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江红》中犹如一盘散沙的岳飞残部,大家根本不听从张大的布置

《满江红》中犹如一盘散沙的岳飞残部,大家根本不听从张大的布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71 更新时间:2024/2/4 1:21:02

其实在大致方上,张大和他的战友们至少要完成这样两件事:

1、干掉金国特使,抢走其随身携带的密信,并设法将信件公开,好让作为接头人的秦桧身败名裂。

2、寻找机会对秦桧进行刺杀,当然,看到最后我们才一脸茫然的发现,张大等人想要完成的刺杀并不是真的刺杀,而是想逼迫秦桧当众背诵满江红——尽管这处设定荒诞到了极点。

甭管合不合理,既然剧本给出了这样的设定,那作为总指挥的张大总要制定一个方案来推动电影结局的出现。也就是说,张大必须要提前布置一个行动计划。毕竟这么多的壮士冒死潜入秦桧的住所,大家总不能像乌合之众一样各自为战吧?可整部电影从头看到尾,你会尴尬的发现,张大等人还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展现出一个完美的刺杀计划,甚至你都难以看出张大最早的布局到底是什么?

从行动的开始阶段,张大就已经失去了对行动小组的控制,因为他手下的每一个人都在擅自行动。

在行动之前,张大已经获得了十足的把握,因为可以接近金国使臣的舞娘团已经全部更换成了自己人。可作为张大红颜知己的瑶琴,一个本不该出现在此次任务中的女孩竟然不打招呼的混进了舞娘队伍里。或许是担心张大会提前进行阻止,瑶琴对张大进行了隐瞒,舞娘团的其他两个女孩连同被换走的女孩居然也知情不报。那这场行动到底是谁说了算?金国特使还没出事,几个女孩就合伙上演了一把组团忽悠张大!

要知道,这可是一场生死较量,行动细节说改就改,能这么儿戏吗?

为了增加成功率,张大决定拉自己的小舅子孙钧下水。而张大也一早做好了规划:作为队友的丁三旺将栽赃自己的上司彪,随后再借孙钧的手杀死王彪,让前者背上杀人灭口的嫌疑。在执行这一行动的过程中,丁三旺也成功诱骗孙钧掉进了张大编制好的陷坑里,此期间段的行动已经取得了成功。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丁三旺却来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操作,在劫持人质的过程中,丁三旺竟然故意求死,以自爆的方式让孙军射死了自己。尽管这一举动又让孙钧背上了杀人灭口的嫌疑,但这个行动提前知会张大了吗?

尽管剧本没有明确这个问题,但丁三旺大概率是没有通知张大,且不说这样的操作完全是无厘头。因为此时的孙钧已经开始背锅,而信件也落到了张大一组人的手里,对比忧心重重的秦桧等人,张大其实已经掌握了本次行动的主动权。在这样的局面下,张大凭什么会让队友白白做出牺牲?

这恐怕也解释了丁三旺被射死之后,张大第一次出现了情绪上的失控,如果说立杀害一名舞娘纯属是意外,那丁三旺的主动求死则让张大直接慌了阵脚,因为他的临时求死完全没有必要。

瑶琴改变了计划,丁三旺又改变了计划,正当局势的主动权勉强还站在张大这边的时候,车夫刘喜在第三阶段的表现则彻底把主动权送给了对手。在同样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刘喜竟然单枪匹马的选择刺杀何立,更难以理解的是,他竟然还携带了那封至关重要的真信。

要知道,这封信的存在可是让秦桧如梗在喉,在对手明明已经处于被动的状态下,你却拿着真信过去,这是什么鬼操作!而刘喜擅自行动的结果也让局势发生了彻底的扭转:信不但被何立抢走不说,刘喜更是在威逼下供出了一切,所有幸存者的身份就此全部暴露。

其实到此为止,故事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张大等人全部被捕并遭杀害,密信也会重新传送到秦桧的手里,一切正式结束。可偏偏在这个应该完结的环节上,何立却出现了离奇的短路:

1、信到了自己的手,可他却连看都没看,结果导致信件再一次被人偷走。

2、在幸存者全部暴露身份的背景下,何立竟然没有选择收网,张大等人依旧不停的在院子里转圈,甚至早就被关押的瑶琴和另一个女孩也没有被何立控制,导致二人轻易被武义淳调走,话说他在干什么?

靠着这一系列摸不着头脑的操作,故事竟然又稀里糊涂的继续讲了下去。尽管前大半程的故事让大家云里雾里,但到了故事的最后,当张大和孙钧被关到同一个牢房里的时候,谜底也终于揭晓了,虽然前面的行动已经被弄得一塌糊涂,但张大却也放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倘若行动不成,他将设法让孙钧杀死自己,以此来让小舅子得到秦桧的信任,刺杀秦桧的计划,未来还会继续。

可面对张大等人接下来的死亡,孙钧转眼间就把张大临死前的嘱咐忘的一干二净,孙钧更改了张大的计划,他居然选择提前下手,纵然他有惊无险的干掉了秦桧身边的两个女高手,但这种冒险的打法完全是没头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把握去干掉那两个女子。

