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降服蒙古的手段,“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

乾隆降服蒙古的手段,“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45 更新时间:2024/1/16 2:02:46

蒙古人屡屡破边墙南下劫掠不说,还多次重创明朝甚至包围了京师(土木之变和庚戌之变)。这不仅让明朝持续性流血,防御蒙古的军事开支也成了拖累皇朝的巨大包袱,可以说蒙古是明朝从始至终都未能摆脱的附骨之疽。

注:“俺答封贡”只是促成了明朝和蒙古鞑靼部的和解,其它不少蒙古部族仍和明朝是敌对关系。这也是戚继光被北调蓟门以及李成梁可以发迹的原因。

但清朝入主中原尤其是乾隆平定准噶尔部后,就再无蒙古袭扰中原的记录了,那是什么让蒙古人安分下来了呢?

清朝的前身建州女真(后金)其实和蒙古人的关系非常差,因为他们也是蒙古人劫掠的目标。即便是到了努尔哈赤时期,后金也多次被科尔沁部洗劫。实力的不足,让后金被迫选择了“怀柔”的手段 – 通婚。

努尔哈赤不但让自己的儿女们嫁娶科尔沁部贵族,也鼓励女真族人与科尔沁部蒙古人通婚。血脉的融合促成了丰厚的回报,科尔沁部很快就由敌人变成了最早归附后金的蒙古部族。

尝到甜头的后金就开始用这个方法分化瓦解蒙古诸部,联合各小部族攻打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到1643年皇太极完全征服察哈尔时,蒙古的大部分已经归附或者被后金掌控了。在此基础上后金选择继续“怀柔”蒙古,在和亲的同时,拿出了新的诱惑 -- 共分中原这块“大蛋糕”。

注:林丹汗,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的统称)成员,蒙古第35任大汗。其对外联合明朝,对内谋求统一蒙古。崇祯五年惨败于黄太极之手,并在次年病逝青海。崇祯七年其子向皇太极投降并献元朝玉玺,这也宣告了蒙古帝国的灭亡。

在用联姻、血缘、利益捆绑蒙古之外,清朝也从制度上对蒙古进行着渗透。清朝参照满八旗的规制,在蒙古推行“盟旗”制度。这个制度的实际功用简单总结起来就是,按“旗”永久性的分割蒙古,优待蒙古贵族,通过他们统治蒙古的同时,将朝廷的触手深入蒙古诸部。

注:蒙旗分为两种,由清廷委派大臣、都统、将军直接节制的61个旗,统称内属蒙古;由理藩院监管的札萨克(蒙语执政官)旗,称外藩蒙古,共201旗。

到了乾隆朝,面对已和满族深度捆绑的蒙古诸部,皇帝仍然觉得不放心,毕竟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为了更一步的消除可能的隐患,乾隆想到了古训 –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从思想控制蒙古人。

思想控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左右一个人的想法都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况一个民族呢?不过乾隆敏锐的发现了突破口 – 黄教

黄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因僧侣戴黄色僧帽而被中原称为黄教),自元朝就开始向蒙古传播。在明朝万历年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和俺答汗结成了联盟。就此黄教得以在蒙古更为深入的传播,并成为了蒙古各部的普遍信仰。

注:索南嘉措在世时公开许誓,自己的转世灵童必在俺答汗的子孙当中,后俺答汗的曾孙云丹嘉措成为了第四世达赖喇嘛。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继续拉近、巩固和蒙古的关系,不但给予喇嘛们(黄教教徒)优待,皇族也主动并公开的信奉黄教,以此示好蒙古。乾隆登基后,则更进一步地在蒙古地区推广黄教。

朝廷主动出资在蒙古各地大量兴建喇嘛寺庙(整个清朝一共兴建了2000多座)。除了给予各寺庙、宗教领袖大量赏赐外(大头是土地和草场,可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还不断抬升宗教领袖的地位,赋予他们辖区内的部分治理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些政教合一的盟旗。

这么做是为了人为地创造出大量的宗教领袖,让他们去圈占、瓜分蒙古的资源,既可以分化蒙古的整体实力,也可以成为朝廷掣肘蒙古王公权贵的手段。除此之外对于朝廷来说,还隐藏着另一个“利好”。

成吉思汗因团结了蒙古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他的子孙却因蒙古的分裂不得不跪伏在皇太极脚下。而宗教与世俗的对立、矛盾,可以进一步弱化蒙古本身就欠缺的“凝聚力”。

此外乾隆对于蒙古人出家做喇嘛也非常“热心”。在朝廷硬性规定每个蒙古家庭必须有一名男丁出家做喇嘛的同时,给予喇嘛们免除的徭役、赋税、兵役等一些系列优待。为什么乾隆恨不得蒙古人全部当做和尚呢?

黄教的特点是强调严守戒律、不结婚、不从事劳动生产专注研究佛经,因此黄教的大兴也会大量消耗并抑制蒙古本就稀缺的人力资源。

清朝由于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中原地区的人丁数量得以爆炸式增长(由清初1400万增长到4.5亿)。按说与中原结束敌对关系并可正常商贸的蒙古也会同步获益才对,但整个清朝蒙古人丁的整体增长速度非常低。

明末时蒙古人丁约190万,一百五十多年后(嘉庆二十五年)的统计为229万(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史·第五卷》)。虽然清朝并没有网上盛传的针对蒙古的“减丁政策”,但是这“软刀子”的威力也一样不逊色。

注:传说的清朝减丁政策有不少版本,不过大意都是朝廷给蒙古各部族划定了人丁上限,超出的就需人为“减”去。南宋时金朝对蒙古制定过类似的减丁政策,清朝并没有,只是以讹传讹。

除此之外黄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这种理念的长期灌输,也会让原本好战嗜杀的蒙古人逐渐变得温顺、不爱闹事而易于控制。

