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李卫作为一个地方官,为何敢带兵擅闯考场?他凭什么?

雍正王朝:李卫作为一个地方官,为何敢带兵擅闯考场?他凭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77 更新时间:2024/2/5 9:46:15

剧中,李卫原本是个小乞丐,在四爷胤禛下江南时,出手救下了狗儿、坎儿和翠儿,于是,将他们带回了府邸当跑腿小弟,后来年羹官职做得越大越不安分,四爷只好派李卫去监视年羹尧,这也是让他开始步入了之路,从奴才一步步做到封疆大吏。

如果没有四爷李卫可能还在街头要饭呢。所以李卫说过,四爷就是他的靠山大树,如果没有四爷这大树,他这树枝尖上的叶子早就枯死了!所以,李卫对四爷胤禛忠心耿耿。

在潜邸的奴才里,连邬思道都夸他“孺子可教也”,李卫十一岁就跟胤禛开始办事,多年来他和雍正之间建立的,已经超出寻常的主奴了,只要是对雍正不利的,他都会鼎力相助,甚至可以搭上自己性命!

那么,带兵围科举考场,搅乱考试,按清制可是大罪,就连诚亲胤祉不敢干的事儿,一个混混出身的李卫为何就敢了呢?

兵戎相见下,只有李卫能接得住

雍正继位后,发现自己可用的人才寥寥无几,于是雍正朝的首场开科取士如期进行。在监考过程中,副考官李绂发现了考题泄露,找张延璐说此事,但张延璐对此的态度是置之不理,在争论无果后,李绂无奈便去找三王爷胤祉帮助制止这场舞弊考试。

这种大事,换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万一搜不出证据,搅乱了首次大考,岂不是要担责任?老三胤祉指责李绂不应该管这样的麻烦事,更不应该带着这样的麻烦事来找他。

其实,三王爷胤祉的心态是,不掺和此事,因为他了解雍正的脾性,要是拿不到证据,触怒了雍正,他也吃不消。

但李绂是他的心腹,也不能袖手旁观,如果李绂栽了跟头,他的日子也不好过,思来想去,唯有将此事推给一个能够接得住的人,自己才能够全身而退,那个人就是李卫。

老三胤祉可是个人精儿,李绂如果把事儿捅出去,雍正很可能会怀疑是老三胤祉在背后支持,所以他建议李绂赶紧去找李卫,李卫是雍正的心腹,由李卫捅出来,雍正不会另作他想。

于是,老三胤祉建议李绂去立即去找李卫帮忙,李绂还在犹豫不决,老三胤祉急得直跳,说:除了李卫,没人能敢接下。

事实证明,三王爷胤祉的看法是对的,这事确实除了李卫,别人还真的不敢接住这这个皮球,而且李卫还将它直接捅到了雍正那边,最后还没有受到雍正的一丝埋怨。

而李绂的犹豫,无非就是瞧不上李卫的身份,因为李卫是“走后门”当的官,而李绂是通过正途科考当的官,一个是读书人的榜样,一个是目不识丁的小乞丐,此时,李绂是不相信李卫能有这个能力的。

但连三爷胤祉都帮不上忙,李绂只好听从三爷胤祉的建议,放下“名士”派头,拿着拜帖来求见李卫。

李卫虽读书少,但对读书还是很尊重的,李卫说:“李大人,今到我这府来,真的给我李卫面子啊!”

李绂开门进山,建议李卫马上派兵封住伯乐楼搜查证据,可李卫眼珠子一转,说带兵搜查考场,李绂对他立即刮目相看,觉得李卫不仅有胆有兵,而且还有政治智慧。

而且大家都知道,李卫是江苏巡抚,这次在京城逗留,是回京城述职的,属于地方官,但李卫却拥有宅院和相当数量的兵丁。

李卫是外放官,在京城属于跨省办差,如果没有皇上的旨意,谁敢擅自行动?就说当年年羹尧,他跨省捉拿钦犯的时候,也是经四阿哥胤禛和有十三阿哥胤祥的关防手印,他才敢偷偷带五百人马潜入江夏镇的。

而李卫不仅没有任何旨意,还虚张声势,大摇大摆带兵闯入考场,这比当年的年羹尧可“嚣张”多了。就如张延璐所说:“擅闯考场,无论是主从一律要杀头的。”

而且张延璐一遍遍对李卫“普法”:“擅闯考场、擅自派兵、擅自搜查考棚”,触犯哪一条都要头的。

李卫一听,“嚣张”回击道:“你是吓不倒我的,小爷我十一岁就跟着皇上,现任江苏巡抚,李卫!”李卫根本不把张延璐的话当回事,直接命人对考生挨个的搜!

确实,李卫自幼就在雍正潜邸成长,十一岁就跟随雍正办差,可谓阅人无数,加上有邬思道指导,单独办很多差事,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怎么可能被张延璐的几句话吓倒了。

雍正继位后,李卫的大名也横行横行朝堂,就连一向不服输的八爷胤禩都感慨:李卫一个小混混都成了雍正的心腹大臣!

