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95 更新时间:2024/1/8 13:58:49

从上文我们知道,经过灵宝一战,哥舒翰的河西、陇右二师丧失殆尽,李亨紧急令李光弼和郭子仪的朔方军回师救援。可是,与哥舒翰的西方二师和安禄山的东北三师相比,朔方军仅是一支偏师,从此再无力量可以与安史叛军相抗衡。

于是,唐肃宗李亨想到了借兵回纥。

1、杜甫《北征》和大唐第一次借兵回纥(即回鹘)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以上节选自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所谓北征就是向北行走的意思。这一年是公元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肃宗迁至凤翔,杜甫从长安奔赴凤翔,被肃宗任命为左拾遗。然而,杜甫不久便在房琯罢相的问题上触怒肃宗被贬,这首诗便写于从凤翔到鄜州探家的途中,因鄜州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杜甫依然忧国忧民,他在这首诗中便记载了当时五千回纥兵助大唐平定安史叛乱的经过,犹如千年之前的现场报道:

回纥自西北而来,能征善战的五千兵马迅猛如鹰,破敌的速度比射箭还要快。皇帝是非常想要得到回纥的帮助,但当时的舆论却对借兵回纥颇为沮丧。

为何会这样呢?因为虽然此战收复了两京——长安和洛阳,但借兵回纥的后遗症非常大。

2、杜甫《留花门》和回纥兵的危害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花门”便是回纥,如果说在上一首诗中杜甫还对回纥兵的战斗力表示赞赏的话,那么在这首《留花门》中便充满了对回纥兵践踏中原的忧虑。

“公主歌黄鹄”,指的是唐肃宗为了向回纥借兵,将幼女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而“歌黄鹄”则是化用了汉武帝时期嫁公主至西域乌孙的典故,公主悲秋作歌道:“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最害怕回纥兵的还是老百姓,这些游牧民族习惯了劫掠,何况还有攻克名城之后唐朝的默许。

借兵回纥,对于大唐来说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

3、大唐第二次借兵回纥

安庆绪和史思明不和

安庆绪杀了其父安禄山之后,史思明便有了自立之心。而安庆绪也对史思明的不听号令非常不满,于是便想找机会杀了史思明。

之后,史思明降唐,肃宗封其为“归义王”。但唐肃宗并不信任史思明,史思明心里也很清楚。但史思明的一度归降还是看到了早日平定叛乱的希望。

史思明投降后,肃宗以乌承恩为使派往史思明军中,李光弼密信让其趁机杀掉史思明,后来事泄被杀。于是,史思明愤而复叛。

九节度围攻安庆绪

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还有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蹼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奏、郑蔡节度使季广琛,九个节度使率数十万大军在相州围攻安庆绪。

这一战,唐肃宗一心想要彻底平定叛乱,所以还通过与回纥和亲的方式借兵助战(就是上文的宁国公主)。然而,此战由于史思明的复叛和助兵安庆绪而导致唐军大败,即使有回纥兵助战也无济于事。

关于此战,杜甫在《即事》一诗中写到: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这一战,大唐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肃宗本想通过借兵一举击败安庆绪,没想到却兵败如山倒。唐军战败后,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占了东都洛阳,并自立为帝。

4、大唐第三次借兵回纥

史思明在军力最为强大之时,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其命运与安禄山如出一辙。我想,如果安禄山和史思明不是被其子所杀,大唐最终能否平定叛乱真的是未知之数。

史思明死后,唐朝又看到了希望,想要反攻。然而,此时的唐代宗(肃宗之子)同样怕官军打不过,有一次向回纥借兵。

公元762年,唐代宗以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与回纥兵联合进军洛阳。关于此战,《旧唐书·回纥传》中记载:

怀恩与回纥右杀为先锋,及诸节度同攻贼破之,进克东京洛阳,史朝义率残寇而走。

对于这一战,杜甫写下了《遣愤》一诗: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

此战,东都洛阳再次收复。之后,回纥兵在洛阳大肆掳掠,无恶不作。杜甫此诗描写的正是被回纥并扫荡之后的惨境。《资治通鉴》中同样记载:

