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吊民伐罪,有始有终的殷商王朝之七世而陨

吊民伐罪,有始有终的殷商王朝之七世而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35 更新时间:2024/2/26 17:29:30

史载,高宗有贤子祖己,侍奉高宗极孝,亦称孝己。祖己亦有贤名,武丁祭祀成汤,有飞雉(乌鸦)登鼎而鸣,武丁惧,祖己乃训王修德政,勿念飞雉。武丁帝遂修政行德,天下咸欢。

祖已长且贤,臣民信服,惜其母早亡,晚年的高宗惑于后妻之言,放逐出京,祖已忧郁而死,天下哀之。

当然,也有人猜测,武丁放祖已,是效法其父,让太子长于乡野,了解民生民情,开阔眼界,为将来的继位做准备。

另外,祖己是不是妇好王后之子,亦有争论,因为资料缺失,这里面隐藏的无论是真正的父慈子孝的遗憾,还是惊心动魄的宫斗权谋,也只是众多历史谜团中的一个。

大约在公元前1192年,在位五十九年的高宗武丁崩,子祖庚立,七年而崩,弟祖甲立。

古籍曰“玄王勤商,十有四世,帝甲乱之,七世而陨。”

《史记》亦载:祖甲婬乱,殷复衰,十六年崩,子廪辛立,在位六年,弟康丁立,三十一年崩,子武乙立。

武乙无道,制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戮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子太丁立。

《史记》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武乙无道,让人做人偶,以为天神,又让人偶天神与人搏斗,天神战败则屠戮羞辱之。又以皮革为囊灌血悬挂高处,让人射之,名为射天。

后来武乙帝在黄河和渭水边射猎时,遭雷劈而死,儿子太丁为帝。

武乙帝这种戮神射天的叛逆狂妄,在我们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崇尚鬼神事事占卜的殷商王朝,武乙帝的这种叛逆行为绝对是惊世骇俗不容于世的。

就是殷商之后的周王朝和秦统一之后的封建社会,因为敬天保民和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武乙帝的这种叛逆和大不敬仍是不可理喻不可容忍的。

盖因祖宗之法和天道神鬼之说可以说是古代臣民唯二可以限制王权的途径。祖宗早已化为尘土,天道神鬼却是随时可请,借以警诫君王。如桑楮合生于朝使太戊修德,飞雉登鼎而武丁明政,均实现了王朝中兴。

反之,君王一旦抛弃对天道的信仰和敬畏,身居高位的君王必将失去限制无所顾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祸。

当然,孔圣人曾说过敬鬼神而远之。不过,之后的历代儒学大家始终没有放弃天命、天道之说,原因就在于此:限制皇权。

司马迁是坚定的儒学士大夫,他的《史记》载武乙帝戮神射天而遭雷劈,恰恰反映了作者欲以史劝谏之后的帝王“敬天保民”施行仁政的思想主张。

而在我们今天看来,武乙帝不敬天神的叛逆行为客观上也加速了殷商先民冲破鬼神崇拜的束缚,有利于先秦人民从原始神权的愚昧落后进入文教礼治的文明曙光。

另外,关于武乙帝暴雷震死之说,学者们认为这是祭司、巫祝的报复,武乙帝应该是在出猎时死于一场意外,或者是敌对部落的刺杀。

武乙帝三十四年,崛起于西北方的周族首领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瑴,马八匹。

这时的商王对王朝的危机并非一无所知。据说武乙帝为了对付北方的戎狄,拉拢日渐强大的周部族,封周王季历为牧师(诸侯和方伯之间的区域首领),征伐周围的戎狄部落。

季历奉王命征伐众多戎狄部落,胜多败少,周人的领地也越来越大,周部族越发强大起来。

武乙崩,子文丁立,亦称太丁。文丁帝继位后深感周族的威胁,又觉得父亲武乙之死与周族有关,遂在季历朝贡时囚禁了他,当时季历征伐戎狄有功,却遭君王猜忌囚禁,悲愤之际遂绝食而死。

《竹书纪年》遂有“文丁杀季历”之载。

季历之子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姬昌,他治理周族,反文丁以杀立威之法,而以仁义扬名诸侯,成为远近闻名的贤王。

文丁在位十一年崩,子帝乙立。史载:帝乙处殷二年,周人伐商。

据说帝乙时期,东夷的大部族“人方”又反叛商朝,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帝乙以幼妹下嫁周族首领姬昌,又封姬昌为西伯,暂时缓和了与周族的关系。

帝乙在位二十六年,因为诸侯叛乱和戎狄挑衅,商王朝几乎战争不断,王朝国势日衰。

帝乙崩,子辛立,名受,也叫受德,即末代商王纣。据说因为甲骨文中“纣”“受”同音,帝辛因而被叫做纣王,“纣”字也因帝辛的恶政,永远成为“残义损善”的恶谥。

从婬乱的祖甲到残义损善的纣王帝辛,传国五百多年的殷商王朝终究“七世而陨”,再也没有出现一位像太戊、武丁这样的中兴之君,反而一步步走向末路……

而关于帝辛的继位,史书亦有些许差异。

《史记》载:帝乙有长子微子,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王世纪》载: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微子启、微仲行、受。帝乙以启贤且长,欲立太子,太史据法争之,“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辛立。