皇太极当年深入了解黄教后曾经说过“蒙古诸贝勒舍本国之语名号,具学喇嘛,致国势衰微,当以为戒”。这种对蒙古的持续弱化,恰恰就是乾隆所看重的。

但让蒙古人逐渐沦为黄教的附庸后,事情还没有完,乾隆又使出了一个特殊手段 -- 大兴土木,营建豪华寺院。

乾隆在北京和热河兴建大量黄教寺院,仅北京城内前后就修建了三十二座,其中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花费了白银四百万两。整个乾隆朝,皇帝在两地寺院上的花费总计高达1500万两,这还不包括日常修葺、佛事相关的费用。

乾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将这两个皇朝政治中心打造成黄教的信仰中心,朝廷和皇帝通过控制黄教信仰中心来获取宗教上的管理以及解释权,最终通过黄教实现自己的根本目的,控制蒙古人的思想(还有个目的是弱化西藏僧侣对藏传佛教的控制)。

无论我们怎么评价乾隆的行为和意图,从皇朝统治的角度来说,清廷以及乾隆对蒙古的做法,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的中原皇朝对抗北虏的诸多策略中,成本最低也是效果最佳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清照非常“懒”的一首诗,一个“花”字重复17次,却写尽了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二是唐宋八大家其一的苏轼逝世,这名北宋文坛领袖的大词人其一,去世前最担忧的便是后继无人,他这一生之只收了几个学员,当中一名叫做李格非。三是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就在这年,年满18岁的李清照和大她3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提到李清照,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吧,她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奇女子,善于书、画,通晓金

  • 她是孝庄的陪嫁丫鬟,被康熙视为祖母,但有一特殊习惯令人作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苏麻喇姑是蒙古女人,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时间长达60余年,两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刚刚三十一岁,青春鼎盛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侍女苏麻喇姑,自然成了最佳人选。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私

  • 蓝玉人皮在哪个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蓝玉人皮,我们就不得不说到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这起案件发生在明代,当时的皇帝是朱元璋,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登上皇位后,对朝廷的官员进行了多次清洗,造成许多流血事件。蓝玉是朱元璋旗下的一员猛将,曾在漠北大破北元,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同时,蓝玉又常遇春的妻弟,太子妃的舅

  • 她才是胤祥的真爱,为他生下7个孩子,女儿得到雍正特殊照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步步惊心》中,他是清风朗月,标新立异的,与人交往,只求真心,不图利益,为了兄弟也愿意忍受幽禁。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他同样很特殊:九子夺嫡期间,几乎有点能力的阿哥都谋求储君了,但是十三阿哥却一心一意做胤禛的心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换回了他相对好的结局,与子女的福报。下面我们从头说起:胤祥是康熙皇帝第十

  • 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 清军四次攻打太平军并四次获胜 百姓夹道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1850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在永安建制,一路从桂林下全州,过长沙和岳州,直扑到武昌,随后沿长江往古都金陵城进军。1853年3月太平军首先盯上凤仪门,在凤仪门旁边的静海寺附近偷挖地道,安放炸药后炸出缺口,并有城中之人接应,于是太平军从此处大举入城,城

  • 她是道光最看好的儿媳,未踏皇宫被封皇后,19岁却“离奇”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道光皇后简介,道光的皇后为何死后葬了三次,道光最宠的公主

    在古代,很多女子所生存的家族都纷纷想把自己家的女儿嫁进皇宫指望给自己的家族光宗耀祖。那么既然有幸运的那么也就是有悲惨的人,而今天小编所讲的人的命运就是比较凄惨的一位!她17岁被皇帝指给皇子做嫡福晋,婚后仅仅一年就去世!而她的丈夫也在不久后当了皇帝。要是她能晚一点说不定就能成为一国的皇后了,但命运却是

  •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为何有李膺等清正之人,却也没能阻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皇帝的一天天长大,自然是希望权利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来重新建立自己的高贵地位。可外戚又怎么愿意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权利,所以外戚的存在也是让皇帝找回属于自己的地位难上加难。也正因为如此,皇帝身边最为亲近的人,宦官就成了皇帝的唯一选择。宦官是从小照顾皇帝的人,懂得皇帝的性情习惯,当皇帝成人懂事后,想

  • 她是梁启超最厌恶的女人,毁了他的爱徒,更害死自己的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梁启超最厌恶的女人,毁了他的爱徒,更害死自己的丈夫!要说起近代的有名人物,小编想梁启超必在其列,毕竟他是被写进历史课本里的人物。他跟康有为主持的戊戌变法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以失败落幕,但是他们的勇气跟魄力却永远值得被歌颂。而且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主持戊戌变法,还涉及很多其他的领域。比如文学,史学,教

  • 大宋宫词的木易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宋宫词》中,之所以将别名改为“木易”,是因为在北伐期间,杨家满是忠烈血战的战场,而身负重伤被困辽国。在繁体字中,阳这个字是分开的,意思是“木易”。此木易上乘武功被辽国公主看重,后成为辽国驸马。在“大宋宫词”中,吴莫愁饰演的铁镜公主与这个木易,以及《大宋宫词》中的情节非常接近,所以这个木易,应该

  • 雍正王朝:李卫作为一个地方官,为何敢带兵擅闯考场?他凭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剧中,李卫原本是个小乞丐,在四爷胤禛下江南时,出手救下了狗儿、坎儿和翠儿,于是,将他们带回了府邸当跑腿小弟,后来年羹尧官职做得越大越不安分,四爷只好派李卫去监视年羹尧,这也是让他开始步入了之路,从奴才一步步做到封疆大吏。如果没有四爷李卫可能还在街头要饭呢。所以李卫说过,四爷就是他的靠山大树,如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