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忠贤掌权时,努尔哈赤的军队为啥就是打不进来?

魏忠贤掌权时,努尔哈赤的军队为啥就是打不进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64 更新时间:2024/1/24 0:42:30

要说在明朝当中的太监谁最出名的话,那毫无疑问的是魏忠贤了。而很多人都觉得明朝的没落与魏忠贤有关,而事实上魏忠贤也的确是一个奸臣,借用皇帝给他的权势杀了很多的无辜之人让当时的官员都是对他恨之入骨。

但他也的确帮皇帝制约了朝堂之中的局势,处理了很多皇帝不好亲自处理的人,而且对皇帝的忠心是毫无疑问的。同时其实明朝灭亡这件事情也不能完全怪魏忠贤一个人,因为魏忠贤掌权时期,明朝其实一直都还能抵挡努尔哈赤的进攻,反而是在他死后的明朝却很快速的灭亡了,而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引发人们的深思?

难以制衡的局面

在古代想要当一个昏君是十分的简单,但是要当好一个皇帝是十分不容易的,因为当一个昏君,什么都不用管就可以了。但是当一个好皇帝的话,就要能够掌控你手下的那些臣子好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而这其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除极少数的开国君王以及中兴之主大多数的皇帝其实是无法完全掌控朝堂之中的局势的。因为他们在臣子之中没有足够的威信,所以就只能通过臣子之间的互相制衡来维持朝堂局势的稳定。

但是有时候局势往往不是那么的容易控制,因为朝堂之上的世家官员大多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主,而这些官员之间又有着非常复杂的各种联姻关系,这使得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利益是一体的,而皇帝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所以皇帝一般都只能采用扶持一些寒门官员的办法来与他们对抗,但是这些官员在进入朝堂之后容易被他们同化。因此这时候大多数的皇帝会选择与自己同样有着姻亲关系的外戚来制衡朝堂之上的局面。

但是外戚同样有着外戚的问题,一个就是容易产生后宫干政的情况,另一个就是有时候外戚的权力过大容易打破朝堂的制衡威胁到皇权。比如说《甄嬛传》当中的华妃的哥哥年羹,他的身份就属于外戚。因此为了用他制衡朝堂当中的局面,皇帝对他就十分的看重。

但这就使得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妹妹华妃都是目中无人对于皇帝产生了比那些臣子的困扰,使得皇帝只好削弱他们的权利。因为如果外戚的权力过于的大,就容易发生皇权被外戚所掌控的情况。

比如东汉末年汉灵帝死后,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引发混乱的原因,就是因为外戚之间的争斗,比如董太后的族人董卓,接到了命令来扶持汉献帝刘协,又或者是何皇后的哥哥何进扶持自己的侄子其实都是如此。

为何皇帝都喜欢用太监制衡局面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能够让皇帝信任的人基本上是没有。甚至有时候你身边最亲近的人,反而有可能害了你。所以这时候皇帝就需要一个只听从自己命令的人来对抗他们,那么究竟谁能够更有效的帮助皇帝,对皇帝更忠心了,那毫无疑问的就是太监了。而这也是为什么皇帝知道不应该让太监掌管权力,却依旧还要这样做的原因。

因为其实在皇族当中亲情并不是一个十分值得信赖的关系,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是互相之间完全的不熟。皇帝宫中的妃子以及子嗣众多除了极少数受宠的以外,其实大部分人都根本见不了皇帝几面,对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情。

而兄弟姐妹之间,由于在未来还会有利益上面的冲突,因此除了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孩子之外,其他大多数皇子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好的。因此这些皇子根本不可能在小时候一起玩,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皇子们关系最好的那些人反而成了从小陪伴他的那些太监。

所以在皇子成为皇帝之后,这些陪伴他们多年的太监就极其容易的掌控权力,因为虽然他们可能会带来危害,但是相比于权臣和外戚来说风险又更小一些。因为太监的权力是基本上完全来源于皇帝的,一旦得不到皇帝的支持那他们必然就只能被屠戮。

就比如说东汉末年的十常侍看似风光无限,但是在皇帝死后手上的权力就基本上丧失了,没有了皇帝的帮助那些大臣根本不会轻易的放过他们,他们所能依靠的其实只有皇帝,毕竟他们都是无根之人自己又无法坐上那个位置。因此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太监的忠心往往比一些臣子还要高一些,所以皇帝才会喜欢使用这些人。

而且太监在一开始也是正常人,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没有能力,反而有一些太监由于从小就跟在皇帝身边,所以自然能够接受到一些不同一般的资源,因此有些太监反而对皇帝是有帮助的。就比如说下西洋的郑和,其实他同样也是一个太监,但是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错的名声。

魏忠贤时期努尔哈赤为何攻不进来

而魏忠贤也自然有着他的作用,因为至少有他,在朝廷当中的臣子就不敢胡作非为,局势上面也能够达到致衡。大家都把力量集中于和魏忠贤进行对抗,所以对于其他的事物就不再关心。因此对于边境方面的问题他们也不会过于的进行干涉,而这些事情自然最后也就到了皇帝和魏忠贤的面前。

而魏忠贤知道自己的权利是怎么来的,与其他臣子不同的是,他们还可以投降加入努尔哈赤的阵营。而他作为太监,皇帝一旦没有了,他也得跟着陪葬。所以对于边境地区的问题轻易放松的,因此在边境地区一直都还可以进行有力的抵抗,使得努尔哈赤的进攻一直取得不了成效。