从故事的开始再到最后,你会尴尬的发现,这场看似壮烈的刺杀行动其实就是一个笑话,张大的指挥官身份完全就是一个摆设,手下的所有参与者都没有听从他的布置,大家都在擅自行动,他们也为此一个接一个的送死。本来几乎可以全身而退,结果却差点来了一个全军覆没。

或许这部电影的立意还是很好的,最后的一出《满江红》虽然牵强无比,但气势上倒也荡气回肠,只是整部电影从前到后,剧本的故事和逻辑是一个巨大的硬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了办这事,王莽够能装、李世民够狠、朱棣够拼、李隆基分了个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在皇帝时代就找到一种看上去天衣无缝的解决办法。老皇帝的任期不受时间长短和自身年龄的限制,可以一直在龙椅上做到死,死之前指定一个接班人立为皇太子,甚至最后还会出手帮太子搞定有威胁的竞争者。等到皇太子接班上任的时候,在他和皇宫龙椅之间已经是一片坦途。这时候老皇帝已经离

  • 陕西有一墓志,揭开1320年前武则天的禽兽罪证:史书果然没有骗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山西出土了一个墓志铭,揭开了武则天1320年前武则天的禽兽罪证,专家不由的感慨:史书果然没有骗人。这个禽兽罪证是指什么?众所周知,武则天的一生有6个孩子,为了步步上位,她亲手害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宅心仁厚、孝顺善良的长子李弘,李弘本是太子,却在24岁时死因不明。虽然有史书记载:李弘开始

  • 《满江红》因Q版秦桧遭“黑”,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火”得奇怪!Q版大奸贼秦桧“好可爱”?害死岳飞的十二道金牌“真炫酷”?这波周边众筹捞金的骚操作,网友怒了。网络截图网络截图《满江红》,字如其名,精忠报国才是主旋律。有的影院搞活动,还组织现场观众集体背诵《满江红》拉气氛…这些正常的宣传手段无可厚非,正能量的还值得提倡!然而,明目张胆地众筹“大奸贼秦

  • 为何隋朝要不惜代价去搞死高句丽?看看他交的这三个朋友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三打高句丽,造成国内秩序大乱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发动战争的原因错误,隋朝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一共有四次,一向理智、谨慎的隋文帝杨坚也对高句丽采取了坚决打击的政策。因为高句丽一再挑衅隋朝,和三个配角拉拉扯扯,让隋军不得不出击。高句丽第一次和隋朝结怨的配角是陈朝,这是它一贯的政策。

  • 蓝玉功高盖主,顶撞朱元璋参与立嗣之争,悲惨结局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的女儿是朱标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但是死了,而且太子的嫡长子早死,嫡次子不成器不为朱元璋所喜,朱允炆又是一个侧妃生的,不是蓝玉的姻亲一系,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稳固皇长孙朱允炆的皇位,所有不可控的人员都得杀。这估计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朱标不死估计蓝玉也不会被杀。朱元璋只要想让

  • 内蒙出现千年辽墓,还原杨贵妃真实面貌,难怪李隆基独宠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四大美女,大家都耳熟能详,杨玉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频繁出现在很多诗人的词句中,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就详细描述了杨玉环的美貌与才华,也讲述了她深受唐玄宗宠爱的原因;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表达了唐玄宗李隆基对她的宠爱程度。很多人将唐玄宗迷恋美色的行为怪罪

  • 曹皇后被司马光弹劾,许兰笤都觉得惊讶,官家的态度却太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清平乐》播出已过半,帝后党的感情始终未有大进展,剧粉也大概了解了编剧的套路,每次两人感情将有突破时,势必会大吵,帝后党只能眼睁睁地一次又一次被溜。而在这一次次的反反复复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形象也越来越讨人嫌。如果说独宠张妼晗是一大过错的话,一边依赖皇后一边有猜疑皇后,则是他另一大让人无法容忍的过错

  •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伟大士大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方孝孺,字希直, 台州府宁海人。自幼聪颖好学,且怀揣着远大的治国理想。他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濂。他父亲因为空印案而被处死,然而他却并因如此来记恨着朝廷或者放弃仕途,相反的,他在安然的送走父亲后,仍然怀揣着内心的那份远大的理想投身仕途,一生忠诚。 他顺利的进入了朝廷,并成为翰林院侍讲。方孝孺的名气

  • 韩国历史剧:射瞎唐太宗,李世民伏地求饶,大唐被迫割地赔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而最令人佩服的还是其意淫能力,展示自己多么强大,什么万历朝鲜战争都是李舜成打赢的,八竿子打不着的高句丽是其祖先。而且,在拍摄下面这部关于韩国历史剧时,其名将一箭射瞎唐太宗,最后李世民被俘虏,还割地赔款下跪道歉谢罪。简直不能忍!这部历史剧叫做《帝国的早晨》,剧情是这样的,在里面装扮丑陋猥琐的“唐太宗”

  • 范仲淹:我要当龙图老子!我要当龙图老子!我要当龙图老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康定二年(1041),宋军好水川大败,主帅夏竦免职,副帅范仲淹、韩琦等也被降职另用。咱们这儿说“文转武”,只是简要说明意思,事实上四个人的文官身份仍然保留,属于临时接受皇帝授命兼领武职而已。徐度《却扫编》有说到:“文臣换武,诸司使以下则悉有定制,正任以上则临时取旨。比旧官多不迁,故庆历间范韩王庞四公