可就算如此,如果搜查不出任何证据,闯出大事,皇上问罪怎么办?所以说,李卫带兵包围考场,绝非只是凭“嚣张”一面。那么李卫凭什么敢带兵擅自闯考场呢?

凭胆识,凭忠心,凭政治智慧

就是因为在李卫的心里,雍正的分量摆在那里,比天地都大。只要对雍正不利的事情,李卫绝不会袖手旁观。比如,李卫为了替雍正出口气,暴打曾静一顿是一样心情的。

而且雍正对李卫的态度是,打了曾静一顿,被罚俸禄一年,围观不动手的被革职。说明什么?说什么李卫和雍正之间已经超越了主仆、君臣的了。

就说高福,他与李卫同样是小乞丐,同样被四爷看中,同样的起跑线,但高福被人利用出卖四爷,最后却被毒死。如果换成李卫,他宁死都不会出卖四爷的,因为他不止一次开骂八爷一伙人不地道、暗地里捣鬼。

李卫虽没什么文化,但绝对是一个智商在线的人,他能从一个小乞丐做到封疆大吏,他的聪明和胆识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山西诺敏案”,李卫一听,诺敏用半年的时间就还清了藩库的三百万两,都不用邬思道开口,李卫马上就猜出背后肯定有猫腻,并对邬思道说:这事透着有点邪!

所以,以多年的政治智慧,李卫认为这次的“科举舞弊”非同一般,他决定凭自己的一举之力去帮助主子查证。

首先,凭胆识。

李绂乃读书人的领袖,能放下身段拿拜帖亲自登门求见,这足以说明李绂对这件事相当重视,李绂都冒着被摘官帽的风险都要把事情捅出来,李卫作为雍正的心腹,还惧怕什么?

其次,凭忠心。

李卫和他的主子雍正都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主,“诺敏事件”已经让主子出丑一次了,这次他要站出来查证、制止,绝不允许别人再给他主子的第一次恩科抹黑。

最后,凭政治智慧。

李卫虽不识字,但他非常敬重读书人,他佩服邬思道、雍正这样有学问的人,学问要靠真才实学,作弊来的是可耻的。更关键他既有胆识,手里又有兵,他能坐视不管吗?

李卫作为巡抚是有一定的兵权的,清代有制度,各地方的巡抚、提督、都统等,都配置有几班戈什哈,就相当于随从侍卫,就像包青天身边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样。

剧中有一桥段,田文镜“借奇兵”封山西藩库,就是从李卫手里借来的。当时邬思道给田文镜指点让他带兵封山西的藩库,但田文镜表示他只带几个随从,并无一兵一卒,诺敏作为山西巡抚,手里有几班戈什哈,靠他几个人封山西的藩库谈何容易。

邬思道听后,哈哈大笑,把田文镜整得懵圈了,邬思道不紧不慢地说:“诺敏能借到银子,你就借不到兵了?”说完,将目光转向了李卫。

言下之意是,诺敏是巡抚有兵,那李卫这个现成的巡抚,手里同样也有几班戈什哈,而且还是皇上的靠山。田文镜恍然大悟,拍拍自己脑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李卫嘴角上扬,心说:你田文镜没想到的事多了。这不,最后李卫把兵借给田文镜,随手将邬思道这大包袱甩给了田文镜。

其实,借兵封山西藩库和带兵封科举考场,本质是一样的。如果当时李卫换成其他巡抚,还真的不敢不敢冒险,借兵给田文镜去得罪山西诺敏巡抚,如果是误判,拿出不证据,诺敏参他一本,那后果不堪设想。

但李卫不同,李卫的后面站的是雍正,他是雍正的心腹,一般人跟李卫叫板还得掂量掂量。就算参李卫一本,雍正都不会搭理。

所以说,李卫宁愿落个做“错事”的印象,也绝不愿意被雍正贴个不敢干事的差评。就这么一个奴才,雍正不仅百般容忍,关键雍正对他也是非常地信任!

原著科场舞弊,也是李卫带着兵去搜现行的。理由有两点:忠诚、有兵。当时李卫正好受雍正的令,带兵到山东围剿劫匪,回程得知舞弊此事,就带兵围了科举考场。

写到最后

擅自带兵包围考场,三爷胤祉一个亲王、雍正的兄弟都不敢干的事,李卫作为一个回京述职的地方官,却说干就干,带兵擅自围考场,不仅有着“嚣张”的底气,更有他的理性分析和准确的判断。说明李卫对雍正绝对的忠心,不仅为雍正排忧解难,还为雍正掌握基层的第一手信息提供了真实资料。此时,李卫就不再是“狗儿”了,而是极有高政治智慧的“雍正宠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宋宫词中李婉儿结局是什么?这部剧的导演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宫词中李婉儿的结局是什么?《大宋宫词》中李婉儿的结局是被皇上封为了皇太后,结局还是很美满的。赵恒登基多年后有两个儿子,都去世了。李婉儿怀孕后生下了一个王子。太子由刘娥照顾,刘娥被授予皇后的称号,于是太子成为太子。赵恒死后,刘娥辅佐太子登基为帝,面对朝鲜时成为太后。虽然生了儿子,但她成了刘娥的儿子

