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把人生失意写得如此诗意的诗人,恐怕也只有写出这首诗的孟浩然了

把人生失意写得如此诗意的诗人,恐怕也只有写出这首诗的孟浩然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69 更新时间:2024/1/19 18:46:33

而可怜的浩然,虽然在当时写诗的名气非常之大,但是科举考到了40多岁,却依然没有能够中进士。而这个时候的孟浩然心态已经完全失衡了,他有点不相信自己命中就没有当官这个选项,但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他,这就是他的命。

即便是人生遭遇如此的不顺利,但毕竟孟浩然还是尽力挖掘存在于其中的诗意。这首唐诗就写于他40多岁,科举考试再一次失利之后,把人生的失意转换成了诗意的人生。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这首唐诗就是孟浩然《自洛之越》,题目的意思就是从洛阳奔赴吴越之地。孟浩然40岁在京城考科举还没考上,就趁着机会到了洛阳呆了半年多。第二年,从洛阳动身,前往吴越之地游览散心,用这首唐诗像自己之前的岁月道别。

诗歌的一开始写出了自己这30年来的一事无成。“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30年来一直在读书,但是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诗人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失败的人生该怎么办呢?“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很伤感。长安和洛阳虽然是唐朝的大都市,但是却带给了孟浩然太多伤心事,所以他非常厌倦这里满眼的风尘,决定到吴越去寻找山水之美,慰藉心灵。

既然有了这样的目标,那就开始了诗意的想象。“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乘着一叶扁舟泛舟江河湖海,在山水景色当中找到永恒的存在,洗刷之前在长安和洛阳所经历的满眼风尘,满身泥土,满心的苦涩。

之前谢灵运曾经游到山水,写出了很多精美的诗篇。今天孟浩然也说,既然这个社会不接纳我。我还不如寻求谢灵运诗歌当中的境界,像他做个长揖,希望他能赐给我纵情山水的才思。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最后两句故作洒脱,享受美丽的山水,痛饮这世间美酒,这已经就是人生极乐了,必还在苦苦追求俗世之中的功名呢?

孟浩然是这样说的,但是可并不是这样想的。从这首古诗的一开始,就在写自己“书剑两无成”无成,就在想着功名的事情,其中的“风尘厌洛京”也是在写科举失利带给他的影响。

别的不说就单说他从十几岁考科举一直考到40多岁,这二三十年的读书经历、考试经历,不也是在代表着他对前途、对功名一如既往的追求吗?

现在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写出这样的诗歌,是他不得已的苦心。然而苦心之作,却又如此诗意表达,也总算是给失意人生一个圆满交代了。

但开始的这两句“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写出了多少人到中年却一事无成的苦涩?只有人到中年,才懂这两句唐诗的悲凉。

《中国诗词大会》里那么优雅的董卿也说过:“每个人的美丽都是短暂的,只有用知识和涵养来装饰自己,才能美一辈子。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永远会在未来发挥作用,让我变得更好。”

读诗词既可以增加孩子学识和见识

同时也能无形中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如今新教改的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孩子的是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也理解不了。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

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现在全套《中国诗词大会》8册只需99元,平均一本不到15元。

这是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的诗词书,读者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用收录的题目自测对诗词掌握程度,将自己慢慢修炼成真正的诗词达人!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在接下来的第七季中大展身手,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一套在手,铭记心口,可以说以后在诗词的江湖里,是想咋走咋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八大酒鬼:李白只排第六,第二位喝三斗才见皇帝,头一位更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八位:焦遂。诗曰:“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焦遂是长安一个平民,以喝酒而闻名。他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第七位:张旭。诗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其草书被称为“唐代三绝”之一。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

  • “南唐后主”李煜:娶了姐姐,爱上妹妹,幽会写下的诗词却成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皇帝,李煜的一生并不是成功的,甚至于可以用失败来形容,但作为诗人,李煜却是很成功的,他在南唐诗词界的地位无人能撼动,甚至于对我国诗词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在那个时候,不管你是谁,都没有婚姻自由,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这样李煜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安排好了婚姻。没成想这份婚

