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人们肯定都能够想到的是康乾雍三位皇帝,是他们缔造了康乾盛世。清朝取代了明朝,建立了新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由于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着如此多的汉人,自然非常的注意百姓和官员的行为举止。有一个说法就是为什么这个朝代叫“大清”呢?是因为前一任王朝叫“大明”,灭“明”者“清”也,其实也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可见清朝对于民间的思想控制还是很严重的,这也导致了“文字狱”的发生的次数大大增加。
乾隆在世的时候,兴起的文字狱已经多打了130多起,而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尹嘉铨的案子,他是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雍正时期的一位大臣,叫尹会一。他的父亲在当时也是一位很有名的名称,所以他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之下也是满腹经纶,成了很有才学一个大儒。
尹嘉铨在踏入仕途之后平步青云,先后担任了刑部主事、山东济东道。大理寺正卿等职位,简单说就是官非常大,然后又有学问,自然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不仅如此,他还在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人无完人,尹嘉铨虽然很有学问但是缺点也不小,那就是太注重名利了,虽说注重名利也能时刻的鞭策自己,但是伴君如伴虎,惹到皇帝就不好使了。
乾隆对他说:“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治罪,念汝乃父子私情,故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当罪不可逭矣!”就这样,乾隆将尹嘉铨关进了大牢,此时的尹嘉铨已经有70岁的高龄。除此之外,乾隆还在尹嘉铨的一些作品中找到了很多不符合大臣所用的字,像尹嘉铨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尹嘉铨竟然选择用“薨”这个字,要知道在当时这个字一般是由皇室成员所用,而尹嘉铨竟然用在了自己母亲身上,这样乾隆非常的生气,将他打入天牢准备将他处死。
说来可能乾隆皇帝也惜才,命去狱中宣旨的大臣特意带上酒菜给尹嘉铨吃,并且要注意观察尹嘉铨的反应,然后回来报告。宣旨大臣到了狱中,传达了旨意,看到尹嘉铨镇定自若,在谢恩后就坐了下来,尽情的享受皇帝给他带来的酒菜,照样淡定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宣旨大臣一见,急忙回去报告皇帝,乾隆听了很满意,随即召见尹嘉铨,先是数落了他一顿,然后就把他释放让他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