  • 她是康熙的表妹,一生无子却宠冠后宫,死后康熙为她33年不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一生最宠爱的皇后,康熙有几个妃子和皇后,康熙与第二任皇后的关系

    佟佳氏是康斯皇帝的嫡亲表妹,她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所以,佟佳氏跟康熙是青梅竹马,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基础在哪里。而且佟佳氏长大成人后更是倾国倾城,而且品行端庄,最后还被选入了后宫。在后宫里,康熙皇帝非常宠爱佟佳氏,她除了是康熙皇帝首位贵妃,更是康熙皇帝的唯一皇贵妃,说明她在康熙皇帝心里的位置

  •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17,银川和刘瑾的联系可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本来这集想说仇钺的,结果发现绕不过这个安化王之乱的成因,所以,只有先说道说道这个刘瑾了。)到过银川旅游的人都会发现,银川的古建筑很少,有点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有些不符。其实,这些和银川历史上遭受的几次大破坏有关!银川的大规模城建建设,正式说起来应该是从西夏李德明时期开始,那时候他听说贺兰山有潜龙现

  • 现代人如何传承岳飞精神?安阳岳飞纪念馆馆长这样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2023年春节期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再度引起大众关注,位于河南安阳汤阴县的岳飞庙也随之“火”出了圈。始建于南宋的汤阴岳飞庙彰显着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在其近400块的碑刻之中,一块《满江红》碑刻,流露着无坚不摧的英雄之气。为传承千年岳飞精神,今年春节期间,自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起

  • 她是努尔哈赤的长女,11岁成婚,生育6子,直到顺治年间才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东果格格诞生于一个混乱的时代。那时,女真部落之间发生了一场共同战争。当她6岁时,她的父亲努尔哈赤用他的第13个护甲开始统一了女真部落。在八岁时,她失去了她的母亲,从那以后,她和她的两个兄弟跟随她的父亲努尔哈赤一直在战场上。据说努尔哈赤被敌人追赶,无奈之下,东果格格姐妹和三兄弟被隐藏在板下以逃脱,并且

  • 大清同治年制官窑瓷器底款真品图片大全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粉彩瓷器,是除却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瓷器,这类瓷器最大的特点便是吸收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其画法不管是人物、花鸟都显得层次分明,立体感足。发展到乾隆时期,尤显得秀丽雅致。作为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粉彩瓷器在彩料上是要比康熙朝的精细得多,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

  • 她年过50还被康熙召侍寝?生育6子!却被亲儿子雍正“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导读:我们都知道皇宫之中那些美貌的宫女都有很多的机会从下人变成主人的?不仅皇宫如此,那些富贵人家也有大把这样的例子。皇宫之中的宫女很多,同样貌美的妃嫔也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位传奇女人,她是康熙皇帝的妃嫔,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谥号孝恭仁皇后!我们都知道康熙的三位皇后基本上都是短命的女人,而康熙

  • 浅析宋仁宗执政期间,“三冗、诡名户与战争”对宋朝经济的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诡名户问题历代都有诡名户的问题,但来到宋朝后,这种乱象就更加严重了。这是因为国家刚刚从五代十国的分裂走向大一统国家,建立宋朝。而诡名户的大量出现,与宋朝的赋税也脱不了关系,宋朝有这么一个规定,宋朝对于不同阶级的人都有不一样的征税制度,宋仁宗在位期间,规定单户只有一个男丁的不收税,女人当户主同样不征税

  • 横跨宋元明三朝的家族,为保家业迫害百姓,朱元璋下令此家永为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切恩怨事,还得从这个蒲寿庚说起。蒲寿庚在宋朝时,是一位十分有名大富豪,而在战乱年代,他凭借着智慧保住了自己的财产,不过这也为他自己的下场埋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他带着自己的万贯家产投下了元军。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由蒙古人作为统治者,而蒲寿庚是汉人,他那么做自然就是成为了叛徒,背叛了汉人,而假如只是单

  • 她被乾隆冷落20年,却因“甄嬛”的话,得皇帝宠幸,生了三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嫡皇后孝贤皇后,是乾隆最喜爱的人,她的死去,乾隆悲痛欲绝,无法从失去她的痛苦中走出来。孝圣宪太后钮钴禄氏,就是甄嬛的原型,作为乾隆的生母不忍心看着儿子这么消沉下去,她不理会乾隆的丧妻之痛,她晓得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再选个皇后才是当务之急。因此,她把后宫有成为皇后条件的嫔妃,都一一过目,再三考虑后,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