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清代的皇帝继承方式,在顺治帝之前是由八旗贵族开会议论产生的,不过在顺治之后,便出现多次,是由皇帝自己所指名。24岁就早年驾崩的顺治,育有8个儿子,相传在死前的五天,做出了将皇位给康熙的决定。
大致来看顺治的八个儿子,其中长子与四子早早夭折,有4人在顺治生前都不到5岁,因此完全无法判断,最后能选择的两人,分别是二子的爱新觉罗·福全与三子爱新觉罗·玄晔,也就是后来的康熙。
以年纪来说,福全大玄晔1岁,血统上平等,为什么年纪较长的儿子没被选上呢?相传,顺治就曾问了两个儿子一个问题“你将来的志向是什么?”
福全回答“当一个贤明的王”;玄烨回答是“效法父皇一样,当个好皇帝。”
虽然两个答案都算正确,但顺治认为,玄烨志向远大,福合志向平庸。对于皇帝来说,志向决定了统治天下的眼光与能力,顺治帝自己就是皇帝,了解志向远大,对于皇帝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他会选择玄烨为继承人。
当然了,也有说法认为玄烨被选为太子,是因为他从天花疾病中幸存下来,被认为有“天命”,是天选之子。不管怎样,最终证明,顺治挑选玄烨继承皇位,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定。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玄烨登基时,只有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正式宣布新年号为康熙。因康熙帝尚年幼,顺治帝的遗诏同时指派四大臣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佐康熙帝,因此清朝的政局不受康熙帝实际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帝发动突袭,捉拿了鳌拜之后,掌握朝政。
先前鳌拜掌权时,钦天监官杨光先勾结鳌拜反对西洋学说,发生历狱案,汤若望被判处死刑。八月,因为杨光先从前依附鳌拜捏词陷害汤若望,康熙帝并趁此时间给汤若望平反以往不明之冤。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另一方面,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康熙崇尚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重视自然科学的皇帝,对西方文化也十分感兴趣,自身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素养,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
康熙除了学习西方科技之外还会应用实践,其最突出的,是用科学方法和西方仪器绘制全国地图。康熙还以巡视之便,访求民间的有才之士,例如将在数学方面有很大成就的梅毂成调进宫中培养深造。梅毂成亦通过学习西方数学知识,重新令在明朝被废弃的中国古代数学受到重视。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