢?究竟它们有什么独特之处使得两个大国都不敢得罪以至于移民都蜂拥而至呢?

这两个县一个叫容城县,一个叫归义县,它们能够得到如此待遇,都有赖于地理优势。它们处于宋朝和辽国之间的边境地带。那么都奇怪了,一般来看,两国之间的边境地带都是最容易受到战争冲击,或者说最易受到战乱之苦之地,为这两个县不但没有受到战乱之苦,或两国士兵的双侵略,反受到格外的优待呢?

这主要跟宋朝和辽国的方略有关,不过若追溯源头,倒是要追到五代时期,因为五代时战乱频仍,朝更替的速度也特别快,导致了割据势力和政权纷纷并立于世,当时后晋给辽国割让燕云地区的时候,这容城县和归义县就在其中。到了后周时,军事势力强大了,就把容城县的南部和归义县的南部都给收了回来,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雄州,以管理这两个县。赵家夺取天下建立宋朝后,这一问题就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但是赵宋没有更改,而是继续实施旧策,也以雄州统管容城县和归义县作为和辽国对峙的方式。

既然宋朝如此作为,那么辽国方面自然也不示弱,照着宋朝的做,他们在拒马河的北边,即容城县和归义县的另外一部分,也设立容城和归义。这样以来,在拒马河的两边就出现了2个容城县和2个归义县。

辽国对拒马河北岸的容城县和归义县有实际控制权,而宋朝对拒马河南岸的容城县和归义县具有实际控制权。但是对外喊的时候,双方都对容城县和归义县的老百姓说他们才是全部容城县和归义县的统治者。

这样以来,这两个地方的老百姓一时间反而变得非常吃香,因为两国都在争取此地的民心。这就有意思了,有史学家说宋朝的这两个县就像我们今天国际上常说的“共管地”,比如欧洲的雉岛,属于法国和西班牙共同管理的地方;再比如摩泽尔河区域,则属于德国和卢森堡的共管地。

那么宋朝和辽国是如何在这块共管地上展开没有硝烟的战争呢?话说当时的宋辽形势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状态,大宋朝一直渴望北伐收复燕云故土,而大辽则想通过南征抢得雄州失地。但是最后双方打了很多年,互有胜负,结果还是僵持,最后在公元1004年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个盟约非常重要,无论对于大宋还是对于大辽。

澶渊之盟的主要焦点,就是以拒马河为界限,拒马河之北属于大辽,拒马河之南则属于大宋。因此以来,拒马河两边的地区便成了缓冲区。那么处于这块缓冲区的老百姓生活到底怎么样?根据史载来看,这两个地方的老百姓被称为“两属户”,即同时要向大宋和大辽纳税,同时要为两国服差役。后来,宋朝方面还对自己管辖内的容城县、归义县老百姓做出更为苛刻的限制,比如禁止和辽人通婚,比如不准私自离开本州界。大辽方面也有限制,跟宋大同小异。

既然如此,为何还说这两个地方吃香呢?那是因为我们被自己的想象欺骗了,因为在我们通常的认识里,纳双份税,还限制自由,肯定生活很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所谓的税,其实都是象征性的税,叫“马椿火牛草”。另外如果一旦遇上荒年,或者稍微守城不好的年景,这“两属地”的老百姓几乎就发了,为何?因为宋朝和辽国都要为了体现自己的意志和争取这两地老百姓的民心,都纷纷拨出巨额的物资进行救助,以体现自己的大国之恩。比如宋徽宗时,一年雄州发生灾荒,老百姓不仅要求免税,宋朝还赶紧给予了大量的物资救助。再比如在公元1076年,雄州老百姓要求军粮二三万石,宋朝政府不仅立即答应了要求,直接拨给3万石,还把很多物资减价甚至半价卖给容城县和归义县的全体老百姓。

而与此同时,辽国方面也宣布赈济“两属户”,宋朝方面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向当地官府下达命令,密切关注辽国的举动,绝对不能在物资赈济上输掉而因此失去了民心。但是到了第二年,就是公元1077年,辽国果然采取了行动,辽国宣布向两属地58村的首领和154户给予官吏赈贷。宋朝方面的雄州政府一看赶紧报告朝廷,朝廷立即就给予了回复和批示,免除所有雄州地区两属户的赋税,同时向他们赈济大米大豆等粮食物资。

这种情况很有意思,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比如到后期还有更神奇的事例,比如辽国方面要在自己控制内的容城县和归义县实行征兵,辽国内的容城县和归义县老百姓极其不满,不堪其苦,于是纷纷弃家投奔雄州,据史载最多一次人数高达2万。雄州方面一看,立即拨粮米进行安顿,同时还写信谴责辽国方面的容城县和归义县管理者。从这起事件之后,辽国方面再也不敢让“两属户”服兵役了。