回纥入东京,肆行杀掠,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

唐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了长安,唐代宗借兵回纥收复了洛阳,也最终平定了史朝义。但回纥“于国之功最大,为民之害亦最深”,杜甫的诗便可以证明。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在我国古代的大诗人中,陶渊明“悠远”,李白“高山仰止”,而杜甫似乎离我们并不远,他的诗似乎写的就是整个古代,或许还包括现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防火防盗防姐妹,杨贵妃三姐和唐玄宗私通,手下家奴敢打公主,拆了前宰相住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了。这位虢国夫人曾出现在杜甫的诗句中,杜甫说她天生丽质,总是嫌弃脂粉会降低她的颜值,所以常常素颜朝天,就连面见圣上也只是淡淡地描一下眉毛。而虢国夫人在历史上更出名的,是很多人说她和唐玄宗有私情。虢国夫人早年就嫁给了一个裴姓人家,后来丈夫早逝,三十多岁的她就成了寡妇。

  • 《风起洛阳》背后推动者竟是她?最终武则天退位,完成反周复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反周复唐历史,武则天历史简介,武则天登基历史背景

    虽然太子到目前还没有显山露水,但无可否认,他们代表的正统李堂宗室才最有资格,圣人掰手腕,当然联防公子楚也是礼堂重要的宗室成员,已知他的身份还有东川王李译忱,很符合历史人物原型,唐玄宗李隆基这么大的风浪,也有可能是他一个人掀起,如果编剧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那么工作组最大的可能是重要的执行者,而不是最终

  • 《风起洛阳》武则天重用武思月,原因有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官府这边也没闲着,皇帝通过自己的特务机构联防得知作乱暴徒其实目的是为了杀那个告御状的老头,而这老头到底要告什么状,谁也不知道,即便知道满朝文武也没人敢说,要么是想明哲保身,要么是在刻意装糊涂,甚至大理寺这边为了想早早结案,犯人都懒得去细审,说白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朝中这些老油条谁都不想干,当

  • 大唐那么强,为何败给吐蕃差点丢掉河陇?唐玄宗好大喜功错用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与吐蕃之间打打停停,一百年来还没有出现过这么高级别将领牺牲的状况。瓜州又是扼守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这座城池的被毁意味着河陇地区门洞打开。河陇地区一旦丢失,关中就成了吐蕃人的“旅游胜地”,到时候皇帝连睡安稳觉都不可能了。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三十多年后,由于“安史之乱”导致河陇丢失,吐蕃人从这里长

  • 闲话小史,唐玄宗留给后代的艰难的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玄宗是李世民的什么人,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活了多久,神魂颠倒唐玄宗

    每个人都会难以避免地被推上抉择的路口。如果这个“人”是一国之君,那么还顺带将一个“国家”带进抉择的路口。向左走?向右走?这个抉择很难。唐玄宗坐享中国封建历史最巅峰,最繁华的时刻。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往前看,开元盛世就是秦汉以来每一个文人大夫口中所向往的“治世”。往后望,直至物资丰富的现代,我们依

  • 鞍山的景点是白袍薛仁贵建造的,至今保存完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千山在鞍山享誉盛名,可以说是每个鞍山人的骄傲,关于千山的很多传说更是带有传奇色彩。关于古道关莫过于与薛仁贵,这位征东大将军的联系。这是关于薛仁贵的简介,应该是后人总结的,不应该是薛仁贵本人所写,看样子年代也不是太过于久远。但是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后人对这位征东大将军的爱戴,还是可见一斑的。至少也算是

  • 诸葛亮“重访”成都!还有李白、苏东坡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用一句话描绘成都你会想起哪一句?是李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还是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或是苏东坡的“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相聚成都用绝美的诗篇记录下他们眼中的成都生活时间跨越千余年,昔日诗人笔下的成都,在流逝的岁月中不断变幻着模样。建设

  •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国内博物馆最大尺寸浮雕作品展现“盛世隋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号”外的话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不仅是运河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财富,而且它们还留着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的印迹:运河。大运河城市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曾经的辉煌、不凡的过往。它如同滴水,折射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太阳。走近

  • 她十岁被皇帝临幸,杨广也想纳她为妃,群臣反对:你也想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国君因沉溺于美色亡国的真不在少数,最出名的应该是南唐后主陈叔宝。他当皇帝没什么建树,整日流连花丛,他和张丽华的故事也成为世世代代的戒条。张丽华是陈叔宝的贵妃,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因为貌美被选入宫中。当时的她年纪很小,服侍龚贵妃时只有十岁,还是太子的陈叔宝在一次去龚贵妃那里时,看中了张丽华,当时

  • 南北朝时期,元嘉北伐损失惨重,奠定了北强南弱的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宋文帝刘义隆是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其在位之时励精图治,因其政治较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终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开创了东晋南北朝以来最为强盛的时期,史称“元嘉之治”。而随着国力的提升,刘义隆有了一个大胆想法,决定恢复当年失去的领土。曾经在宋武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