这是说帝辛与两个兄长微子启,微仲行为同母兄弟,其母生长子、次子时还未被册封为后,只有幼子辛是封后以后所生,这才能后来者居上,被立为太子。

所以清朝的乾坤帝曾说,太史如果没有因嫡庶之别坚持立纣王为太子,商王朝未必会灭亡。

其实,商王朝的灭亡,商纣王的暴政是一个重要原因,却又不能说是全部因素。

因为不管帝辛能不能继任商王,位于西北,生机勃勃的周族的崛起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反之,已经传承五百多年的商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谁也挽救不了这个王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功臣,为什么他的子孙要被纣王煮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姜子牙为什么打死纣王,西周姜子牙现状,姜子牙第一次见纣王

    介绍生活在吉水地区的周部落在商朝之后能够征服殷商,建立周朝。除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之外,她还得到了众多皇子和一些能干大臣的辅佐。其中,姜子牙太公王是帮助周文王姬昌称霸,帮助其子周武王灭商建纣的主要功臣之一。甚至可以说,太公望是商朝灭亡的最大功臣。至于姜子牙(鲁尚)为什么被称为太公王,是因为周文王临行前曾

  • 司马迁在《史记》中透露:在夏朝之前,中国还存在一个神秘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迁记录的夏朝靠谱吗,夏朝前面有什么朝代,从夏朝开始的所有朝代

    在夏朝的记载之中,相信只要知道一些历史的人,都清楚夏朝的存在共有四百多年。但是由于一些出土文件的记载。可能我国在夏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而且不仅仅存在几百年,而且上千年,一共存在时间差不多一千六百多年。它的朝代名字叫做虞朝,这可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有史料记载的。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我国历史学家的重要人物,

  • 细说殷商迁都历史,商汤立国定都于商丘,为何殷墟遗址却在安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殷墟和殷商,商汤总部在哪里,商汤都城

    1.亳:商汤立国,定都于亳。商族本是夏朝的诸侯方国,后自上甲灭有易后逐渐发展壮大,并逐步从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商汤即位之前,商族都城曾历经多次迁徙,《史记·殷本纪》便记载“自契至汤八迁”,商汤即位之时,都城在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西南)。时值夏桀在位,夏朝统治已经风雨飘扬,商汤为了准备灭夏,便于夏桀

  • 三国里唯一一个让曹操掉眼泪的人,如果他不死就不会有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智谋相近,两者皆聪明机警,谋略深远。两者智商不消说,而谋略和决断力郭嘉还在曹操之上。(曹操的智谋不消说,奸臣之所以奸,就是因为聪明;郭嘉的征吕布、袭辽东、以及曹操大的战略方针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智谋绝对不下诸葛亮)决策力互补。曹操是个性格多面的人,因为本质也是个犹豫的人。但是,每当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郭

  • 蜀汉到底叫“蜀”,还是叫“汉”?不用争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汉算不算汉的延续,刘备的国号是汉还是蜀,蜀汉是属于汉朝吗

    其实从这场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历史,很多人还是挺严谨的。这种态度应该值得我们去学习,但蜀国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蜀汉政权的称呼演变。根据陈寿《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时,使用的国号确实是“汉”。因为刘备一直是以刘氏皇族自居,就像当年的光武帝刘秀一样,他们都打的也是兴复

  • 司马懿的临终遗言到底有何玄机?答案都在这里,一起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懿临终遗言,曹丕临终托孤司马懿,司马懿临终之前是什么状态

    史书是这样记录他的遗言的:“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九州,慎之!慎之!”这番话司马懿是对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说的,大意就是我司马懿一生在魏国做官多年,位极人臣,地位够高了。但是大家都怀疑我有异心,令我十分害怕。我死之后,你们兄

  • 汉末群雄:刘备诱杀韩暹杨奉,刘吕失和互生嫌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览毕大喜,便遣陈登持书前去。过了数日,陈登趋回报吕布道:“韩暹、杨奉,愿为内应,专候将军进兵,会同击袁术,不致有误!”吕布因即起兵,带同张辽、高顺、陈宫、臧霸等一班将吏出城迎敌。行至数十里外,与袁术部将张勋相遇,张勋未敢交锋,闭营自守,静待各军接应;吕布即压营结垒,相去仅数百步。俄而喊声大起韩暹

  • 大秦帝国时期的人均身高有多少?和现代人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基金的力量说到基因,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黑人、白人和黄种人之间的差距,由于问题讨论的仅限于秦朝和现代人,所以这点就谈不上了。但却有一个很好的现实参考对象,那就是忽悠秦始皇,海外有不死仙丹的徐福,他带着出海的30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去了日本,相当于把秦朝时期的人口标本放到了完全不会有外来基因干扰的岛上生

  • 假如刘备统一了三国,可能最先被杀的功臣就是他们2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后世人都认为三国时候的风流人物在后来的太平盛世都不复存在。东汉末年三国演义里面的枭雄数不胜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吕布,也有聪明睿智的诸葛亮,但是里面的风流人物,一代枭雄刘备却更受人欢迎,只是这么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物最后却没有统一三国,大家知道,三国里面刘备手下的得力干将很多,这些人真的可以和刘备同甘

  • 张郃敢骂张飞小儿,为什么就是不敢骂赵云?赵云比张飞还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什么张郃比张飞厉害,正史张飞打败过张郃吗,张郃为啥怕赵云

    在中国历史上,乱世总是充满厮杀纠缠不断,为了利益,又或者为了江山,各方势力割据一方,彼此厮杀多年之后,才最终分出一个胜负,出来一方势力夺取天下,在历史上的乱世之中,最为出名的还是三国时期,三国期间天下动乱,而刘邦却是高举着光复汉室的大旗收归人马,最后在乱世之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至于曹操则是挟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