容城县和归义县这两地的居民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主要得益于宋朝和辽国双方政府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智慧,因此使得这两地百姓虽为“两属户”,却福利极好,许多其他地方的老百姓看到后,大量移民蜂拥而至,这两地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关于宋朝这个“两属地”之事,在历史上也成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感受唐代文化!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免费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 米浩)近日,位于西安博物院旁的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向民众开放参观,展示了唐代服饰、发饰、乐器、饮食文化及住宅影像等元素,以多角度、多维度呈现唐代市井生活。据《长安志》记载,安仁坊“皆是亲王外家,甲第并列,京城美之。”据现有文献及墓志记载,至少有30多位名人曾

  • 宋金军队实力分析 北宋为何面对金兵一触即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为什么打不过金兵,金兵入侵北宋图片,北宋80万禁军打不过六万金兵

    在辽国的高压政策下,女真发展缓慢,臣服于辽一百多年,但高压政策也激起了女真族的强烈不满。完颜阿骨打开始起兵反辽,当时阿骨打能够凑齐的人数只有两千五百人,就凭这两千五百人,阿骨打战胜数万辽军,慢慢扩大自己的实力,不过,直到阿骨打建国,也只不过才区区几万人马,而就是这几万人马,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以摧枯

  • 太子之争李琩为何败给李亨?唐玄宗:少开涮杨贵妃,朕在下一盘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一直认为,当初唐玄宗不惜杀了太子李瑛,就是想让李琩上位。既然如此,怎么就被李亨“摘桃子”了呢?对这个谜团,后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李琩的生母武惠妃死了,他失去了庇护,二是李琩的老婆杨贵妃被父亲夺走了,唐玄宗为避免尴尬只能抛弃李琩。老妈死错了时间,老婆走错了房间,李琩被两个女人坑了。真的是这样吗?

  • 金朝从盛世到灭亡,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为何衰落得如此之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金朝灭亡的真实历史,金朝迅速衰落的原因,金朝灭亡的程度

    公元1127年,金国出兵灭掉北宋,发生了让无数国人悲愤的“靖康之耻”。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来势汹汹的金朝从繁荣走向灭亡,却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金朝为何衰落得如此之快? 金朝的繁荣和衰败 建国初期,金朝还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王朝。金太宗意识到自己的军队实力强劲,于是便致力于开拓领土,最终金朝领地一

  • 唐朝有一无赖地痞,草草埋葬亡父时偶遇龙穴,三十年后成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龙穴传奇,唐朝第一酷吏,葬在龙穴有什么征兆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低微且具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他曾是唐朝忠武八都将之一,是神策军将领,是西川节度使,还被唐昭宗封为蜀王,而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头衔则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开国皇帝,他就是王建。王建石像图一.英雄不问出处王建出身贫寒,家里世代都是做饼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商小贩。早年的

  • 英宗复辟,要整死恩人,锦衣卫抄家后,大笑三声,拔刀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锦衣卫拔刀,明朝锦衣卫有多厉害,英宗北伐

    于谦被抓,主审此案的,是死对头徐有贞。他豁出老命,要取于谦项上人头。锦衣卫头子领旨后,提刀抄家,可一进门,家徒四壁,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正尴尬时,突见一破屋子挂了把大锁,于谦拼命用身体护住。众人以为拿住了把柄,一脚踹开门,眼前的一幕,令众人潸然泪下:屋子里满满当当,全是御赐的蟒袍、宝刀,却不见一粒珠

  • 南唐后主李煜:成功的诗人,失败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世称李后主。他登基之时,南唐已经奉北宋为正朔,在江南苟延残喘。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曾数次派人召他北上,李后主都不肯。同年10月,宋军南下金陵,次年攻下,李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即位后,进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

  • 朱瞻基一天娶2女,乐不思蜀,几年后,一个含恨出家,另一个成千古妖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大老婆胡皇后,闺名善祥,芝麻官胡荣的女儿。因为卑微,她做梦也没想到,会被朱棣钦点为“太孙妃”。胡善祥排行老三,少女时,她见过最励志的女子,就是大姐,一个被成祖恩宠的女官。而惊喜来得太突然,跪恩那一刻,她喜极而泣。朱瞻基是钦定的接班人,做他的王妃,将来就是皇后!可欣喜之后,胡善祥十分担忧,丈夫人好吗?

  • 东晋驸马桓温把当朝皇帝司马奕逼成阳痿,逼其离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名将桓温,桓温是谁,东晋皇帝司马奕

    桓温想废掉当朝第七位皇帝司马奕,但司马奕这个人循规蹈矩、谨小慎微、身上找不到过失可言。因此,桓温总是找不到理由,一直不敢贸然行动。太和六年十一月(公元371年),桓温的一个部下给桓温出了一条妙计,这条妙计诬陷司马奕阳痿而不能生育子嗣,说司马奕的三个儿子都是司马奕纵容后妃与他人私通所生,并非皇帝亲子,

  • 李自成42天的皇帝生涯,看看他在北京的42天都干了什么蠢事!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今天要说的是闯王李自成,在历史上他攻进了明朝的皇宫,但是他只有42天的皇帝生涯,之后就被别人取代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他在北京的这42天都干了些什么蠢事,当你了解之后也会感到无语的。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民众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因为执政者的不够英明,所以受苦的就是老百姓,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