而在崇祯皇帝继位以后,虽然他的确有心改变现在的局面,但是由于处理事情过于的着急。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代替魏忠贤制衡局面的人之前就将他给杀了,使得朝廷当中的局面失去了控制。

那些权臣最终掌控了朝堂之后,只忙于进行权利斗争,完全不关心这个国家的死活。最终使得民间爆发了极大的不满,边境方面的问题又得不到解决,朝堂上面的大臣又想不出来办法。明朝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自然难以支持下去,最终也就只有走向灭亡。

结语

最后我们可以得知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留下魏忠贤继续制衡局面反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至少有他在整个朝堂的局面就不会那么快速的陷入到一个死局当中,大明朝也就没有那么容易的被攻破,崇祯皇帝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民生。

只要在国家各方面的状况有所好转过后皇帝自然就有更多的精力来抵抗外部的危机以及进行权力的制衡,那个时候就算没有魏忠贤也可以使朝堂之中的局面不至于如此的混乱,而那时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其他的任何一位满清皇帝自然也不会那么容易攻入关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清照:我那不叫骄傲,我就是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李清照是一个炸锅高手。一般人印象里,李清照都是柔美的、婉约的,连她的那个派都叫婉约派。事实上她有些方面一点都不婉约,而是个炸锅的高手。她一生干了两件炸锅的事,一个是改嫁,然后又不惜代价打了场官司,踢走了家暴的丈夫,轰动一时。另一个就是写了一篇小东西叫做《词论》。这两件事都干得让时人瞠目结舌,在中国传

  • 乾隆降服蒙古的手段,“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人屡屡破边墙南下劫掠不说,还多次重创明朝甚至包围了京师(土木之变和庚戌之变)。这不仅让明朝持续性流血,防御蒙古的军事开支也成了拖累皇朝的巨大包袱,可以说蒙古是明朝从始至终都未能摆脱的附骨之疽。注:“俺答封贡”只是促成了明朝和蒙古鞑靼部的和解,其它不少蒙古部族仍和明朝是敌对关系。这也是戚继光被北调

  • 李清照非常“懒”的一首诗,一个“花”字重复17次,却写尽了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二是唐宋八大家其一的苏轼逝世,这名北宋文坛领袖的大词人其一,去世前最担忧的便是后继无人,他这一生之只收了几个学员,当中一名叫做李格非。三是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就在这年,年满18岁的李清照和大她3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提到李清照,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吧,她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奇女子,善于书、画,通晓金

  • 她是孝庄的陪嫁丫鬟,被康熙视为祖母,但有一特殊习惯令人作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苏麻喇姑是蒙古女人,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时间长达60余年,两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刚刚三十一岁,青春鼎盛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侍女苏麻喇姑,自然成了最佳人选。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私

  • 蓝玉人皮在哪个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蓝玉人皮,我们就不得不说到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这起案件发生在明代,当时的皇帝是朱元璋,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登上皇位后,对朝廷的官员进行了多次清洗,造成许多流血事件。蓝玉是朱元璋旗下的一员猛将,曾在漠北大破北元,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同时,蓝玉又常遇春的妻弟,太子妃的舅

  • 她才是胤祥的真爱,为他生下7个孩子,女儿得到雍正特殊照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步步惊心》中,他是清风朗月,标新立异的,与人交往,只求真心,不图利益,为了兄弟也愿意忍受幽禁。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他同样很特殊:九子夺嫡期间,几乎有点能力的阿哥都谋求储君了,但是十三阿哥却一心一意做胤禛的心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换回了他相对好的结局,与子女的福报。下面我们从头说起:胤祥是康熙皇帝第十

  • 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 清军四次攻打太平军并四次获胜 百姓夹道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1850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在永安建制,一路从桂林下全州,过长沙和岳州,直扑到武昌,随后沿长江往古都金陵城进军。1853年3月太平军首先盯上凤仪门,在凤仪门旁边的静海寺附近偷挖地道,安放炸药后炸出缺口,并有城中之人接应,于是太平军从此处大举入城,城

  • 她是道光最看好的儿媳,未踏皇宫被封皇后,19岁却“离奇”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道光皇后简介,道光的皇后为何死后葬了三次,道光最宠的公主

    在古代,很多女子所生存的家族都纷纷想把自己家的女儿嫁进皇宫指望给自己的家族光宗耀祖。那么既然有幸运的那么也就是有悲惨的人,而今天小编所讲的人的命运就是比较凄惨的一位!她17岁被皇帝指给皇子做嫡福晋,婚后仅仅一年就去世!而她的丈夫也在不久后当了皇帝。要是她能晚一点说不定就能成为一国的皇后了,但命运却是

  •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为何有李膺等清正之人,却也没能阻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皇帝的一天天长大,自然是希望权利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来重新建立自己的高贵地位。可外戚又怎么愿意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权利,所以外戚的存在也是让皇帝找回属于自己的地位难上加难。也正因为如此,皇帝身边最为亲近的人,宦官就成了皇帝的唯一选择。宦官是从小照顾皇帝的人,懂得皇帝的性情习惯,当皇帝成人懂事后,想

  • 她是梁启超最厌恶的女人,毁了他的爱徒,更害死自己的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梁启超最厌恶的女人,毁了他的爱徒,更害死自己的丈夫!要说起近代的有名人物,小编想梁启超必在其列,毕竟他是被写进历史课本里的人物。他跟康有为主持的戊戌变法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以失败落幕,但是他们的勇气跟魄力却永远值得被歌颂。而且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主持戊戌变法,还涉及很多其他的领域。比如文学,史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