  • 杜甫诗中的安史之乱——看唐朝在危难之际三次借兵回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从上文我们知道,经过灵宝一战,哥舒翰的河西、陇右二师丧失殆尽,李亨紧急令李光弼和郭子仪的朔方军回师救援。可是,与哥舒翰的西方二师和安禄山的东北三师相比,朔方军仅是一支偏师,从此再无力量可以与安史叛军相抗衡。于是,唐肃宗李亨想到了借兵回纥。1、杜甫《北征》和大唐第一次借兵回纥(即回鹘)阴风西北来,惨澹

  • 防火防盗防姐妹,杨贵妃三姐和唐玄宗私通,手下家奴敢打公主,拆了前宰相住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了。这位虢国夫人曾出现在杜甫的诗句中,杜甫说她天生丽质,总是嫌弃脂粉会降低她的颜值,所以常常素颜朝天,就连面见圣上也只是淡淡地描一下眉毛。而虢国夫人在历史上更出名的,是很多人说她和唐玄宗有私情。虢国夫人早年就嫁给了一个裴姓人家,后来丈夫早逝,三十多岁的她就成了寡妇。

  • 《风起洛阳》背后推动者竟是她?最终武则天退位,完成反周复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反周复唐历史,武则天历史简介,武则天登基历史背景

    虽然太子到目前还没有显山露水,但无可否认,他们代表的正统李堂宗室才最有资格,圣人掰手腕,当然联防公子楚也是礼堂重要的宗室成员,已知他的身份还有东川王李译忱,很符合历史人物原型,唐玄宗李隆基这么大的风浪,也有可能是他一个人掀起,如果编剧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那么工作组最大的可能是重要的执行者,而不是最终

  • 《风起洛阳》武则天重用武思月,原因有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官府这边也没闲着,皇帝通过自己的特务机构联防得知作乱暴徒其实目的是为了杀那个告御状的老头,而这老头到底要告什么状,谁也不知道,即便知道满朝文武也没人敢说,要么是想明哲保身,要么是在刻意装糊涂,甚至大理寺这边为了想早早结案,犯人都懒得去细审,说白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朝中这些老油条谁都不想干,当

  • 大唐那么强,为何败给吐蕃差点丢掉河陇?唐玄宗好大喜功错用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与吐蕃之间打打停停,一百年来还没有出现过这么高级别将领牺牲的状况。瓜州又是扼守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这座城池的被毁意味着河陇地区门洞打开。河陇地区一旦丢失,关中就成了吐蕃人的“旅游胜地”,到时候皇帝连睡安稳觉都不可能了。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三十多年后,由于“安史之乱”导致河陇丢失,吐蕃人从这里长

  • 闲话小史,唐玄宗留给后代的艰难的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玄宗是李世民的什么人,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活了多久,神魂颠倒唐玄宗

    每个人都会难以避免地被推上抉择的路口。如果这个“人”是一国之君,那么还顺带将一个“国家”带进抉择的路口。向左走?向右走?这个抉择很难。唐玄宗坐享中国封建历史最巅峰,最繁华的时刻。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往前看,开元盛世就是秦汉以来每一个文人大夫口中所向往的“治世”。往后望,直至物资丰富的现代,我们依

  • 鞍山的景点是白袍薛仁贵建造的,至今保存完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千山在鞍山享誉盛名,可以说是每个鞍山人的骄傲,关于千山的很多传说更是带有传奇色彩。关于古道关莫过于与薛仁贵,这位征东大将军的联系。这是关于薛仁贵的简介,应该是后人总结的,不应该是薛仁贵本人所写,看样子年代也不是太过于久远。但是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后人对这位征东大将军的爱戴,还是可见一斑的。至少也算是

  • 诸葛亮“重访”成都!还有李白、苏东坡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用一句话描绘成都你会想起哪一句?是李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还是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或是苏东坡的“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相聚成都用绝美的诗篇记录下他们眼中的成都生活时间跨越千余年,昔日诗人笔下的成都,在流逝的岁月中不断变幻着模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